《濟陽綱目》~ 卷十二 (6)
卷十二 (6)
1. 治脾胃虛弱方
四君子湯,治脾胃氣虛。
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劑,薑、棗、水同煎服。加陳皮等分,名異功散。
六君子湯,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陳皮,半夏(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去半夏,名異功散。
白話文: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是用來治療脾胃氣虛的方劑。
藥材
- 人參:一錢
- 白朮: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甘草:五分(炙)
用法
將上述藥材一劑,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異功散
如果在四君子湯中加入等量的陳皮,就稱為異功散。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是用來治療脾胃不和,不思飲食的方劑。
藥材
- 人參:一錢
- 白朮:一錢
- 茯苓:一錢
- 甘草:一錢(炙)
- 陳皮:一錢
- 半夏:一錢
用法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異功散
如果將六君子湯中的半夏去除,就稱為異功散。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助脾胃,此藥最好。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微炒,各一兩),蓮肉(去心),薏苡仁(各五錢),白扁豆(炒),甘草(炙,各七錢),桔梗,砂仁(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棗湯調下,或棗肉丸,米飲下亦可。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脾胃虛弱者的福音
參苓白朮散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也適合大病後調養脾胃,是治療此類問題的最佳選擇。
藥方組成:
- 人參、白朮、白茯苓、山藥(微炒,各一兩)
- 蓮肉(去心)、薏苡仁(各五錢)
- 白扁豆(炒)、甘草(炙,各七錢)
- 桔梗、砂仁(各三錢)
用法用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紅棗煎湯沖服,也可製成紅棗肉丸,用米湯送服。
七珍散,開胃進食,補脾養氣。
人參,白朮,黃耆(蜜炙),山藥(炒),白茯苓,粟米(微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服。如不思飲食,加白扁豆一兩,名八珍散。此藥溫平不熱,常服飲食自倍。
六神湯,治傷寒虛羸,不思飲食。
人參,白朮,黃耆(各一兩),白茯苓,枳殼(炒,各半兩,一方用枳實),甘草(炙,二錢)
白話文:
七珍散能開胃促進食慾,補脾益氣,由人參、白朮、蜜炙黃耆、炒山藥、白茯苓、微炒粟米、炙甘草等分組成,研末服用,每次兩錢,用薑棗煎服。若是不思飲食,可加入白扁豆一兩,稱為八珍散。此藥溫和平和,不燥熱,經常服用,食慾自然會增加。六神湯用於治療傷寒後體虛、不思飲食,由人參、白朮、黃耆各一兩、白茯苓、炒枳殼或枳實各半兩、炙甘草二錢組成。
上為末,每服五錢,薑、棗同粳米合許同煎,食前服。
錢氏白朮散,治諸病虛熱煩渴,津液內耗,不問陰陽,皆可服之。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木香,藿香(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至五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如飲水者,多煎與之,無時。如不能食而渴,潔古先師倍加葛根;如能食而渴,白虎湯加人參服之。
錢氏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難任飲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與薑、棗一同放入粳米中煮粥,飯前服用。這個方子名為白朮散,可以治療各種虛熱煩渴、津液耗損的病症,不分陰陽虛實,皆可服用。
白朮散的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木香、藿香(各一兩),乾葛(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至五錢,用一盞水煎煮至五分,溫熱服用。如果病人像喝水一樣頻繁,可以多煎煮一些,沒有時間限制。如果病人不能進食卻感到口渴,可以加倍葛根的用量;如果病人能進食卻感到口渴,可以服用加入人參的白虎湯。
另一個方子名為異功散,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難以進食的病症。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橘皮,木香(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加減二陳湯,調理脾胃。
白朮,茯苓(各一錢),人參,陳皮(去白),半夏(泡),砂仁,麥芽(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如聞食氣則嘔,只以二陳加砂仁一錢,青皮五分;如有氣,本方減白朮,去人參,加神麯、青皮;傷食飽悶,加山楂、枳實炒各五分;有痰火吞酸之證,加黃連薑汁炒五分;傷冷食不消,肚痛溏瀉,加神麯。
白話文:
將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橘皮、木香(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可以調理脾胃。
另一方以白朮、茯苓(各一錢)、人參、陳皮(去白)、半夏(泡)、砂仁、麥芽(各五分)、甘草(炙,三分)研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水煎服用。如果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想吐,可以只用二陳湯加砂仁一錢、青皮五分;如果覺得有氣,則可以減去白朮,去掉人參,加入神麴和青皮;如果因飲食過飽而感到悶脹,可以加入山楂和枳實炒各五分;如果有痰火吞酸的症狀,可以加入黃連(薑汁炒)五分;如果因吃冷食而消化不良,肚子痛且腹瀉,可以加入神麴。
和中散,和胃氣,止吐瀉。
石蓮肉,白茯苓(各二錢半),人參,白朮,藿香,木香,白扁豆(炒),天麻,甘草(炙,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增損白朮散,生津止渴,順氣下痰。
人參,白朮,茯苓,葛根,藿香,木香(各一兩),陳皮(二兩),乾生薑(一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人參啟脾湯,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此藥最效。
白話文:
「和中散」可以和胃氣、止吐瀉,由石蓮肉、白茯苓、人參、白朮、藿香、木香、白扁豆、天麻、甘草等藥材組成,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增損白朮散」能生津止渴、順氣下痰,由人參、白朮、茯苓、葛根、藿香、木香、陳皮、乾生薑等藥材組成,每服一兩,水煎溫服。「人參啟脾湯」專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效果極佳。
人參(三錢),白朮(二錢),橘紅(一錢半),茯苓,半夏(薑製),藿香,砂仁(各一錢),神麯(炒),麥芽(炒),黃連(微炒),甘草(炙,各七分),木香(五分)
上銼一服,用水二鍾加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食遠服。口渴,加乾葛一錢;頭痛,加川芎一錢;腹痛,加蒼朮一錢;噁心嘔吐,加白豆蔻一錢。
木香啟中湯,補脾胃,進飲食,寬中順氣。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薑製),木香,香附子,枳殼(麩炒),縮砂,白豆蔻,甘草(炙,各八分)
白話文:
木香啟中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它由12味中藥組成,其中人參、白朮、茯苓、橘紅等具有補脾健胃之功效;半夏、藿香、砂仁等具有理氣和胃之功效;神麴、麥芽、黃連等具有消食化積之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
此方劑煎煮時需加入生薑和紅棗,以增強其補脾胃的功效。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可以加減藥物:
- 口渴者,可以加入乾葛,以清熱生津。
- 頭痛者,可以加入川芎,以疏散風寒。
- 腹痛者,可以加入蒼朮,以燥濕健脾。
- 噁心嘔吐者,可以加入白豆蔻,以溫胃止嘔。
另附
-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薑製)、木香、香附子、枳殼(麩炒)、縮砂、白豆蔻、甘草(炙),各八分。
此為另一組藥材,可能為木香啟中湯的加減方或其他方劑的一部分,需要更多信息才能確定。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鍾加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渣,食遠溫服。
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嘔吐,不待腐熟。
藿香,丁香,人參(各二錢半),橘紅(半兩)
上㕮咀,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不拘時。
八珍湯,和血氣,理脾胃。
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人參,白茯苓,砂仁,甘草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七片、棗三枚,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藿香安胃散,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佳、嘔吐、食物未消化就吐出來的症狀。
藥材包括:藿香、丁香各二錢半,橘紅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八珍湯,可以調和氣血,調理脾胃。
藥材包括: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人參、白茯苓、砂仁、甘草。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七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備註
- "㕮咀" 意思是研磨成粉末。
- "二鍾" 意思是兩碗水。
- "八分" 意思是煎煮至八分滿。
- "食遠" 意思是飯後。
- "不拘時" 意思是無需限制服用時間。
- "空心服" 意思是空腹服用。
- "錢" 和 "兩" 都是古代藥材的重量單位,這裡不做更詳細的換算。
橘皮竹茹湯,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
人參,甘草(炙,各三兩),赤茯苓,橘皮(去白),半夏(湯泡),麥門冬(去心),枇杷葉,青竹茹(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凝神散,病後收斂胃氣,清涼肌表。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各一錢),粳米,扁豆(炒),知母,生地黃,甘草(炙,各五錢),淡竹葉,地骨皮,麥門冬(各二錢半)
白話文:
橘皮竹茹湯適合治療胃火旺盛導致口渴、嘔吐、食慾不振的症狀。配方包括人參、甘草(炙)、赤茯苓、橘皮(去白)、半夏(湯泡)、麥門冬(去心)、枇杷葉、青竹茹,各取適量,煎水服用。
凝神散則用於病後調理,可以收斂胃氣、清涼肌膚。配方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粳米、扁豆(炒)、知母、生地黃、甘草(炙)、淡竹葉、地骨皮、麥門冬,各取適量,煎水服用。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養胃進食丸,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痞悶等證。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陳皮,厚朴(薑製,各三兩),蒼朮(焙,五兩),麥芽(炒),神麯(炒,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薑湯下。
健脾丸,養脾進食,調理胃氣,和養榮衛。
白朮(一兩),蒼朮,蓮子(去心),陳皮,厚朴(薑汁炒),茯苓,乾山藥(各一兩),砂仁(八錢),人參,麥芽,川歸(酒洗,各七錢),木香(一錢半)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粉五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後溫溫地喝下。此方名為養胃進食丸,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胸膈痞悶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陳皮、厚朴(薑製)、蒼朮(焙)、麥芽(炒)、神麯(炒)各三兩,蒼朮(焙)五兩,麥芽(炒)、神麯(炒)各一兩半。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
另一方名為健脾丸,用於養脾進食,調理胃氣,和養榮衛。
藥方組成:白朮一兩,蒼朮、蓮子(去心)、陳皮、厚朴(薑汁炒)、茯苓、乾山藥各一兩,砂仁八錢,人參、麥芽、川歸(酒洗)各七錢,木香一錢半。
上為末,蒸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補脾丸,有脾虛而惡湯藥者制此丸,用湯吞,省口苦而易於從也。
白朮(半斤),蒼朮,茯苓,陳皮(各三兩),芍藥(半兩)
上為末,粥糊丸服。加潤下丸,可作催生。上熱甚者,加清金丸尤妙。與此藥必無產患。
白朮丸,同前。
白朮(一兩),芍藥(炒,半兩)
上為末,粥丸服。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泄者炒。一方加枯礬、半夏各一錢半,治脾泄。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將蒸熟的棗肉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六七十粒,飯前用米湯送服。
這個補脾丸適合脾虛,卻不喜歡喝湯藥的人服用。用湯吞服,可以避免口中苦味,也比較容易服用。
白朮半斤,蒼朮、茯苓、陳皮各三兩,芍藥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糊做成丸子服用。如果想要催生,可以加潤下丸。如果上火嚴重,加清金丸效果更佳。服用此藥,一定可以順利生產。
白朮丸的做法跟前面一樣。
白朮一兩,芍藥(炒,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做成丸子服用。冬月不用芍藥,可以加肉豆蔻,如果有腹瀉,則將肉豆蔻炒一下。另外一種做法是加枯礬、半夏各一錢半,可以治療脾虛腹瀉。
瑞蓮丸,治元氣大虛,脾胃怯弱,泄瀉不止,不思飲食。
白朮(土炒),蓮肉(去心),乾山藥(炒),芡實(各二兩),白茯苓,橘紅,白芍藥(酒炒,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五錢)
上為末,用猳豬肚一個洗淨煮爛,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補脾助元散,大補脾胃元氣,令人能食,老年者最宜。
白朮(米泔浸一宿,曬乾,銅鍋內隔紙炒過,三兩),白茯苓(堅實者,去皮),陳皮(去白,各一兩),蓮肉(去心,一兩半),大麥芽(炒,取面五錢)
白話文:
瑞蓮丸,用來治療元氣大虛、脾胃虛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的病症。
藥方:白朮(土炒)、蓮肉(去心)、乾山藥(炒)、芡實(各二兩)、白茯苓、橘紅、白芍藥(酒炒,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五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洗淨煮爛的豬肚裝入,搗和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百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補脾助元散,具有大補脾胃元氣、增進食慾的功效,特別適合老年人服用。
藥方:白朮(米泔浸泡一夜,曬乾,用銅鍋隔紙炒,三兩)、白茯苓(堅實者,去皮)、陳皮(去白,各一兩)、蓮肉(去心,一兩半)、大麥芽(炒,取面五錢)。
上杵為細末,和勻,入白糖霜二錢,瓷器盛貯,常安火邊,空心或食遠白湯下二三匙。忌怒氣。
食療養脾法,養脾胃,潤心肺,美飲食,止嘔吐。
綠豆(二升),糯米(一升五合,俱炒香熟),家蓮子(去心,微炒,五合),陳麥面(八兩,炒熟),白朮(二兩,無油者微炒)
上各依法炒令香熟,除面俱和一處,用石磨磨羅過,每日清晨一次用兩許,以姜蜜湯調下,但宜食前服。一方,如氣虛胃弱而倦怠者,加入人參一兩,乾山藥二兩,其米麵綠豆亦如前數,但不用面及白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加入白糖霜二錢,用瓷器盛裝,經常放置在火邊,空腹或飯後喝白湯時服用二三匙。忌諱生氣。
這種食療方法可以滋養脾胃,潤滑心肺,促進食慾,止嘔吐。
綠豆(二升)、糯米(一升五合,都要炒至香熟)、蓮子(去心,微炒,五合)、陳麥面(八兩,炒熟)、白朮(二兩,不放油微炒)。
將上述藥材依法炒至香熟,除了麥面以外,其他藥材一起混合,用石磨磨成細粉。每天早晨服用一次,每次取適量,用薑蜜湯調服,宜飯前服用。另一種方法,如果氣虛胃弱,感到倦怠,可以加入人參一兩,乾山藥二兩,其米麵、綠豆也按照之前的份量,但不用麥面和白朮。
一神丹,實腸胃,進飲食,常食代食物。
蓮肉(去心炒,一升),江米(炒,一升)
上共為細末,加白糖三四兩再研勻,每日不拘次數,或干食,或米湯調下,任意用之,亦不足多少,常時忌生冷雞魚羊肉厚味。
參朮調元膏,扶元氣,補脾胃,進飲食,潤肌膚,生精脈,補虛羸,固真氣,救危急,真仙丹也。
白朮(雪白者一斤,去蘆油),楝參(四兩)
上二味俱銼成片,入砂鍋內用淨水十碗熬汁二碗,濾出渣,又熬取汁二碗,去渣,將前汁共一處濾淨,文武火熬至二碗,加蜜半斤,再熬至滴水成珠為度,土中埋三日取出,每日服三四次,白米湯送下。如勞瘵陰虛火動者,去人參,名白朮膏。
白話文:
一神丹,能夠強化腸胃功能,促進食慾,經常食用可以代替食物。
準備蓮肉(去心炒,一升)、江米(炒,一升)。
將以上兩種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白糖三四兩再研磨均勻,每天不限次數食用,可以乾吃,也可以用米湯調和後食用,隨意使用,數量多少都無妨。平時要忌食生冷食物、雞魚羊肉等厚味。
參朮調元膏,可以扶助元氣,補益脾胃,促進食慾,滋潤肌膚,滋生精血,補虛弱,固護真氣,救治危急,是真正的仙丹妙藥。
準備白朮(雪白者一斤,去蘆頭和油)、楝參(四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都切成片狀,放入砂鍋中,加入乾淨的水十碗,熬煮至剩下兩碗,濾去藥渣,再熬煮至剩下兩碗,濾去藥渣,將兩次熬煮的藥汁混合在一起,濾淨,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至剩下兩碗,加入蜂蜜半斤,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的程度,將藥膏埋入土中三天後取出,每天服用三四次,用白米湯送服。如果患有勞瘵陰虛火旺的人,可以去掉人參,稱為白朮膏。
補真膏,大補真元,其功不能盡述。
人參(去蘆,四兩),山藥(蒸熟,去皮),芡實(水浸三日.去殼皮,蒸熟),蓮肉(水浸,去心皮),紅棗(蒸熟,去皮核),杏仁(水泡,去皮,蒸熟),核桃肉(水浸,去皮,各一斤),沉香(三錢,研為末),酥油(一斤),蜂蜜(六斤,用錫盆分作三份,起入盆內滾湯煉蜜,入硬白糖為度,只用三斤乾淨)
上前八味為細末,後將酥油和蜜蒸化和一處,攪勻如膏,盛入新瓷罐內一斤為度,用紙封固,勿令透風,每日清晨用白滾湯調服數匙,臨臥時又一服。忌鐵器。
白話文:
補真膏,能大幅補益精氣,功效非常多。將人參、山藥、芡實、蓮肉、紅棗、杏仁、核桃肉、沉香研磨成粉末,再將酥油和蜂蜜混合蒸化,攪拌均勻成膏狀,裝入新的瓷罐中,每次服用時用熱水調和幾匙,早晚各服一次,忌用鐵器。
參苓造化糕
人參,白茯苓(各四兩),白朮,蓮肉(去心),山藥,芡實(各三兩)
上為細末,用粳米粉一斗入砂糖調勻,如法蒸糕食之。
理脾糕
百合,蓮肉,山藥,薏苡仁,芡實,白蒺藜(各一升)
上為末,用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砂糖一斤調勻,蒸糕曬乾,常食。
白雪糕,內傷及虛勞泄瀉者,宜當飯食之。
白話文:
藥材
- 人參:四兩
- 白茯苓:四兩
- 白朮:三兩
- 蓮肉(去心):三兩
- 山藥:三兩
- 芡實:三兩
製作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 加入一斗粳米粉和砂糖,充分混合均勻。
- 按照蒸糕的方法,將混合好的粉漿蒸熟即可食用。
藥材
- 百合:一升
- 蓮肉:一升
- 山藥:一升
- 薏苡仁:一升
- 芡實:一升
- 白蒺藜:一升
製作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加入一斗二升粳米粉、三升糯米粉和一斤砂糖,充分混合均勻。
- 將混合好的粉漿蒸熟,然後曬乾。
- 可以經常食用。
白雪糕
- 適合內傷及虛勞泄瀉患者,可以當飯食用。
註解:
- 「兩」為古代重量單位,約為現代的 37.3 克。
- 「升」為古代容量單位,約為現代的 1000 毫升。
- 「鬥」為古代容量單位,約為現代的 10 升。
- 「粳米粉」即白米粉。
- 「糯米粉」即糯米研磨成的粉末。
- 「如法」指的是按照一般的蒸糕方法進行。
提醒
大米,糯米(各一升),山藥,蓮肉(去心),芡實(各四兩),白砂糖(一斤半)
上為細末,攪勻入籠蒸熟,任意食之。
五香糕
芡實(四兩),白朮,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砂仁(一錢)
上為細末,用白粳米和糯米粉一斗、白糖一斤,拌勻,上甑蒸熟,食之。
二仙糕,養脾胃,益腎水,壯陰,固蓮子髮。
人參,白茯苓,蓮肉(去心皮),山藥,芡實仁(各半斤),糯米(一斗),粳米(三升半),蜜白糖(各半斤)
白話文:
將大米、糯米各一升,山藥、蓮肉(去心)、芡實各四兩,白砂糖一斤半,磨成細粉,混合後放入蒸籠蒸熟,可以隨意食用,這就是五香糕。
五香糕的材料是:芡實四兩,白朮、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砂仁一錢,磨成細粉,加入一斗白粳米和糯米粉,以及一斤白糖,攪拌均勻,放入蒸籠蒸熟,就可以享用。
二仙糕是用人參、白茯苓、蓮肉(去心皮)、山藥、芡實仁各半斤,糯米一斗,粳米三升半,蜜白糖各半斤製作而成,具有養脾胃、益腎水、壯陰、固髮的功效。
上為細末,和勻,將蜜糖熔化,和末摻挼得宜,用小木籠炊蒸之,上以米一撮成飯,則糕成矣,取起畫作棋子塊,慢火上烘乾,作點心或作末,貯瓷器,每早一大匙,白沸湯調下,百日內見效,妙殊不盡。
九仙王道糕,尋常用,養精神,扶元氣,健脾胃,進飲食,補虛損,生肌肉,除濕熱。
蓮肉(去皮心),山藥(炒),白茯苓(去皮),薏苡仁(各四兩),大麥芽(炒),白扁豆(炒),芡實(去殼,各二兩),柿霜(一兩),白糖(二十兩)
上為細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曬乾,不拘時任意食之,米湯送下。
白話文:
九仙王道糕
製作方法:
- 將蓮肉、山藥、白茯苓、薏苡仁、大麥芽、白扁豆、芡實等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
- 將蜜糖融化,與藥末充分揉搓至均勻。
- 將混合好的藥末放入小木籠中蒸煮,上面放少許米飯,蒸熟即可。
- 取出糕體,切成棋子大小的塊狀。
- 用小火烘乾,即可作為點心食用,或研磨成粉末保存。
- 每日清晨取一大匙糕粉,用熱水沖服,連續服用百日,效果顯著。
功效:
九仙王道糕常食用,可養神、扶元氣、健脾胃、促進食慾、補虛損、生肌肉、去除濕熱。
藥材用量:
- 蓮肉(去皮心):四兩
- 山藥(炒):四兩
- 白茯苓(去皮):四兩
- 薏苡仁:四兩
- 大麥芽(炒):二兩
- 白扁豆(炒):二兩
- 芡實(去殼):二兩
- 柿霜:一兩
- 白糖: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