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六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十一 (2)

1. 治咳嗽血方

本草云:黃藥子、白藥子,治肺熱有功。

劫勞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

白芍藥(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砂仁炒),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無時,日三服。

陳日華云:有女及笄病甚危,一歲之間,百藥無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滋陰保肺湯,治陰虛火動,勞傷肺臟,嗽痰中帶血絲。

黃柏(鹽水炒),知母,天冬(去心),阿膠(蛤粉炒,各一錢二分),當歸(一錢半),芍藥(煨),生地黃,橘皮,桑白皮(炒),紫菀(各八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茯苓補心湯,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黃瘁,五心煩熱,咳嗽唾血。

當歸(一兩二錢),白芍藥(二兩),熟地黃(一兩五錢),川芎,人參,白茯苓,前胡,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紫蘇,枳殼(麩炒),桔梗,甘草(炙),陳皮,乾葛(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鍾,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後溫服。

人參芎當湯,治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炎燥,熱乘肺金,咳嗽咯血,及血不榮肌肉,動輒毛寒咳嗽。

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五錢),人參,半夏(制),橘紅,阿膠(炒),赤茯苓,細辛,北五味,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續斷散,治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兼治咳嗽唾膿血。

續斷,紫菀,桔梗,青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酒炒),桑白皮(各五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斤)

上銼,每服三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日三服。

紫菀散,治咳嗽唾血,虛勞證,肺痿變癰。

紫菀,人參,知母,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膠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一方,治嗽而痰內有血。

當歸,芍藥,知母,桔梗,麥門冬(各一錢),貝母(一錢二分),生地(酒炒),天花粉(各一錢半),茯苓(八分),甘草(五分)

上㕮咀,水煎,食後服。

東垣方,治痰帶血咳出。

白朮(一錢半),川歸,芍藥,牡丹皮(各一錢),梔子(炒黑色,七錢半),桃仁(另研),麥門冬(各五分),甘草(生,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雞蘇散,治勞傷肺經,咳嗽有血。

雞蘇(即薄荷),黃耆,生地(酒炒),阿膠珠,貝母,白茅根(各一錢),桔梗,麥門冬,蒲黃(炒黑色),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大阿膠丸,治勞嗽及嗽血唾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酒炒),熟地(砂仁炒),乾山藥,大薊(獨根者曬乾),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

白話文:

治咳嗽血方

本草記載:黃藥子、白藥子,能治療肺熱。

劫勞散:治療肺痿、咳嗽痰多,痰中帶血絲,盜汗發熱,熱退則冷,食慾不振。

處方:白芍藥(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黃(砂仁炒)、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溫服,不拘時辰,每日三次。

附註:陳日華記載:一位及笄女子病情危重,一年之間,服用百種藥物皆無效,偶然得到此方,僅一劑便根治。

滋陰保肺湯:治療陰虛火旺,勞損肺臟,咳嗽痰中帶血絲。

處方:黃柏(鹽水炒)、知母、天冬(去心)、阿膠(蛤粉炒,各一錢二分)、當歸(一錢半)、芍藥(煨)、生地黃、橘皮、桑白皮(炒)、紫菀(各八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水煎服。

茯苓補心湯:治療心氣虛弱,不能藏血,導致面色萎黃,五心煩熱,咳嗽吐血。

處方:當歸(一兩二錢)、白芍藥(二兩)、熟地黃(一兩五錢)、川芎、人參、白茯苓、前胡、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紫蘇、枳殼(麩炒)、桔梗、甘草(炙)、陳皮、乾葛(各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盅,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人參芎當湯:治療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熾盛,熱邪犯肺,咳嗽咯血,以及血虛不能滋養肌肉,稍有活動就咳嗽毛寒。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五錢)、人參、半夏(制)、橘紅、阿膠(炒)、赤茯苓、細辛、北五味子、甘草(炙,各二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溫服。

續斷散:治療骨蒸勞熱,消瘦,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體疼痛盜汗,兼治咳嗽吐膿血。

處方:續斷、紫菀、桔梗、青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黃(酒炒)、桑白皮(各五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斤)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小麥五十粒,水煎,每日三次。

紫菀散:治療咳嗽吐血,虛勞,肺痿化膿。

處方:紫菀、人參、知母、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膠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生薑,水煎服。

一方:治療咳嗽痰中帶血。

處方:當歸、芍藥、知母、桔梗、麥門冬(各一錢)、貝母(一錢二分)、生地黃(酒炒)、天花粉(各一錢半)、茯苓(八分)、甘草(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水煎,飯後服。

東垣方:治療痰中帶血咳出。

處方:白朮(一錢半)、川芎、芍藥、牡丹皮(各一錢)、梔子(炒黑色,七錢半)、桃仁(另研)、麥門冬(各五分)、甘草(生,三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水煎,溫服。

雞蘇散:治療勞傷肺經,咳嗽帶血。

處方:雞蘇(即薄荷)、黃耆、生地黃(酒炒)、阿膠珠、貝母、白茅根(各一錢)、桔梗、麥門冬、蒲黃(炒黑色)、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水煎服。

大阿膠丸:治療勞嗽及咳血吐血。

處方:阿膠(微炒)、卷柏、生地黃(酒炒)、熟地黃(砂仁炒)、乾山藥、大薊(獨根者曬乾)、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