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21)

1. 治中風雜方

豨薟丸,治中風,口眼喎斜,時吐涎沫,語言謇澀,手足緩弱,骨節疼痛,此方主之良。

豨薟草(一名火杴草,其葉似蒼耳,對節而生,帶豬苓氣者是)

上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收採,不拘多少,九蒸九曬,每蒸用酒蜜水灑之,蒸一飯久,曝乾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

蔭按:蓋骨節疼痛,壅疾也。壅者喜通,此物味辛苦而氣寒,用九蒸九曬、則苦寒之濁味皆去。而氣輕清矣。《本草》云:輕可以去實。蓋輕清則無竅不入,故能透骨驅風,勁健筋骨。若蒸曬不滿於九,濁味猶存,陰體尚在,則不能透骨驅風而卻病也。此陰陽清濁之義,惟明者求之。

追風散,治一切急風,角弓反張,四肢抽掣,牙關緊急,骨節疼痛,及破傷風。

川烏(去皮臍),南星(去臍),附子(去皮臍),白附子,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丹砂(研,各一兩),蠍梢(七錢半),膩粉(研,二錢半),麝香(研,三分)

上並生用,搗羅為末,和勻,瓷盒收。每服五分至一錢,豆淋酒或煎蔥白酒下。口噤者,用少藥揩牙,即開為妙。

驪龍珠,治中風百證。

白花蛇(五錢,酥炙),番木鱉(一個,酥炙),半夏,孩兒茶(各一錢半),麻黃(去節),乳香,沒藥(各三錢),虎脛骨(一兩,酥炙),寒水石(四兩,鹽泥固火煅紅)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放鉛盒內,起白毛取出,揩毛。遇患,將一丸燈上燒煙起為末,好酒送下。大汗如雨,不可見風,汗乾即愈。

續命丹,治男子婦人卒中諸風,口眼喎斜,言語謇澀,牙關緊急,半身不遂,手足搐搦,頑痹疼痛,涎潮悶亂,婦人血風,喘嗽吐逆,坐臥不安。

羌活,川芎,南星(薑製),白鮮皮,川烏,海桐皮,肉桂,當歸,防風,熟地黃,乾葛(各一兩),地榆,虎骨,硃砂,鉛白霜,烏蛇(生),牛黃,雄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麻黃(去節,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不用麻黃用酒)

上為末,以麻黃酒汁入蜜半斤,熬成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豆淋酒下,或蔥酒化下,不拘時。中書左丞張仲謙患半身不遂,麻木,太醫劉之益與服之,汗大出,一服而愈。

服桑枝法

嫩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圖經》云:桑枝溫平,不涼不熱,可以常服,療體中風癢,乾燥,腳底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身輕,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療口乾。《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政和間何子嘗病兩臂痛,服諸藥不效,依此方作數劑即愈。

靈草丹,治一切風疾,及治腳氣,打撲傷損,渾身麻痹。

白話文:

治中風雜方

豨薟丸: 治療中風,症狀包括口眼歪斜、時常流口水、說話困難、手腳無力、骨節疼痛,此方為良方。 藥材豨薟草(又名火杴草,葉子像蒼耳,對生,帶有豬苓的氣味)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集,數量不限,經過九蒸九曬處理(每次蒸的時候用酒和蜜水灑在上面,蒸煮時間為一頓飯的時間,然後曬乾),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註解:骨節疼痛是氣血阻塞所致,阻塞則需要疏通,此藥味苦辛而性寒,經過九蒸九曬,苦寒的雜味去除,藥性變得輕清。《本草綱目》記載:輕可以去實,輕清的藥性可以無孔不入,因此能通透骨骼,驅除風邪,使筋骨強健。如果蒸曬不到九次,雜味仍然存在,陰寒之氣未除,則不能通透骨骼,驅除風邪而治癒疾病。這就是陰陽清濁的道理,只有明智之人才能理解。)

追風散: 治療各種急性的中風,症狀包括角弓反張(即身體弓起)、四肢抽搐、牙關緊閉、骨節疼痛以及破傷風。藥材包括川烏(去皮和根莖頂端)、南星(去根莖頂端)、附子(去皮和根莖頂端)、白附子、白花蛇(用酒浸泡,去皮和骨)、丹砂(研磨)、蠍子尾(七錢半)、滑石粉(研磨,二錢半)、麝香(研磨,三分)。所有藥材均生用,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裝入瓷盒保存。每次服用五分到一錢,用豆豉酒或煎煮蔥白酒送服。如果患者張口困難,可以用少量藥粉塗抹牙齒,即可緩解。

驪龍珠: 治療各種中風。藥材包括白花蛇(五錢,用酥油炙烤)、番木鱉(一個,用酥油炙烤)、半夏、孩兒茶(各一錢半)、麻黃(去節)、乳香、沒藥(各三錢)、虎脛骨(一兩,用酥油炙烤)、寒水石(四兩,用鹽泥包裹,火煅燒至紅)。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放在鉛盒內,待長出白毛後取出,擦去白毛。遇到病情發作,取一丸放在燈上燒,產生煙霧後研磨成粉末,用好酒送服。服藥後會大汗淋漓,避免受風,汗乾即痊癒。

續命丹: 治療男女卒中風,症狀包括口眼歪斜、說話困難、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手腳抽搐、頑固性疼痛、流口水、煩躁不安,以及婦女血風證、喘咳嘔吐、坐臥不安。藥材包括羌活、川芎、南星(用薑汁炮製)、白鮮皮、川烏、海桐皮、肉桂、當歸、防風、熟地黃、乾葛(各一兩)、地榆、虎骨、硃砂、鉛霜、烏蛇(生)、牛黃、雄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麻黃(去節,四兩,用三升酒煎煮成一升,不用麻黃,只用酒)。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用麻黃酒汁熬製成的半斤藥膏,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豆豉酒或蔥酒送服,時間不限。 (記載:中書左丞張仲謙患半身不遂,麻木,太醫劉之益給他服用此藥,大汗淋漓,一劑而癒。)

服桑枝法: 取嫩桑枝一小升,切碎炒香,加水三升煎煮至二升,一日服用完畢,時間不限。《圖經本草》記載:桑枝性溫和,不寒不熱,可以長期服用,治療中風引起的瘙癢、乾燥、腳底風氣、四肢拘攣、胸悶氣短、頭暈眼花、肺氣咳嗽,以及促進消化、利尿,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耳目聰明,容光煥發,還能治療口乾。《仙經》記載:所有仙丹妙藥,都必須用桑枝煎水送服。政和年間,何子曾經患兩臂疼痛,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按照此方服用幾劑後痊癒。

靈草丹: 治療各種風濕疾病,以及腳氣、跌打損傷、全身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