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18)

1. 治四肢癱瘓方

上銼碎,用絹袋盛藥,以無灰酒一斗浸壇內密固,煮滾,封七日開取。不可以面向壇口,恐藥氣衝眼。每日早、午、晚間,病人自取酒一小盞服之,不許多服。病痊酒盡,以藥渣曬乾,研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日三服。忌食動風物。

秘傳藥酒方,治癱瘓腿痛,手足麻癢,不能動移者。

當歸,白芍藥(炒),生地黃,牛膝,秦艽,木瓜,黃柏(盛水炒),杜仲(薑汁炒),防風,陳皮(各一兩),南川芎,羌活,獨活(各八錢),白芷(七錢),檳榔(五錢),肉桂,甘草(蜜炙,各三錢),油松節(五錢)

久痛,加虎脛骨酥炙八錢、蒼朮炒一兩。

上銼,入絹袋內,入南酒或無灰酒,重湯煮一炷香為度,早晚隨量飲之,不忌諸物。

蜜桃酥,治男婦久患風寒濕痹,左癱右瘓。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人參,白朮(各一兩),白朮,人參,天麻,獨活,藁本,木香,菟絲子(酒製,各七錢五分),熟地黃,生地黃,陳皮(去白),官桂,全蠍(去毒),殭蠶(炒),菊花,川芎,黃芩,黃連,地骨皮,蔓荊子(各五錢),細辛(三錢),蛤蚧(酥炙,一對)

上三十七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任下。如中風癱瘓癩疾,茶酒下;如遍身筋骨疼痛及心氣痛,及不省人事,熱醋下;如洗頭風及暗風,茶清下;如驚癇,口吐涎沫,溫酒下;如婦人胎前產後,經脈不調,酒煎香附湯下。

蔭按:上方以羌活愈風湯為本,最能行導諸經,滋養氣血,使陰陽無偏勝,久服大風悉去,始終調理之良劑也。

煮散,凡風痱,服藥得瘥訖,可常服此,以除餘風。

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人參,白朮,芎藭,芍藥,茯神,遠志,羚羊角,升麻,石斛,牛膝,五加皮,丹參,甘草,厚朴,陳皮,天門冬(去心),地骨皮,黃芩,桂心(各一兩),乾地黃,杜仲,麻黃,藁本,檳榔,烏犀角,生薑(各半兩),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

上三十三味搗篩為末,和勻,每服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頓服之。取汗。日服,若覺心中煩熱,以竹瀝代水煮之。

以上諸方治癱瘓,順氣和血之劑。

白話文:

治四肢癱瘓方:將藥材磨碎,用絹袋盛裝,放入一斗無灰酒中,密封浸泡,煮沸後,密封七天再打開。取藥酒時,不可面向壇口,以免藥氣衝眼睛。每日早、午、晚各服用一小盞,不可多服。病癒後酒喝完,將藥渣曬乾,研磨成細粉,用酒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酒送服,每日三次。忌食容易引起風症的食物。

秘傳藥酒方:治療癱瘓、腿痛、手足麻癢、無法行動者。

配方:當歸、白芍藥(炒)、生地黃、牛膝、秦艽、木瓜、黃柏(盛水炒)、杜仲(薑汁炒)、防風、陳皮(各一兩)、川芎、羌活、獨活(各八錢)、白芷(七錢)、檳榔(五錢)、肉桂、甘草(蜜炙,各三錢)、油松節(五錢)。

久病者,加虎脛骨(酥炙,八錢)、蒼朮(炒,一兩)。

將藥材磨碎,放入絹袋中,加入南酒或無灰酒,用大火煮一炷香的時間,早晚適量飲用,不忌口。

蜜桃酥:治療男女長期患有風寒濕痺,半身不遂者。

配方: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人參、白朮(各一兩)、白朮、人參、天麻、獨活、藁本、木香、菟絲子(酒製,各七錢五分)、熟地黃、生地黃、陳皮(去白)、官桂、全蠍(去毒)、殭蠶(炒)、菊花、川芎、黃芩、黃連、地骨皮、蔓荊子(各五錢)、細辛(三錢)、蛤蚧(酥炙,一對)。

將以上三十七味藥材磨成粉末,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茶或酒送服。中風癱瘓、癩疾,用茶或酒送服;遍身筋骨疼痛、心氣痛、昏迷不省人事者,用熱醋送服;洗頭風、暗風,用茶水送服;驚癇、口吐涎沫,用溫酒送服;婦女孕期前後、經脈不調,用酒煎香附湯送服。

按語:上方以羌活愈風湯為基礎,最能疏通經絡,滋養氣血,使陰陽平衡,長期服用可消除風症,是始終調理的良方。

煮散:凡患風痱,服藥痊癒後,可常服此方,以消除餘毒。

配方: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人參、白朮、川芎、芍藥、茯神、遠志、羚羊角、升麻、石斛、牛膝、五加皮、丹參、甘草、厚朴、陳皮、天門冬(去心)、地骨皮、黃芩、桂心(各一兩)、乾地黃、杜仲、麻黃、藁本、檳榔、烏犀角、生薑(各半兩)、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

將以上三十三味藥材搗碎篩選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去渣,趁熱服用,以發汗。每日服用一次。若感到心煩熱,可用竹瀝代替水煎煮。

以上諸方治療癱瘓,都是順氣活血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