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治方

加味四君子湯,治病後虛弱,及陽衰不寐。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酸棗仁(去油),黃耆

上銼,水煎服。以下酸棗仁油俱去淨。

酸棗湯,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二升,去油),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

一方加生薑二兩。

上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酸棗仁湯,治多睡及不睡。

酸棗仁(和皮微炒),人參,茯苓(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每服三錢。如不要睡,即熱服;如要睡,即冷服。

溫膽湯,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及膽經有痰者。

半夏(七分),竹茹,枳實(各三錢),白茯苓,甘草(炙,各二錢二分半),陳皮(四錢半)

上銼,作二服,加薑棗,水煎服。痰者,加南星、酸棗仁。大病後虛煩者,加人參、茯神、遠志。

鱉甲丸,治膽虛不得眠,四肢無力。

鱉甲,酸棗仁,羌活,牛膝,黃耆,人參,五味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酸棗仁丸,治膽氣實熱,痰迷不睡,神思不安,驚悸怔忡。

茯神(去木),酸棗仁(炒去油),柏子仁(炒,另研),遠志(去心),防風(去蘆,各一兩),生地黃(酒洗),枳實(各五錢),青竹茹(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熱水下。

高枕無憂散,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不效,服此一劑如神。

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半夏(薑汁炒),枳實,白茯苓,竹茹,麥門冬,龍眼肉,甘草(各一錢半),酸棗仁(炒,一錢)

上銼,水煎服。

牛黃六一散,治煩不得眠。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牛黃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調服。

加味定志丸,治勞心膽冷,夜臥不睡。

遠志(去骨),石菖蒲(各二兩),人參,茯神(各三兩),酸棗仁(去殼炒),柏子仁(炒去殼,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硃砂、乳香為衣,每服五十丸,棗湯下。

益榮湯,治血不足不寐,及怔忡驚悸。

當歸,黃耆,遠志(去心),酸棗仁(炒),柏子仁,茯神,麥門冬(去心),白芍藥,人參,木香(各七分),紫石英(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安志膏,治失血心神不安,言語失常,不得安睡等證。

辰砂(另研),酸棗仁(炒),人參,白茯苓,琥珀(另研,各五分),滴乳香(另研,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煎棗湯,空心調下。

半夏湯,治膽腑實熱,精神恍惚,寒熱泄瀉,或寢汗憎風,善太息。

半夏,縮砂(各一錢五分),生地(酒炒,二錢),酸棗仁(炒,三錢),黃芩,遠志(各一錢),秫米(一合)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加味四君子湯:適用於疾病康復後體虛,以及陽氣衰弱導致失眠的情況。成分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去了油的酸棗仁、黃耆。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在煎煮過程中需去除酸棗仁的油份。

酸棗湯:用於治療虛弱疲勞,心煩難眠。成分包括去了油的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另有一個配方會加入生薑二兩。將八升水與酸棗仁一同煎煮至剩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服。

酸棗仁湯:用於治療過度嗜睡或失眠。成分有輕微炒過的酸棗仁(連皮)、人參、茯苓(各等量)。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每次服三錢。如果想避免睡意,則熱服;如果想助眠,則冷服。

溫膽湯:適用於大病後虛弱心煩無法入眠,以及膽經有痰的情況。成分有半夏(七分)、竹茹、枳實(各三錢)、白茯苓、炙甘草(各二錢二分半)、陳皮(四錢半)。將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加入薑棗,用水煎煮服用。若有痰,可加南星、酸棗仁;若大病後虛弱心煩,可加人參、茯神、遠志。

鱉甲丸:用於治療膽虛失眠,四肢乏力。成分有鱉甲、酸棗仁、羌活、牛膝、黃耆、人參、五味子(各等量)。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三四十丸,用溫酒送服。

酸棗仁丸:適用於膽氣實熱,痰迷不睡,神思不安,驚悸怔忡。成分有去了木質部分的茯神、炒過去了油的酸棗仁、炒過的柏子仁(單獨研磨)、去了心的遠志、去了蘆的防風(各一兩)、酒洗的生地黃、枳實(各五錢)、青竹茹(二錢半)。將藥材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七十丸,隨時可用熱水送服。

高枕無憂散:用於治療心膽虛怯,晝夜不眠,各種方法都無效的情況。成分有人參(五錢)、軟石膏(三錢)、陳皮、薑汁炒的半夏、枳實、白茯苓、竹茹、麥門冬、龍眼肉、甘草(各一錢半)、炒過的酸棗仁(一錢)。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牛黃六一散:用於治療煩躁無法入眠。成分有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牛黃。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三錢,用水調和服用。

加味定志丸:適用於勞心膽冷,夜晚無法入眠的情況。成分有去了骨的遠志、石菖蒲(各二兩)、人參、茯神(各三兩)、去了殼炒過的酸棗仁、去了殼炒過的柏子仁(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以硃砂、乳香為外衣,每次服五十丸,用棗湯送服。

益榮湯:適用於血不足導致失眠,以及怔忡驚悸。成分有當歸、黃耆、去了心的遠志、炒過的酸棗仁、柏子仁、茯神、去了心的麥門冬、白芍藥、人參、木香(各七分)、紫石英(各一錢)、甘草(五分)。將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兩枚棗,用水煎煮,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安志膏:用於治療失血後心神不安,言語失常,無法安睡等症狀。成分有辰砂(單獨研磨)、炒過的酸棗仁、人參、白茯苓、琥珀(單獨研磨,各五分)、滴乳香(單獨研磨,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一錢,用棗湯煎煮,空腹調服。

半夏湯:適用於膽腑實熱,精神恍惚,寒熱交錯,腹瀉,或睡覺時出汗怕風,常感嘆。成分有半夏、縮砂(各一錢五分)、酒炒的生地(二錢)、炒過的酸棗仁(三錢)、黃芩、遠志(各一錢)、秫米(一合)。將藥材作為一次用量,用長流的清水煎煮服用。

治要茯苓散:用於治療心經實熱,口乾煩渴,睡眠不安,或心神恍惚。成分有茯神、去了心的麥門冬(各一兩半)、通草、升麻(各一兩二錢半)、紫菀、桂心(各七錢半)、知母(一兩)、赤石脂(一兩七錢半)、大棗(十二枚)、淡竹茹(五錢)。將藥材切碎,每次服一兩,用水煎煮服用。

一方:用於治療虛弱疲勞,心情煩悶無法入眠。成分有大棗(十四枚)、蔥白(七莖)。將三升水與藥材一同煎煮至剩一升,去掉渣滓,一次服完。

一方:用於治療虛弱疲勞無法入眠。成分有酸棗、榆葉(各等量)。將藥材磨成粉,用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十五丸,一天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