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一 (13)

1. 治食積方

保和丸,治食積。

山楂肉(二兩),神麯(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各一西),蘿蔔子(炒),陳皮,連翹(各五錢)

上為末,以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送下。加白朮二兩名大安丸。痰氣積,加莪朮、三稜(炮),各一兩。脾胃虛者,以補藥下之。

紅丸子,治傷食冷痛。

京三稜(醋煮),莪朮(醋煮),陳皮(去白),青皮(去穰,麩炒,各五兩),乾薑(炮),胡椒(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小兒量大小,加減與服。

紺珠木香檳榔丸,治食積,腹脹有熱者。

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黃柏(各二兩),黃芩,陳皮,三稜,香附,牽牛末(各二兩),莪朮,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尋常消導開胃,只服三四十丸,有寒者,加厚朴、木香、砂仁、神麯、香附。

三賢散,消積塊進食。

橘紅(一斤半),甘草(四兩),鹽(半兩)

上用水二四碗,從早煮至夜,以爛為度,水乾則添水,曬乾為末,淡薑湯調下。有塊者加薑黃半兩,同前藥煮。氣滯加香附二兩,同煮。氣虛者,加沉香半兩另入。噤口痢者,加蓮肉二兩去心,另入。

小三稜煎,治食症,酒痞,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醋吞酸。

京三稜,蓬朮(各四兩),芫花(一兩,去梗葉)

上同入甕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滿封器口,以炭火煨,令乾,取出稜術,將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焙乾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薑湯下。

丁香脾積丸,治食積,心腹膨脹,不得克化。

丁香,高良薑(米醋煮),木香(不見火),巴豆(去殼,各半兩),蓬朮(三兩),荊三稜(二兩),皂角(三大挺,燒存性),青皮(去穰,一兩)

上入百草霜三匙,同碾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止。脾積氣,陳皮湯下。如口吐酸水,淡薑湯下。嘔吐,甘草、藿香湯下。如小腸氣,炒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

白話文:

【治療飲食積滯的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保和丸」,專門用於治療飲食積滯。配方包括:山楂肉2兩、炒過的神麯、湯泡過的半夏、去皮的白茯苓各1兩,炒過的蘿蔔子、陳皮、連翹各5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再以神麯製成粘稠狀物質揉成丸狀,形狀如梧桐子般大,每次服用70到80粒,用溫開水送服。如果想加強效果,可以再加入2兩的白朮,成為「大安丸」。若屬於痰氣積滯的情況,可再加入炮製過的莪朮和三稜各1兩。若是脾胃虛弱的人,應配以補藥一起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紅丸子」,適用於因飲食過多導致的腹部冷痛。所需藥材有:醋煮過的京三稜和莪朮、去白的陳皮、去穀物內層的青皮,以上各5兩,炮製過的乾薑、胡椒各2兩。將所有藥材磨成粉,以醋製成糊狀物質揉成丸狀,形狀如梧桐子般大,外層裹上礬紅,每次服用30粒,飯後用薑湯送服。對於兒童,應根據其年齡調整藥量。

第三個處方是「紺珠木香檳榔丸」,適用於有熱感的飲食積滯和腹部脹大的情況。所需藥材有: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黃柏各2兩,黃芩、陳皮、三稜、香附、牽牛末各2兩,莪朮、大黃各4兩。將所有藥材磨成粉,以麵粉製成糊狀物質揉成丸狀,形狀如梧桐子般大,每次服用50到70粒,睡前用薑湯送服。若只是為了促進消化開胃,則每次只需服用30到40粒。對於有寒感的人,可以再加入厚朴、木香、砂仁、神麯、香附等藥材。

第四個處方是「三賢散」,有助於消除腹部硬塊並增加食慾。所需藥材有:橘紅1斤半、甘草4兩、鹽半兩。先將這些藥材放入水中煮沸,從早煮到晚,直到藥材完全煮軟,若水煮幹了就再添加新水,然後將煮好的藥材曬乾磨成粉,服用時以淡薑湯調和。對於腹部有硬塊的人,可再加入薑黃半兩,一同煮製。對於氣滯的人,可再加入香附2兩,一同煮製。對於氣虛的人,可再加入沉香半兩,單獨加入。對於有噤口痢疾的人,可再加入去心的蓮肉2兩,單獨加入。

第五個處方是「小三稜煎」,適用於飲食過多、酒精中毒、血塊、腹部硬塊、時常發作的劇烈疼痛、完全沒有食慾、飲食積滯無法消化、腹部堅硬脹大、痰逆嘔吐、反酸打嗝的情況。所需藥材有:京三稜、蓬朮各4兩,蕪花1兩(去掉梗葉)。將這些藥材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5升,將容器密封,再以炭火慢燉,直到醋液蒸發完畢,取出京三稜和蓬朮,將蕪花用剩下的醋炒至微焦,然後烘乾磨成粉,以醋製成糊狀物質揉成丸狀,形狀如綠豆般大,每次服用15粒,用薑湯送服。

最後一個處方是「丁香脾積丸」,適用於飲食過多、腹部膨脹且難以消化的情況。所需藥材有:丁香、米醋煮過的高良薑、未經火烤的木香、去殼的巴豆各半兩,蓬朮3兩,荊三稜2兩,燒成灰的皁角3大塊,去穀物內層的青皮1兩。將這些藥材和百草霜3匙一同研磨成粉,以麵粉製成糊狀物質揉成丸狀,形狀如芝麻般大,每次服用10到30粒。對於脾臟積滯的情況,可用陳皮湯送服。對於口中反酸的情況,可用淡薑湯送服。對於嘔吐的情況,可用甘草和藿香湯送服。對於小腸氣的情況,可用炒過的茴香酒送服。對於婦女因血氣引起的劇烈疼痛,可用淡醋湯送服。

2. 治肉積方

阿魏丸,治肉積及飽食停滯。胃壯者宜此,脾虛者勿服。

阿魏(二兩,醋煮軟另研),山楂,蘿蔔子,神麯,麥芽,陳皮,青皮,香附(各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服。

小阿魏丸,治肉積。

山楂(二兩),黃連(一兩三錢),連翹(一兩),阿魏(二兩,醋煮作糊)

上為末,以醋煮阿魏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脾虛者以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切不可妄用,脾虛之禍,疾如反掌。

白話文:

【治療肉食過多的處方】

這是一個名為「阿魏丸」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因肉食過多或飯後食物在胃中不易消化的情況。適合胃功能強健的人使用,但脾胃虛弱的人不建議服用。

所需藥材包括:阿魏(2兩,需先用醋煮至軟化再研磨)、山楂、蘿蔔籽、神麯、麥芽、陳皮、青皮和香附(以上各2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蒸熟的餅糰製成藥丸服用。

另一個名為「小阿魏丸」的藥方,同樣是用來治療肉食過多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山楂(2兩)、黃連(1兩3錢)、連翹(1兩)和阿魏(2兩,需先用醋煮至成糊狀)。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再加入已煮成糊狀的阿魏,揉成如小豆般大的藥丸。每次服用約30粒,可用白開水吞服。如果脾胃虛弱的人要使用,則可先將白朮(3錢)、陳皮和茯苓(各1錢)煎煮成湯,再用該湯送服藥丸。必須謹慎使用,因為脾胃虛弱的人若亂用藥物,其健康狀況可能迅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