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一 (10)
卷四十一 (10)
1. 治五積方
肥氣丸,治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痎瘧,連歲不已。
厚朴(半兩),黃連(七錢),柴胡(二兩),椒(去目閉口不用,四錢),巴豆霜(五分),川烏(炮去皮臍,一錢二分),皂角(去皮子弦煨,一錢半),乾薑(五分),白茯苓(一錢半),白朮(炮),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
上件除茯苓、皂角、巴豆另末外,為極細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淡醋湯下,食遠。一日加一丸,二日漸加兩丸,漸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一半,通前重一兩,減黃連一錢半。
伏梁丸,治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
黃連(一兩半),厚朴(制),人參(各半兩),黃芩(三錢),桂(一錢),乾薑,巴豆霜,菖蒲(各五分),紅豆(二分),川烏頭(炮,五分),茯神,丹參(炒,各一錢)
上件除巴豆霜外為細末,另研豆霜,旋入和勻,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服如上法,淡黃連湯下,食遠。秋冬加厚朴半兩,通前共一兩,減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不用。
痞氣丸,治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右側,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而飲食不為肌膚。
厚朴(四錢半),黃連(八錢),吳茱萸(三錢),黃芩(二錢),白茯苓,澤瀉,人參(各一錢),川烏頭(炮),川椒(炒,各五分),茵陳(酒炒),乾薑(炮),砂仁(各一錢半),白朮(二分),巴豆霜(另研),桂(各四分)
上除豆霜另研,茯苓另末旋入外,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服如上法,淡甘草湯下,食遠。
息奔丸,治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
厚朴(薑製,八錢),黃連(炒,一兩三錢),乾薑(炮),白茯苓,川椒(炒去汗),紫菀(各一錢半),桂,川烏頭(炮去皮臍),桔梗,白豆蔻,陳皮,京三稜(炮),人參(二錢),天門冬(各一兩),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
上除茯苓、巴豆霜各另研旋入外,為細末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服如上法,淡生薑湯下,食遠。秋冬加厚朴五錢,減黃連七錢。
奔豚丸,治腎之積,名由奔豚,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愈,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及男子內結七疝,女人瘕聚帶下。
厚朴(薑製,七錢),黃連(五錢),白茯苓,澤瀉,川烏頭,菖蒲(各二錢),丁香(各五分),苦楝(酒煮,三錢),全蠍,元胡索(一錢半),附子,獨活(各一錢),桂(二分),巴豆霜(四分)
白話文:
治五積方
肥氣丸: 治療肝臟積聚,症狀名為肥氣,位於左脅下,形狀像覆蓋的杯子,有頭有尾,久治不癒,會導致發作瘧疾,連續多年不愈。
藥材組成:厚朴(半兩)、黃連(七錢)、柴胡(二兩)、花椒(去目,閉口不用,四錢)、巴豆霜(五分)、川烏(炮製去皮臍,一錢二分)、皂角(去皮子弦,煨製,一錢半)、乾薑(五分)、白茯苓(一錢半)、白朮(炮製)、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甘草(炙甘草,三錢)。
用法:除茯苓、皂角、巴豆外,其餘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初次服用兩丸,用淡醋湯送服,飯後服用。每日增加一丸,兩日後逐漸增加兩丸,直至大便略微溏瀉,再從兩丸開始服用。如此反覆,積聚減少大半後,停止服用。秋冬季節,厚朴增加一半,總量增加一兩,黃連減少一錢半。
伏梁丸: 治療心臟積聚,症狀名為伏梁,位於肚臍上方,大小如手臂,向上延伸至心窩處,久治不癒,會導致煩躁不安。
藥材組成:黃連(一兩半)、厚朴(炮製)、人參(各半兩)、黃芩(三錢)、桂枝(一錢)、乾薑、巴豆霜、菖蒲(各五分)、紅豆(二分)、川烏頭(炮製,五分)、茯神、丹參(炒製,各一錢)。
用法:除巴豆霜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再將巴豆霜研磨,然後旋轉加入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服用方法同前,用淡黃連湯送服,飯後服用。秋冬季節,厚朴增加半兩,總量共一兩,黃連減少半兩,只用一兩,黃芩不用。
痞氣丸: 治療脾臟積聚,症狀名為痞氣,位於胃脘右側,大小如盤子,久治不癒,會導致四肢麻木不收,發黃疸,且飲食不能滋養肌膚。
藥材組成:厚朴(四錢半)、黃連(八錢)、吳茱萸(三錢)、黃芩(二錢)、白茯苓、澤瀉、人參(各一錢)、川烏頭(炮製)、川椒(炒製,各五分)、茵陳(酒炒)、乾薑(炮製)、砂仁(各一錢半)、白朮(二分)、巴豆霜(另研)、桂枝(各四分)。
用法:除巴豆霜另研外,茯苓另磨成細粉末,然後旋轉加入,其餘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服用方法同前,用淡甘草湯送服,飯後服用。
息奔丸: 治療肺臟積聚,症狀名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大小如覆蓋的杯子,久治不癒,會導致怕冷發熱、喘咳,並誘發肺癰。
藥材組成:厚朴(薑製,八錢)、黃連(炒製,一兩三錢)、乾薑(炮製)、白茯苓、川椒(炒製去汗)、紫菀(各一錢半)、桂枝、川烏頭(炮製去皮臍)、桔梗、白豆蔻、陳皮、京三稜(炮製)、人參(二錢)、天門冬(各一兩)、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
用法:除茯苓、巴豆霜各另研磨後旋轉加入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服用方法同前,用淡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秋冬季節,厚朴增加五錢,黃連減少七錢。
奔豚丸: 治療腎臟積聚,症狀名為奔豚,起於小腹,向上延伸至心窩處,形狀像豚,時上時下不定;久治不癒,會導致喘逆,骨頭痿弱無力,氣虛,以及男子內生七疝,女子腹部腫塊、帶下異常等症狀。
藥材組成:厚朴(薑製,七錢)、黃連(五錢)、白茯苓、澤瀉、川烏頭、菖蒲(各二錢)、丁香(各五分)、苦楝(酒煮,三錢)、全蠍、元胡索(一錢半)、附子、獨活(各一錢)、桂枝(二分)、巴豆霜(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