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十一 (9)
卷四十一 (9)
1. 治久積方
瘥。癬瘡以布揩令汗出,以醋和塗上,日一易,瘥。胸背腰脅腫,以醋和敷上,日一易,又服二丸。諸冷瘡積年不瘥者,以醋和塗之。惡刺以一丸納瘡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許,納螫處。若毒人腹心煩欲絕者,服三丸。蜂螫以少許敷之瘥。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小兒驚癇服一丸,如米許,以塗乳令嗍之,以意量之。
蠍螫以少許敷之瘥。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一丸,如米許塗乳頭令嗍之,即瘥。
乾柿丸,取虛實積,下膈甚妙。
硃砂(研為衣),沒藥(研),豬牙皂角(去皮弦子,為細末),乾薑(炮為末),乾漆(炒煙盡為末),京三稜(炮為末),青礞石(煨為末,各一錢),水銀(一錢,鉛一錢,炒結砂子),輕粉(一錢),巴豆(三十枚,去皮膜醋煮十沸)
上件各研勻,軟飯和為丸,如綠豆大,煎柿蒂湯,冷下三五丸,加減用。婦人有胎不可服。
神效五食湯,取虛實積食,氣蠱脹滿,積塊水氣,年深癖症,並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甘遂(生,各半兩),豬牙皂角(去皮子,生用),胡椒(生,各一兩),芫花(米醋浸一宿,一兩),巴豆(去心膜醋煮二十沸研,半兩)
上除巴豆外,杵為末,入巴豆再研勻,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氣實者十丸,夜臥用水一盞,入白米、白麵、黑豆,生菜、豬肉各少許,煎至半盞,去渣溫湯下藥。取下病,忌油膩黏物,婦人有胎不可服。
妙香丸,治久遠沉積。
巴豆(取淨三百五十粒,炒),牛黃,片腦,膩粉,辰砂(九兩),麝香(各七錢半),金箔(九十個)
《拔萃方》無金箔,有水銀、硇砂。(按硇砂不可輕用,煉不精則殺人,慎之)
上研極細,煉臘六兩,入蜜七錢半,同煉令勻,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小兒綠豆大二丸,白湯下。每吞此丸,即成粒從大便出,須於初丸時,以針穿眼用之,庶使藥氣行,而成利下之功也。
白話文:
治久積方
皮膚病痊癒。癬瘡可用布擦拭至出汗,再用醋調和塗抹,每天換藥一次,即可痊癒。胸背腰脅腫痛,可用醋調和敷在患處,每天換藥一次,並服用兩丸藥。各種陳年久治不癒的冷瘡,可用醋調和塗抹。疼痛劇烈者,將一丸藥塞入瘡孔中,即可痊癒。被蝮蛇咬傷,取少量藥粉敷在傷口處。若毒性入腹,心煩欲絕,則服用三丸藥。被蜂螫傷,敷上少量藥粉即可痊癒。婦女各種疾病,胎盤不下,服用兩丸藥。小兒驚癇,服用一丸藥,米粒大小,塗在乳頭上讓其吮吸,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蠍子螫傷,敷上少量藥粉即可痊癒。小兒乳食不消化,心腹脹滿,服用一丸藥,米粒大小,塗在乳頭上讓其吮吸,即可痊癒。
乾柿丸,治療虛實積滯,尤其能有效治療下膈之症。
藥方組成:硃砂(研磨成粉)、沒藥(研磨)、豬牙皂角(去皮及筋,研成細末)、乾薑(炮製成粉末)、乾漆(炒至煙盡,研成粉末)、京三稜(炮製成粉末)、青礞石(煨製成粉末,各一錢)、水銀(一錢,鉛一錢,炒至結成砂粒)、輕粉(一錢)、巴豆(三十枚,去皮膜後用醋煮沸十次)。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軟飯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用煎好的柿蒂湯冷卻後送服三到五丸,可根據情況增減藥量。孕婦禁用。
神效五食湯,治療虛實積食、氣滯脹滿、積塊水腫、多年宿疾等症。
藥方組成:大戟(刮去外皮)、甘遂(生用,大戟、甘遂各半兩)、豬牙皂角(去皮,生用)、胡椒(生用,各一兩)、芫花(用米醋浸泡一夜,一兩)、巴豆(去心皮,用醋煮沸二十次後研磨,半兩)。
製法:除巴豆外,將其他藥材搗碎成末,再加入巴豆研磨均勻,用煮熟的麵糊製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氣實者服用十丸。晚上睡覺前用一杯水,加入少量白米、白麵、黑豆、生菜、豬肉,煎煮至半杯,去渣後溫服藥丸。服藥後需注意飲食,忌食油膩黏滯的食物,孕婦禁用。
妙香丸,治療久遠積滯。
藥方組成:巴豆(取淨三百五十粒,炒)、牛黃、片腦、膩粉、辰砂(九兩)、麝香(各七錢半)、金箔(九十個)。
(《拔萃方》中無金箔,而有水銀、硇砂。(按:硇砂不可輕易使用,煉製不精則會殺人,需謹慎。))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至極細,加入煉好的臘六兩,蜂蜜七錢半,一起煉製均勻,每兩藥製成三十丸,每次服用一丸。小兒服用兩丸,如綠豆大小,用白開水送服。服藥後藥丸會成粒狀排出,初次服用時,可用針在藥丸上扎個小孔,以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利於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