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經,曰: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來在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在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小腸。尺微,積在氣衝。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也。脈來小沉而遲者,脾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則吐。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心積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肝積脈弦而細。腎積脈沉而急。脈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積。脈左轉而沉重者,氣症積胸中。脈右轉出不至寸口者,內有肉瘕也。又曰:左手脈洪症在左,右手脈洪症在右。頭大者在上,頭小者在下。脈遲而滑,中寒有癥結,偏得洪實而滑為積。弦緊亦為積,為寒痹,為疝痛。內有積,不見脈難治,見一脈相應為易治,諸不相應為不治。脈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脈弦緊而微細者症也。夫寒痹,廣癥瘕、積聚之脈皆弦緊。若在心下,即寸弦緊。在胃脘,即關弦緊。在臍下,即尺弦緊。脈弦小者寒痹。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強急者生,虛弱者死。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轉也,必死不治。
脈訣舉要,曰: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亦痞,澀則氣劣。肝積肥氣,弦細青色。心為伏梁,沉芤色赤。脾積痞氣,浮大而長,其色脾土,中央之黃。肺積息賁,浮毛色白。奔豚屬腎,沉急面黑。五臟為積,六腑為聚。積在本位,聚無定處,其脈浮牢,小而沉實,或結或伏,為聚為積,實強者生,沉小者死。生死之別,病同脈異。
脈理提綱,曰:郁脈沉澀,積脈弦堅。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如果脈搏細微且貼近骨頭,這可能是體內有積聚。如果這種脈象出現在寸口,表示積聚在胸部。如果稍微超過寸口,積聚可能在喉嚨。如果出現在關上,積聚可能在肚臍旁邊。如果在關上上方,積聚可能在心臟下方。如果稍微低於關上,積聚可能在小腸。如果脈象在尺部微弱,積聚可能在氣衝。脈象出現在右側,積聚也在右側;出現在左側,積聚也在左側;如果兩側都有,積聚可能在身體中央。這些都是根據脈象部位來判斷的。
如果脈搏小、沉且慢,這表示脾胃可能有積聚,患者可能會有消化不良,吃東西就會嘔吐。肺部積聚的脈象會浮起且像羽毛一樣輕,按壓時會有明顯的反應。心臟積聚的脈象會沉且芤,位置不定。肝臟積聚的脈象會弦且細。腎臟積聚的脈象會沉且急。如果脈象沉重且中間散開,這可能是因為吃了冷的食物形成積聚。如果脈象向左轉且沉重,這可能是氣血凝結在胸口。如果脈象向右轉且不出現在寸口,這可能是體內有肉瘤。
《脈訣舉要》指出,胸悶且脈象滑,這可能是因為有痰結。弦脈和伏脈也可能表示胸悶,如果脈象澀,這可能是因為氣血衰弱。肝臟積聚會導致肥胖,脈象會弦且細,面色會發青。心臟積聚會導致伏梁,脈象會沉且芤,面色會發紅。脾臟積聚會導致痞氣,脈象會浮且大,顏色會是脾臟的黃色。肺部積聚會導致息賁,脈象會浮且輕,面色會發白。奔豚病與腎臟相關,脈象會沉且急,面色會發黑。五臟的問題會形成積聚,六腑的問題會形成聚結。積聚通常在原本的位置,聚結的位置則不固定。如果脈象浮起且堅固,或是小且沉實,或是結脈或是伏脈,這都可能表示有聚結或積聚。如果脈象實且強,這表示病情還可以控制;如果脈象沉且小,這可能是病情危急的徵兆。
《脈理提綱》指出,鬱悶的脈象會沉且澀,積聚的脈象會弦且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