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8)
卷一·下 (8)
1. 治四肢癱瘓方
大烏藥順氣散,治諸風,左癱右瘓,此藥疏風,化痰,順氣,神效。
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烏藥,陳皮,香附子,砂仁,枳殼,黃芩,半夏,防風,紫蘇,桔梗,甘草,地龍(各五錢),乳香,沒藥,盔沉香(各二錢半,此三味另為末,煎藥熟入內服)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一方,治一婦人年六十,手足癱瘓,不語,痰涎。
防風,荊芥,羌活,南星,麻黃,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沒藥,乳香,全蠍,紅花
上作末,酒調下,不拘時。春脈漸伏,以淡鹽湯齏汁,每早一碗,吐五日,仍以白朮、陳皮、甘草、厚朴、菖蒲,一日二貼,後以川芎、山梔、豆豉、瓜蒂、綠豆粉、齏湯吐了,用蒼朮、南星、生薑、牛膝、茯苓,酒糊丸,服十日後。夜間微汗,手足動而能言。
竹瀝湯,治風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方患熱風者,必先用此以制熱毒。
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五合)
上三味,相和溫服,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覺四肢有力,次進後方。
竹瀝(一升),生葛汁(五合),芎藭,防己,附子,人參,芍藥,黃芩,桂心,甘草(各一兩),麻黃,防風(各一兩半),羚羊角(三兩),生薑(四兩),石膏(六兩),杏仁(四十枚)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煎減半,納瀝再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間五日,更服一劑。頻服三劑,漸覺少損,仍進後方。
竹瀝(三升),防風,升麻,羚羊角,防己,桂心,芎藭(各二兩),麻黃(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兩日服一劑。常用加獨活三兩。此方神良,頻進三劑。若手足冷者,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更進後方。
竹瀝(一升),人參,甘草,芎藭,獨活,升麻(各二兩),防風,麻黃,芍藥(各二兩半),白朮,黃芩,防己,石膏,附子(一作杏仁),桂心,羚羊角,生薑(各二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若有氣者,加陳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
換骨丹,治癱瘓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一切風癇,暗風,並宜服之。
頌曰:我有換骨丹,傳之極幽秘,疏開病者心,扶起衰翁臂。氣壯即延年,神清目不睡,南山張仙翁,三百八十歲。槐皮芎術芷,仙人防首蔓,十件各停勻,苦味香減半。龍麝即少許,硃砂作衣纏,麻黃煎膏丸,大小如指彈。修合在深房,勿令陰人見,夜臥服一粒,遍身汗津滿。萬病自消除,神仙為侶伴。
槐角(取子),桑白皮,仙術,川芎,香白芷,人參,威靈仙,防風(去蘆),何首烏,蔓荊子(各四兩),廣木香(一方作香附),五味子,苦參(各二兩),硃砂(研,一方無),龍腦(研),麝香(研,各少許),麻黃(煎成膏)
白話文:
治四肢癱瘓方
大烏藥順氣散: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左癱右瘓,此方能疏風、化痰、順氣,療效神奇。組成藥物: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烏藥、陳皮、香附子、砂仁、枳殼、黃芩、半夏、防風、紫蘇、桔梗、甘草、地龍(各五錢),乳香、沒藥、盔沉香(各二錢半,此三味研磨成粉末,待藥煎好後再加入服用)。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一方:治療一位六十歲婦女因手足癱瘓、不能說話、痰涎過多的病症。組成藥物:防風、荊芥、羌活、天南星、麻黃、木通、茯苓、厚朴、桔梗、甘草、沒藥、乳香、全蠍、紅花。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不拘時間。春天脈象漸漸收斂時,用淡鹽湯和菜汁,每天早上服用一碗,連續服用五天,以排出痰涎。之後,改用白朮、陳皮、甘草、厚朴、菖蒲,一日服用兩劑;再之後,用川芎、山梔子、豆豉、瓜蒂、綠豆粉、菜汁再次服用以排出痰涎。最後,用蒼朮、天南星、生薑、牛膝、茯苓,製成酒糊丸劑,服用十天。服用後,夜晚微微出汗,手腳可以活動,並且能說話了。
竹瀝湯:治療風痱引起的四肢不能收縮、心神恍惚、不認識人、不能說話的病症。如果病因是熱風,必須先服用此方來消除熱毒。組成藥物:竹瀝(二升)、生葛根汁(一升)、生薑汁(五合)。用法:將三味藥汁混合溫服,分三次服用,分別在早晨、午后和晚上各服用一次。服用後,如果感覺四肢有力,就可以服用下一個方劑。 後續方劑的組成和用法在文中詳細描述,因篇幅較長,在此略去細節,但基本方法是煎藥後加入竹瀝,分次服用,並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和劑量。
換骨丹:治療癱瘓、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各種風癇、隱性風邪等疾病,均可服用。 方中記載了一個傳說,說明此丹能使人延年益壽,但具體組成和用法因其秘方性質而略去細節。其主要藥物包括槐角(取種子)、桑白皮、仙靈脾、川芎、白芷、人參、威靈仙、防風、何首烏、蔓荊子、廣木香(或香附子)、五味子、苦參、硃砂、龍腦、麝香和麻黃(煎成膏),用法是將藥物製成丸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