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7)
卷一·下 (7)
1. 治半身不遂方
川烏(生),草烏(生),麻黃(去節,各一兩),白芷(二兩),蒼朮,何首烏,白附子,白殭蠶,川芎(各五錢),防風,乾薑,藿香,荊芥(各二錢半),雄黃(一錢六分)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捏作餅子,每服二餅,嚼碎,茶清送下,食後服。
本事方,治中風,半身不遂,甚妙。
穿山甲(左癱用左腳,右癱用右腳),川烏頭,紅海蛤(各二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生蔥自然汁調成膏,作餅子,約一寸半厚,左患貼左腳,右患貼右腳,貼在足掌心內,用舊絹片緊扎定,於密房中無風處,椅子上上,用湯一盆,將有藥腳浸於湯中,用小心人扶病人,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急去藥,如汗欲出時,身麻木,以汗周遍為妙。如未效,半月後再用一次,神妙。
一方,治卒中,手足不遂。
用麥麩五升,入烏頭尖一升,連翹半升,同甑炊令大熱,鋪在席下,以手足不遂處臥之,令熱氣熏蒸,候出汗為度,日用三次,原藥再蒸用之。候兩日外,別用新藥。如無烏頭尖,只用草烏頭半升,不去皮尖,研作粗末亦可。
千金方,治半身不遂。
用蠶砂兩石,分作三袋,每袋可七斗,蒸熱一袋,著患處,如冷再換一袋,依前方數數換易,百不禁,瘥止。須羊肚釀糯米、蔥白、薑、椒、豉等,煮爛熟吃,日食一具,十日止。此方千金不傳。
白話文:
治半身不遂方
幾個不同的方劑都可用於治療半身不遂(中風):
第一個方劑:將川烏、草烏、麻黃(去節)、白芷、蒼朮、何首烏、白附子、白殭蠶、川芎、防風、乾薑、藿香、荊芥、雄黃等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捏成餅狀。每次服用兩餅,嚼碎後用清茶送服,飯後服用。此方出自《本事方》,治療中風、半身不遂效果甚佳。
第二個方劑:針對半身不遂,取穿山甲(左癱用左腳的穿山甲,右癱用右腳的穿山甲)、川烏頭、紅海蛤,磨成粉末。每次取半兩藥粉,用生蔥汁調成膏狀,做成約一寸半厚的餅,將藥餅貼在患側腳掌心內,用舊絹布紮緊。患者坐在椅子上,將患腳浸泡在熱水中,需有人小心照料,防止患者因出汗過多而虛脫。待汗出後立即取下藥餅。若汗將要出時,身體感到麻木,則以汗遍佈全身為最佳效果。若療效不佳,可半個月後再使用一次。
第三個方劑: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足不遂。取麥麩、烏頭尖(或草烏頭)、連翹,一起蒸熟,鋪在席子上,讓患者患處臥在上面,利用熱氣熏蒸,直到出汗為止。每日三次,每次用完後,將藥材再蒸一次使用,兩日後換用新鮮藥材。若沒有烏頭尖,可用半升草烏頭代替,不必去皮尖,研成粗末即可。此方出自《千金方》。
第四個方劑(出自《千金方》):治療半身不遂。取蠶砂兩石,分成三袋,每袋約七斗,將一袋蠶砂蒸熱後敷在患處,冷了就換另一袋,如此反覆更換,直到痊癒為止。同時,每日食用用羊肚釀造的糯米、蔥白、薑、胡椒、豆豉等煮熟的食物,連續食用十日。此方珍貴,很少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