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 (3)

1. 論似外感陽明中熱證

東垣,云:有天氣大熱時,勞役得病,或路途勞役,或田野中勞役,或身體怯弱,食少勞役,或長齋久素,胃氣久虛勞役。其病肌體壯熱,躁熱悶亂,大惡熱,渴飲水,以勞役過甚之故。身亦疼痛,此與陽明傷寒熱白虎湯證相似,但脾胃大虛,元氣不足,口鼻中氣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轉以後,是陽明得時之際,必少減。若是外中熱之病,必到日晡之際大作譫語,其熱增加,大渴飲水,煩悶不止。其勞役不足者皆無此證,尤易為分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有時候在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因為勞動過度而生病,這可能發生在旅途中,或是田間工作,或者是身體本來就比較虛弱,飲食不多,卻還過度勞動,又或者是長期吃素食,導致胃氣久虛,再加勞累。

這種病狀表現為身體發高燒,感到焦躁和混亂,對熱特別敏感,極度口渴想要喝水,這都是因為勞動過度所導致的。而且身體也會感到疼痛,這種症狀與陽明經傷寒熱白虎湯證很相似,但是主要區別在於脾胃非常虛弱,元氣不足,呼吸短促且上氣不接下氣。到了下午,也就是陽明經得時的時候,症狀會稍微減輕一些。

如果是因為外界環境過熱所導致的疾病,在下午的時候病人會出現嚴重的胡言亂語,體溫升高,口渴難耐,煩躁不安。然而,對於那些只是勞動不足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出現這些症狀,病情也更容易得到緩解。

2. 論似外感惡風寒證

東垣,云:或因勞役動作,腎間陰火沸騰,事閒之際,或於陰涼處解脫衣裳,更有新沐浴,於背陰處坐臥,其陰火不行,還歸皮膚,腠理極虛,無陽被風,與陰涼所遏,表虛不任風寒,自認外感風寒,求醫解表,以重絕元氣,取禍如反掌。苟幸而免者,致虛勞血氣皆弱,不能完復。且表虛之人,為風寒所遏,亦是虛邪犯表。始病一二日之間,時與外中賊邪有餘之證,頗有相似處,故致疑惑請醫者,只於氣少氣盛上辨之。其外傷賊邪,必語氣前輕後重,高厲而有力。若是勞役所傷,飲食不節,表虛不足之病,必短氣氣促,上氣高喘,懶語,其聲困弱而無力,至易見也。其釐毫之誤,則千里之謬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有時候人們在勞累工作後,身體內的腎間陰火會亢盛,休息時,可能在陰涼的地方脫去衣物,或是剛洗完澡,在背陰處躺臥,這樣一來,陰火無法正常運行,又回到皮膚表面,使肌膚腠理變得極度虛弱。此時若沒有陽氣保護,遭受風吹,加上陰涼的環境阻礙,使得表層防禦力無法抵擋風寒,自己會以為是受到外界風寒侵襲,尋找醫生進行發汗解表治療,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斷送自己的元氣,帶來災難就如反掌之易。即使僥倖躲過一劫,也會導致身體虛弱,血氣兩虛,很難恢復。

對於那些表層防禦力虛弱的人,當受到風寒侵擾時,這也是虛邪侵犯表層的表現。在病發的一、二天裡,其症狀與外界邪氣過剩的情況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會讓人產生疑惑。在尋求醫生診治時,只需從氣息的強弱來判斷即可。如果是外界邪氣所傷,說話的聲音會由輕轉重,音調高昂且有力。然而,若是因勞累、飲食不節制,導致表層防禦力不足的疾病,一定會出現短氣、氣急、上氣不接下氣、高喘、懶言,其聲音疲弱無力,這是很容易分辨的。一旦在這些細微差別上出錯,就會導致嚴重的誤判。

3. 論內傷似外感雜證

準繩,云:飲食失節,勞役所傷,脾胃中州變寒走痛而發黃,治用小建中湯,或理中湯,或大建中湯,選而用之。

白話文:

根據醫學典籍所述,因飲食不當和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損傷,會使得脾胃功能受損,進而產生寒涼疼痛的感覺,甚至出現黃疸的症狀。治療上可選擇使用小建中湯,或者理中湯,又或者是大建中湯,需根據具體病情來選擇合適的藥方。

4. 論飲食傷與勞倦傷不同

王安道,曰:勞倦傷,飲食傷,二者雖均為內傷,然不可混而為一。《難經》所謂飲食則傷脾者,蓋為脾主飲食,而四肢亦屬脾。故飲食失節,勞役四肢,皆能傷於脾爾。非謂二者同類而無辨也。夫勞倦傷,飲食傷,雖與風寒暑濕有餘之病不同,然飲食傷又與勞倦傷不同。勞倦傷誠不足矣,飲食傷尤當於不足之中分其有餘不足也。何也,蓋飢餓不飲食與飲食太過雖均屬失節,然必明其有兩者之分,方盡無不及無太過之中道也。夫飢餓不飲食者,胃氣空虛,此為不足,固失節也。飲食自倍而停滯者,胃氣受傷,此不足之中兼有餘,亦失節也。以受傷言則不足,以停滯言則有餘矣。惟其不足故補益,惟其有餘故消導。亦有物滯氣傷,必補益消導兼行者。亦有物暫滯而氣不甚傷,宜消導獨行,不須補益者。又有既停滯而復自化,不須消導,但當補益,或亦不須補益者。潔古、東垣枳朮丸之類,雖曰消導,固有補益之意存乎其間。其他如木香分氣丸、枳實導氣丸、大枳殼丸之類,雖無補益,然施之於物暫滯,氣不甚傷者,豈不可哉,但不宜視為通行之藥耳。且所滯之物,非枳朮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於消導而不知變乎。故備急丸、煮黃丸、感應丸、瓜蒂散之推逐者,潔古、東垣亦何常委之而弗用也。故善將兵者,攻亦當,守亦當,不善者則宜攻而守,宜守而攻。其敗也,非兵之罪,用兵者之罪耳。觀乎此,則知消導補益推逐之理矣。

明醫雜著,云:東垣諸飲食勞倦為內傷不足之證,用補中益氣湯,《溯洄集》中又論不足之中,又當分別飲食傷為有餘,勞倦傷為不足。予謂傷飲食而留積不化,以致宿食鬱熱,熱發於外,此謂有餘之證,法當消導,東垣自有枳朮丸等治法具於飲食門矣。其補中益氣方論,卻謂人因傷飢食飽,致損脾胃,非有積滯者也,故只用補藥。蓋脾胃全賴飲食之養,今因飢飽不時,失其所養,則脾胃虛矣。又脾主四肢,若勞力辛苦,傷其四肢,則根本竭矣。或專因飲食不調,或專因勞力過度,或飲食不調之後,加之勞力,或勞力過度之後,繼以不調。故皆謂之內傷元氣不足之證,而宜用補藥也。但須於此四者之間,審察明白,略為加減,則無不效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由王安道所寫,他指出勞累疲倦導致的傷害和飲食不節制導致的傷害,儘管都是內在的傷害,但是兩者不能混淆在一起。《難經》提到飲食會傷害脾臟,是因為脾臟負責消化飲食,而四肢的健康也跟脾臟有關。因此,飲食沒有節制,或是過度使用四肢,都可能傷害到脾臟。這並不是說飲食傷和勞倦傷是同一種類型的傷害,沒有區別。

勞累疲倦導致的傷害確實是體力的不足,然而飲食導致的傷害,則是在不足中存在過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飢餓不吃東西和吃得太多,雖然都屬於飲食失節,但我們必須清楚區分兩者的差異,才能達到既不過度也不不足的中庸之道。飢餓不吃東西,會使胃氣空虛,這就是不足,當然屬於失節。吃得太多而導致食物在胃裡積滯,也會傷害胃氣,這種情況下,不足中包含了過剩,也是失節。從胃氣受傷的角度來看,這是不足;從食物積滯的角度來看,這是過剩。因此,對於不足的情況,我們應該補充營養;對於過剩的情況,我們應該幫助消化。有些情況下,食物積滯同時造成胃氣受傷,就需要同時進行補充和幫助消化。有些情況下,食物只是暫時積滯,對胃氣的傷害並不大,只需要幫助消化,不需要補充營養。還有一些情況,食物積滯後自己就能分解,不需要特別幫助消化,只需要補充營養,或者甚至不需要補充營養。

在《明醫雜著》中,提到東垣對於飲食和勞倦導致的內傷不足,使用補中益氣湯。在《溯洄集》中,進一步討論了在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傷害是有餘,勞倦傷害是不足。如果飲食傷害後,食物在體內積聚無法消化,導致食物鬱熱,熱量從體內散發出來,這就屬於有餘的情況,應該幫助消化。東垣自己也有枳朮丸等治療方法,用於處理飲食傷害。然而,在補中益氣湯的討論中,他認為人因為飢餓或吃得太多,導致脾胃受損,但並不是因為食物積聚。所以,他只使用補藥。因為脾胃完全依賴飲食的滋養,如果因為飢餓或吃得太多,沒有得到適當的滋養,脾胃就會虛弱。此外,脾臟主管四肢,如果過度勞動,也會傷害四肢,進而影響根本的健康。可能是單純因為飲食不調,或是單純因為過度勞動,也可能是在飲食不調後加上過度勞動,或是在過度勞動後加上飲食不調。這些都屬於內傷導致的元氣不足,應該使用補藥。但是在這四種情況中,我們必須仔細判斷,適當地調整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5. 論勞傷心力不同

李氏,曰:勞倦亦有二焉:勞力純乎傷氣而無汗者,補中益氣之旨也;勞心兼傷乎血而有汗者,黃耆建中之義也;心力俱勞,氣血俱傷者,雙和散之所由名也。又房勞傷腎證與勞倦相似,七情動氣脈與飲食無異,俱不可不細辨之。

白話文:

李氏表示,勞累疲倦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單純因過度用力導致氣虛但不出汗的情況,這就是補中益氣湯的治療原則;因過度用心導致血虛且出汗的情況,這就是使用黃耆建中湯的治療道理;若身心皆勞累,氣血都受損的情況,這就是雙和散之所以得名的原因。另外,房事過度導致的腎虧症狀與一般的勞累疲倦很相似,因情緒波動導致的氣脈混亂與飲食問題也很類似,這些都必須仔細分辨纔行。

6. 論房勞與勞倦不同

李氏,曰:夫勞倦飲食,傷損氣分,既有陰氣陽氣之分,則思慮色欲,損傷血分,又豈無有陰血陽血之異乎。以此見血陰氣陽者,分陰分陽之義也。氣血各自有陰陽者,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大法陽氣虛者,宜桂、附兼參、耆峻補。陰氣虛者,參、朮、甘草緩而益之。陰分血虛者,生地黃、元參、龜板、知母、黃柏補之;陽分血虛者,茯苓、參、歸、遠志之類補之。論至於此,東垣、丹溪之功大矣哉。均一內傷發熱也,勞倦因陽氣之下陷,宜補其氣,以升提之。房勞因陽火之上升,宜滋其陰以降下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

白話文:

李氏表示,過度勞累和飲食不節制會損害我們的氣力,而氣力又有陰氣和陽氣之分。同樣地,過度思考和性生活過度也會傷害血液,這兩者當然也有陰血和陽血的不同。這說明瞭區分陰性和陽性的意義,而氣血各自都有陰性和陽性,這代表陰陽兩者相互依存。

如果陽氣虛弱,應使用如肉桂、附子,同時配合人參、黃耆等強效補品來補充。若陰氣不足,則應使用人參、白朮、甘草等藥物緩慢且逐步地補充。對於陰分血虛的情況,可用生地黃、元參、龜板、知母、黃柏等藥物來補充;若是陽分血虛,則應使用茯苓、人參、當歸、遠志等藥物來補充。

談到這裡,東垣和丹溪在醫學上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同樣是內傷導致的發燒,勞累導致的是因為陽氣下降,所以應補充氣力,使其提升。而房事過度導致的則是因為陽火上昇,應滋養陰性以降低其影響。一個需要提升,一個需要下降,兩者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