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吳氏,曰:痞與否同,不通泰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痞,故肺氣不降,脾氣不運,升降不通,而名痞也。痞,虛中之實也。許學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治痞者,一補一消。

白話文:

[論]

吳氏說:痞和否(指胸腹脹滿)的病症相同,都是氣機不通暢的表現。《易經》說:「天地之氣不相交感就會形成痞症」,所以肺氣不能下降,脾氣不能運化,升降失調,就叫做痞症。痞症是虛證中有實邪的表現。許學士說:邪氣聚集的地方,那裡的正氣一定虛弱,邪氣停留不去,病情就表現為實證,因此治療痞症,要既補益正氣,又消散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