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經,曰:痞脈浮堅而下之。緊反入里,因作痞。脈濡弱,弱反在關,澀反在顛,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不可下,下則心下痞堅。右關脈多弦,弦而遲者,必心下堅。

脈訣舉要,曰:胸痞脈滑,為有痰結,弦伏亦痞,澀則氣劣。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當遇到一種病態,其脈象呈現浮而堅硬,如果用攻下的方法治療。若脈象緊,表示病邪反而深入體內,會形成痞證。若脈象濡弱,弱脈通常應在關部,卻反而出現在其他部位;澀脈應在頭部,卻反而出現在下部。微脈表示陽氣不足,澀脈表示血液不足,但陽氣卻反而更微弱。如是中風患者,會有汗出且煩躁的情況。澀脈表示血液不足,肢體會冷且發抖,陽氣不足時不能用攻下的方法,否則會造成心下痞硬。

《脈訣舉要》提到:胸痞的病人,若脈象滑,代表有痰塊凝結;弦伏脈也可能是胸痞,而澀脈則顯示氣血不足。

以上資訊是對古文的一種現代漢語轉譯,並未涉及具體診斷和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