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

1.

李氏,曰:東南兩廣,山峻水惡,地濕漚熱,如春秋時月,外感山嵐瘴霧毒氣,發寒熱,胸滿不食,此毒從口鼻入也。宜清上熱,解內毒,降氣行痰,不宜發汗。平胃散加芩、連、升麻、北柴胡、桔梗、枳殼、木香、木通、姜煎服。如寒月外感風寒,氣閉發熱,頭疼自汗如瘧。南方氣升,或胸滿痰壅,飲食不進,與北方傷寒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宜解表清熱,行痰降氣。二陳湯加北柴胡、黃芩、蒼朮、羌活、川芎,水煎服,微汗即止。如內傷飲食得者,理脾卻瘴湯、補中益氣湯、不換金正氣散、枳朮丸。虛甚或挾房勞者,一粒金丹。熱者,柴芩湯、承氣湯、三黃湯合竹葉石膏湯,或三黃枳朮丸。平洋土堅水熱,山谷土潤水冷,俱以平胃散為主,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或變瘧痢黃疸瘡癤,俱於各類求之。然以扶脾胃為本。凡縱酒色,及食魚肉,時新菜果筍蕨生冷,糯飯燒酒,及油炒醬煿,雞鴨麵食,過飢過飽,歇臥處有穢氣,半夜失蓋,早行沾露,空腹出外,皆能發瘴。仕宦商賈遊外,俱宜節飲食,謹起居,以防之。

白話文:

李氏曰: 東南兩廣地區,山勢險峻,水流湍急,土地潮濕悶熱,如同春秋時節。若在春秋時節,外感山嵐瘴霧毒氣,導致發寒發熱,胸悶氣脹,食慾不振,這是毒氣從口鼻侵入所致。宜清熱解毒,降氣化痰,不宜發汗。可用平胃散,加芩、連、升麻、北柴胡、桔梗、枳殼、木香、木通,用薑汁煎服。

若在寒冬時節,外感風寒,氣閉發熱,頭疼自汗,如瘧疾一般。南方氣候上升,或胸悶痰壅,飲食不進,與北方傷寒只傷表而裡自和者不同,宜解表清熱,化痰降氣。可用二陳湯,加北柴胡、黃芩、蒼朮、羌活、川芎,水煎服,微汗即止。

若內傷飲食所致,可服用理脾卻瘴湯補中益氣湯不換金正氣散枳朮丸。虛弱過甚或伴有房勞者,可服用一粒金丹。若有發熱症狀,可服用柴芩湯承氣湯三黃湯竹葉石膏湯,或三黃枳朮丸

平原地區土質堅硬,水溫較高,山谷地區土質鬆軟,水溫較低,均以平胃散為主,根據當地水土風氣的冷熱變化加減藥物。若出現瘧疾、痢疾、黃疸、瘡癤等病症,均可參考相關類別的治療方法。然以扶助脾胃為根本。

凡是縱酒色,及食魚肉,時新菜果筍蕨生冷,糯飯燒酒,及油炒醬煿,雞鴨麵食,過飢過飽,歇臥處有穢氣,半夜失蓋,早行沾露,空腹出外,皆能發瘴。仕宦商賈外出遊玩,均宜節制飲食,謹慎起居,以防發瘴。

宋潛溪,曰:凡人感冒山嵐煙霧,蛇虺毒氣,其證惡寒戰慄,發作頭疼,休作無時。仲夏得者為炎瘴,為青草瘴。孟秋得者為黃茅瘴,為楸頭瘴。或由飢飽,或由虛怯,或涉溪澗,或沖煙霧者,謂之黑腳瘴、蝦蟆瘴、瘂瘴。所感不同,方亦異用。平日不喜酒色,調節飲食,夜又知諸避忌,臥潔淨,不臭穢氣,雖犯瘴月分,病不能侵。大段此病只是乘虛而入,不可不知。

白話文:

宋潛溪說:凡人若感染山嵐煙霧、蛇虺毒氣,其症狀為惡寒戰慄,頭疼發作,時時刻刻都感到不舒服。仲夏時節感染的稱為炎瘴或青草瘴,孟秋時節感染的稱為黃茅瘴或楸頭瘴。也可能因為飢飽、虛弱、涉溪澗、或吸入煙霧而感染,稱為黑腳瘴、蝦蟆瘴、瘂瘴。感染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需有所區別。平日若不喜酒色、飲食得當、夜間懂得避忌、臥室清潔、不沾染臭穢之氣,即使在瘴氣流行的月份,也不容易染病。總而言之,此病都是乘虛而入,不可不知。

2. 治瘴癘方

太無神朮散,專治山嵐瘴氣之妙劑也。

陳皮(二錢),蒼朮,厚朴(各一錢),甘草,菖蒲(各五分),藿香(二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無菖蒲,有香附一錢,名神朮散氣散。

趙氏曰:此方出《心印紺珠》,其功效前人評之詳矣。但未病者,宜服補中益氣加蒼朮等劑,使外邪不能入,可也。

白話文:

太無神朮散,專治山嵐瘴氣之妙劑也。

「太無神朮散」是專治山嵐瘴氣的良藥。

藥方:

  • 陳皮:二錢
  • 蒼朮:一錢
  • 厚朴:一錢
  • 甘草:五分
  • 菖蒲:五分
  • 藿香:二分

以上藥材共為一服,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服用。

另一種配方:

此方中無菖蒲,但加入香附一錢,名為「神朮散氣散」。

趙氏評曰:

此方出自《心印紺珠》,其功效已為前人詳細評述。但對於尚未染病之人,建議服用補中益氣、加蒼朮等藥方,以增強體質,防止外邪入侵。

解毒柴苓湯,凡仕宦攜家小初入廣地,水土不服者,能戒去煎物及油炒醬煿,雞鴨麵食,與夫生冷燒酒之類不傷,而只外感其嵐瘴之毒,或惡寒發熱,類瘧之狀,則病必輕,須服此藥,可隨手作效。

柴胡,黃芩(各二錢),陳皮,半夏(各一錢),豬苓,澤瀉,白朮(各五分),茯苓(一錢),黃連,甘草(各四分)

白話文:

解毒[柴苓湯]

凡是官員帶著家眷初次來到廣州,水土不服的人,只要能戒掉煎炸、油炒、醬煿的食物,以及雞鴨麵食,還有生冷燒酒等等,就不會受到這些食物的傷害。如果只是因為外感當地瘴氣之毒,出現惡寒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那麼病症一定很輕。此時需要服用柴苓湯,藥效很快就會顯現出來。

柴苓湯的藥方:

  • 柴胡、黃芩(各二錢)
  • 陳皮、半夏(各一錢)
  • 豬苓、澤瀉、白朮(各五分)
  • 茯苓(一錢)
  • 黃連、甘草(各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三五服即安,仍戒飲食一七日。

承氣兼三黃竹葉石膏湯,若過食煎煿醬面等厚味,而感嵐瘴之毒,宜服此藥,斯能去其積熱瘴毒也。

枳實(一錢),厚朴(二錢),大黃(三錢),朴硝(二錢),石膏(五錢),知母(一錢),黃連,黃柏,黃芩(各七分),山梔仁(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加竹葉七片,水煎空心服,通利三五次,以白粥補。熱深者二服方能通利,在臨時消息之。

白話文: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三五服即安,仍戒飲食一七日。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三到五劑即可痊癒,之後需禁食十七天。

承氣兼三黃竹葉石膏湯_,若過食煎煿醬面等厚味,而感嵐瘴之毒,宜服此藥,斯能去其積熱瘴毒也。

此方稱為「承氣兼三黃竹葉石膏湯」,適用於過食煎烤醬面等厚味食物,而感染瘴氣毒素者。此藥能有效去除積熱和瘴氣毒素。

上作一服,加竹葉七片,水煎空心服,通利三五次,以白粥補。熱深者二服方能通利,在臨時消息之。

藥方包括:枳實一錢、厚朴二錢、大黃三錢、朴硝二錢、石膏五錢、知母一錢、黃連、黃柏、黃芩各七分、山梔仁一錢、甘草五分。

將上述藥材混合,加竹葉七片,用水煎煮,空腹服用。一般情況下,服用三到五劑即可通利。若熱邪深重,需服用兩劑才能通利。需根據病情調整服藥次數。服用後可食用白粥補充營養。

注釋

  • 「銼」指切碎。
  • 「嵐瘴」指瘴氣,是一種古代醫學概念,指由濕熱環境造成的疾病。
  • 「厚味」指肥膩的食物。
  • 「煎煿」指煎烤。
  • 「通利」指通便。
  • 「熱深」指熱邪深入體內。
  • 「消息」指病情變化。

蔭按:凡北人多食煎煿,至廣地熱,不知避忌,貪食熱味,婢僕尤甚,所以凡染瘴病,極其危殆。此則不按風土,縱口腹之慾,以自取之也。醫不知此,反用補藥,隨致夭枉,實為可矜。若士君子能戒慎,兼每晨迴避瘴氣,必待日光,先飲食之,然後出外,則能免此病也,書此以為處瘴鄉者之戒。

加味柴胡湯,治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躁狂妄,亦有啞而不能言者,皆由敗血瘀心,毒涎聚於脾經所致。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枳殼,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我觀察到,北方人多半喜歡吃煎烤的食物。來到南方濕熱之地,卻不注意飲食禁忌,貪吃熱性食物,尤其是僕人更甚。因此,一旦染上瘴病,就非常危險。這是因為不遵守當地風土習慣,縱慾口腹,而自取其禍。醫生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用補藥,結果導致病人死亡,實在令人惋惜。如果士大夫們能夠謹慎,每天早晨避開瘴氣,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吃飯,然後纔出門,就能免除這種疾病。寫下這些文字,希望居住在瘴癘地區的人都能以此為戒。

加味柴胡湯,可以治療受到瘴氣、溪流蒸發毒氣侵襲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導致血液上湧,患者感到迷糊睏倦,嚴重者甚至會發狂胡言亂語,也有啞巴說不出話的。這些都是因為血液瘀積在心臟,毒邪積聚在脾經所致。

這個方劑的組成如下: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枳殼、大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薑、棗,水煎,空心服,啞瘴食後服。

治瘴瘧方

丹砂,雄黃(各一兩),鬼臼(半兩),阿魏(一兩)

上丹砂、雄黃並研為細末,用水飛過,鬼臼搗為末,阿魏用酒半斤熬成膏,和為丸如雞頭大,緋絹袋貯十丸,常執手中,頻嗅其氣,瘴瘧不能著人。如遇已病者,井花水嚼下三丸、五丸即瘥。

白話文:

上㕮咀

,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大棗,水煎服,空腹服用。患有啞瘴者,則在飯後服用。

丹砂、雄黃(各一兩)、鬼臼(半兩)、阿魏(一兩)

將丹砂、雄黃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過濾,鬼臼也搗成細粉,阿魏用半斤酒熬製成膏狀,再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搓成如雞頭般大小的丸子,用紅色絲綢袋子裝好,每次裝十粒,經常握在手中,頻頻聞其藥氣,就能防止瘴氣和瘧疾。若不幸已經染病,則可以用井水將藥丸嚼服,每次服用三到五粒,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