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3)

1. 治中風小便不利方

三因白散子,治肝腎中風,痰涎壅塞,不語,嘔吐痰沫,頭目昏眩;兼治陰證傷寒,六脈沉伏,及霍亂吐瀉,小便淋瀝不通。

大附子(去皮臍,生用),滑石(桂府者,各半兩),製半夏(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姜七片、蜜半匙煎七分,空心冷服。霍亂,加藿香;小便不利,加木通、燈心、茅根。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三因白散子」,用來治療因肝腎引起的中風症狀,如痰液堵塞、無法說話、噁心嘔吐、頭暈目眩;此外,也可用於治療體內陰寒過重的感冒、六脈沈弱,以及霍亂所導致的嘔吐與腹瀉,和小便排泄困難的問題。

所需藥材包括:大附子(需去皮和肚臍部分,生用)、滑石(選用來自桂府的,兩種各半兩)、製半夏(用量為七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二錢,以兩杯水、七片薑和半匙蜂蜜煎煮至剩七分,於空腹時冷飲。若為霍亂,可添加藿香;若是小便不暢,則應加入木通、燈心草、茅根。

2. 治口眼喎斜方

古防風湯,治卒中,口眼喎斜,言語謇澀,四肢如故,別無所苦。

防風,羌活(各三錢),甘草(一分)

上銼,水煎,入麝一釐調服。一方取空青末如豆大一枚,含之即愈。

不換金丹,治中風口喎。

荊芥穗,白殭蠶,甘草(炙),防風(去蘆),天麻(各一兩),川烏頭(生用),白附子(生用),羌活(去蘆),細辛(去葉),川芎,蠍梢(去毒,炒),藿香(各半兩),薄荷(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清任下。如口喎向左,用此藥塗右腮上便正。

清陽湯,治眼喎斜,頰腮緊急,胃中火盛,汗不出而小便數。

黃耆,當歸身,升麻(各二錢),葛根(一錢半),炙甘草,紅花,黃柏(酒炒),桂枝(各一錢),蘇木,生甘草(各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酒三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渣,稍熱食前服訖,以火熨摩緊急處即愈。夫口喎筋急者,是筋脈血絡中大寒,此藥少代燔針,劫刺惡血,以去凝結,內泄衝脈之火熾。

一方,治中風,面目相引,口偏著耳,牙車急,舌不得轉。

獨活(三兩),竹瀝,生地黃汁(各一升)

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頓服,即愈。

秦艽升麻湯,治中風手足陽明經,口眼喎斜,四肢拘急,惡風寒。

升麻,乾葛,甘草(炙),芍藥,人參(各五錢),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連須蔥白三莖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藥,畢,避風寒臥,得微汗出則止。

丹溪方,治一人口眼喎斜,先自右邊牙疼。

白朮(一錢半),南星(一錢),防風,蒼朮,半夏(各五分),茯苓,桂枝(各三分),甘草(炙,二分)

上銼,水煎,入薑汁一合服。

定風餅子,治風客陽經,邪傷腠理,背脊強直,口眼喎斜,體熱惡寒,痰厥頭痛,肉瞤筋惕,卒頞鼻淵,及飲酒過多,嘔吐涎沫,頭痛眩暈,如坐車船。常服解風邪傷寒,闢霧露瘴氣,爽慧神志,諸風不生。

天麻,川烏,南星,半夏,川薑,川芎,白茯苓,甘草(生,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為丸如龍眼大,作餅子,硃砂為衣,每服一餅,細嚼,熱薑湯下,不拘時。

枳茹酒,主口僻眼急,諸藥不瘥,大驗。

枳實上青刮取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炒去濕氣,以酒一斗漬,微火暖,令得藥味,隨性飲之。

豆淋酒,治口喎。

大豆三升炒令焦,好酒三升淋取汁,頓服,一日一服。

三蚣散,治諸風,口眼喎斜。

蜈蚣(三條,用蜜炙一條,酒浸一條,紙裹煨熟一條),白芷(半兩),南星(三個,每個切作四塊,逐個如蜈蚣法制)

上為細末,入真麝香少許,熱酒調一盞,食後服。

牽正散,治中風口眼喎斜,無他證者。

白話文:

治口眼喎斜方:

古防風湯:治療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說話含糊不清,四肢功能正常,沒有其他症狀。配方:防風、羌活(各三錢)、甘草(一分),水煎服,加入少許麝香調和服用。另一方是用空青末如豆粒大小含在口中即可痊癒。

不換金丹:治療中風引起的口角歪斜。配方:荊芥穗、白殭蠶、炙甘草、去蘆防風、天麻、生川烏頭、生白附子、去蘆羌活、去葉細辛、川芎、去毒炒蠍梢、藿香、薄荷(各成分用量不等),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丸,細嚼,溫茶送服。如果口角歪向左側,則將藥物塗抹在右側面頰上,即可矯正。

清陽湯:治療眼角歪斜、面頰肌肉緊張、胃火旺盛、不出汗而小便次數頻繁。配方:黃耆、當歸身、升麻、葛根、炙甘草、紅花、酒炒黃柏、桂枝、蘇木、生甘草(各成分用量不等),水煎服。服用後,用熱毛巾敷摩緊繃處,即可痊癒。口角歪斜且肌肉緊繃,是因經脈血絡中寒邪過盛,此藥方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一方:治療中風導致的面部肌肉抽搐、口角歪斜、牙關緊閉、舌頭不能轉動。配方:獨活、竹瀝、生地黃汁(各成分用量不等),水煎服。

秦艽升麻湯:治療中風累及手足陽明經,出現口眼歪斜、四肢拘緊、怕風寒的症狀。配方:升麻、乾葛、炙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成分用量不等),水煎服。服用後,注意保暖,微微出汗即可。

丹溪方:治療口眼歪斜,症狀起於右側牙痛。配方:白朮、南星、防風、蒼朮、半夏、茯苓、桂枝、炙甘草(各成分用量不等),水煎服,加入薑汁服用。

定風餅子:治療風邪侵犯陽經,邪氣傷及肌膚,導致背部僵硬、口眼歪斜、發熱怕冷、痰厥頭痛、肌肉抽搐、鼻塞流涕,以及飲酒過度引起的嘔吐、頭痛頭暈等症狀。常服可預防風邪、寒邪、瘴氣,保持神志清醒,預防各種風症。配方:天麻、川烏、南星、半夏、川薑、川芎、白茯苓、生甘草(各等分),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製成龍眼大小的藥丸,再製成餅子,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一餅,細嚼,熱薑湯送服。

枳茹酒:治療口眼歪斜,其他藥物治療無效者,療效顯著。配方:取枳實外皮青色的部分研磨成粉末,再取枳實的內層纖維五升,用文火炒乾水分,然後用一斗酒浸泡,溫火加熱,使藥味溶於酒中,適量飲用。

豆淋酒:治療口角歪斜。配方:將三升大豆炒至焦黃,用三升好酒浸泡,取汁頓服,每日一劑。

三蚣散:治療各種風症引起的口眼歪斜。配方:蜈蚣(用蜜炙、酒浸、煨熟各一條),白芷,南星(每個切成四塊,用與蜈蚣相同的方法炮製),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麝香,熱酒調服。

牽正散:治療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無其他伴隨症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