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六 (6)

1. 治寒膈翻胃方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一方,治男婦小兒,唇青面黃,肚裡冷疼,引牽小腹,以至翻胃嘔吐,口苦舌乾,少寤多寐,腳手牽制,不拘年日遠近,一切脾冷病,悉能除愈。

人參,黃耆(鹽炙),粉草(各一兩),白茯苓(二兩),附子(重七錢以上者,炮去皮臍)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鹽湯煎服。忌生冷,油麵、黏膩等毒物,無不效者,甚妙。一婦人,年四十餘,久患翻胃,面目黃黑,歷三十餘年,醫不能效。脾俞諸穴,燒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藥七日,頓然全愈。服至一月,遂去其根。自是服之不三五服,些小脾疾,立便瘥平。保全胃氣,能生肌肉,進飲食,順榮衛,常服大有補益,累試累驗,幸毋忽焉。

附子散,治翻胃。

用附子一枚極大者,放於磚上,四面著火,漸漸逼熟。淬入生薑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淬,約盡生薑汁半碗,焙乾,入丁香二錢,每服二錢,水一盞,粟米少許,同煎七分,不過三服瘥。斗門方,用粟米飲調下一錢服之。

桂香散,治膈氣翻胃,諸藥難瘥,朝食暮吐,甚者食已輒出,其效神速,此重劑也。

水銀,黑錫(各三錢),硫黃(五錢)

上三味,銚內用柳木槌熬研,微火上細研為灰取出,入:

丁香末,桂末(各二錢),生薑末(三錢)

上都一處研勻,每服三錢,黃米粥飲調下,一服效驗。

蔭按:上丁香、附子,例治翻胃,見臟腑有寒者服之。丹溪云:治翻胃,忌甚燥之劑,犯之必死。設用,必與潤血藥相兼服方可。

漢防己散,治五噎。

漢防己(五錢),官桂,陳皮(去白),杏仁(湯炮去皮,各一兩),細辛,紫蘇,羚羊角(末,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日二服。

膈氣丸,治氣、食、憂、勞、思慮五噎。

麥門冬,甘草(各五錢),人參(四錢),桂心,細辛,川椒,遠志(去心炒,各三錢),附子,乾薑(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綿裹一丸,含化,食後,日三夜三服,胸中當熱,七日愈。

膈氣丸,治氣、食、憂、勞、思慮五噎。

半夏,桔梗(各一兩),肉桂,枳殼(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薑湯下三十丸,食後臥服。

纏金丹,治五種積氣,及五噎,胸膈不快,停痰宿飲。

半夏,南星,瓜蔞根,馬兜鈴,五靈脂(各半兩),丁香,木香,沉香,檳榔,官桂,胡椒,硇砂(研),白丁香,白豆蔻,飛礬(各一錢),硃砂(三錢,留半為衣)

上為細末和勻,生薑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薑湯下。或干嚼蘿蔔湯下。

紅豆丸,治諸嘔逆,膈氣翻胃。

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二十一個)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麵裹燒熟,去面細嚼,白湯下,食前。進三服,神效。

白話文:

治寒膈翻胃方

上方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另一方,治療男女老少唇色青紫、面色萎黃、腹中冷痛、牽扯小腹、甚至翻胃嘔吐、口苦舌乾、嗜睡多夢、手腳冰冷等症狀,不論病程長短,凡是脾胃虛寒的疾病,都能治愈。

藥方:人參、黃耆(鹽炒)、白芷(各一兩)、白茯苓(二兩)、附子(炮製去皮臍,重七錢以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鹽湯煎服。忌食生冷食物、油膩食物及粘稠食物等,效果極佳。曾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長期患有翻胃症,面色枯黃,歷時三十多年,經多位醫生治療無效,甚至針灸脾俞穴等穴位也無效,服用此藥七天後,病情立即痊癒,服用一個月後,病根去除。之後即使出現輕微的脾胃疾病,服用此藥三五劑就能痊癒。此方能保護胃氣,生肌長肉,促進飲食消化吸收,調和營衛,長期服用有很大的補益作用,經多次驗證,效果確實顯著,切勿輕忽。

附子散,治療翻胃。

取一枚特大的附子,放在磚上,用火從四面烘烤,慢慢烤熟。然後放入生薑汁中淬火,再用火烤,再淬火,重複此過程,直至生薑汁剩約半碗,將附子烘乾,加入丁香二錢。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少許小米同煎至七分,一般服用不超過三劑即可痊癒。斗門方,用小米湯送服一錢。

桂香散,治療膈氣翻胃,其他藥物難以治愈,早上吃飯晚上嘔吐,嚴重者飯後即吐,療效迅速,此為重劑。

藥方:水銀、黑錫(各三錢)、硫磺(五錢)

將以上三味藥材在銚內用柳木槌研磨,用微火細細研磨成灰取出,加入:丁香末、桂皮末(各二錢)、生薑末(三錢)

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黃米粥送服,一劑見效。

按語:以上丁香、附子,都常用於治療翻胃,適用於臟腑寒邪者。丹溪先生說:治療翻胃,忌諱過於燥熱的藥物,否則會危及生命。如果使用,必須與滋潤血液的藥物合用。

漢防己散,治療五種噎膈。

藥方:漢防己(五錢)、官桂、陳皮(去白)、杏仁(湯泡去皮,各一兩)、細辛、紫蘇、羚羊角(研末,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每日服用二次。

膈氣丸,治療氣、食、憂、勞、思慮五種噎膈。

藥方:麥門冬、甘草(各五錢)、人參(四錢)、桂心、細辛、川椒、遠志(去心炒,各三錢)、附子、乾薑(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如雞頭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一丸,含化,飯後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三次,胸中感到溫熱,七天即可痊癒。

膈氣丸,治療氣、食、憂、勞、思慮五種噎膈。

藥方:半夏、桔梗(各一兩)、肉桂、枳殼(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麵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薑湯送服三十丸,飯後臥床服用。

纏金丹,治療五種積氣及五種噎膈,胸膈不舒暢,痰飲停滯。

藥方:半夏、南星、瓜蔞根、馬兜鈴、五靈脂(各半兩)、丁香、木香、沉香、檳榔、官桂、胡椒、硇砂(研磨)、白丁香、白豆蔻、飛礬(各一錢)、硃砂(三錢,留半用作藥丸外衣)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生薑汁煮成糊狀,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生薑湯送服,或用蘿蔔湯送服。

紅豆丸,治療各種嘔逆、膈氣翻胃。

藥方:丁香、胡椒、砂仁、紅豆(各二十一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製成糊狀,製成如皂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將一枚去核的大棗填入藥丸,用麵粉包裹後燒熟,去麵後細嚼,用白開水送服,飯前服用。服用三劑,療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