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經曰: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誤言未止者,此為翻胃,故尺為微澀也。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變於胃反。
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名曰虛。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脈澀而小,血不足,脈大而弱,氣不足。
戴氏,曰:翻胃血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出沫。但見沫大出者必死。有熱者,脈數而有力。有痰者,脈滑數,二者可治。血虛者,四物為主。氣虛者,四君子為主。熱以解毒為主,痰以二陳為主。龔氏曰:翻胃噎膈,寸緊尺澀,緊芤或弦虛寒之厄。關沉有痰,浮澀脾積,浮弱氣虛,澀小血弱。若澀而沉,七情所搏。又曰:脈浮緩者生,沉澀者死。
白話文:
《脈經》提到:如果寸脈緊,尺脈澀,這個人可能會感到胸口悶、吃不下飯且會嘔吐,嘔吐停止後,會因為之前嘔吐導致無法進食。如果說嘔吐未停止,這就是所謂的「翻胃」,所以尺脈會呈現微澀的情況。如果寸口脈既緊又芤,緊脈表示有寒,芤脈表示虛弱,虛寒兩者相互影響,脈象會表現為陰結且緩慢,這時候人就會感到吞嚥困難。如果關脈跳動頻繁,這個人就會嘔吐。脈象弦狀的人是虛弱的表現。胃部功能衰弱,早上吃的食物晚上會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上會吐出來,食物無法消化,這種情況叫做胃反。
如果寒氣位於上部,醫生卻進行了下瀉治療,脈象反而會變得弦狀,這被稱為虛弱。跌陽脈浮且澀,浮表示虛弱;澀則代表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就無法正常運作,早上吃的食物晚上會吐出,晚上吃的食物早上會吐出,食物無法正常消化,這也被稱為胃反。脈象緊且澀,這病較難治癒。脈象澀且細小,顯示血液不足;脈象大且弱,代表氣力不足。
戴氏說:如果「翻胃」是由於血液虛弱造成的,脈象必定會快速但無力。如果是氣力虛弱造成的,脈象必定緩慢且無力。如果氣血皆虛,口中會產生大量泡沫。只要看到大量泡沫出現,這個人必定會死亡。如果有熱氣,脈象會快速且有力。如果有痰,脈象會滑且快速,這兩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血液虛弱,應以四物湯為主。氣力虛弱,應以四君子湯為主。熱氣,應以解毒為主,痰多,應以二陳湯為主。龔氏說:對於「翻胃」和「噎膈」,如果寸脈緊,尺脈澀,或是緊芤或弦虛寒的症狀。如果關脈沉且有痰,或是浮且澀,代表脾臟有積累,如果關脈浮且弱,代表氣力虛弱,如果關脈澀且細小,代表血液虛弱。如果脈象澀且沉,可能是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引起的。他還說:脈象浮且緩的人可以存活,脈象沉且澀的人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