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六 (1)
卷三十六 (1)
1. 通治諸膈噎翻胃方
加減二陳湯,丹溪活套,治膈噎翻胃,悉用此為主治。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上用水煎,加薑汁、竹瀝、童便、韭汁服。如胸中覺有熱悶,加土炒黃連、黃芩、瓜蔞仁、桔梗。如血虛瘦弱之人,合四物湯,加杏仁泥、紅花、童便、韭汁之類,仍不可缺。如氣虛肥白人膈噎者,合四君子湯,亦加竹瀝、薑汁為要藥也。如飲酒人,加砂糖、驢尿入內服。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須臾即吐者,此胃可容受,而脾不能傳送也。
或大小腸秘結不通,食返而上奔也,加酒蒸大黃、桃仁之類以潤之。脾不磨者,加麥芽、神麯之類以助化之。有因七情鬱結成氣噎者,加香附、撫芎、木香、檳榔、瓜蔞仁、砂仁。
蔭按:膈噎大便燥結,用大黃,乃急則治其標之劑也。仍用四物湯,加童便、韭汁,多飲牛羊乳為上策也。但不可以人乳代之。蓋人乳內有飲食烹飪之火及七情之火存於中,故不可用。
順氣和中湯,治嘔吐翻胃,嘈雜吞酸,痞悶噫氣,噎膈,心腹刺痛,噁心,吐痰水。
陳皮(鹽水炒),香附(醋浸炒),山梔子(薑汁炒黑,各一錢),白朮(八分),白茯苓(七分),半夏(薑汁浸炒),神麯(炒,各六分),黃連(薑汁曬乾,以豬膽汁拌炒),枳實(麩炒,五分),砂仁(三分),甘草(炙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長流水,入嬌泥,攪澄清水一盅,煎至七分,入竹瀝、童便、薑汁,不拘時,細細溫服。如氣虛,加人參、黃耆各八分。如血虛,加當歸七分,川芎五分。如氣惱,或氣不舒暢,加烏藥五分,木香三分。如胸膈飽悶,加蘿蔔子炒六分。如心下嘈雜醋心,加吳茱萸四分,倍加黃連、白朮。如嘔吐不止,加藿香梗七分。
安胃湯,治胃虛,吐食不納。
人參(五分),白朮,茯苓,山藥(炒),當歸,陳皮,半夏(薑汁炒),藿香(各一錢),黃連(薑汁炒),蓮肉(各八分),砂仁(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烏梅一個,水煎溫服。
王道無憂散,治翻胃膈噎,攻補兼濟。
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一錢二分),當歸,白芍藥(煨),川芎,生地(酒炒),赤茯苓,砂仁,枳實(麩炒),香附,烏藥,陳皮,半夏(薑汁炒),藿香,檳榔,豬苓,木通,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各八分),粉草(三分),黃柏(人乳炒),知母(人乳炒),黃芩(炒,各八分),赤芍藥(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安中調氣丸,治翻胃,一切痰氣之疾。
白朮(土炒),陳皮(鹽水炒,各二兩),香附(三兩,長流水浸三日,洗淨,炒黃色),半夏(薑汁浸曬,香油炒),白茯神(去木),枳實(麩炒),黃連(薑汁浸,豬膽汁炒),神麯(炒,各一兩),白芍藥(鹽水洗),紫蘇子(炒),蘿蔔子(炒,各六錢),當歸(酒洗),川芎,白豆蔻(各五錢),木香(一錢),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全面治療各種食道阻塞、反胃的處方]
[加減二陳湯],是丹溪的靈活配方,用來治療食道阻塞、反胃等症狀,通常以此作為主要治療方法。
使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用水煎煮後,再加入薑汁、竹瀝、童便、韭汁服用。如果胸口感覺到熱和悶,可以添加土炒黃連、黃芩、瓜蔞仁、桔梗。對於血虛瘦弱的人,應搭配四物湯,再加上杏仁泥、紅花、童便、韭汁等,這些成分都不能少。對於氣虛且體型偏胖的人出現食道阻塞,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同樣需要加入竹瀝、薑汁,這是非常重要的藥材。對於嗜酒者,可以在藥中添加砂糖、驢尿。對於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或者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或者食物下肚不久就吐出的情況,這表示胃能接受食物,但脾臟無法正常運輸食物。
對於大腸或小腸便祕不通,食物倒流上行的情況,可以添加酒蒸大黃、桃仁等來潤滑腸道。對於脾臟消化功能不佳的,可以添加麥芽、神麯等來幫助消化。對於因情緒鬱結造成的氣噎,可以添加香附、撫芎、木香、檳榔、瓜蔞仁、砂仁。
對於食道阻塞且大便乾燥的情況,使用大黃,這是針對急迫症狀的治療。仍然推薦使用四物湯,加上童便、韭汁,多喝牛羊奶,但不能用人奶代替,因為人奶中含有烹飪和情緒的火氣,因此不適用。
[順氣和中湯],用於治療嘔吐、反胃、嘈雜、吞酸、痞悶、噫氣、食道阻塞、心腹刺痛、噁心、吐痰水。
使用陳皮、香附、山梔子、白朮、白茯苓、半夏、神麯、黃連、枳實、砂仁、甘草,一同煎煮,加入三片生薑和長流水,攪拌清澈後加入竹瀝、童便、薑汁,無需顧忌時間,慢慢溫服。對於氣虛者,可以添加人參、黃耆。對於血虛者,可以添加當歸、川芎。對於情緒煩惱或氣息不暢者,可以添加烏藥、木香。對於胸口飽脹者,可以添加炒蘿蔔子。對於心下嘈雜者,可以添加吳茱萸,並加倍黃連、白朮。對於持續嘔吐者,可以添加藿香梗。
[安胃湯],用於治療胃虛、吐食不納。
使用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當歸、陳皮、半夏、藿香、黃連、蓮肉、砂仁、甘草,一同煎煮,加入三片生薑、一顆棗子、一個烏梅,用水煎煮後溫服。
[王道無憂散],用於治療反胃、食道阻塞,同時具有攻補效果。
使用白朮、白茯苓、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赤茯苓、砂仁、枳實、香附、烏藥、陳皮、半夏、藿香、檳榔、豬苓、木通、天門冬、麥門冬、粉草、黃柏、知母、黃芩、赤芍藥,一同煎煮後服用。
[安中調氣丸],用於治療反胃,以及所有由痰氣引發的疾病。
使用白朮、陳皮、香附、半夏、白茯神、枳實、黃連、神麯、白芍藥、紫蘇子、蘿蔔子、當歸、川芎、白豆蔻、木香、甘草,研磨成細末,用竹瀝、薑汁打成神麯糊丸,每次服用八十粒,無需顧忌時間,用白開水送下,也可以用清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