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五 (3)

1. 治滯氣方

流氣飲子,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及憂思太過,鬱結不散,走注疼痛,腳氣腫痛,並皆治之。

紫蘇葉,青皮,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川芎,黃耆,枳實(各一錢),防風,枳殼,陳皮,大腹子,連皮,檳榔,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二十四味流氣散,治腹中氣滯,痞悶不快,胸膈走痛,此方主之。

陳皮,青皮,甘草(炙),厚朴(薑製),紫蘇,香附(各四兩),大腹皮,丁香皮,檳榔,木香,草果,莪朮(炮),桂,藿香(各一兩半),人參,白朮,麥門冬(去心),赤茯苓,枳殼(炒),石菖蒲,木瓜,白芷,半夏(各一兩),木通(二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蔭按:氣者,陽也。升降出入,法乾之行健不息,使氣無留滯,斯無痛苦。若人以寒熱怒恚喜憂愁七氣干之,則痞悶痛楚之疾生爾。今夫寒則氣收,收則氣不流矣,故用丁、皮、肉桂、草果之屬,溫而行之。熱則氣亢,亢則氣不流矣,故用麥門、赤茯苓、木通之屬,清而導之。

怒則氣逆,逆則氣不流矣,故用檳榔、枳殼、厚朴、木香之屬,抑而下之。恚則氣積,積則氣不流矣,故用青皮、陳皮、腹皮、木香、莪朮之屬,快而利之。喜則氣緩,緩則氣不流矣,故用人參、白朮、甘草之屬,補而益之。憂則氣沉,沉則氣不流矣,故用白芷、紫蘇之屬,升而浮之。

愁則氣鬱,鬱則氣不流矣,故用香附、菖蒲、半夏、藿香之屬,利而開之。或問七氣之來,豈能並至,方以二十四味,何示人以弗精專矣。余曰:氣證與諸證不同,諸證者,痰血食積,屬於有形。故著於一處,偏於一隅,可以單方治也。若夫七情之氣,屬於無形,上下左右,散聚無常,故集辛香之品而流動之。

雖二十四味,不厭其煩,譬之韓候之兵,多多益善云爾。

分心氣飲,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或因憂愁思慮,忿怒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遂意,使抑鬱之氣,留滯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因病之後,胸中虛痞,不思飲食,皆可服之。

木通(去節),赤芍藥,赤茯苓,官桂,半夏,大腹皮,青皮(去穰),陳皮(去白),甘草,羌活,桑白皮(炒,各八分),紫蘇葉(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燈心草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分心氣飲,治症同前。

白話文:

治滯氣方

流氣飲子: 此方治療男女五臟不調、三焦氣滯,症狀包括胸悶、咽喉堵塞、腹部脅肋脹滿、嘔吐、食慾不振;以及上氣喘促、咳嗽痰多、面部浮腫、四肢腫脹、便秘、尿閉;以及因憂思過度導致氣鬱不散、疼痛遊走、腳氣腫痛等諸多症狀。

藥物組成:紫蘇葉、青皮、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川芎、黃耆、枳實(各一錢),防風、枳殼、陳皮、大腹子、連翹、檳榔、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劑用量如上,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二十四味流氣散: 此方主要治療腹部氣滯、胸悶不適、胸膈疼痛。

藥物組成:陳皮、青皮、炙甘草、薑製厚朴、紫蘇、香附(各四兩),大腹皮、丁香皮、檳榔、木香、草果、炮莪朮、桂枝、藿香(各一兩半),人參、白朮、去心麥門冬、赤茯苓、炒枳殼、石菖蒲、木瓜、白芷、半夏(各一兩),木通(二兩)。

用法:將藥材研碎,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方劑注釋: 氣是陽氣,它在體內升降出入,如同乾卦的運行,生生不息,如果氣機通暢,就不會有痛苦。若因寒熱、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影響,就會導致氣滯不通,產生痞悶疼痛等疾病。寒則氣收,故用丁香、肉桂、草果等溫陽藥行氣;熱則氣亢,故用麥門冬、赤茯苓、木通等清熱藥瀉火導氣;怒則氣逆,故用檳榔、枳殼、厚朴、木香等藥物下氣;恚則氣積,故用青皮、陳皮、大腹皮、木香、莪朮等藥物消積行氣;喜則氣緩,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等補氣益氣;憂則氣沉,故用白芷、紫蘇等藥物升舉氣機;愁則氣鬱,故用香附、菖蒲、半夏、藿香等藥物理氣解鬱。有人問,七情之氣不可能同時出現,為何要用二十四味藥材,這樣是否不精準?我認為,氣證與其他疾病不同,其他疾病如痰飲、血瘀、食積等屬於有形之物,可以單方治療。而七情之氣屬於無形之物,在體內散佈無常,所以需要多種辛香藥材以達到行氣活血的作用。二十四味藥材雖然數量較多,但如同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分心氣飲: 此方治療男女一切氣機不和,可能由憂愁思慮、憤怒傷神、臨食憂慮、事情不如意等導致氣鬱滯留於胸膈,造成胸悶、脅肋脹滿、咽喉堵塞、呃逆、噁心、頭暈、四肢乏力、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食慾減退、日漸消瘦等症狀;或者因病後出現胸部虛痞、不思飲食等症狀。

藥物組成:去節木通、赤芍藥、赤茯苓、官桂、半夏、大腹皮、去穰青皮、去白陳皮、甘草、羌活、炒桑白皮(各八分),紫蘇葉(二分)。

用法:每劑用量如上,加水二鐘,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燈心草十莖,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分心氣飲: 治療症狀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