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中 (26)
卷一·中 (26)
1. 治中風昏冒方
板藍根,貫眾,甘草,乾葛,桂心,芒硝(各一兩),大黃(一兩半),珠子粉,牛黃,青黛,薄荷,生犀角(各五錢),辰砂(四錢,研,一錢為衣),麝香,龍腦(各二錢)
上為細末,和勻,蜜水浸蒸餅為劑,每兩作十丸,就濕用硃砂,再用金箔四十片為衣,臘月修合,瓷器收貯,多年不壞。如療風毒,茶清化下。解毒藥,新汲水下。汗後餘熱勞病及小兒驚風,熱病,用薄荷湯化下。
千金保命丹,治諸風瘛瘲,不能語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暈眩,胸中煩郁,痰涎壅塞,抑氣攻心,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不時,或發狂癲,及小兒驚癇,驚風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風,並羊癲豬癲發叫。
硃砂,南星,殭蠶(炒),犀角(鎊),麥門冬(去心),枳殼,地骨皮,神麯,茯神(去木),遠志(去心),人參,柴胡,毫車,天竺黃,防風,甘草,桔梗,白朮,升麻(各一兩),荊芥,黃芩(各二兩),麻黃,白附子(炮),雄黃,龍腦,膽礬,蟬蛻,天麻(各半兩),琥珀,牛黃(各三錢),珍珠(二錢),牙硝(四錢),金箔(一百片),腦子,麝香(各少許)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忌豬、羊、蝦、核桃,動風引痰之物及豬、羊血。更加大川烏炮去皮臍、半夏薑製、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皂角半兩,和前藥丸服,尤效。
局方至寶丹,療卒中急風不語,中惡氣絕,又療心肺積熱,及小兒諸癇,急驚,心熱。
安息香(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攪澄飛過,濾去砂石,約取淨數一兩,慢火熬成膏子),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牛黃(半兩),龍腦,麝香(各二錢半),銀箔,金箔(各五十片,一半為衣)
上將生犀、玳瑁為細末,入余藥研勻,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凝成後,入諸藥和搜成劑,入不津器中盛,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人參湯下。小兒用一二丸。
一方加人參一兩、天南星半兩、龍齒四錢。
蔭按:但凡用丹劑者,為風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龍、麝、牛、雄、犀、珀、珠、金,皆入骨髓透肌骨之劑,使風邪得以外出也。若中血脈,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龍麝牛黃,恐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若中臟,痰涎昏冒,煩熱者,宜用之下痰,鎮墜清神。
白話文:
治中風昏冒方:
此方藥物包括板藍根、貫眾、甘草、葛根、桂枝心、芒硝(各一兩)、大黃(一兩半)、珍珠粉、牛黃、青黛、薄荷、犀角(各五錢)、硃砂(四錢,研磨成粉,取一錢為藥丸外衣)、麝香、龍腦(各二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蜂蜜水浸泡蒸熟的餅子做成藥丸劑型,每兩藥粉做成十丸。藥丸表面沾濕後裹上硃砂,再用四十片金箔包裹。建議在臘月製作,用瓷器保存,可多年不壞。治療風毒時,可用茶水送服;解毒時,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汗後餘熱、勞損疾病以及小兒驚風、熱病,則用薄荷湯送服。
千金保命丹:
此方主治各種風症引起的抽搐、不能言語、心慌健忘、神志恍惚、頭暈目眩、胸悶煩躁、痰多、氣鬱攻心、精神昏迷;也治療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害怕、憂愁悲傷、虛煩失眠、情緒不穩、狂躁癲癇,以及小兒驚癇、驚風抽搐,以及成人隱性中風、羊癲瘋、豬癲瘋等伴隨叫喊的症狀。
藥物包括硃砂、南星、僵蠶(炒)、犀角(刮削)、麥門冬(去心)、枳殼、地骨皮、神麴、茯苓(去木心)、遠志(去心)、人參、柴胡、石膏、天竺黃、防風、甘草、桔梗、白朮、升麻(各一兩)、荊芥、黃芩(各二兩)、麻黃、白附子(炮製)、雄黃、龍腦、膽礬、蟬蛻、天麻(各半兩)、琥珀、牛黃(各三錢)、珍珠(二錢)、硝石(四錢)、金箔(一百片)、豬腦、麝香(各少許)。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不拘時間。忌食豬肉、羊肉、蝦、核桃等動風生痰的食物以及豬、羊血。如果再加入川烏(炮製去皮臍)、半夏(薑汁製)、白芷、川芎(各一兩)、豬牙皂角(半兩),與前面藥丸一起服用,療效更佳。
局方至寶丹:
此方治療中風急症引起的不能言語、昏迷、以及心肺積熱、小兒各種癇症、急驚、心熱等。
藥物包括安息香(一兩半,研磨成粉,用無灰酒攪拌澄清後過濾,取淨一兩,用慢火熬成膏狀)、犀角屑、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各一兩)、牛黃(半兩)、龍腦、麝香(各二錢半)、銀箔、金箔(各五十片,一半做藥丸外衣)。
將犀角、玳瑁研磨成細粉,與其他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然後將安息香膏用湯汁煮沸,凝固後加入其他藥材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人參湯送服。小兒服用一到兩丸。
另有一方在此基礎上加人參一兩、天南星半兩、龍齒四錢。
附註:凡是用此類丹藥者,是因為風邪已入骨髓,難以排出,所以使用龍腦、麝香、牛黃、雄黃、犀角、琥珀、珍珠、黃金等能入骨髓、透肌骨的藥物,以使風邪排出。如果病症是血脈或腑臟受損,初期不宜使用龍腦、麝香、牛黃,以免風邪入骨髓,如同油入面,難以排出。如果病症是臟腑受損,痰多昏迷、煩熱者,則宜使用此方以化痰、鎮靜、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