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七 (2)
卷七 (2)
1. 治瘟疫方
九味羌活湯,又名羌活沖和湯,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憎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服之取汗而愈,其效如神。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半),甘草,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細辛(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蔥白三根,水煎,溫服,食後。取微汗為度,如無汗,啖稀熱粥助之。此藥非獨治三時暴寒,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治雜病,亦有神效也。
白話文: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湯,又名羌活沖和湯,用於治療瘟疫初感一、兩天之內出現的症狀,例如畏寒發熱、頭疼身痛、口渴等。服用後能發汗,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藥效如同神明一般。
藥方組成:
- 羌活、防風、蒼朮(各一錢半)
- 甘草、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各一錢)
- 細辛(五分)
用法:
以上藥材加上生薑三片、蔥白三根,用水煎煮,溫熱服用,飯後服用。以微微出汗為度,如果沒有出汗,則食用稀薄的熱粥來輔助。
功效:
此方不僅能治療三時暴寒,更可根據季節變化治療不同病症:春季可治溫病,夏季可治熱病,秋季可治濕病。對於其他雜病也有神奇的效果。
六神通解散,治時行三月後,謂之晚發,頭痛,身熱惡寒,脈洪數,先服九味羌活湯,不愈,後服此藥。
麻黃(五錢),石膏,滑石,黃芩(各二兩),蒼朮(四兩),甘草(一兩)
上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水煎,熱服取汗,中病則已。一方加川芎、羌活、細辛。一方用防風一兩半,去麻黃,或云秋冬去防風,加麻黃。
凡疫病初起之時,用藿香正氣散煎一大鍋,每人服一碗,以防未然。若已病者,用九味羌活湯、六神通解散,皆有奇功。劉草窗曰:未病之人三五日一服,乃卻疫捷法。
白話文:
六神通解散
功效: 治療流行病發病三個月後,出現的晚發型症狀,如頭痛、發熱怕冷、脈搏洪數等。
適用人羣: 已經服用九味羌活湯治療無效的患者。
組成:
- 麻黃(五錢)
- 石膏(二兩)
- 滑石(二兩)
- 黃芩(二兩)
- 蒼朮(四兩)
- 甘草(一兩)
用法:
- 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水煎,熱服取汗,病症減輕即可停止服用。
- 有些方劑會加入川芎、羌活、細辛。
- 有些方劑會用防風一兩半代替麻黃,或在秋冬季節去掉防風,加入麻黃。
預防:
- 流行病初期,可以用藿香正氣散煎一大鍋,每人喝一碗,預防感染。
治療:
- 已經感染的人,可以服用九味羌活湯或六神通解散,都有奇效。
劉草窗說: 未病之人,每隔三五天服用一次,是預防流行病的有效方法。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發熱,或欲出疹。此藥不問陰陽,兩感風寒,並皆治之。
麻黃(去節),升麻,葛根,赤芍藥,川芎,白芷,紫蘇,陳皮,香附,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如發熱頭痛,加連翹、蔥白。中滿氣實,加枳殼。
白話文:
十神湯
功效: 治療時令失調、瘟疫流行、感冒發熱,或將要出疹的症狀。此藥不論寒熱,對於風寒感冒都能治療。
藥方:
- 麻黃(去節),升麻,葛根,赤芍,川芎,白芷,紫蘇,陳皮,香附,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
-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 如發熱頭痛,可加連翹、蔥白。
- 若有腹部脹滿、氣機實滯,可加枳殼。
人參敗毒散,治瘟疫,四時通用。
人參,茯苓,羌活,獨活,川芎,柴胡,枳殼,前胡,桔梗(各一錢),甘草(五分),一方加黃芩
上銼,加生薑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
此藥治傷寒瘟疫,風濕風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不問老人小兒,皆可服。或嶺南煙瘴之地,或瘟疫時行,或人多風痰,或處卑濕之地,腳氣痿弱者,此藥不可缺也。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用於治療瘟疫,一年四季皆可使用。方劑包括人參、茯苓、羌活、獨活、川芎、柴胡、枳殼、前胡、桔梗各一錢,甘草五分,有些方劑還會加入黃芩。將藥材切碎後,加入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用水煎服。此藥可治傷寒瘟疫、風濕風眩、四肢疼痛、畏寒發熱、脖子僵硬眼痛等症狀,不分老少皆可服用。尤其適合嶺南濕熱瘴氣之地、瘟疫流行時、體內多痰濕之人,以及居住在潮濕環境導致腳氣痿弱者,此藥不可或缺。
人中黃丸,治疫毒。
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神麯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氣虛,煎四君子湯下;血虛,煎四物湯下;痰多,煎大棗下;熱甚者,加童便。
造人中黃法,冬月以竹一段,刮去青,留底一節,余節打通,以大甘草納竹筒內,以木塞其上竅,以有節一頭插於糞缸中,浸一月取出,曬乾聽用,名曰人中黃,大治疫毒。
白話文:
人中黃丸,用於治療疫病和毒素。
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各取等量)
以上成分研磨成細末,與神麯混合成丸狀,每次服用約五七十顆。如果體質虛弱,可加入四君子湯一起服用;若血虛,則加入四物湯;若有過多痰液,則加入大棗;如果熱度較高,可加入童便。
製成人中黃的方法:在冬天,選一根竹子,削去外層綠色部分,留下一節,將其他節打通,將大甘草放入竹筒中,再用木頭塞住竹筒的頂端,將有節的一端插入糞缸中浸泡一個月,然後取出晾乾備用,稱為人中黃,對治療疫病非常有效。
又方,治瘟病,亦治食積痰熱,降陰火。
人中黃,飯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
一方,治時疫。
蒼朮,白朮,山楂,川芎,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上銼,水煎服。如頭痛,加酒芩;口渴,加乾葛;身痛,加羌活、薄桂、防風、芍藥。
五瘟丹,治四時瘟疫流行,傷寒發熱,並熱瘧熱病。
黃連(屬火,戊癸之年為君),黃柏(屬水,丙辛之年為君),黃芩(屬金,乙庚之年為君),甘草(屬土,甲己之年為君),山梔(屬木,丁壬之年為君),香附,紫蘇(以上各一兩,以值年藥為君者倍一兩)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瘟疫,也可以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痰熱和降降陰火。
具體用法是:將人中黃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時疫,藥方如下:蒼朮、白朮、山楂、川芎、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服。如果出現頭痛,可以加酒芩;口渴,可以加乾葛;身痛,可以加羌活、薄桂、防風、芍藥。
五瘟丹可以用來治療四季瘟疫流行、傷寒發熱以及熱瘧熱病。藥方如下:黃連、黃柏、黃芩、甘草、山梔、香附、紫蘇,以上藥材各一兩,其中當年值年藥物加倍至二兩。
上七味皆生用,於冬至日置為末,用錦紋大黃三兩濃煎湯,去渣,熬成膏,和前藥為丸如彈子大,硃砂、雄黃末為衣,再貼金箔,每服一丸,冷水磨服。
小柴胡湯,治瘟疫,內虛發熱,胸脅痞悶,及在半表半裡,非汗非下之證,此少陽經藥也。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服。咳嗽,加五味子;煩渴,加瓜蔞根;脅下痞硬,加枳實;衄血,加生地黃、白茅花;痰盛又喘,加桑白皮、烏梅。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都用生藥,在冬至當天磨成粉末。用三兩的錦紋大黃濃煎取汁,去渣後熬成膏,與之前磨好的藥粉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和雄黃粉末包覆藥丸,最後貼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冷水研磨後服用。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瘟疫,內虛發熱、胸脅痞悶,以及半表半裡、不適合發汗也不適合瀉下的症狀,這是少陽經的藥物。
藥方包括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另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煎煮,飯前服用。如果咳嗽,可以加五味子;如果口渴,可以加瓜蔞根;如果脅下痞硬,可以加枳實;如果鼻出血,可以加生地黃和白茅花;如果痰多又喘,可以加桑白皮和烏梅。
升麻葛根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發熱,無汗惡寒,及瘡疹發癍,此陽明經藥也。一云治冬瘟。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熱服。熱甚者,用元參,去芍藥、葛根,名升麻湯。
清熱解肌湯,治傷寒,瘟疫天行,頭痛壯熱。
葛根(一兩),黃芩,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一枚煎七分,溫服,日三次。如三四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脈沉實,宜下之。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主要用於治療大人小孩的時氣瘟疫,症狀包括頭痛發熱、無汗惡寒,以及瘡疹發斑,屬於陽明經的藥方。也有人說可以用來治療冬瘟。
藥方組成: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熱服。如果發熱很嚴重,可以用元參代替芍藥和葛根,稱為升麻湯。
清熱解肌湯則用於治療傷寒、瘟疫流行導致的頭痛高燒。
藥方組成:葛根一兩,黃芩、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和一顆棗一起煎煮七分,溫服,一天三次。如果服用三四天症狀沒有改善,脈象浮者,可以加重藥量發汗;脈象沉實,則需要瀉下。
柴胡升麻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疼體重,鼻塞咽乾,痰盛咳嗽,涕唾稠黏。
柴胡(去蘆),前胡(去蘆),乾葛,赤芍藥,石膏(炒,各一兩),荊芥(一兩半),升麻(半兩),黃芩,桑白皮(各六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豉十餘粒同煎,熱服。
香葛湯,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頭痛身疼項強,寒熱嘔惡,痰嗽,腹痛泄瀉,不問陰陽兩感,風寒溫瘴,並宜服之。
白話文:
柴胡升麻湯,適用於流行性瘟疫,症狀包括發高燒、怕風、頭痛、身體沉重、鼻塞、咽喉乾燥、痰多咳嗽、鼻涕和唾液濃稠黏膩。
藥材包括柴胡(去蘆)、前胡(去蘆)、乾葛、赤芍藥、石膏(炒,各一兩)、荊芥(一兩半)、升麻(半兩)、黃芩、桑白皮(各六錢半)。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十餘粒豉一起煎煮,趁熱服用。
香葛湯,適用於一年四季各種不正之氣引起的感冒,症狀包括頭痛、全身疼痛、脖子僵硬、寒熱交替、嘔吐、惡心、痰嗽、腹痛、腹瀉,不論是感受寒氣、熱氣、風氣、瘴氣,都適合服用。
升麻,葛根,芍藥,紫蘇,香附,陳皮(去白),蒼朮(制),薄荷(各一兩),川芎,白芷,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熱服不拘時。
萎蕤湯,治風瘟,憎寒壯熱,頭疼身痛,口渴面腫者,此方主之。
萎蕤(二錢半),麻黃,白薇,青木香,羌活,杏仁,川芎,甘草(各五分),石膏,甘菊(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服。
大青龍加黃芩湯,治寒疫頭疼,身熱無汗,惡風煩躁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升麻、葛根、芍藥、紫蘇、香附、陳皮(去除白色部分)、蒼朮(經過炮製)、薄荷(各一兩),川芎、白芷、甘草(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三片生薑煎煮,熱服,不拘時間。此方名為「萎蕤湯」,用於治療風瘟,症狀為畏寒發熱、頭疼身痛、口渴面腫。
萎蕤(二錢半)、麻黃、白薇、青木香、羌活、杏仁、川芎、甘草(各五分)、石膏、甘菊(各一錢半)。將這些藥材作為一劑,用水煎煮服用。此方名為「大青龍加黃芩湯」,用於治療寒疫引起的頭疼、發熱無汗、怕風煩躁。
麻黃(去節,六兩),桂枝(洗淨),甘草(各二兩),杏仁(去皮尖,四十枚),黃芩(七錢),生薑(三兩),石膏(如雞子大),大棗(十二枚)
上每服五錢,水煎,溫服取汗。
白虎加蒼朮湯,治濕瘟,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者,此方主之。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蒼朮(制),甘草(各二兩),粳米(六合)
上共分作四服,水煎服。
蔭按:若濕毒藏於肌膚,更遇於瘟,名曰濕瘟。濕為陰邪,故憎寒;瘟為陽邪,故壯熱;瘟熱入里,故口渴;濕流百節,故一身盡痛;濕為陰,故脈沉細。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湯也,所以解溫熱。加蒼朮者,取其辛燥,能治濕也。
白話文:
藥材
- 麻黃(去掉節,六兩)
- 桂枝(洗淨,二兩)
- 甘草(二兩)
-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 黃芩(七錢)
- 生薑(三兩)
- 石膏(如雞蛋大小)
- 大棗(十二枚)
用法
每次取五錢藥材,用水煎煮,溫熱服用,直到出汗。
主治
濕瘟,畏寒發熱,口渴,全身疼痛,脈象沉細。
藥材
- 石膏(一斤)
- 知母(六兩)
- 蒼朮(制)
- 甘草(二兩)
- 粳米(六合)
用法
將上述藥材混合,分成四劑,用水煎煮服用。
註解
濕毒停留在肌膚,再感染瘟疫,稱為濕瘟。濕性屬陰,故畏寒;瘟性屬陽,故發熱;瘟熱入內,故口渴;濕氣流注關節,故全身疼痛;濕性屬陰,故脈象沉細。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白虎湯,用於解熱。加入蒼朮,取其辛燥之性,用以治療濕氣。
竹葉石膏場,治傷寒時氣,表裡俱虛,遍身發熱,心胸煩悶,得汗已解,內無津液,少氣欲吐。
石膏(一兩),麥門冬(去心,五錢半),半夏(湯泡,二錢半),人參,甘草(炙,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鍾入青竹葉、生薑各五片,煎至半鍾,去渣,入粳米百餘粒,再煎米熟,去米,溫服不拘時。一云竹葉十片。
黃連解毒湯,治時疫三日已汗解,或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睡。
黃連(三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適用於傷寒初期,患者表裡虛弱,全身發熱,心胸煩悶,雖然出汗退燒,但體內津液不足,氣短想吐的症狀。藥方用石膏一兩、麥門冬去心五錢半、半夏湯泡二錢半、人參、炙甘草各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青竹葉、生薑各五片,煎煮至半碗,去渣後加入粳米一百多粒,再煎煮至米熟,去除米粒,溫服,不拘時辰。也有方子用竹葉十片。
黃連解毒湯,適用於時疫發病三日後已出汗退燒,或因飲酒而病情加重,出現苦悶煩躁、乾嘔口乾、呻吟說胡話、無法入睡等症狀。藥方用黃連三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二錢。
上水煎,去渣,溫服。如腹滿嘔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生用,厚朴、茯苓各二錢,生薑三片。
三黃石膏湯,治瘟毒表裡俱盛,五心煩熱,兩目如火,鼻乾面赤,大渴舌燥者,此方主之。
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半),麻黃(去節),梔子(各一錢),淡豆豉(半合)
上銼作一服,水煎,連進三五劑,愈。
漏蘆湯,治疫癘積熱,時生疙瘩,頭面洪腫,咽嗌填塞,及一切危惡疫癘。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如果患者出現腹脹嘔吐,或想拉肚子的症狀,每次服用時可以加生半夏三枚,厚朴、茯苓各二錢,生薑三片。
三黃石膏湯,用於治療瘟疫毒邪表裡俱盛,出現五心煩熱,雙眼如火,鼻乾面紅,口渴舌燥等症狀,此方為主治藥方。
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半,麻黃(去節)、梔子各一錢,淡豆豉半合。
將上述藥材切碎,做成一劑藥,用水煎煮,連續服用三到五劑,就會痊癒。
漏蘆湯,用於治療疫癘積熱,時常生出疙瘩,頭面腫脹,咽喉堵塞,以及各種危急的瘟疫。
漏蘆,升麻,大黃,黃芩,藍葉,元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煎服。腫熱甚,加芒硝二錢。
消毒丸,治疫毒內郁,時成疙瘩。
大黃(酒浸),牡蠣(炙),殭蠶(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新水化一丸。加桔梗、大力子,尤妙。
黃連橘皮湯,治瘟毒發癍。
黃連(四兩),陳皮,枳實,杏仁(去皮尖),麻黃(湯泡,去節),葛根(各二兩),厚朴(薑汁炙),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漏蘆、升麻、大黃、黃芩、藍葉、元參各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清水煎服。如果腫熱嚴重,可以再加芒硝兩錢。
消毒丸用於治療疫毒內郁,導致身體長疙瘩的病症。大黃用酒浸泡,牡蠣炙烤,殭蠶炒熟,各等分,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清水送服。加入桔梗和大力子效果更佳。
黃連橘皮湯用於治療瘟毒導致的發斑。黃連四兩,陳皮、枳實、杏仁(去皮尖)、麻黃(用湯浸泡,去掉節)、葛根各二兩,厚朴用薑汁炙烤,甘草一兩,一起煎服。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黑奴丸,治瘟毒發癍,煩躁,大渴倍常,時行熱病,六七日未得汗,脈洪大或數,面赤目脹,身痛大熱,狂言欲走,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為壞傷寒,醫所不治,棄為死人,精魄已竭,心下尚溫,斡開其口,灌藥下咽,即活。
黃芩,釜底煤,芒硝,麻黃,灶突墨,梁上塵,小麥奴(各一兩),大黃(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新汲水化服一丸,飲水盡,足當發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時頃不汗,再服一丸,須見微利。若不大渴,不可與此藥。
白話文:
藥方
- 上銼(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服五錢(約15克),水煎(用清水煮),溫服(溫熱服用)。
藥方名稱
黑奴丸
主治
- 瘟毒發斑(瘟疫導致皮膚出現斑點),煩躁不安,口渴異常,流行性熱病,發病六七天未出汗,脈搏洪大或快速,面紅目赤,身體疼痛發熱,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想要逃跑,口渴難忍。
- 此外,若發病五六天以上仍未退燒,熱邪積聚胸中,口不能言,屬於寒熱錯雜、病情危重的傷寒,醫生無能為力,被認為是死人,精氣神已經耗竭,但心腹仍有溫熱,可以試著打開患者的嘴巴,灌藥下嚥,即可救活。
藥材
- 黃芩(一兩)
- 釜底煤(一兩)
- 芒硝(一兩)
- 麻黃(一兩)
- 竈突墨(一兩)
- 樑上塵(一兩)
- 小麥奴(一兩)
- 大黃(一兩三錢)
製法
-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煮過後的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
- 用新汲取的清水服用一丸,喝完水後,應該會出現發寒的症狀,發寒後出汗,病情就會好轉。
- 如果服用後一段時間仍不出汗,可以再服一丸,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腹瀉。
- 若患者不口渴,不可服用此藥。
沃漬法,治瘟熱內外皆實,喜飲水入水者。
取新汲井水一大缸,使病人坐其水中,復以大杓盛水,自項沃之,水熱,則病減矣。病人喜飲冷,亦聽其大啜,毋得阻也。行此法者,《易》曰:水盛則火滅。經曰: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畢已。此之謂也。
甘桔湯,治冬溫咽喉腫痛。
甘草,桔梗(各等分)
上細切,水煎,時時頻呷。
丹溪方,解一切災病。
用粉草五兩,細切微炒,量病人吃得多少酒,取無灰酒一處研,去渣,溫服,須臾大瀉,毒亦隨出。雖十分渴,亦不可飲水,飲水難救。
白話文:
「沃漬法」適合治療瘟熱病症,內外皆實,病人喜歡喝水,喝了水之後症狀更重的。
做法是取一缸新汲取的井水,讓病人坐在水中,再用大勺舀水,從病人頭頂澆灌,水溫熱後,病情就會減輕。如果病人喜歡喝冷水,也讓他盡情喝,不要阻止他。使用這種方法的原理,《易經》說:「水盛則火滅」,意思是水多就能滅火。醫學典籍中也說:「用清水浸泡病人,可以調和體內外,使病症完全消失」。這就是「沃漬法」的道理。
「甘桔湯」則用來治療冬溫引起的咽喉腫痛。
材料:甘草、桔梗,各等份。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清水煎煮,讓病人經常少量飲用。
「丹溪方」則可以解一切災病。
做法:取粉草五兩,切碎略炒,根據病人能喝多少酒,取無灰酒一同研磨,去渣,溫服,很快就會大瀉,毒素也隨之排出。即使非常口渴,也不要喝水,喝水反而難以解救。
老君神明散,治瘟疫。
白朮(一錢),桔梗(一錢),細辛,附子(炮,去黑皮,各一兩),烏頭(四兩,炮,去皮尖)
上五味為粗末,縫絹袋盛帶之,居閭里皆無病。若有疫癘者,溫酒服方寸匕,覆取汗,得吐則瘥。若經三四日,抄三四匕,以水一碗煮令大沸,分三服。
聖散子,時毒流行,一切不問陰陽之感,連服取瘥,不可與傷寒比也。若疾疫之行,平旦輒煮一釜,不問老幼良賤,各服一大盞,即時氣不入。(蘇內翰序,全文見《活人書》)
白話文:
《老君神明散》
,用來治療瘟疫。
藥材
- 白朮(一錢)
- 桔梗(一錢)
- 細辛(一兩)
- 附子(炮製,去黑皮,一兩)
- 烏頭(四兩,炮製,去皮尖)
製作方法
將上述五味藥材研磨成粗末,縫入絹袋中,隨身攜帶。這樣,住在村裏的人們就能免受疾病侵襲。
服用方法
- 若有人染上瘟疫,可以用溫酒浸泡方寸匕的藥末,服用後蓋被取汗,如果能吐出,病就會痊癒。
- 若服用三四天後病情未見好轉,可以將三四匕的藥末用一碗水煮沸,分三次服用。
《聖散子》
,適用於時疫流行期間,不論陰陽之感,連續服用,可使疾病痊癒。不可與傷寒相比。
用法
- 若有疫病流行,清晨就煮一大鍋聖散子,不論老少貴賤,每人服用一大盞,可以防止疫氣入侵。
(蘇內翰序,全文見《活人書》)
解釋:
- 方寸匕:古時用來量藥的工具,相當於現代的湯匙。
- 炮製:指中藥材的加工處理,如炒、炙、蒸、煮等,目的是去除藥物的毒性,提高藥效。
- 疫癘:指瘟疫,傳染性疾病。
- 時毒流行:指季節性傳染病流行。
- 陰陽之感:指人體的寒熱虛實等狀況。
- 平旦:指早上。
- 良賤:指社會地位高低。
注意事項:
蒼朮,白朮,麻黃,防風,獨活,藁本,細辛,柴胡,半夏,茯苓,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藿香,甘草,芍藥,石菖蒲,豬苓,澤瀉,吳茱萸(湯泡),良薑,附子(炮,去皮脂,各半錢),草豆蔻(十個,麵裹煨,去皮)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煮取八分,熱服,余渣再煎,空心服。
上二方治疫雖不分陰陽,然亦寒多表多者宜之,若熱毒內盛者忌用。
白話文:
蒼朮、白朮、麻黃、防風、獨活、藁本、細辛、柴胡、半夏、茯苓、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藿香、甘草、芍藥、石菖蒲、豬苓、澤瀉、吳茱萸(湯泡)、良薑、附子(炮製,去皮脂,各半錢)、草豆蔻(十個,麵裹煨,去皮)。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的水煮沸,取八分藥汁,趁熱服用。剩下的藥渣再煎煮一次,空腹服用。
這兩種藥方雖然不分陰陽,但比較適合寒症和外感症状多的人。如果熱毒內盛的人就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