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回本書目錄

1. 卷七

2. 瘟疫

3. 論瘟疫

傷寒論,曰:春時應暖而復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龐安常,曰:疫氣之發,大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悉由運氣鬱發,有勝有伏,遷正退位之所致也。

陶氏,曰:夫疫氣之中人,輕重不一,仲景無治法,後人用敗毒散治,甚得其理,然亦有愈,有不愈者。蓋疫氣有淺深,資稟有壯怯。怯而受癘氣之深者,治之為難;壯實而所感又淺,則庶幾可愈。切不可作傷寒證治而大汗大下也。但當從乎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藥。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看所中陰陽經絡脈法,而以二方加減治之,殊為切當。

活人,云:春應暖而清氣折之,則實邪在肝,升麻解肌湯主之。夏應暑而寒氣折之,則實邪在心,調中湯、射干湯、半夏桂枝甘草湯選用之。秋應涼而反大熱抑之,則實邪在肺,白虎加蒼朮湯、茵陳汁調五苓散。冬應寒而反大溫抑之,則實邪在腎,宜萎蕤湯。

指掌,云:疫癘者,又非瘟病之比,此皆寒熱不調,四時不正之氣。是以一方之內,長幼率皆相似,謂之天行時氣,治法與傷寒不同,又不可拘於日數。仲景曰:疫氣之行,無以脈診,蓋隨時以施治也,以平為期,不可過取。四時之中,土無正位,分居四季,當隨其經而取之。

丹溪,曰:眾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時疫也。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用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為末,神麯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痰多,二陳湯送下,甚者加童便。瘟疫惟有三因治法可用,(以其分內外因也)當推歲運。冬瘟為病,非其時而有其氣也。冬時嚴寒,君心當閉藏,而反泄於外,而得之左手脈大於右手,浮緩而盛,按之無力,宜補藥帶表。

龔氏,曰:冬應寒而反溫,春發瘟疫,敗毒散主之。春應溫而反清涼,夏發燥疫,大柴胡湯主之。夏應熱而反寒,秋髮寒疫,五積散主之。秋應涼而反淫雨,冬發濕疫,五苓散主之。人參敗毒散,治四時瘟疫通用。羌活沖和湯,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服之取汗,其效速焉。

陶尚文治瘟疫法:,若病只在少陽經者,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微發之而愈。若病兼陽明經者,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服之。若見太陽證,便大便泄者,以小柴胡去黃芩,對五苓散。尤當看脈、寒熱,若無寒,去桂留芩。若小便不利,是膀胱本病,加桂五苓散。若入太陰經,無熱證見者,用理中湯。此證必須腹痛而瀉,明日瀉止痛止,仍用小柴胡和之。若入少陰經及厥陰經,用陰陽傷寒傳經法治之。若初看未端的,且先以敗毒散治之,看歸在何經,再隨經施治,無不效者。若發黃,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未退,茯苓滲濕湯。瘟疫作渴,本方加石膏、知母。濕溫,渴,蒼朮白虎湯。瘟疫發狂,不識人,大柴胡湯加當歸。如大便泄者,三黃石膏湯,柴苓湯。瘟疫胸膈滿悶,本方加枳殼、橘紅、黃連。若大便不通,大柴胡湯微利之。

白話文:

[瘟疫討論]

《傷寒論》提及:春季應暖卻大寒,夏季應熱卻轉大涼,秋季應涼卻大熱,冬季應寒卻反大溫,這些不符合季節特徵的異常氣候,導致一年之中,無論老幼,大多數人的病情類似,這就是所謂的「時行之氣」。

龐安常說:瘟疫的爆發,嚴重時會在全天下流傳,較輕時則影響一個地區,再輕則僅限於一個鄉鎮,最輕則隻影響一家,這些都源自於運氣鬱結,有強有弱,運氣變更位置所導致的。

陶氏認為:瘟疫侵襲人體,影響程度不一。張仲景沒有提供治療方法,後人使用敗毒散治療,頗為合理,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康復。瘟疫影響程度深淺不一,人的體質也有強弱之別。體弱且感染嚴重者,治療難度高;體壯且感染程度輕者,則有較大的康復機會。千萬不能將其視為傷寒來治療,大汗大下都是不適合的。應採用中等程度的治療,使用少陽、陽明兩經的藥物。少陽,使用小柴胡湯;陽明,使用升麻葛根湯。根據所感染的陰陽經絡脈象,調整兩方的藥物比例來治療,效果極佳。

活人說:春季應暖和,但若被寒氣抑制,則實邪在肝,升麻解肌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夏季應暑熱,但若被寒氣抑制,則實邪在心,調中湯、射干湯、半夏桂枝甘草湯可選擇性使用。秋季應涼爽,但若被熱氣抑制,則實邪在肺,白虎加蒼朮湯、茵陳汁調五苓散是治療方式。冬季應寒冷,但若被溫熱氣抑制,則實邪在腎,萎蕤湯是治療方式。

指掌提到:瘟疫並非普通的疾病,這是因為寒熱失調,四季氣候不正常。因此,在同一個地區,無論老幼,病情都類似,稱為天行時氣,其治療方式與傷寒不同,也不能拘泥於疾病的持續時間。張仲景說:瘟疫的爆發,無法單純以脈診來判斷,應根據當時的狀況來治療,以達到平衡為目標,不可過度治療。四季之中,土無固定的季節,分佈在四季中,應根據各季節的特性來治療。

丹溪認為:當一羣人同時患有一樣的疾病,這就是天行時疫。治療有三個方法:補充、疏散、降低。使用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研磨成粉,以神麯糊成丸,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氣虛者,使用四君子湯;血虛者,使用四物湯;痰多者,使用二陳湯送服,病情嚴重者可加入童便。瘟疫只有三種原因的治療方式可用,(因為其區分內因和外因)應根據年份的運行來判斷。冬季的瘟疫,是在不該有的季節出現了該季節的氣候。冬季嚴寒,心臟應當閉藏,但卻在外部活動,導致左手脈搏大於右手,雖浮緩但強烈,按壓時卻無力,適合使用補藥。

龔氏認為:冬季應寒冷,但卻溫暖,春季爆發瘟疫,使用敗毒散治療。春季應溫暖,但卻清涼,夏季爆發燥疫,使用大柴胡湯治療。夏季應熱,但卻寒冷,秋季爆發寒疫,使用五積散治療。秋季應涼爽,但卻淫雨綿綿,冬季爆發濕疫,使用五苓散治療。人參敗毒散,可治療四季的瘟疫。羌活沖和湯,可用於瘟疫初期的一至二天,服用後可快速出汗,效果迅速。

陶尚文的瘟疫治療方式如下:若病情只在少陽經,使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微微發汗即可痊癒。若病情涉及陽明經,使用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湯。若出現太陽證狀,且大便泄瀉,使用小柴胡去黃芩,配合五苓散。還需觀察脈象和寒熱情況,若無寒象,去掉桂枝留下黃芩。若小便不順暢,是膀胱本身的問題,添加桂枝和五苓散。若進入太陰經,無熱象,使用理中湯。此症狀必須伴有腹痛和瀉瀉,第二天瀉瀉停止,疼痛消失,再使用小柴胡調和。若進入少陰經或厥陰經,使用陰陽傷寒傳經法治療。若初次檢查未確定病因,可先使用敗毒散治療,觀察病情發展,再根據經絡施治,效果良好。若出現黃疸,使用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若未退,使用茯苓滲濕湯。瘟疫引起的口渴,本方添加石膏和知母。濕溫引起的口渴,使用蒼朮白虎湯。瘟疫引起的發狂,不認識人,使用大柴胡湯加當歸。若大便泄瀉,使用三黃石膏湯,柴苓湯。瘟疫引起的胸悶,本方添加枳殼、橘紅、黃連。若大便不通,使用大柴胡湯,稍微通便。

4. 脈法

脈陽濡弱,陰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

瘟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瘟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強,十二日死。瘟病八九日,頭身不疼,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鼓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瘟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瘟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白話文:

如果脈象在陽分呈現柔弱,在陰分則顯得弦緊,再加上遇到溫暖的氣候,就可能轉變為瘟疫。

得了瘟疫兩三天後,身體發熱,腹部飽脹,頭部疼痛,但飲食仍與平時無異,如果脈搏直而快,預計第八天就會死亡。得了瘟疫四五天後,出現頭痛、腹部飽脹和嘔吐的情況,如果脈象細且強烈,預計第十二天就會死亡。得了瘟疫八九天後,頭部和身體都沒有疼痛感,眼睛不紅,皮膚顏色也沒有變化,反而開始拉肚子,脈象輕微,按下去不會有力地跳動,有時候會突然加快,胸口下方感覺硬實,預計第十七天就會死亡。如果瘟疫患者不出汗,或者出汗但到不了腳部,就會死亡。如果四肢冰冷,但自動出汗,脈象堅韌且緊急,是生的跡象;如果脈象虛弱軟弱,則是死的徵兆。如果得了瘟疫後出現下痢,且腹部劇烈疼痛,也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