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中 (23)
卷一·中 (23)
1. 治五臟風邪方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荊芥人參湯下,食後臨臥服。
石斛酒,治心臟中風,下注腰腳。除頭面遊風,兼補虛損。
石斛(四兩),黃耆(去蘆),人參,防風(各一兩半),丹砂(水飛),杜仲(去粗皮,銼),牛膝(酒洗),五味子,白茯苓,山藥,山茱萸,萆薢(各二兩),細辛(一兩),天門冬(去心),生薑(各三兩),薏苡仁,枸杞子(各半升)
上㕮咀,酒五升同浸一宿,每服酒二三合,加至一升。酒力須要相續,不可斷絕。
白朮湯,治脾經受病,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動,不能飲食,口色黃者可治。其狀但踞而腹滿,通身黃色,口吐鹹水,風中於脾也,急灸脾腧百壯。目下及手足青色者不可治。
白朮,厚朴(薑製),防風(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橘皮(去白),白鮮皮,五加皮(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一盞半,去渣,溫服無時。
防風散,治脾臟中風,手足緩弱,舌強語澀,胸膈煩悶,志意恍惚,身體沉重。
防風,麻黃(去節),人參,川芎,附子(炮,去皮臍),桂心,黃耆,赤茯苓,酸棗仁,白朮,獨活,桑白皮,羚羊角(各七錢半),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防風散,治脾臟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能動,色微黃,不嗜食,舌強語澀,口喎斜僻,肌膚不仁,腹脹心煩,翕翕發熱,神思如醉,其脈浮緩,胸滿痰涎,志意昏濁。
獨活(一錢半),防風,茯神(去木),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前胡,沙參,半夏(湯泡七次),黃耆(炒),旋覆花,羚羊角(鎊末),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七聖散,治脾臟中風,心腹煩躁,頭面微腫,冷汗頻出。
枳殼(去穰,麩炒),天麻(各一兩),川大黃,地骨皮,白蒺藜,川芎(各半兩),薏苡仁(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忌食生冷、油膩、豬、雞。
五味子湯,治肺經受病,多汗惡風,時咳短氣,晝瘥夜甚,其狀偃臥,胸滿息促,冒悶,風中於肺也。其鼻兩邊,下至於口,上至於眉,色白,急灸肺腧百壯。若色黃,其肺已傷,化而為血,不可治也。妄語,掇空指地,拈衣摸床,如此數日必死矣。
五味子,杏仁(炒,去皮尖),桂心(各半兩),防風,川芎,赤芍藥,甘草(炙,各一兩),川椒(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溫服不拘時。
獨活細辛散,治肺臟中風,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噓吸顫掉,聲嘶體重。四肢痿弱,或頭痛項強,背痛鼻乾,心悶語謇。
白話文:
治五臟風邪方
將藥材磨成細末,煉蜜做成像雞頭一樣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用荊芥人參湯送服,飯後臨睡前服用。
石斛酒,用於治療心臟中風,導致氣血下注腰腳,消除頭面遊走之風,同時滋補虛損。
將石斛四兩、黃耆(去蘆頭)一兩半、人參一兩半、防風一兩半、朱砂(水飛過的)一兩半、杜仲(去粗皮,切碎)一兩半、牛膝(用酒洗淨)一兩半、五味子二兩、白茯苓二兩、山藥二兩、山茱萸二兩、萆薢二兩、細辛一兩、天門冬(去心)三兩、生薑三兩、薏苡仁半升、枸杞子半升,一起研磨成粗粉末。用五升酒浸泡一夜,每次服用二至三合(約60-90ml),最多可加到一升。服用此酒需要持續,不可間斷。
白朮湯,用於治療脾經受病,症狀為多汗怕風,身體疲倦無力,四肢僵硬,不能飲食,口唇發黃。如果患者只是蜷縮著身體,腹部脹滿,全身發黃,口中吐出鹹水,這是風邪侵犯脾臟的表現,應立即灸刺脾俞穴一百壯。但如果患者眼圈下方和手腳呈現青色,則不宜治療。
將白朮一兩、厚朴(薑汁炮製)一兩、防風一兩、附子(炮製,去皮和臍)半兩、橘皮(去白瓤)半兩、白鮮皮半兩、五加皮半兩,一起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用水二盞(約300毫升),加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一盞半(約225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防風散,用於治療脾臟中風,症狀為手腳無力,舌頭僵硬,說話困難,胸膈煩悶,精神恍惚,身體沉重。
將防風七錢半、麻黃(去節)七錢半、人參七錢半、川芎七錢半、附子(炮製,去皮和臍)七錢半、桂心七錢半、黃耆七錢半、赤茯苓七錢半、酸棗仁七錢半、白朮七錢半、獨活七錢半、桑白皮七錢半、羚羊角七錢半、炙甘草半兩,一起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用水一中盞(約150毫升),加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防風散(另一方),用於治療脾臟中風,症狀為多汗怕風,身體疲倦無力,四肢不能活動,面色微黃,不愛吃東西,舌頭僵硬,說話困難,口角歪斜,皮膚感覺遲鈍,腹部脹滿,心煩意亂,時冷時熱,神志不清,脈象浮緩,胸部脹滿,痰涎壅盛,精神萎靡。
將獨活一錢半、防風一錢、茯神(去木心)一錢、人參一錢、附子(炮製,去皮和臍)一錢、前胡一錢、沙參一錢、半夏(用熱水泡七次)一錢、炒黃耆一錢、旋覆花一錢、羚羊角(磨成粉末)一錢、炙甘草一錢,一起切碎,加生薑,水煎服。
七聖散,用於治療脾臟中風,症狀為心腹煩躁,頭面輕微腫脹,經常冒冷汗。
將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天麻一兩、川大黃半兩、地骨皮半兩、白蒺藜半兩、川芎半兩、薏苡仁七錢半,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溫水調服,不拘時辰。忌食生冷、油膩食物以及豬肉、雞肉。
五味子湯,用於治療肺經受病,症狀為多汗怕風,時常咳嗽氣短,白天症狀好轉,晚上加重,患者常臥床不起,胸部脹滿,呼吸急促,感覺胸悶,這是風邪侵犯肺臟的表現,應立即灸刺肺俞穴一百壯。如果患者鼻樑兩側、嘴巴周圍和眉毛上方皮膚發黃,則說明肺部已經受損,轉化為出血,不可治療。如果患者胡言亂語,空指地面,亂摸衣物和床鋪,如此持續數日,必死無疑。
將五味子半兩、炒杏仁(去皮尖)半兩、桂心半兩、防風一兩、川芎一兩、赤芍藥一兩、炙甘草一兩、川椒二錢半,一起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用水二盞(約300毫升)煎煮至一盞半(約225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獨活細辛散,用於治療肺臟中風,症狀為胸部脹滿,氣短,胸悶多汗,呼吸急促而顫抖,聲音嘶啞,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或伴有頭痛、頸項僵硬、背痛、鼻乾,心煩意亂,說話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