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3)

1. 治谷疸方

茵陳梔子湯,治谷疸。

茵陳(一錢),茯苓(五分),山梔仁,蒼朮(炒),白朮(各三錢),黃芩(生,六分),黃連,枳實(炒),豬苓(去皮),澤瀉,防己,陳皮(各二分),青皮(一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長流水煎,食前溫服,二服可愈。

梔子大黃湯,發黃,身熱,腹痛,右關脈滑者,名曰谷疸,此方主之。亦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

山梔(十四枚),大黃(二兩),枳實(五枚),豆豉(一升)

上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

蔭按:夫發黃身熱,少火鬱也。腹痛,右關脈滑,水穀積也。故用枳實、大黃攻其水穀之積,梔子、豆豉解其少火之郁。又曰:梔子、豆豉,仲景嘗用之以吐懊憹。枳實、大黃,仲景嘗用之以吐胃實。故酒疸欲吐,谷疸腹痛,此方皆主之。

茵陳散,治黃疸,食已即飢,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悉黃,寒熱,或身體多赤多青,皆因酒食過度,為風濕所搏,熱氣鬱蒸而成。

茵陳,木通,大黃(炒),梔子(各一兩),石膏(二兩),瓜蔞(一個),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五片、蔥白一莖水煎,不拘時服。如大小便秘,加枳實、赤茯苓、葶藶。

茯苓加減湯,治胃疸積熱,食已輒飢而黃瘦,胸滿脅脹,小便悶赤。

赤茯苓,陳皮(去白),澤瀉,桑白皮(各三兩),赤芍藥,白朮(各四兩),人參,官桂(各二兩),石膏(八兩),半夏(六兩,湯洗,生薑制,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服。如病甚者,加大黃、朴硝,各三兩。

谷疸丸,專治谷疸。

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牛膽(一個)

上為細末,用牛膽汁入少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熟水或生薑煎湯送下。

小溫中丸,治黃疸與食積,又可制肝燥脾,脾虛者以白朮作湯使。

白朮(五兩),山楂(二兩),苦參(二兩,夏加冬減),蒼朮,吳茱萸(一兩,冬加夏去),川芎(夏減),神麯(各半斤),香附(一斤,童便浸),針砂(十兩,炒紅,醋淬七次再炒,另研)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鹽湯下。一方有梔子,無白朮、山楂、苦參、茱萸。

大溫中丸,治食積黃腫。此調理谷疸、酒疸之方也。

蒼朮(米泔浸七日),厚朴(薑汁炒),青皮,陳皮(去白),三稜(醋炒),蓬朮(醋炒,各五兩),香附(一斤,醋炒),甘草(炙,一兩),針砂(二兩,醋炒紅七次)

一方,有黃連、苦參、白朮各五兩。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午後薑湯下,臨睡溫酒下。忌犬肉、果菜。或云:以上二方,用針砂不如以青礬代之為妙。

白話文:

治谷疸方

茵陳梔子湯:治療谷疸(因飲食不節引起的黃疸)。

藥材:茵陳一錢、茯苓五分、山梔仁三錢、蒼朮(炒)三錢、白朮三錢、黃芩(生)六分、黃連二分、枳實(炒)二分、豬苓(去皮)二分、澤瀉二分、防己二分、陳皮二分、青皮一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做成一劑藥,用流動的清水煎煮,飯前溫服,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梔子大黃湯:治療發黃、身熱、腹痛,右關脈搏滑利(脈象)的谷疸,也治療酒疸(因飲酒過度引起的黃疸),症狀包括心中煩悶或熱痛。

藥材:山梔十四枚、大黃二兩、枳實五枚、豆豉一升。

用法:加水三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說明:發黃身熱是少陽經火鬱結,腹痛、右關脈滑是水穀積滯。因此使用枳實、大黃攻破水穀積滯,梔子、豆豉疏解少陽經鬱火。 梔子、豆豉,張仲景曾用於治療煩悶;枳實、大黃,張仲景曾用於治療胃中積實。所以酒疸想嘔吐,谷疸腹痛,此方都能治療。

茵陳散:治療黃疸,飯後立即飢餓,身體、面部、指甲、牙齒和小便都發黃,寒熱交替,或身體發紅發青,皆因飲食過度,感受風濕,熱氣鬱積蒸騰所致。

藥材:茵陳一兩、木通一兩、大黃(炒)一兩、山梔子一兩、石膏二兩、瓜蔞一個、甘草(炙)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五片、蔥白一根煎水送服,不拘時間。如果大便不通,可加枳實、赤茯苓、葶藶。

茯苓加減湯:治療胃中積熱引起的黃疸,飯後立即飢餓,消瘦,胸悶脅脹,小便短赤。

藥材:赤茯苓三兩、陳皮(去白)三兩、澤瀉三兩、桑白皮三兩、赤芍藥四兩、白朮四兩、人參二兩、官桂二兩、石膏八兩、半夏(湯洗,生薑制,焙)六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生薑十片,煎煮至八分,去渣服用,不拘時間。病情嚴重者,加大黃、朴硝各三兩。

谷疸丸:專門治療谷疸。

藥材: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牛膽一個。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牛膽汁和少量煉蜜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溫水或生薑煎湯送服。

小溫中丸:治療黃疸和食積,也可調理肝燥脾虛,脾虛者可用白朮煮湯服用。

藥材:白朮五兩、山楂二兩、苦參二兩(夏季加量,冬季減量)、蒼朮半斤、吳茱萸一兩(冬季加量,夏季減量)、川芎(夏季減量)半斤、神麴半斤、香附一斤(用童尿浸泡)、針砂十兩(炒紅,醋淬七次再炒,另研)。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前用鹽湯送服。另一方有山梔子,沒有白朮、山楂、苦參、吳茱萸。

大溫中丸:治療食積引起的黃腫,此方調理谷疸、酒疸。

藥材:蒼朮(米泔水浸泡七天)五兩、厚朴(薑汁炒)五兩、青皮五兩、陳皮(去白)五兩、三稜(醋炒)五兩、蓬朮(醋炒)五兩、香附(醋炒)一斤、甘草(炙)一兩、針砂(醋炒紅七次)二兩。

另一方,加黃連、苦參、白朮各五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薑湯送服,下午用薑湯送服,睡前用溫酒送服。忌食犬肉、果菜。或說:以上兩個方子,用青礬代替針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