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三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4)

1. 治谷疸方

棗礬丸,谷疸身目俱黃,此方亦良。

綠礬(半斤,火煅通紅),棗肉(二斤,煮去皮,搗爛),平胃散(四兩,為衣)

上共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一方用白礬,不用綠礬。一方無平胃散。

蔭按:夫水穀癖積於中,抑遏肝腎之火,久久鬱熱,故身目俱黃。是方也,綠礬鹹寒,能軟痰癖而勝濕熱;棗肉甘溫,能益脾胃而補中宮;平胃散者,蒼朮、厚朴、陳皮、甘草也。蒼朮、厚朴所以平胃家敦阜之氣而除積飲,陳皮、甘草一以利氣,一以和中,乃調胃之意也。

針砂丸,治谷疸、酒疸、濕熱發黃等症。

針砂(半斤,煅醋淬三次),蒼朮(四兩,米泔浸一宿),當歸,芍藥,川芎(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薑汁炒),香附,厚朴(薑製),神麯(炒),麥芽(炒,去面),茵陳(各一兩),青皮,陳皮(各一兩半),三稜,蓬朮(各二兩),薑黃,山梔(炒),升麻,乾漆(炒無煙,各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薑湯下。

茶黃丸,治黃病,愛吃茶。

白朮,蒼朮(各三兩),石膏,白芍藥,黃芩,南星,陳皮(各一兩),薄荷(七分)

上為末,砂糖水煮,神麯為丸,砂糖水下。

一方,石膏、白芍、黃芩三味,水煎服。

米黃散,治黃病,愛吃生米

白朮(一錢半),蒼朮(一錢三分),陳皮,白芍藥,神麯,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厚朴(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臨服入砂糖一匙調服。

四寶丹,治黃病,吃生米、茶葉、黃泥、黑炭。

使君子肉(二兩),檳榔,南星(薑汁製,各一兩,以上三味諸證通用),生米麥芽(一斤,炒),黃泥(用壁土一斤,炒),用黑炭(一斤,炒)

上為末,用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清早砂糖水送下,大效。

白話文:

治谷疸方

棗礬丸:治療谷疸(因飲食不節導致的黃疸),症狀為全身和眼睛都發黃,此方效果很好。

藥方:煅燒至通紅的綠礬半斤,煮熟去皮搗爛的棗肉二斤,平胃散四兩(作為丸藥的輔料)。將以上藥材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另有一方使用白礬代替綠礬,還有一方不含平胃散。

說明:水穀積滯於體內,阻礙肝腎之火,日久鬱熱,就會導致全身和眼睛發黃。此方中,綠礬性寒味鹹,能軟化痰飲、消除濕熱;棗肉甘溫,能益脾胃、補益中氣;平胃散(由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組成),其中蒼朮、厚朴能平胃氣、除積飲;陳皮、甘草則分別能理氣、和胃。

針砂丸:治療谷疸、酒疸(因飲酒過度導致的黃疸)及濕熱引起的黃疸等症。

藥方:煅燒後用醋淬三次的針砂半斤,米泔水浸泡一夜的蒼朮四兩,當歸、芍藥、川芎各一兩半,薑汁炒的生地黃二兩,薑製的香附、厚朴,炒神麴,炒去面粉的麥芽,茵陳各一兩,青皮、陳皮各一兩半,三稜、蓬朮各二兩,薑黃、炒山梔,升麻、炒乾漆(無煙)各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用薑湯送服。

茶黃丸:治療因愛喝茶引起的黃疸。

藥方:白朮、蒼朮各三兩,石膏、白芍藥、黃芩、南星、陳皮各一兩,薄荷七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砂糖水煮,再以神麴做成丸藥,用砂糖水送服。另有一方只用石膏、白芍、黃芩三味藥水煎服。

米黃散:治療因愛吃生米引起的黃疸。

藥方:白朮一錢半,蒼朮一錢三分,陳皮、白芍藥、神麴、麥芽、山楂、茯苓、石膏各一錢,厚朴七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將以上藥材水煎,服用前加入一匙砂糖調服。

四寶丹:治療因吃生米、茶葉、黃泥、黑炭引起的黃疸。

藥方:使君子肉二兩,檳榔、薑汁製南星各一兩(以上三味藥適用於各種黃疸),炒生米麥芽一斤,炒黃泥(用壁土一斤),炒黑炭一斤。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清晨用砂糖水送服,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