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經,曰:凡黃,候寸口脈,近掌無脈,口鼻黑色並不可治。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酒疸者,或無熱,清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頭如啖蒜齏之狀,大便正黑,皮膚四肢不仁,其脈浮弱,顏黑微黃,故知難治。谷疸寸口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痛,當煩不煩而極汗出。趺陽脈緩而遲,胃氣反強,飽則煩滿,滿則發熱消穀,食已則飢。谷強肌瘦,名曰谷疸。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寒熱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則滿也。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已則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
脈訣舉要,曰:五疸實熱,脈必洪數,其或微澀,症屬虛弱。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凡是黃疸病,應觀察寸口脈,如果靠近手掌部分沒有脈象,加上口鼻周圍出現黑色,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如果脈象沉,患者感到口渴想喝水,且小便排泄不順,這必定會引發黃疸。對於因過量飲酒引起的黃疸,有的病人可能沒有發燒,說話清晰,但有腹部脹滿、想嘔吐和鼻子乾燥的症狀。如果脈象浮動,應先讓患者嘔吐;脈象沉弦,應先用瀉下方法治療。對過量飲酒引發的黃疸進行瀉下治療,時間久了會轉變成黑疸,表現為眼睛發青、臉色發黑,心臟部位有如吃蒜末般的感覺,大便顏色漆黑,皮膚和四肢失去知覺。脈象浮弱,臉色發黑略帶黃色,由此可判斷疾病難以治癒。如果谷疸的寸口脈微弱,微弱代表怕冷,弱表示發熱,該發熱卻不發,出現骨節疼痛,該煩躁卻不煩躁,反而大量出汗。趺陽脈緩慢且遲滯,顯示胃氣反常強烈,飯後感到脹滿,脹滿後發熱且消化加快,飯後很快就感到餓。人體肌肉瘦弱,卻有強烈的食慾,這是谷疸的特徵。陽明病脈象遲緩,飯後難以飽足,飯後會出現寒熱交錯、頭暈的現象,一定會有小便困難。這可能是谷疸的前兆,即使使用瀉下方法,腹部脹滿的症狀仍然存在。趺陽脈緊繃且頻繁,頻繁表示體內有熱,熱就會加速消化,緊繃表示體內有寒,進食後感到脹滿。尺脈浮動表示腎臟受損,趺陽脈緊繃表示脾臟受損,風寒交錯,飯後會感到頭暈,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胃部有沉重感,混濁氣體向下流動,導致小便不暢,身體受寒,熱氣聚集在膀胱,全身變黃,這就是谷疸。
《脈訣舉要》提到:五種黃疸都是由實熱引起,脈象必定洪大且頻繁,如果脈象微弱且遲滯,病情屬於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