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3)
卷五 (3)
1. 論
治渴,初宜養肺降心,久則滋腎養脾。蓋本在腎,標在肺。腎暖則氣上升而肺潤,腎冷則氣不升而肺焦,故腎氣丸為消渴良方也。然心腎皆通乎脾,養脾則津液自生,參苓白朮散是也。三消通用單文蛤為末,水調服,回津止渴。單瓜蔞根丸,消渴神藥。大忌半夏燥劑。抑論水包天地,人身臟腑,亦津液真水所包。
然有形者,凡水也,兌也,坤也。無形者,天一所生之水,氣也,坎也,乾也。能以無形之水,沃無形之火,是謂能濟。雜病渴多虛熱,實熱者少,凡渴後忌針灸,令瘡口出水而死。或云渴禁半夏,渴不宜汗。
蔭按:三消之證,皆燥熱結聚也。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勿專執本經而治也。然消渴病宜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勞,三鹹食及面。能慎此三者,雖不服藥,亦自可愈。
白話文:
論
治療口渴,初期應該先滋養肺臟、降伏心火,時間久了就要滋養腎臟和脾臟。因為根本原因在腎臟,症狀表現則在肺臟。腎臟溫暖,氣就能上升,肺臟就會滋潤;腎臟寒冷,氣就無法上升,肺臟就會乾燥,所以腎氣丸是治療消渴的良方。然而心臟和腎臟都與脾臟相通,滋養脾臟就能使津液自然產生,參苓白朮散就是這樣。治療三消的藥方中,常用文蛤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服,可以回補津液、止渴。單用瓜蔞根丸,也是治療消渴的特效藥。治療消渴一定要忌諱使用半夏等燥熱的藥物。
此外,水包容天地萬物,人體臟腑也如同被津液真水包圍著。
有形的水,指的是水、兌卦(八卦之一)、坤卦(八卦之一);無形的水,是天一生水所產生的水氣,指的是坎卦(八卦之一)、乾卦(八卦之一)。能夠用無形的真水,滋潤無形的內火,這才是真正的治療方法。各種疾病引起的口渴,大多是虛熱,實熱的比較少見。口渴之後,忌諱針灸,以免針灸傷口流出體液而危及生命。也有人說口渴要忌諱半夏,口渴也不宜出汗。
(作者)按語:三消症的病因,都是燥熱停積。治療上消,應該滋潤肺臟,同時還要清熱胃火;治療中消,應該清熱胃火,同時還要滋養腎臟;治療下消,應該滋養腎臟,同時還要補益肺臟,不要單執著於本經的治療方法。然而消渴病需要注意的事項有三點:一、飲酒;二、房事勞累;三、吃過鹹的食物及麵食。如果能謹慎這三點,即使不服藥,也能自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