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卷五 (1)
1. 卷三十二
2. 哮吼
3. 論
哮吼,即痰喘甚而常發者,如水雞之聲,牽引背胸,氣不得息,坐臥不安,或肺脹胸滿,或惡寒肢冷。病者夙有此根,又因感寒作勞氣惱,一時暴發,輕者三五日而安,重者半月,或一月而愈。治法專以祛痰為先,兼用解散。如九寶湯、三拗湯、蘇子降氣湯,皆可選用。久則又宜溫補之。
丹溪,曰:哮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使薄滋味,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兼散表,此寒包熱也。
李氏,曰:體實者,用紫金丹二十丸,吐去其痰。虛者止服二三丸則不吐。臨發時,用此劫之,丹溪方去豆豉更妙。一法,用二陳湯加蒼朮、黃芩,下小胃丹。體虛者,吐下俱忌,須帶表散之。水哮者,因幼時被水停蓄於肺為痰,宜金沸散,小青龍湯倍防己,或古葶藶散、導水丸。有寒包熱者,麻黃湯加枳殼、桔梗、紫蘇、半夏、黃芩。有風痰者,千緡湯,或用雞子一枚,略敲殼損勿令膜破,放尿缸中,浸三日夜,取煮食之效。凡哮須忌燥藥,亦不宜純涼,須常帶表。欲斷根者,必先淡滋味,然後服清肺金、扶正氣之劑,如定喘湯、黃芩利膈丸是也。遇厚味發者清金丸,久不得睡者兜鈴丸。單方貓兒頭骨燒灰,酒調服二三錢即止。
或曰,哮吼者,肺竅中有痰氣也。
蔭按:肺主氣,氣從肺出,肺竅中有痰封閉,使氣不得出,故沖而有聲,為哮吼。
白話文:
[討論]哮吼,也就是痰多且喘息嚴重,頻繁發作的情況,其聲音類似水雞鳴叫,影響到背部和胸部,導致呼吸困難,無論坐著還是躺著都感到不舒服,可能伴有肺部腫脹、胸部飽滿,或是怕冷四肢冰冷的現象。患者通常早就存在這種病因,再加上感受寒冷、過度勞累或是情緒波動,短時間內病情會突然爆發,輕微的患者大約三到五天可以恢復,嚴重的可能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能康復。治療上主要以清除痰液為首要目標,同時使用解表的療法。例如九寶湯、三拗湯、蘇子降氣湯,這些都可以選擇性地使用。若病程長久,應當溫補為宜。
丹溪指出,哮吼主要和痰液有關,適合使用催吐的方法,但也存在虛弱不能催吐的情況。治療哮吼必須讓患者清淡飲食,不能單純使用寒涼藥物,必須同時散表,這是因為外寒包裏著內熱。
李氏表示,身體強壯的人,可以使用紫金丹二十顆,來催吐痰液。體質虛弱的人只需服用兩三顆就不會吐。在發病前,使用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丹溪的配方去掉豆豉效果更佳。另一種方法,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黃芩,再搭配小胃丹。體質虛弱的人,催吐和通便都要避免,必須帶表散之。水哮,是因為小時候肺部受水滯留,積聚成痰,適合使用金沸散,小青龍湯加倍防己,或者古葶藶散、導水丸。對於寒包熱的情況,可以使用麻黃湯加上枳殼、桔梗、紫蘇、半夏、黃芩。風痰的問題,可以用千緡湯,或者將一個雞蛋輕輕敲碎外殼但不要讓膜破裂,放入尿缸浸泡三天三夜後取出煮熟食用,效果顯著。所有哮吼患者都應該避免使用燥藥,也不能單純使用涼藥,必須經常帶表。想要根治的,必須先清淡飲食,然後服用清肺、扶正氣的藥物,像是定喘湯、黃芩利膈丸等。遇到因厚味食物誘發的,可以使用清金丸;長期失眠的,可以服用兜鈴丸。單方可用貓頭骨燒成灰,用酒調服二三錢即可止住哮吼。
有人認為,哮吼是肺部氣道中有痰氣。
根據陰陽學說,肺主氣,氣從肺出,當肺部氣道中有痰封閉,使氣無法順利排出,因此衝擊產生聲音,形成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