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零六 (1)

1.

選要,論曰:夫咽喉者,一身之總要,氣與食出入之門戶也。咽以納氣,故嚥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於地。自其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則壅遏而咽疼;自其熱氣生於肺胃,氣毒蘊熱,則腫結而為喉痹。又有屍咽谷賊之證。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令屍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疼,如䘌之候也;谷賊者,稻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間,不能傳化,故風熱並聚,與血氣搏逐,令腫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胃脘實熱,熏炙上焦,發為白頭赤根,固有咽瘡之證;臟腑停寒,寒則氣縮,如物窒凝於其間,亦有喉痹之證。至若懸癰生於上齶,雖不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使然也。咽喉懸癰,關要所繫,病不急療,皆能殺人。夫咽喉為病,其名甚多,有一十八種之證,惟乳蛾、纏喉風、走馬喉痹,最為緊急。單乳娥者,其形圓小,如箸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雙蛾則兩旁俱生也。若生於關下,為難治。纏喉風者,熱結於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也;走馬喉痹者,謂咽喉痹急甚,其死又速,故名走馬也。治療之法,微者可以咸軟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風痰,或解毒熱。至如走馬喉痹,其死生在反掌之間耳,豈藥之緩所能救耶。其最妙者,莫如用針,針出毒血,病即時愈。若纏喉風腫甚,藥不能下者,以藥灌鼻中令吐之,外以拔毒之劑敷之,熱退腫消,必自愈矣。亦有陰證下虛,能令人喉痹,又當治其下寒,則痹自通矣,不可不知。

白話文:

咽喉是人體的重要部位,是氣與食物進出人體的門戶。咽負責吸入氣息,故與天相通;喉負責吞咽食物,故與地相通。如果風邪入侵喉嚨,氣機鬱結,就會導致咽喉疼痛。如果肺胃積熱,毒氣鬱積,就會導致喉嚨腫痛,形成喉痹。

還有一種叫做屍咽谷賊的病症。屍咽是指陰陽失調,脾肺積聚,風熱毒氣無法通暢,導致屍氣上涌,侵蝕喉嚨,出現癢痛或咳嗽等症狀。谷賊是指誤食米糠等粗糙的食物,滯留在咽喉,無法消化,導致風熱聚集,與血氣相搏,造成咽喉腫痛,就像喉嚨裡扎了穀粒一樣。胃火旺盛,熱氣上熏,會導致白頭赤根的咽喉瘡。臟腑寒氣積聚,寒氣收縮,會讓喉嚨感到阻塞,也是喉痹的表現。

至於懸癰生長在上顎,雖然與咽喉無直接關係,但也是熱氣所致。咽喉懸癰,關係著生命安全,病情不能延誤,否則會危及生命。

咽喉疾病種類繁多,共有十八種,其中乳蛾、纏喉風、走馬喉痹最為危急。乳蛾是一種圓形的小腫塊,像筷子頭一樣長在咽喉關上,可以長在左側或右側,兩邊都長叫雙蛾。如果長在關下,則更難治療。纏喉風是指熱氣聚集在喉嚨,腫脹蔓延至外部,伴隨麻癢,腫大明顯。走馬喉痹是指咽喉腫痛嚴重,死亡速度很快,因此得名。

治療方法,輕微的可以用咸軟之物調理,嚴重的可以用辛散之物治療,或者祛風化痰,或者解毒清熱。至於走馬喉痹,死亡與否就在一瞬間,哪有時間緩慢用藥治療呢?最好的方法是使用針灸,針刺排毒血,病症立刻就能痊癒。如果纏喉風腫脹嚴重,藥物無法吞服,可以將藥物灌入鼻腔,使其嘔吐出來,並在外部塗抹拔毒藥膏,熱退腫消,自然會痊癒。還有一種陰虛下寒引起的喉痹,需要治療其下寒,才能使喉痹自行消失,不可不知。

虞氏,論曰: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謂一陰即厥陰肝與包絡是也,一陽即少陽膽與三焦是也,四經皆有相火存焉。子和曰:膽與三焦尋火,治肝和包絡都無異。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蓋元氣一虛,則相火隨起,而喉痹等暴病作矣。夫喉之為會厭者,經謂之吸門是也,以其司呼吸,主升降,為人身緊關之橐龠門戶也。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其會厭之兩旁腫者,俗謂之雙乳蛾,易治;會厭之一旁腫者,俗謂之單乳蛾,難治。古方通謂之喉痹,皆相火之所沖逆耳。經曰:一水不勝二火。又曰:一水不能勝五火。甚言真水易虧,而相火易動也。如大怒則火起於肝,房勞則火起於脾胃之類。是故知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性急速,故病發則暴悍。治之之法,必先大涌其痰,或以鋒針刺其腫處,此急則治標之意也。用藥者,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而以桔梗、甘草、元參、升麻、防風、羌活、荊芥、人參、白朮、茯苓之類,少加乾薑、附子等藥為嚮導,徐徐頻與,不可頓服,此為治之大法也。切不可驟用寒涼之藥,非徒無益,且促其死耳。俗人未識此理,輒峻用芩、連、梔、柏之類而正治之。不知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其毒氣乘虛而入腹,漸而至於發喘不休,不可治矣。外又有天行一種,名曰大頭瘟,俗呼為捏頸瘟,其證甚為凶惡,染此者十死八九,宜推運氣治之,治法亦不甚相遠也。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實為百發百中之劑。

白話文:

虞氏論喉痹

虞氏在文中論述喉痹,引經據典,說明喉痹的病因病機和治療方法。

經文中提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解釋說,一陰指的是厥陰肝與包絡,一陽指的是少陽膽與三焦,這四經皆有相火存在。子和也認為,膽與三焦的相火和治肝、包絡的病症方法相同。

東垣指出,火和元氣不能共存,一方强盛,另一方就會衰弱。當元氣虛弱時,相火就會上升,导致喉痹等急症。

是會厭的部位,經文中稱為「吸門」,因为它掌管呼吸,主升降,是人體重要的門戶。

喉痹患者會突然出現腫痛、不能喝水、說話困難,病情危急,随时可能致命。其中,會厭兩側腫脹稱為雙乳蛾,較易治療;會厭單側腫脹稱為單乳蛾,則較難治療。古代醫書將喉痹归因于相火逆沖。

經文中也提到「一水不勝二火」、「一水不能勝五火」,說明真水易损,相火易动。例如,大怒會使肝火上升,房勞則會損傷脾胃之火。

因此,是火的標誌,是痰的根本。火性急躁,所以喉痹发病急剧。治疗喉痹,首先要大涌痰,或用锋针刺腫處,以消肿止痛。

用藥時,應遵循《內經》的治療方法,使用 桔梗、甘草、元參、升麻、防風、羌活、荊芥、人參、白朮、茯苓 等藥物,並加入 乾薑、附子 等藥引導藥力,慢慢服用,不可一次服用大量。

切忌使用寒涼藥物,因為不僅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有些人不懂醫理,貿然使用 芩、連、梔、柏 等寒涼藥,結果導致上熱未除,中寒加重,毒氣入侵腹中,引起喘不過氣,最终无法治愈。

此外,還有一種流行病,稱為大頭瘟,俗稱捏頸瘟,病情凶險,死亡率很高。這種病需要運用氣運療法,治疗方法与喉痹相似。

東垣普濟消毒飲子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藥方,效果显著。

總結來說,本文闡述了喉痹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項,並強調了中醫治療喉痹的整體觀,以及對不同類型喉痹的辨證論治。

丹溪,曰:喉痹多屬痰,重者宜用吐法,或只以桐油或燈油腳,鵝翎探吐之;輕者用新取園中李實根噙之,更以研水敷項上。或用射干,逆流水吐之。纏喉風屬痰熱,亦宜探吐之。咽喉痛,用荊芥、當歸、桔梗、甘草煎,溫漱,服之。有熱加黃芩、枳殼,宜刺少商出血(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外如韭葉)。喉乾燥痛,四物湯加桔梗、荊芥、黃柏、知母立止。喉瘡並痛,多屬虛火,遊行無制,用人參、黃柏、荊芥;虛火,用人參、竹瀝;血虛,用四物、竹瀝瀉實熱火,黃連、荊芥、薄荷、硝石為末,蜜薑汁調噙化。喉痹風熱痰,先以千緡湯,後以四物加黃柏、知母,養陰則火降。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必用元參。喉舌之疾,皆屬火熱,雖有數種之名,輕重之異,乃火之微甚故也。微而輕者可以緩治,甚而急者,惟用針砭刺血最為上策。

白話文:

丹溪說,喉嚨痛大多是痰引起的,嚴重者宜用吐法,可以用桐油或燈油腳沾著鵝翎探吐,輕者可以用新鮮的李子根含在口中,再研磨成水敷在脖子上面。也可以用射干逆著水流吐出來。纏喉風屬於痰熱,也應該用探吐法。咽喉痛,可以用荊芥、當歸、桔梗、甘草煎水溫熱漱口,並服用。如果有熱症,可以加入黃芩、枳殼,並刺少商穴放血(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內側指甲邊緣外側,如同韭菜葉的位置)。喉嚨乾燥疼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桔梗、荊芥、黃柏、知母,就能立刻止痛。喉嚨潰瘍疼痛,大多是虛火引起,遊走不定,可以用人參、黃柏、荊芥;如果是虛火,可以用人參、竹瀝;如果是血虛,可以用四物、竹瀝來瀉實熱火,黃連、荊芥、薄荷、硝石研磨成粉末,用蜜薑汁調和含化。喉嚨痛伴隨風熱痰,可以先用千緡湯,之後再用四物湯加入黃柏、知母,滋陰降火。喉嚨痛一定要用荊芥,陰虛火炎,一定要用元參。喉嚨和舌頭的疾病,都屬於火熱,雖然有很多名稱,輕重程度不同,都是火氣輕重造成的。輕微者可以緩慢治療,嚴重者則需要用針灸刺血,效果最佳。

綱目,云:凡經云喉痹者,謂喉中吸呼不通,語言不出,而天氣閉塞也;云咽痛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蓋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鄉村所患相似者,屬天行運氣之邪,治法必先表散之,大忌酸藥擦點,寒藥下之,恐郁其邪於內,而不得出也。其病有二,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至為喉痹,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用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用陽毒諸方,汗之可也。其二屬陰濕。經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成喉痹。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痹,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用陰毒法可汗之。蕭山先生云:喉痹不惡寒,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證,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膽礬等酸劑收之。韓祗和先生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先生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故予遵此法以治前證,如鼓應桴也。陳無擇治喉痹不語,用小續命湯加杏仁七個,煎服甚效。本草治中氣急,喉痹欲死,白殭蠶為末,薑汁調下,立愈。丹溪云:殭蠶屬火而有土,與水得金氣而成。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以從治相火,散濁逆結滯之痰。陳藏器每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裂,以蜜塗炙,蜜入內含之,勿咽。羅謙甫云:戊寅春鄉村病喉痹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及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用甘桔湯加芩、連、半夏、殭蠶、鼠黏子、葛根等劑發散之。虛加參、耆、當歸之類,水漿不入,先用解毒雄黃丸,醋化灌之,痰出更灌薑汁,服前藥無不神驗。若用膽礬酸寒點過,皆不治。蓋邪郁不出故也。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取藥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潘詣孫謝曰:火急之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百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以其方授之,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細銼,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半錢,吹入喉中。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文潞公一日喉腫,翰林咽喉科治之,經三日愈甚,上召孫治之。孫曰:病得相公書判筆一管,去筆頭,水沾筆管,點藥入喉便愈。孫隨手便刺,相公昏僕不省人事,左右皆驚愕流汗。孫乃笑曰:非我不能救相公,須臾吐出膿血升余,旬日乃平復如故。見上,上喜曰:孫兆良醫,甚有手段。予嘗治一男子喉痹,於太谿穴刺出黑血半盞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發散,發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汙血也。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響者,此為肺絕之侯,速宜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化開服。如未得參膏,或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凡是經書中提到「喉痹」的,指的是喉嚨裡呼吸不暢,說不出話,這是由於天氣閉塞所致;提到「咽痛嗌痛」的,指的是咽喉無法吞嚥唾液和食物,這是由於地氣閉塞所致;提到「喉痹咽嗌痛」的,指的是咽喉都患病,天地之氣都閉塞了。一般來說,患有喉痹的人,一定也會伴隨咽痛嗌痛,而患有咽痛嗌痛的人,則不一定會同時患有喉痹。鄉村地區常見的類似疾病,屬於天行運氣的邪氣所致,治療方法必須先用發散藥物,千萬不可使用酸性藥物塗抹,或用寒性藥物服用,否則會將邪氣悶在體內,無法排出。這種病症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火邪。經書中說,少陽經所行經的地方會出現喉痹,又說少陽經主宰天氣。三之氣,炎熱天氣到來時,百姓就會患喉痹。可用仲景的桔梗湯治療。如果患者臉色發紅,出現斑點,屬於陽毒,可用治療陽毒的藥方,以發汗的方式治療。另一種屬於陰濕邪氣。經書中說,太陰經過盛,就會導致火氣鬱結在體內,形成喉痹。又說,太陰經位於泉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犯,導致咽喉腫痛,患上喉痹,可用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治療。如果患者臉色發青發黑,屬於陰毒,可用治療陰毒的藥方以發汗的方式治療。蕭山先生說,喉痹患者不惡寒,以及寸脈大而滑,關尺脈實的,都是屬於下證,應該使用硝石、青黛等寒性藥物下降邪氣,或者用膽礬等酸性藥物收斂。韓祗和先生說,寸脈大於關尺脈的,應該消陽助陰。東垣先生說,兩寸脈實,屬於陽盛陰虛,瀉下治療即可。因此,我遵循這些方法治療前述病症,就像敲鼓應桴一樣。陳無擇治療喉痹不語,用小續命湯加入杏仁七個,煎服效果顯著。本草記載治療中氣急,喉痹快要死亡的,用白殭蠶研磨成粉,用薑汁調服,立即痊癒。丹溪先生說,殭蠶屬火,但又有土氣,與水結合,就有了金氣。治療喉痹,就是取其火中清化之氣,用來治療相火,散除濁氣逆流和阻塞的痰液。陳藏器經常治療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的,用附子去掉皮和臍,炮製後裂開,用蜜塗抹炙烤,將蜜塗在裡面含着,不要吞下去。羅謙甫說,戊寅年春天鄉村地區患喉痹的人很多,這是因為前一年年底的氣候和當年年初的氣候,都是火邪所致,可用甘桔湯加入芩、連、半夏、殭蠶、鼠黏子、葛根等藥物發散治療。虛寒者再加上參、耆、當歸之類的藥物。如果患者水漿不入口,先用解毒雄黃丸,用醋化開灌服,痰液排出後再灌服薑汁,服用上述藥物都有奇效。如果用膽礬等酸寒藥物塗抹過,就無法治療了,因為邪氣鬱結在體內無法排出。押班都知潘元從患有喉閉,急召孫兆良前來,取藥末半匕,吹入喉中,一會兒就吐出膿血,立即痊癒。潘元從向孫兆良道謝說:火急之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送黃金百兩,希望得到藥方以備不時之需。孫兆良就把他的藥方給了他,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細碎後在新瓦上焙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吹入喉中。孫兆良接著說:神方無價,怎麼能用金錢來交易呢?就沒有接受他的饋贈。文潞公有一天喉嚨腫痛,翰林咽喉科醫生治療了三天,病情反而加重,於是皇帝召孫兆良前來治療。孫兆良說:病症是得相公書判筆一管造成的,去掉筆頭,用清水沾濕筆管,在藥粉上沾一點藥,吹入喉中即可痊癒。孫兆良隨手就用針刺,文潞公昏倒不省人事,左右的人都驚恐地流汗。孫兆良就笑着說:不是我不能救相公,一會兒就吐出膿血,升余,十天後就恢復如初。見過皇帝後,皇帝高興地說:孫兆良醫術高明,真是有手段啊。我曾經治療一個患有喉痹的男子,在太谿穴刺出半盞黑血就痊癒了。由此可見,喉痹是因為血氣不流通造成的。凡是治療這種疾病,發病初期必須先用發散藥物,發散藥物不能治癒,就用化痰藥物,化痰藥物不能治癒,就用去瘀血藥物。急性的喉痹,聲音像鼾聲,好像喉嚨里有痰聲的,這是肺氣絕的徵兆,應該立即用參膏救治,用薑汁、竹瀝化開服用。如果沒有參膏,可以先煎服獨參湯救治,服藥早的人十全八九能治癒,次一點的人十全四五能治癒,晚一點的人十不全一了。

薛氏,曰:丹溪云:咽痛屬血虛,用四物加竹瀝。陰虛火上炎者,必用元參,氣虛加人參、竹瀝。又云:咽喉腫痛,有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治之,禍在反掌。此發前人未發,救無窮之夭枉。

蔭按:李氏曰: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一十八種雖後世強名,亦不可不知。一左單蛾風;二右單蛾風,形圓如小著頭大,生於咽喉關上可治,生於關下不見者難治;三雙蛾風,兩個生於喉間關下難治;四蟬舌風,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蜞音其,似蟹而小,不可食)風,牙齦腫毒成瘡;六木舌風,舌腫大如煮熟豬舌,不能轉動;七舌黃風,舌上腫痛黃色;八魚口風,口如魚吸水不治;九塞喉風,喉痹聚毒,涎唾稠實而發熱,關上可治,關下難治;十懸蜞蠱毒風,上𦚞腫,水食不下,形腫如雞卵;十一搶食風,因食鯉鱠惡物發泡;十二獵頰風,腮頰結腫,牙盡處腫破;十三纏喉風,自頤纏繞,赤色寒熱;十四松子風,口內滿喉,赤如豬肝,張口吐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能;十五崩砂甘口風,自舌下牙齦上腫赤,口內作臖如湯熱,牙齦漸爛,亦能脫齒;十六連珠風,自舌下起,初起一個,又起一個,甚者三五七九個,連珠生起;十七蜂子毒,或在臉腮涘爛,或在喉關舌下,作臖,色黃如蜂;十八走注瘰癧風,頸項結核五七個,皮膚赤腫,作寒熱。尋常咽瘡痛者,多是虛火。

白話文:

薛氏說,丹溪說咽喉疼痛屬於血虛,要用四物湯加上竹瀝。如果陰虛火上炎,一定要用元參,氣虛就加人參、竹瀝。他又說,咽喉腫痛,有陰虛陽氣上浮,痰結在咽喉上,脈象一定浮大,重按則澀,離死亡很近,應該用人參單味濃煎,慢慢喝下。如果用實證的藥物治療,後果不堪設想。這一點是前人沒有提到的,可以拯救無數人免於枉死。

李氏說,咽喉是呼吸、飲食出入的門戶,非常重要。雖然後世有很多種咽喉疾病的說法,但我們也不能不知道。以下是十八種咽喉疾病:

一、左單蛾風:只生在左側,形狀圓圓的,像個小圓頭,生在咽喉關口上方可以治,生在下方就看不見,很難治。

二、右單蛾風:只生在右側,形狀和左單蛾風一樣,生在咽喉關口上方可以治,生在下方就看不見,很難治。

三、雙蛾風:兩個一起生在喉間關口下方,很難治。

四、蟬舌風:舌頭下面再生出兩條舌頭。

五、牙蜞風:牙齦腫毒成瘡。

六、木舌風:舌頭腫大,像煮熟的豬舌頭,不能轉動。

七、舌黃風:舌頭上腫痛,顏色發黃。

八、魚口風:嘴巴像魚吸水一樣,無法治癒。

九、塞喉風:喉嚨阻塞,聚積毒素,唾液濃稠,伴隨發熱,生在關口上方可以治,生在下方就難治。

十、懸蜞蠱毒風:上顎腫起來,水食都無法吞咽,形狀腫得像雞蛋一樣。

十一、搶食風:因為吃了鯉魚或其他不好的東西而起泡。

十二、獵頰風:腮頰結腫,牙齒根部腫破。

十三、纏喉風:從下巴纏繞到喉嚨,呈紅色,伴隨寒熱。

十四、松子風:口內滿喉,紅色像豬肝,張口吐物,就會氣逆關閉,飲食無法吞咽。

十五、崩砂甘口風:從舌頭下面牙齦上腫起來,發紅,口內發熱,牙齦逐漸爛掉,也會脫落牙齒。

十六、連珠風:從舌頭下面開始,最初起一個,然後又起一個,嚴重的情況下會連續生起三、五、七、九個。

十七、蜂子毒:有的生在臉頰腮幫,腐爛潰瘍,有的生在喉關舌頭下面,發熱,顏色像蜂子一樣黃。

十八、走注瘰癧風:頸項上結核五七個,皮膚發紅腫脹,伴隨寒熱。

一般來說,咽喉疼痛都是虛火引起的。

噫!種類雖繁,同歸於火。蓋少陰君火,少陽相火,二脈並絡於咽喉。君火勢緩,則熱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故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肝與心包,一陽少陽三焦,四經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

言咽喉,則牙舌亦包在其中矣。實火,因過食煎炒,蘊熱積毒,煩渴,二便閉澀,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而後解毒熱,涼膈散加黃連、荊芥、石膏,或古荊黃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含化。又風燥咽喉乾枯,常如毛刺,吞嚥有礙,敗毒散加黃芩、半夏,倍桔梗、薄荷,生薑煎服,痰盛加石膏。凡服此藥,子服午攻,午服子攻。

白話文:

哎!喉痹的病症雖然繁多,但歸根究底都是火引起的。少陰君火和少陽相火這兩條經脈都交匯於咽喉。君火勢頭緩慢,就會導致熱結在咽喉,引起疼痛和腫脹。相火勢頭迅猛,就會造成腫脹嚴重,麻木不仁,進而發展成痹症,痹症加重就會導致氣血不通,痰液阻塞,最終致死。所以說,一陰一陽結合,就叫做喉痹。一陰包括肝經和心包經,一陽包括少陽三焦經,這四條經脈都與相火有關。火是痰的根本,痰是火的表現,所以說火中就包含著痰。

说到咽喉,就包含了牙齿和舌头。實火是由於過度食用煎炒食物,導致熱氣積聚成毒,引發口渴、大小便不暢,風痰上涌,即將發作喉痹。這種情況下,患者必定會在發病前三天出現胸膈不適,脈象弦數,應當先去風痰後解毒熱,用涼膈散加黃連、荊芥、石膏,或古荊黃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含化。另外,如果出現風燥引起的咽喉乾枯,感覺像有毛刺,吞咽困難,可以用敗毒散加黃芩、半夏,倍量桔梗、薄荷,生薑煎服,痰多者可加石膏。服用這些藥物的時候,要子時服用,午時攻邪,午時服用,子時攻邪。

如嘔吐咯血,因食熱物,及谷芒刺澀,風熱並與血氣相搏腫痛者,消風散加薄荷、元參、全蠍,或射干湯,牛蒡子湯。木舌、重舌者,用如聖勝金錠子治;舌根腫者,麝香硃砂丸;時行咽痛者,普濟消毒飲。虛火,因飲酒則動脾火,忿怒則動肝火,色欲則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降火。

白話文:

如果出現嘔吐、咳血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吃了熱性食物,或食物中含有芒刺、谷物等刺激性物質,再加上風熱邪氣與血氣交戰而導致腫痛。可以服用消風散,再加入薄荷、元參、全蠍,或者服用射干湯、牛蒡子湯。如果舌頭僵硬、腫大,可以用如聖勝金錠治療;舌根腫脹,則可以用麝香硃砂丸治療;如果出現流行性感冒導致的咽喉疼痛,可以服用普濟消毒飲。

如果體內虛火旺盛,是因為飲酒導致脾火上升,生氣導致肝火上升,縱慾導致腎火上升,導致火氣上炎,咽喉乾燥。但同時二便正常,少陰脈微弱。這種情況應該以滋陰降火為主要治療方法。

血虛者,四物湯加桔梗、知母、荊芥、黃柏;氣虛者,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元參、升麻,甚則乾薑、附子以為嚮導,徐徐服之;如痰盛者,二陳湯料入青魚膽一個,其膽先以糯米入內陰乾為末,薑汁調服。亦可探吐,或千緡湯。

曾服涼藥自利,或聲音有壞者,秘傳降氣湯救之;暴感風寒,則咽喉緊縮妨礙者,紫梗半夏湯,豬膚湯;腎傷寒,及陰證者,半桂湯,蜜附子,通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單百草霜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三丸,新吸水化服。凡咽喉不可純用涼藥草藥,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氣乘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後,全不入食,口如魚口者死。繳法:用青魚膽末繳三次,紅腫即散。

白話文:

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桔梗、知母、荊芥、黃柏;氣虛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元參、升麻,嚴重的話可以加入乾薑、附子作為引導,慢慢服用;如果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加入一個青魚膽,青魚膽要先用糯米填滿陰乾研磨成粉,用薑汁調服。也可以用探吐的方法,或服用千緡湯。

曾經服用涼藥導致腹瀉,或聲音沙啞的人,可以用秘傳降氣湯治療;突然感冒風寒,導致咽喉緊縮不適的人,可以用紫梗半夏湯、豬膚湯;腎臟受寒,或陰虛的人,可以用半桂湯,蜜附子,通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單用百草霜研磨成粉,做成蜜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新水化服。要注意,咽喉病不能單純使用涼藥或草藥,只求短期見效,可能會導致上熱未除,反而造成中寒,毒氣趁虛而入,造成胸前腫脹,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天后完全無法進食,嘴巴像魚嘴一樣,最終導致死亡。治療方法是用青魚膽粉敷三次,紅腫就會消散。

吐法:用冬月青魚膽,以枯礬入內,臨用加百草霜,炒鹽少許,醋調,以鴨毛蘸藥,引吐痰盡。如無魚膽,用白礬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過,去巴豆,用引吐痰神效。吐後,用金鑰匙吹之,常服甘桔湯最妙。如牙關緊者,用後開關藥,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火鬱發之,謂發汗也。

咽瘡忌汗,是不誤人,惟砭針出血,即汗之之義也,血出多則愈。有針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畏針者,委曲針之。凡關上血泡最宜,關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管削尖,入鼻孔,刺出血妙。惟腎傷寒,及帝中腫者,忌針,用蛇床子於瓶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立愈。

白話文:

吐法:用冬天的青魚膽,加入枯礬,使用前再加入百草霜,炒少許鹽,用醋調和,用鴨毛沾藥,引導吐出痰液。如果沒有魚膽,可以用白礬半斤、巴豆肉十枚,一起烤乾,去除巴豆,用它引導吐痰效果很好。吐完之後,用金鑰匙吹一下,經常喝甘桔湯效果最好。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後開關藥,或者二仙散。昏迷不醒的人,用一字散。

咽喉發炎忌諱流汗,這是正確的,但是用砭針放血就相當於出汗,放血越多越好。如果有針刺的傷口,用薑汁調和溫水,時常喝一些;害怕針灸的人,可以委婉地用針灸。凡是關上出現血泡最適合用針灸,關下看不到血泡的,讓病人含一口水,用蘆管削尖,插入鼻孔,刺出血效果很好。只有腎臟受寒,以及帝中腫的人,忌針灸,用蛇床子放在瓶中燒煙,讓病人吸入喉嚨,很快就會痊癒。

毒結關閉者,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或用巴豆壓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燻入鼻中。一時口鼻涎流,牙關自開。一方用巴豆肉以綿裹定,隨左右塞於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

蓋方中以巴豆治走馬喉痹者,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意也;喉痹失音者,秘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風寒失音者,甘桔湯加訶子、木通,入生地黃汁潤之,或訶子散;血虛受熱,咳嗽聲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調含化,或潤肺丸,蜜脂煎。尋常聲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內傷虛損,喉瘡失音者,無法治。

白話文:

如果毒氣阻塞導致喉嚨緊閉,可以用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或玉鑰匙來解毒。也可以用巴豆壓在油紙上,把油紙捻成條狀點燃,吹滅後用煙熏鼻孔,讓口水流出來,牙關自然就會鬆開。另一種方法是用棉花包裹巴豆,塞入左右鼻孔,就能快速通暢。

巴豆治療走馬喉痹,是利用熱攻熱的原理,以熱氣流通來解毒;喉嚨閉塞失聲,可以用秘傳的降氣湯去除陳皮,加入黃芩;風寒引起的失聲,可以在甘桔湯中加入訶子、木通,再加入生地黃汁潤喉,或用訶子散;血虛受熱導致咳嗽聲嘶,可以用青黛、蛤粉加蜜調勻含化,或用潤肺丸、蜜脂煎;平常聲音不清,可以用加味固本丸。至於內傷虛損或喉嚨潰爛導致失聲,就無藥可治了。

骨鯁用朴硝為末,對入龍膽雞蘇丸內,為丸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魚骨鯁。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爬之,自下。

白話文:

魚骨卡喉,可用朴硝研磨成粉末,加入龍膽雞蘇丸中,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含服化開。通常吃三到五顆,魚骨便自然消化。可以吃橄欖,或將橄欖核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服,外用獺爪爬擦喉嚨,從下往上,就能將魚骨順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