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零五 (2)

1. 脈法

脈經,曰:左寸洪數,心熱口苦。右寸浮數,肺熱口辛。左關弦數而虛,膽虛口苦甚,洪而實,肝熱口酸。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口甘。兼洪數者,口瘡,或為重舌。木舌脈虛者,中氣不足。口瘡若服涼藥不愈,宜理中湯

或曰:口苦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2. 治口見五味方

黃連瀉心湯,治心經蘊熱口苦。

黃連去須,為細末,水調服一二錢。

龍膽瀉肝湯,經曰:有病口苦,名曰膽痹。乃肝主謀慮,膽主決斷,盛汁七合,是清淨之府,取決於膽,膽或不決,為之隱怒,則氣上逆,膽汁上溢,故口苦,或熱甚而使然也,此湯主之。

柴胡(一錢半),黃芩(一錢),人參,黃連,山梔,龍膽草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知母甘草(各八分),五味子(二十粒)

上㕮咀,水煎,食遠服,忌辛熱物。大效。

加味小柴胡湯,治膽熱口苦,乃謀慮不決所致。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麥門冬,酸棗仁遠志地骨皮

上銼,水煎服。

益膽湯,治謀慮不決,肝膽虛氣,上溢則口苦證。

黃芩,甘草(炙),人參(各一錢),遠志(去心,八分),茯神(去木),苦參(各五分),官桂(三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有實熱,口酸而苦,並怒則口苦或脅脹,或發熱,俱可服。

依本方加龍膽草、青皮、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加味小柴胡湯見上)

伐肝補脾湯,治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

黃連,柴胡,芍藥,白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半),人參(八分),青皮(醋炒,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

三黃丸,治三焦實熱,及脾熱口甘。

黃芩(春四兩,夏秋六兩,冬三兩),黃連(春四兩,夏五兩,秋三兩,冬二兩),大黃(春三兩,夏一兩,秋二兩,冬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或水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茶清白湯下。

三黃湯,治脾熱口甜。

黃連,黃芩,山梔,石膏,芍藥,茯苓,桔梗陳皮(各一錢),白朮,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加烏梅一個,水煎,食後服。

瀉白散,治肺熱口辣。

桑白皮,地骨皮(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溫服。

滋腎丸,治腎熱口咸。

黃柏,知母(各二兩,俱用酒拌濕,陰乾),肉桂(一錢)

上為末,以熟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沸湯下。

3. 治口瘡方

升麻散,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先用此藥升散。

升麻(一錢半),赤芍藥(煨),人參桔梗,乾葛,薄荷防風(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每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加減涼膈散,治三焦火盛,口舌生瘡。

連翹黃芩黃連,山梔子,桔梗,薄荷,當歸,芍藥,生地黃(酒炒),枳殼,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

增損如聖散,治上焦熱壅,口舌生瘡。

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半),黃芩(一兩),防風(半兩),枳殼(炙,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

黃連湯,治口舌生瘡,亦治赤眼。

黃連(三錢,為末)

上用好酒,煎一二沸,候冷,噙漱或嚥下,即能赴筵。

黃連升麻湯,治口舌生瘡。

升麻(一錢半),黃連(三錢)

上為細末,綿裹含津咽。

瀉白湯,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口舌生瘡。

橘皮竹茹,黃芩,山梔,黃柏(各五分),芒硝茯苓(各一錢),生地黃(三錢)

上銼,加薑、棗,煎服。一方有白朮、桂心。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熾盛,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發熱煩躁,瘡毒作癢等證。

防風,當歸,川芎,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桔梗,石膏,黃芩(各一兩),白朮,山梔子,荊芥(各二錢半),甘草(二兩),滑石(三兩)

上銼,每服五七錢,水煎,或為末,白湯調下。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口舌生瘡,或耳內作癢,出水,疼痛,或胸間作痛,或寒熱往來。

茯苓,川芎,芍藥,牛蒡子(炒),當歸(各七分),柴胡,山梔,牡丹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清心蓮子飲,治口舌生瘡,煩躁作渴,小便赤澀,口乾便濁,夜間安靜,晝則舉發,此熱在氣分。

石蓮子,人參,黃耆(炒),茯苓,柴胡,黃芩(各一錢),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

升麻柴胡湯

升麻,柴胡,芍藥,木通,山梔子(各一兩),黃芩,大青杏仁(各五錢),石膏(二錢半)

上銼,每服四五錢,水煎服。

清熱補氣湯,治中氣虛熱,口舌如無皮狀,或發熱作渴。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酒拌),芍藥(炒,各一錢半),升麻,五味子,麥門冬,元參,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不應加炮姜,更不應加附子

清熱補血湯,治口舌生瘡,體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澀熱痛,此熱在血分也。

熟地黃(酒拌),當歸(酒拌),川芎,芍藥(各一錢),元參(七分),柴胡,牡丹皮,黃柏,知母,五味子,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不應,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治之。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發熱,口舌生瘡,或晝寒夜熱。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川芎,黃連,胡黃連(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人參理中湯,治口舌生瘡,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畏寒惡熱,作嘔腹痞,此中氣不足,虛火炎上。

人參,白朮,乾薑(煨),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七錢或一兩,水煎服。若四肢逆冷,或嘔吐泄瀉,加附子。

香砂六君子湯,治口舌生瘡,服涼藥過多,以致食少作嘔,或中氣虛熱所致。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各一錢),藿香砂仁(各八分),甘草(炙,六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人參安胃散,治胃經虛熱,口舌生瘡,喜熱飲食。

人參,白茯苓(各一錢),黃芩(二錢),芍藥(七分),陳皮,甘草(炙,各五分),黃連(三分)

上銼,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治虛熱口舌生瘡,不喜飲冷,吐瀉口乾。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木香,藿香(各五分),乾葛(一錢)

上銼,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治口舌生瘡,血氣俱虛,熱渴引飲,目赤面紅,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上銼,水煎服。

清熱化痰湯,治上焦有熱,痰盛作渴,口舌腫痛。

貝母,天花粉枳實(炒),桔梗(各一錢),黃連(各一錢二分),元參,升麻(各七分),甘草(五分),黃芩(一錢二分)

上銼,水煎服。

丹溪方,治口瘡,舌強多痰。

白朮,甘草梢(各一錢),人參,赤芍藥,木通,生地黃(各五分),黃連(炒,二錢),瓜蔞子(十二枚)

上銼一帖,煎服。

赴宴散,治三焦實熱,口舌生瘡糜爛,痛不可忍者。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細辛,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用米泔漱口,後擦藥於患處,或吐或咽不拘。

冰柏丸,治口舌生瘡。

黃柏,薄荷,硼砂(各等分),冰片(減半)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噙化一丸。

五福化毒丹,治積熱驚惕,狂譫煩渴,頰赤咽乾,唇口腫破生瘡,夜臥不安,頭面遍體多生瘡癤,及小兒驚風,痰熱潮搐等證。

元參,桔梗(各二兩),茯苓(二兩半),人參,牙硝,青黛(各一兩),甘草(七錢半),麝香(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每一丸或半丸,小兒一丸分作四服,俱薄荷煎湯化下,食後臨臥服。如大人口臭,及小兒痘疹上攻,口齒涎血臭氣,用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以雞翎刷口內。熱疳黃瘦,雀目者,陳粟米泔水下。

琥珀犀角膏,治咽喉口舌生瘡茵,其效如神。

琥珀犀角,辰砂(各一錢),茯神,人參,酸棗仁(各二錢),片腦(一字)

上各另為極細末,用煉蜜搜成膏子,以瓦罐收貯密封,俟其疾作,每服一彈子大,以麥門冬濃煎湯化下,一日五服。

黑參丸,治口舌生瘡,經久不愈。

元參,天門冬,麥門冬(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一丸綿裹噙化,津液下。

硼砂散,治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皆效。

硼砂,馬牙硝,石膏,寒水石,枯白礬(各二錢),片腦(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錢,撒入患處,及新汲水調下。

薄荷煎,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痰涎壅塞。

薄荷(二兩半),川芎(二錢),砂仁,甘草(各三錢),片腦(五分)

上另為末,和勻,蜜調成膏,任意嚼咽。一方去片腦,加桔梗。

薄荷蜜,治舌上生瘡,或胎乾澀,語言不真。

白蜜,薄荷自然汁(等分)

上先以生薑蘸水揩,然後敷之。

碧雲膏,治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燥渴腫痛。

碧雪,芒硝,馬牙硝,朴硝(各一斤),石膏,寒水石,滑石(水飛,各六兩),青黛(一兩)

上為細末,以甘草一斤煎水,和諸藥勻,再入火煎,用柳木攪勻,入青黛又攪勻,傾出盆內,候冷成塊,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噙化。如喉閉,每用少許,吹入喉中。

碧雪,治口瘡及咽腫痛,神效。

蒲黃,青黛,硼砂,焰硝,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敷之。咽喉腫痛,鵝管吹入。

一方,治口瘡。

細辛,黃柏(炙,等分,一云黃連)

上研極細末,敷之,噙少時當滿口有涎,吐之,少傾又敷又噙,如是五七次即愈。一方有黃連。又一方單用黃柏蜜炙為末,撒瘡上。

綠袍散,治口瘡。

黃柏(四錢),甘草(炙,二錢),青黛(一錢)

上為末,擦患處,噙之,吐出涎立愈。一方有密陀僧,無甘草。

赴筵散,治赤白口瘡。

黃柏,青黛,密陀僧

上為末,干貼瘡上。

一方,治赤口瘡。

白礬(枯),沒藥乳香銅綠(各等分)

上為細末,撒之。一方單用枯礬末,撒之,或噙良久,水漱又噙。

一方,治白口瘡。

雄黃,沒藥,乳香(各一錢),輕粉,巴豆霜(各少許)

上為細末,撒之。

又方,治白口瘡。

黃柏,蓽撥(各等分)

上為末,醋調擦,水漱。

柳花散,治口瘡赤白。

元胡索(一錢),黃柏,黃連(各五分),青黛,密陀僧

上為末,頻撒之。

檳榔散,治口瘡疼痛,大有神效。

五倍子(三錢),寒水石(半兩煅),蒲黃,黃丹(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少許,干貼瘡上。

龍石散,治大人小兒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嗌腫塞,疼痛妨悶。

硃砂(一錢半),寒水石(煅通赤,三錢二分半),生腦子(二錢半)

上為末,每用少許,撒貼患處,咽津每日三五次。又小兒瘡疹毒氣攻口齒,先用五福化毒丹掃後,仍用此藥撒貼,立效。

清金散,治大人小兒白口瘡,急惡狀似木耳

五倍子(去土,四錢),青黛(四錢)

上為末,好油調貼瘡上,咽喉中瘡爛用竹管吹入喉中,有津吐出。一方單用五倍子為末,擦之,便可飲食。

赴筵散,治口瘡疼痛。

五倍子(嫩者,一兩),黃柏(蜜炒),滑石(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干撒瘡上,良久便可飲食。一方有銅綠半兩、麝香一字。

一方,治口瘡。

白礬(一兩,枯至半兩),黃丹(一兩,火煅紅放下,再炒紫色為度)

一方,治口內生瘡。

明礬(枯),黃丹(炒),鹽白梅(燒存性,各一錢),人中白(一錢半),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干撒口內。甚者加硼砂半兩、片腦一分。

一方,治膈上熱極,口舌生瘡。

膩粉(一匕),杏仁(七枚,不去皮尖)

上二味臨臥時細嚼,令涎出則吐之,用溫湯漱口,未痊再用。

一方,治滿口生瘡,此因虛壅上攻。

草烏(一個),南星(一個),生薑(一塊)

上焙乾為末,每服二錢,臨臥時用醋調作掩子,貼手足心,來日便愈。

一方,治虛火口瘡。

甘草,乾薑(各等分)

上銼,和勻,細嚼噙之。

既濟丹,治口瘡上熱下寒者。

黃連,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噙且服之。

二皂散,治口舌生瘡,牙宣出血。

大皂角(燒存性),牙皂(燒存性),銅綠,膽礬,雄黃,孩兒茶百草霜,枯礬(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將米泔水漱口,洗口瘡,然後擦藥。

黃白散,治口瘡如神,並口生疳瘡。

黃柏,孩兒茶,枯白礬(各等分)

上為末,先用陳倉小米熬湯,晾冷,漱口淨,將藥末撒患處。不拘三五年,諸治不愈者,敷三五次即愈。

一方,治口內生瘡。

朴硝(一錢),寒水石(火煅,一兩)

上同研,入硃砂如桃紅色,敷患處,嚥下不妨,味苦加甘草。

一方,用焰硝、硼砂含口勿開,外以南星為末,醋調貼足心湧泉穴上,神效。

一方,孩兒茶、硼砂各等分,為末,敷口內瘡。

一方,以薔薇根,避風處打去土,煮濃汁,溫含,冷易之。

一方,以膽礬一塊,用百沸湯泡開,含漱一宿可瘥八分。

又一方,用白礬湯含漱亦好。

一方,單文蛤末,敷之。

一方,夏月用西瓜水,徐徐咽之,冬月無水,以皮燒灰噙之。

一方,以好墨研螻蛄極細,敷之立效。

一方,用生薑一塊,臨臥時細嚼,含。睡不得開口出氣,眠著不妨,睡覺嚥下。

一方香附葉煮汁漱口,神效。

一方,以遠志醋研,鵝毛掃患處出涎。

半夏散,治少陰口瘡,聲絕不出者,是寒遏絕陽氣不伸也。

半夏(一兩),肉桂烏頭(各一字)

上水煎一盞,分作二服。

甘礬散,治太陰口瘡。

甘草(二寸),白礬(栗子大,一塊)

上含化咽津。

化毒法

凡口瘡無問新舊,遇夜臥,將自己兩丸以手擽緊,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著行之,如此三五度。因酒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諸口瘡,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惡寒者,擽二丸,向上揉之,數夜可愈。

一方,治口瘡。

用縮砂不拘多少,燒為末,撒即愈。

一方檳榔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敷之。

一方豬蹄殼燒為末,敷之立止。

一方,以古文錢二十文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一方,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

白殭蠶炒黃色,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蜜和敷之,立效。

一方,治口牙疳瘡。

用山梔去仁,填白礬,入柳葉火中煅為末,吹入口中。

一方,治口瘡疼痛。

用巴豆半枚,生研,和米飯一豆大,杵和,貼印堂對眉間,約半刻許,覺紅就去,不可跑走,小兒減半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