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零四 (1)

1.

選要論,曰:鼻者,清氣出入之道路也。脈為氣之主,通竅於鼻,陰陽升降,氣血和平,則一呼一吸,榮衛行焉,自然氣息調停而香臭辨矣。若或七情內蠹,六氣外傷,則清濁不分,泥丸汩亂,諸證迭起矣。夫血之與氣相通而行,若臟腑生熱,乘於血氣,故熱氣逼血妄行,上自鼻孔中出,謂之鼻衄。熱則津液中干,冷則髓涕流注。若風冷隨氣乘於鼻腦,則津液交流不能自收,謂之流涕鼻淵是也。肺為風寒所傷,津液冷滯,鼻氣不宣,香臭不聞,於是壅作鼻齆。冷氣停聚,血脈陰凝,歲月淹延,轉加壅結,於是變生瘜肉。或氣壅滯於上,為邪熱留伏不散,則為鼻瘡。久則變為疳䘌,腐潰臭汁。治之當究其所因,衄則以降火涼血之劑清之,冷則宜溫散之,壅則宜通利之,熱則宜清涼之,風則宜祛解之,息肉者消之,瘡而疳䘌者,宜解毒清肺而理之。劉河間謂鼻病悉屬乎熱,理固當矣。然鼻者,肺之候。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蓋肺受寒邪,則先見於鼻,若驟用寒涼之劑,使鼻氣壅塞不能通。惟當溫散寒邪,則氣自通矣。經云: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此之謂也。(汩,音鼓,亂也。《書·洪範》:汩陳其五行,言五行陳列皆亂也)

白話文:

《選要論》說:鼻子是清氣進出的通道。脈絡是氣的統帥,與鼻子相通,陰陽升降,氣血調和,呼吸就會順暢,營衛運作,自然能辨別香臭。如果七情鬱結,六氣侵襲,就會混淆清濁,腦髓混亂,各種病症接踵而來。血液與氣相互流通,如果臟腑生熱,熱氣乘著血氣妄行,就會從鼻孔中流出來,稱為鼻衄。熱氣會讓津液乾燥,冷氣則會讓鼻涕流出。如果風寒隨氣侵入鼻腦,就會導致津液外流,無法收斂,稱為流涕鼻淵。肺部受風寒侵襲,津液冷滯,鼻氣不通,無法分辨香臭,就會堵塞形成鼻齆。冷氣積聚,血脈陰寒,日積月累,堵塞加重,就會形成鼻息肉。或者氣體堵塞在上,邪熱停留在鼻腔,就會形成鼻瘡。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疳積,腐爛潰瘍,流出臭液。治療鼻病應當找出病因,鼻衄就用降火涼血藥物治療,冷氣就用溫散藥物,堵塞就用通利藥物,熱氣就用清涼藥物,風寒就用祛解藥物,鼻息肉就用消散藥物,鼻瘡和疳積就用解毒清肺藥物治療。劉河間認為鼻病都屬於熱症,道理是對的。但是,鼻子是肺的門戶,《經》上說:身體寒冷,飲用冷飲會傷肺。肺受寒邪,就會先表現在鼻子上,如果驟然用寒涼藥物,會使鼻氣堵塞不通。應該溫散寒邪,氣自然就會通暢。《經》上說:視力聽力清晰涼爽,香臭分明溫暖,這就是健康的狀態。(汩,音鼓,亂也。 《書·洪範》:汩陳其五行,意指五行排列混亂。)

虞氏,曰:《內經》曰: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又曰:鼻之外候。丹溪曰:肺之為臟,其位高,其體脆,性惡寒,又惡熱,是故好飲熱酒者,始則傷於肺臟,鬱熱久則見於外而為鼻齇。准赤之候,得熱愈紅,得寒則黑,此謂熱極似水之象,亢則害,承乃制也。其或觸冒風寒,始則傷於皮毛,而成鼻塞不通之候,或為濁涕,或流清汁,久而不已,名曰鼻淵,此為外寒束內熱之證也。《原病式》曰,肺熱則出涕是也。又有膽移熱於腦,則為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流不止也。鼻中流涕,如湧泉不滲而下,久而不已,則為鼻蔑衄血、塞肉、鼻癰等證,宜各以類推而治之。

白話文:

虞氏曰:

《內經》說:「西方屬白色,與肺經相通,開口於鼻。」又說:「鼻是肺的外部表現。」

丹溪先生說:「肺臟位於胸腔上部,體質脆弱,不耐寒也不耐熱。所以喜歡喝熱酒的人,一開始會傷到肺臟,積累的熱氣久了就會表現在外,出現鼻齇(鼻塞不通)。鼻子泛紅是熱氣的徵兆,熱氣越盛紅色越深,遇寒則變黑,這是熱極似水之象。熱氣過盛會造成危害,需要用寒涼之物來抑制。」

如果不小心受寒,一開始會傷到皮膚毛髮,導致鼻塞不通,或流出濁涕,或流出清鼻涕,久治不愈就會變成鼻淵。這是外寒束內熱的證候。《原病式》說:「肺熱就會流鼻涕。」

還有一種情況,膽經的熱氣會上移至腦部,也會引起辛頞鼻淵。鼻淵就是鼻涕濁流不止。鼻涕如湧泉般不停地流出,久治不愈就會演變成鼻蔑、衄血、塞肉、鼻癰等病症,應根據不同的病症對症下藥。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出於鼻而為臭。《難經》云:肺氣通於鼻,肺和則能知香臭矣。夫陽氣、宗氣者,皆胃中生髮之氣也,其名雖異,其理則一。若因飢飽勞役,損脾胃生髮之氣,既弱其營運之氣,不能上升,邪塞孔竅,故鼻不利而不聞香臭也。宜養胃氣,實營氣,陽氣宗氣上升,鼻管則通矣。又一說,《難經》云:心主五臭,肺主諸氣,鼻者肺竅,反不聞香臭者,何也?蓋以竅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衛氣失守,寒邪客於頭面,鼻亦受之,不能為用,是不聞香臭矣。故經曰: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潔古曰: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散後補衛氣,使心肺之氣得交通,則鼻利而聞香臭矣。

白話文:

東垣說,《金匱真言論》記載,西方屬白色,與肺經相通,鼻子是肺經的竅穴,精氣藏於肺中。人體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氣血都向上走至面部,並流向空竅,精陽氣上升到眼睛,成為視覺;另外的氣血流到耳朵,形成聽覺;宗氣則從鼻子出來,使人能分辨氣味。《難經》說:肺氣與鼻子相通,肺氣和調就能辨別香臭。陽氣、宗氣都是由胃中生發出來的,雖然名稱不同,但原理相同。如果因為飢餓、飽食、勞累,損傷了脾胃生髮之氣,就會削弱營運之氣,無法上升,邪氣就會阻礙孔竅,導致鼻子不通,聞不到香臭。因此,應該養護胃氣,充實營氣,使陽氣、宗氣上升,鼻腔才能暢通。

還有一種說法,《難經》記載:心主五臭,肺主諸氣,鼻子是肺的竅穴,為什麼會聞不到香臭呢?這是因為,從竅穴的角度來看是肺,從作用的角度來看是心。由於衛氣失守,寒邪入侵頭面部,鼻子也受到影響,無法正常運作,因此聞不到香臭。所以經書上說:心肺有病,鼻子就會不通。潔古說:視覺聽覺清晰明亮,而且清涼,能辨別香臭,並且溫暖舒適,才是正常的。治療方法應該先散寒,散寒之後再補益衛氣,使心肺之氣相互溝通,這樣鼻子才會通暢,又能聞到香臭了。

丹溪,曰:鼻為肺之竅,因心肺上病而不利也。有寒有熱,寒邪傷於皮毛,氣不利而壅塞,熱壅清道,氣不宣通。寒則表之,麻黃、桂枝之類;熱則清之,黃連、山梔之類。面鼻紫黑,面為陽中之陽,鼻居面中,一身之血,運到面鼻,皆為至清至精之血。多酒之人,酒氣熏蒸,面鼻得酒,血為極熱,熱血得冷汙濁凝結而不行,故色紫黑,治宜化滯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酒炒紅花、酒拌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調五靈脂末服,氣弱加黃芩,酒浸。酒齇鼻乃熱血入肺,治用前方,用桐油入黃連,以天吊藤燒油熱敷之。齇鼻瘜肉乃肺氣盛,枯礬研為末,綿裹塞鼻中,日漸消,防風通聖散加好三稜、山茱萸肉、海藻並用酒浸炒末,每一錢半,服之。鼻淵,膽移熱於腦則辛酸鼻淵,通聖散一兩加薄荷、黃連各二錢半,水煎服。

白話文:

丹溪曰:鼻為肺之竅,因心肺上病而不利也。

丹溪說:鼻子是肺的竅穴,由於心肺上部的病症而導致鼻子不通暢。

有寒有熱,寒邪傷於皮毛,氣不利而壅塞,熱壅清道,氣不宣通。

有寒有熱兩種情況。寒邪傷於皮膚和毛髮,氣機不暢而壅塞不通,熱邪阻滯清竅,氣機也不通暢。

寒則表之,麻黃、桂枝之類;熱則清之,黃連、山梔之類。

寒邪則應當發散表邪,用麻黃、桂枝等藥物;熱邪則應當清熱,用黃連、山梔等藥物。

面鼻紫黑,面為陽中之陽,鼻居面中,一身之血,運到面鼻,皆為至清至精之血。

面部和鼻子呈現紫黑色,面部是陽中之陽,鼻子位於面部中央,全身的血都運送到面部和鼻子,這些血都是最清淨、最精華的血液。

多酒之人,酒氣熏蒸,面鼻得酒,血為極熱,熱血得冷汙濁凝結而不行,故色紫黑,治宜化滯血,生新血,四物加片芩、酒炒紅花、酒拌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調五靈脂末服,氣弱加黃芩,酒浸。

經常喝酒的人,酒氣熏蒸,面部和鼻子沾染酒氣,血液變得極熱,熱血遇到冷的污濁之氣,凝結起來無法流通,因此呈現紫黑色。治療應當化解瘀滯的血液,生成新的血液,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片芩、酒炒紅花、酒拌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調五靈脂末服用。如果氣虛,可以加入酒浸黃芩。

酒齇鼻乃熱血入肺,治用前方,用桐油入黃連,以天吊藤燒油熱敷之。

酒齇鼻是指熱血入肺導致的鼻子腫脹,治療可以用上面的方劑,並將桐油加入黃連中,用天吊藤燒熱油敷在鼻子腫脹處。

齇鼻瘜肉乃肺氣盛,枯礬研為末,綿裹塞鼻中,日漸消,防風通聖散加好三稜、山茱萸肉、海藻並用酒浸炒末,每一錢半,服之。

齇鼻瘜肉是指肺氣過盛導致的鼻子長肉,可以用枯礬研末,用棉花包裹塞入鼻中,慢慢就會消退。也可以用防風通聖散加上好的三稜、山茱萸肉、海藻,用酒浸泡炒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

鼻淵,膽移熱於腦則辛酸鼻淵,通聖散一兩加薄荷、黃連各二錢半,水煎服。

鼻淵是指鼻子流膿涕,膽經的熱邪移位到腦部,就會導致辛酸的鼻淵。可以用通聖散一兩加上薄荷、黃連各二錢半,用水煎服。

戴氏,曰:酒齇鼻屬肺風,有不能飲而自生者,非盡因飲酒。酒齇乃俗呼耳,用硫黃入大菜頭內煨,研塗之。

王節齋,曰: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則塞,或略感風寒便塞,不時舉發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溫之藥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素有火邪,火鬱甚,則喜得熱而惡見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發也。治法清肺降火為主,而佐以通氣之劑。若如常鼻塞不聞香臭者,再審其平素,祗作肺熱治之,清金瀉火消痰,或丸藥噙化,或末藥輕調,緩服久服,無不效矣。此予所親見而治驗者,其平日原無鼻塞舊證,一時偶感風寒而致窒塞,聲重,或流清涕者,當作風寒治。

白話文:

戴氏曰:

酒齇鼻屬於肺風,有些人不喝酒也會出現酒齇鼻,並不都是因為喝酒引起的。酒齇只是民間的俗稱。可以用硫磺放入大白菜頭裡煨熟,研磨成粉塗抹在鼻子上。

王節齋曰:

鼻塞聞不到香臭,或者只有在寒冷的月份才會鼻塞,或者稍微感受風寒就會鼻塞,經常發作,世俗都認為是肺寒,而使用解表通利、辛溫的藥物卻沒有效果。殊不知這是肺經本來就存在火邪,火邪鬱結嚴重,就會喜歡熱惡寒,所以遇寒就會鼻塞,遇風寒就會發作。治療方法應該以清肺降火為主,輔以通氣的藥物。如果像平常鼻塞聞不到香臭,要再仔細觀察患者平時的情況,只要是肺熱就用清金瀉火、消痰的藥物治療,可以做成丸藥含化,也可以做成粉末調服,緩慢服用,久服必有效。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和治療驗證,如果患者平日沒有鼻塞的舊症,只是偶然因為風寒而導致鼻塞、聲音沉重、流清鼻涕,就要當作風寒治療。

李氏,曰:鼻竅於肺而能知香臭者,心也。人身水升火降,榮衛調和,則鼻司呼吸,往來不息。苟或寒傷皮毛,則鼻塞不利,火鬱清道,則香臭不知。新者偶感風寒,鼻塞聲重,流涕噴嚏,宜以風寒治之,九味羌活湯、參蘇飲、消風百解散。久則略感風寒,鼻塞等證便發,乃肺伏火邪。郁甚則喜熱惡寒,故略感冒而內火便發,宜清金降火,兼通氣之劑,涼膈散加荊芥、白芷,或川芎石膏散。又有不必外感,四時鼻塞乾燥,不聞香臭,宜清金降火消痰之藥,清氣化痰丸、小清丸。古方鼻塞甚者,禦寒湯、澄茄丸。不知香臭者,通氣湯。內有硬物者,單南星飲,貼囟蓽撥餅,外用石菖蒲、皂角等分為末,綿包塞鼻,仰臥片時。虛寒者,通草丸。鼻乃清氣出入之道。清氣者,胃中生髮之氣也。鼻塞久則氣壅不轉,熱鬱於腦,清濁混亂為鼿、(音兀,以鼻搖動也)為衄、為淵。鼿者,鼻流清涕,熱微,二陳湯加芎、歸、細辛、白芷、防風、羌活、桔梗等分,姜煎入薄荷少許。久不止者,芷荑散去薄荷,加荊芥、黃芩、神麯、南星、半夏等分,食後煎服,外用細辛膏。淵者,鼻流濁涕,熱盛,金沸草散,倍黃芩,入鳳凰殼一枚,燒存性,調服肺風消風散加發灰。肺火流涕,咳吐膿血,桔梗湯,人參平肺散。膽移熱於腦,流涕濁臭,防風通聖散加薄荷、黃連,或芷荑散,外用蒼耳根、莖、苗、子燒灰,醋調塗鼻內。有流臭黃水者,甚則腦亦作痛,俗名腦砂,有蟲食腦中,用絲瓜藤近根五尺燒存性為末,酒調服。虛者,川烏散。外用白牛尾毛,橙葉等分為末,吹鼻中。倘有血出,加山梔亦不妨。衄者,鼻流清血,鼻淵久則必衄,防風散主之,詳衄血門。酒齇,準頭紅也,甚則黑紫,因飲酒血熱入肺,覆被風寒,郁久則血凝,濁而色赤,或不飲者,乃肺風血熱,俱宜四物二陳湯去半夏,加紅花、黃芩,水煎,入酒少許,調五靈脂末服。氣虛加黃耆常服,宜單山梔丸,或黃連阿膠丸,間用升麻和氣飲,吞瀉青九以除病根。外用黃連末,天吊藤燒灰,桐油調敷,或硫粉散。鼻痛,因風邪入鼻,與正氣相搏,鼻道不通故痛,藿香正氣散,祛風通氣散。有痰火沖肺者,鼻膈隱痛,二陳湯加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輕為鼻瘡,重為鼻痔,皆肺熱也,鼻中生瘡者,枇杷葉煎湯候冷,調消風散,食後服,忌煎炒姜蒜熱物,外用辛荑為末,入腦麝少許,綿裹塞鼻。鼻痔,肺氣熱極,日久凝濁,結成瘜肉如棗,滯塞鼻甕,甚者又名鼻齆,宜防風通聖散加三稜、海藻末調服,外用辛荑為君,細辛、杏仁少許為末,和羊髓、豬脂熬膏,候冷,入雄黃、白礬、輕粉、麝香少許為九,綿裹塞鼻,數日即脫。甚者,加硇砂少許,或瓜礬散亦妙。又食積熱痰生痔者,單蒼耳丸,內服外敷,最消食積。或用白礬二錢,細辛一錢,白芷五分,為末,塞鼻。風寒外感者,溫以散之,風熱有自內郁者,或外感久則鬱而為熱,或內因飲食,衣服過暖,肝熱生風,亦鼻塞流涕,宜降火清金,凡鼻涕鼽(渠尤切音裘,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禮·月令》季秋行夏令,民多鼽嚏),淵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養血,則血生而火自降。補腎,則水升而金自清。雖鼻瘡痔久亦宜。又鼻塞久不愈者,必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亦非外感也,宜補中益氣湯以和之,此皆治本之論。

統旨,曰:鼻尖亦可以察病,色黃青者,淋也;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熱也;黃者,小便難也。

白話文:

李氏曰:

鼻竅與肺相連,能辨別香臭,卻是心臟的作用。人體水氣上升,火氣下降,營衛氣血調和,鼻腔就能順暢呼吸,氣息往來不停。如果受到寒氣侵襲,損傷皮毛,就會鼻塞不通,呼吸不暢;如果心火鬱結,阻礙清氣流通,則無法辨別香臭。

新發作的鼻塞: 偶爾受風寒侵襲,出現鼻塞、聲音沉重、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應當以治療風寒的方法來處理。可以服用九味羌活湯、參蘇飲、消風百解散。

久病鼻塞: 如果長期輕微受風寒,就容易出現鼻塞等症狀,這是因為肺部積聚了火邪。火邪鬱結嚴重,會出現怕冷喜熱的症狀,因此,即使是輕微的感冒,也會出現內火旺盛的情況,此時應當採用清金降火、兼通氣的藥物,例如涼膈散加入荊芥、白芷,或川芎石膏散。

鼻塞乾燥: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論季節變化,經常出現鼻塞乾燥,聞不到香臭,這屬於清金降火、化痰的範疇,可以服用清氣化痰丸、小清丸。

鼻塞嚴重: 古方中,針對鼻塞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禦寒湯、澄茄丸。

聞不到香臭: 針對聞不到香臭的患者,可以使用通氣湯。

鼻腔有異物: 單獨使用南星飲,同時用蓽撥餅貼在囟門處,外用石菖蒲、皂角研末,用棉花包住塞入鼻腔,仰臥片刻。

虛寒鼻塞: 服用通草丸。

鼻腔是清氣進出的通道,清氣源於胃中生髮之氣。 鼻塞時間過久,就會氣機阻滯不通,熱氣鬱積於腦,清濁混淆,就會出現鼿、衄、淵等症狀。

鼿: 鼻腔流出清鼻涕,伴隨輕微的熱感,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芎、歸、細辛、白芷、防風、羌活、桔梗等分,用薑煎煮後加入少許薄荷。如果長時間流鼻涕不止,可以將芷荑散去掉薄荷,加入荊芥、黃芩、神麴、南星、半夏等分,飯後煎服,外用細辛膏。

淵: 鼻腔流出濁鼻涕,熱感較重,可以使用金沸草散,加倍黃芩,加入一枚燒存性的鳳凰殼,調服。可以使用消風散,加入發灰。

肺火流涕: 如果肺火旺盛導致流鼻涕,並伴有咳嗽、咳出膿血,可以使用桔梗湯、人參平肺散。

膽火上炎: 如果膽火上炎,導致熱氣侵入腦部,流出的鼻涕濁而有臭味,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加入薄荷、黃連,或芷荑散。外用蒼耳根、莖、苗、子燒成灰,用醋調敷鼻內。

鼻腔流出黃色臭水: 嚴重時還會伴隨頭痛,俗稱腦砂,可能是蟲子在腦中作怪。可以用絲瓜藤近根五尺處燒存性,研末,用酒調服。虛寒體質的患者,可以用川烏散。外用白牛尾毛、橙葉等分研末,吹入鼻腔。如果出現出血,可以加山梔。

衄: 鼻腔流出清血,鼻淵時間過久,就會出現鼻衄,可以使用防風散治療,詳細情況請參考衄血門。

酒齇: 鼻尖發紅,嚴重時會變成黑紫色,這是因為飲酒後,血熱侵入肺部,又受風寒侵襲,長期鬱結就會導致血液凝滯,變得混濁而呈紅色。即使沒有飲酒,也可能是肺風血熱導致,都應該使用四物二陳湯去掉半夏,加入紅花、黃芩,用清水煎煮,加入少量酒,調和五靈脂末服用。氣虛的患者,可以長期服用黃耆,單獨服用山梔丸或黃連阿膠丸,間用升麻和氣飲,吞服瀉青九以去除病根。外用黃連末、天吊藤燒灰、桐油調和敷在鼻尖。

鼻痛: 這是因為風邪侵入鼻腔,與正氣相搏,導致鼻道不通,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祛風通氣散。

痰火上沖: 如果痰火上沖,侵襲肺部,就會出現鼻腔隱隱作痛,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

鼻瘡、鼻痔: 輕微的稱為鼻瘡,嚴重的稱為鼻痔,都是肺熱導致。鼻腔長瘡,可以使用枇杷葉煎湯後冷卻,調和消風散,飯後服用,忌諱煎炒姜蒜等辛辣的食物。外用辛荑研末,加入少許腦麝,用棉花包住塞入鼻腔。

鼻痔: 這是由於肺氣熱極,日久凝結成濁物,形成瘜肉,像棗子一樣堵塞鼻腔,嚴重者稱為鼻齆。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加入三稜、海藻末調服。外用辛荑為主藥,加入少許細辛、杏仁研末,混合羊髓、豬脂熬製成膏,冷卻後加入少許雄黃、白礬、輕粉、麝香,用棉花包住塞入鼻腔,幾天就會脫落。非常嚴重的情況,可以加入少許硇砂,或使用瓜礬散。

食積熱痰: 如果飲食積滯,產生熱痰,也會形成鼻痔,單獨使用蒼耳丸,內服外敷,可以消除食積。也可以用白礬二錢、細辛一錢、白芷五分研末,塞入鼻腔。

風寒外感: 使用溫和的散寒藥物。

風熱內鬱: 如果風熱內鬱,可能是外感久治不愈,鬱積成熱,也可能是飲食不當、衣物過暖、肝火旺盛導致,也會出現鼻塞流鼻涕,此時應該清金降火。

鼻涕鼽、淵鼽: 如果鼻塞流鼻涕的症狀長時間不癒,可能是心血虧虛,或者腎水不足。補血可以促進血液生成,從而降火;補腎可以使水氣上升,金氣自然清澈。即使是鼻瘡、鼻痔久治不愈,也應該採用此方法。

鼻塞久治不愈: 一定是內傷肺胃,導致清氣不能上升,而不是外感導致,此時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

以上都是針對病因的根本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