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八 (17)
卷二十八 (17)
1. 治虛勞咳嗽方
瓊玉膏,治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不愈,亦治乾咳嗽。
生地(姜酒炒,四斤),白蜜(二斤),人參(六兩),白茯苓(十三兩)
上將參、苓為末,以地黃搗膏,和蜜拌入,以瓷瓶收貯,紙箬包口,用桑柴火蒸煮三晝夜,取出,再換蠟紙包封十數重,沉井底一晝一夜,取起,再如前蒸煮一日,白湯點服。須於雞犬不聞處制之。
百花膏,治喘咳不已,或痰有血,虛弱人最宜服之。
百合(蒸、焙),款冬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下,噙化尤佳。
人參潤肺丸
人參,山藥,蓮肉,款冬花,蛤粉,杏仁(去皮尖,各一兩),藕節(五兩),紅棗(煮,去核,半斤),大蘿蔔(一個,煮熟)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人參潤肺丸,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年久不愈,漸成虛勞,及療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口乾舌燥,涕唾稠黏。
人參,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各四兩),官桂(去皮),桔梗(各五兩),知母(六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薑湯下。
人參養肺丸,治肺胃俱傷,氣奔於上,客熱熏肺,咳嗽喘急,胸中煩悸,涕唾稠黏,或有勞傷肺胃,吐血嘔血,並皆治之。
人參,黃耆(去蘆,蜜炙,各一兩八錢),瓜蔞根,白茯苓(各六兩),杏仁(去皮尖,二兩四錢),皂角子(三百個),半夏(湯泡七次,為末,生薑和作麵炒,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用紫蘇湯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下。
定肺丸
款冬花,紫菀,知母,貝母,人參,甘草(炙),桑白皮,御米殼,麥門冬,百部,馬兜鈴,五味子,烏梅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噙化一丸。
阿膠丸,治勞嗽出血,發熱晡熱,口渴盜汗。
阿膠(炒),生地(姜酒炒),卷柏葉,山藥(炒),大薊根,五味子(杵,炒),雞蘇(各一兩),柏子仁(炒),人參,防風,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麥門冬煎湯下。
含化丸,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痰喘。
蛤蚧(一對,去足,炙),訶子(去核),阿膠(粉炒),麥門冬(去心),生地(酒炒),細辛,甘草(炒,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食後含化一丸。
蛤蚧散,治勞嗽。
蛤蚧(一對),甘草(炙),麻黃(去節),南星(泡),人參,半夏(泡),知母,貝母,烏梅,瓜蔞仁,槐花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五七片水煎服。
蛤蚧丸,治肺臟內傷,咳嗽氣急,久不除,漸羸瘦。
白話文:
治虛勞咳嗽方
瓊玉膏:治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久治不癒,也治乾咳。
將生地黃(用薑汁酒炒,四斤)、白蜜(二斤)、人參(六兩)、白茯苓(十三兩),先將人參、茯苓磨成粉末,再將生地黃搗成膏狀,與蜂蜜混合拌勻,放入瓷瓶中密封,用紙包裹瓶口,以桑柴火蒸煮三天三夜。取出後,換上蠟紙重新包封十幾層,沉入井底浸泡一晝一夜,取出後,再按照前述方法蒸煮一天。服用時用溫開水沖服。需選擇僻靜無人打擾的地方製作。
百花膏:治咳嗽喘息不止,或痰中帶血,體虛者最適合服用。
將百合(蒸熟後烘乾)、款冬花(分量相等)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睡前細嚼慢嚥,用薑湯送服,含化效果更佳。
人參潤肺丸(方一):
將人參、山藥、蓮子肉、款冬花、蛤粉、杏仁(去皮尖,各一兩)、藕節(五兩)、紅棗(煮熟去核,半斤)、大蘿蔔(一個,煮熟)磨成粉末,用紅棗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溫開水送服。
人參潤肺丸(方二):治肺氣不足,咳嗽喘促,久治不癒,日漸虛弱,以及治療風寒導致痰濁阻塞,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痰涕稠黏等症狀。
將人參、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炙甘草、杏仁(去皮尖,各四兩)、去皮官桂、桔梗(各五兩)、知母(六兩)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慢嚥,用淡薑湯送服。
人參養肺丸:治肺胃同時受損,氣往上衝,燥熱熏蒸肺部,導致咳嗽喘促,胸悶煩躁,痰涕稠黏;或因勞累損傷肺胃,出現吐血嘔血等症狀,均可服用。
將人參、蜜炙黃耆(去蘆,各一兩八錢)、瓜蔞根、白茯苓(各六兩)、杏仁(去皮尖,二兩四錢)、皂角子(三百個)、薑汁炒半夏(湯泡七次,磨成粉末,用生薑拌勻炒制,四兩)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慢嚥,用紫蘇湯送服;若喘促嚴重,則用桑白皮湯送服。
定肺丸:
將款冬花、紫菀、知母、貝母、人參、炙甘草、桑白皮、薏苡仁殼、麥門冬、百部、馬兜鈴、五味子、烏梅肉(分量相等)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化服用。
阿膠丸:治勞累引起的咳嗽咳血,發熱,午後熱象明顯,口渴盜汗等症狀。
將炒阿膠、薑汁酒炒生地黃、卷柏葉、炒山藥、大薊根、杵碎炒五味子、雞蘇(各一兩)、炒柏子仁、人參、防風、去心麥門冬(各半兩)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細嚼慢嚥,用麥門冬煎湯送服。
含化丸:治肺部邪氣,胸中積血疼痛,失音、痰喘等症狀。
將蛤蚧(一對,去足,炙)、訶子(去核)、粉炒阿膠、去心麥門冬、酒炒生地黃、細辛、炒甘草(各半兩)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飯後含化一丸。
蛤蚧散:治勞嗽。
將蛤蚧(一對)、炙甘草、去節麻黃、泡製南星、人參、泡製半夏、知母、貝母、烏梅、瓜蔞仁、炒槐花子(分量相等)磨成細粉,用五到七片生薑煎水服用。
蛤蚧丸:治肺臟內傷,咳嗽氣急,久治不癒,日漸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