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八 (16)
卷二十八 (16)
1. 治虛勞咳嗽方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後稍熱。
人參蛤蚧散,治三年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日換水洗去腥,酥炙黃),杏仁(去皮尖),人參,甘草(炙,各五兩),知母,桑白皮,茯苓,貝母(各三兩)
上為細末,淨磁盒內收貯,每日用茶點服,神效。
蔭按:治嗽方中多用人參,以其肺虛故也,惟肺受寒邪喘嗽,與夫陽虛火動,晝夜發熱兼嗽者宜用,亦須知母、貝母、天麥門冬、瓜蔞之類監製可也。若肺受火邪,久嗽喘滿,吐血,與夫陰虛火動,午後發熱兼嗽者,切宜忌之。
柴胡散,治虛勞羸瘦,面黃無力,減食盜汗,咳嗽不止。
柴胡,知母,鱉甲(酥炙,各一兩),地骨皮(一兩半),五味子(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烏梅二枚、青蒿五葉,水煎服。
清氣平肺湯,治肺氣痰嗽,胸膈不利,四肢倦怠。此藥順氣化痰,養榮衛。
白朮,白茯苓,橘紅,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各一錢),人參,黃耆(蜜炙),桑白皮(去紅皮,各八分),款冬花(一錢),五味子(水洗,各六粒),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地骨皮散
地骨皮,柴胡,知母,人參,茯苓,半夏(半制),甘草(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
黃耆(四錢),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青皮(各三分),陳皮,桑白皮,地骨皮,麥門冬,五味子(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瀉火補肺湯,治金火嗽,五六月間嗽。
五味子(五錢),黃耆(二錢),人參,甘草(炙),陳皮(去白),升麻,蒼朮,歸身(各一錢),麥門冬(去心),青皮(各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
古方紫菀散
紫菀,款冬花(各五錢),百部(二錢半)
上為細末,烏梅湯點服,生薑亦得。如咳,加五味子;喘,加杏仁;渴,加烏梅;氣逆,加陳皮;頭痛,加細辛三錢、甘草二錢;氣脫者,加御米殼蜜炒,粗末,水煎服。
溫金散,治肺嗽,惡寒發熱,唾痰,皮毛焦燥。
黃芩(炒),桑白皮(炒),防風,甘草(炒,各一兩),人參,茯神(各半兩),麥門冬(三兩),杏仁(制,二十七粒)
上將黃芩、桑白皮、防風、甘草、杏仁用米泔浸一宿,曬乾,入人參等三味,每服三錢,入蠟一豆大,水煎服。
一方,治勞嗽虛證及鼻流清涕,耳作蟬鳴,眼見黑花,一切虛證,丈夫婦人皆可服,少年亦不妨。
五味子(二兩),鱉甲,地骨皮(各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婦人醋湯下。此方曲江人家秘方,服之大有功效。
白話文:
治虛勞咳嗽方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人參蛤蚧散:治療三年以上肺氣上喘咳嗽,咳出膿血痰,臉上長瘡,全身浮腫。
藥材:蛤蚧(一對,完整個體,用河水浸泡五天五夜,每天換水清洗去除腥味,再用文火烘烤至微黃)、杏仁(去皮尖)、人參、炙甘草(各五兩)、知母、桑白皮、茯苓、貝母(各三兩)。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儲存在乾淨的瓷盒中。每日用茶水送服,療效顯著。
按語:治療咳嗽的方劑中多用人參,是因為肺氣虛弱的緣故。但是,只有肺部受寒邪引起的喘咳,以及陽虛火旺、晝夜發熱兼咳嗽者才適合使用。也需要配合知母、貝母、天冬、瓜蔞等藥材來控制病情。如果肺部受火邪侵犯,久咳喘滿,吐血,或陰虛火旺,午後發熱兼咳嗽者,則絕對不能使用人參。
柴胡散:治療虛勞消瘦,面色萎黃無力,食慾減退盜汗,咳嗽不止。
藥材:柴胡、知母、酥炙鱉甲(各一兩)、地骨皮(一兩半)、五味子(五錢)。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烏梅二枚、青蒿五葉,用水煎煮服用。
清氣平肺湯:治療肺氣痰嗽,胸膈不暢,四肢倦怠。此藥具有順氣化痰,滋養氣血的功效。
藥材:白朮、白茯苓、橘紅、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皮,各一錢)、人參、蜜炙黃耆、桑白皮(去紅皮,各八分)、款冬花(一錢)、五味子(水洗,各六粒)、甘草(五分)。
製法:將所有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溫服。
地骨皮散:
藥材:地骨皮、柴胡、知母、人參、茯苓、半制半夏、甘草(各一錢)。
製法:將所有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參朮調中湯:瀉熱補氣,止咳平喘,和中健脾,增進食慾。
藥材:黃耆(四錢)、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青皮(各三分)、陳皮、桑白皮、地骨皮、麥門冬、五味子(各五分)。
製法:將所有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瀉火補肺湯:治療肺熱咳嗽,尤其在五月六月間發生的咳嗽。
藥材:五味子(五錢)、黃耆(二錢)、人參、炙甘草、陳皮(去白皮)、升麻、蒼朮、歸身(各一錢)、麥門冬(去心)、青皮(各五分)。
製法:將所有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溫服。
古方紫菀散:
藥材:紫菀、款冬花(各五錢)、百部(二錢半)。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烏梅湯或生薑水送服。咳嗽加五味子;喘息加杏仁;口渴加烏梅;氣逆加陳皮;頭痛加細辛三錢、甘草二錢;氣虛加炒御米殼(粗末,水煎服)。
溫金散:治療肺咳嗽,惡寒發熱,咳痰,皮膚乾燥。
藥材:黃芩(炒)、桑白皮(炒)、防風、甘草(炒,各一兩)、人參、茯神(各半兩)、麥門冬(三兩)、杏仁(制,二十七粒)。
製法:將黃芩、桑白皮、防風、甘草、杏仁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曬乾,再與人參等三味藥材混合。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蠟豆大小的一塊,用水煎煮服用。
一方:治療勞嗽虛證及鼻流清涕,耳鳴,視物模糊,一切虛證,男女老少皆可服用。
藥材:五味子(二兩)、鱉甲、地骨皮(各三兩)。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或飯前溫酒或鹽湯送服,婦女可用醋湯送服。此方為曲江人家秘方,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