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治內傷水濕方

平胃散,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

蒼朮(八兩),陳皮厚朴(各五兩),甘草(炙,三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加薑、棗煎服。一方加草果

對金飲子,治脾胃受濕,腹脹,米穀不化,飲食不進,身體沉重,肢節痠疼,皮膚微腫。

平胃散(一兩),桑白皮(炒,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入姜煎服。

蒼白二陳湯,治酒面乳酪,停滯不能運化,而濕自內盛者。

二陳湯(四錢),蒼朮,白朮(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煎服。

五苓散,治濕生於內,水瀉,小便不利。

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兩),澤瀉(二兩半),官桂(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

導滯通經湯,治脾濕有餘,氣不宣通,面目手足腫,注悶而痛。

白朮,茯苓,澤瀉,陳皮(去白),木香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茯苓湯,治脾氣不實,不能制濕,以故水溢四肢,手足浮腫,小便赤澀,氣急喘滿。

赤茯苓,澤瀉,香附子,陳皮,桑白皮大腹皮乾薑(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溫服不拘時。

大橘皮湯,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並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並宜服之。

橘皮(去白,一錢半),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七分),檳榔(六分),木香(五分),滑石,甘草(炙,各四分)

上銼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服。

葶藶木香散,治濕熱,消腫脹,利小便,健脾胃。

葶藶子,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兩),木香,木通,澤瀉,甘草,桂枝(各半兩),滑石(三兩)

上為末,湯調服。

赤茯苓丸,治內濕大過,四肢腫滿,腹脹喘急,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葶藶(四兩),防己(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湯下。

舟車丸,治濕勝氣實者,以此宣通之。

大黃(二兩),牽牛(去頭末,四兩),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陳皮(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隨證加減。

2. 治內生濕熱方

清燥湯,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大腸,故用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矣。行步不正,兩足攲側,此湯主之。

黃耆(一錢半),黃連(去須),蒼朮白朮(各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門冬生地黃,神麯(炒),豬苓黃柏(酒炒),甘草(炙,各二分)

上銼如麻豆大,水煎,去渣,稍熱空心服。

清熱滲濕湯

黃柏(鹽水炒,二錢),蒼朮,白朮(各一錢半),茯苓,澤瀉,黃連(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單用滲濕,去連、柏,加陳皮、乾薑

茯苓滲濕湯,治濕鬱成黃疸,寒熱嘔吐而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莫能安臥。

蒼朮,白朮,陳皮,青皮枳實黃芩,黃連,梔子防己(各四分),赤茯苓,澤瀉(各五分),茵陳(六分),豬苓(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山精丸,健脾去濕,息火消痰。

蒼朮(三斤,先用米泔浸三日,竹刀刮去粗皮,陰乾用),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桑椹子(一斗許,取汁去渣,將蒼朮浸入汁內令透,取出曬乾,如是者九次,用木杵搗為細末)

上併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白沸湯下。一方無枸杞,名三精丸,蒼朮、地骨皮各一斤。

四制蒼柏丸,濕陰降火,開胃進食,除周身之濕。

黃柏(四斤,用乳汁、童便、米泔各浸一斤,酥炙一斤,浸炙各十二次),蒼朮(先用粳米泔浸過,刮去黑皮,淨得一斤,用川椒、破故紙、五味子、川芎各炒四兩,去各炒藥)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酒下,午茶湯下,晚白湯下。

二妙散,治濕熱腰膝疼痛,此方主之。

黃柏(乳潤一宿),蒼朮(米泔浸七日.各等分)

上為末,空心酒服三錢。

枳朮導滯丸,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滿悶亂。

茯苓,黃芩(炒),白朮,黃連(炒,各三錢),澤瀉(二錢),枳實(麩炒),神麯(各五錢),大黃(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

宣明導水丸,治一切濕熱證。常服除痰飲,消酒食,清頭目,利咽膈,能令遍身氣血結滯宣通而愈。

大黃(錦紋者),黃芩(中枯者,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煉蜜丸愈佳。或久病熱鬱,無問瘦悴老弱,並一切證可下者,始自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或熱甚必須急下者,便服四五十丸,未利再服,以意消息。三五歲孩兒,丸如麻子大。

去濕熱腰痛,泄水濕腫痛,及久雨,加甘遂一兩;去遍身走注腫痛,加白芥子一兩;退濕散腫毒,止痛,及久旱,加朴硝一兩;散結滯,通關節,潤腸胃,行滯氣,通血脈,加郁李仁一兩;去腰腿沉重,加樟柳根一兩。

除濕丹,治諸濕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筋脈拘急,津液凝澀,便溺不利,目赤隱疹,癰疽發背,疥癬瘡癤,及走註腳氣,盡皆治之。

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藥,葶藶(各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牽牛,大戟(各三兩),陳皮(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食前溫水下。服藥前後,忌酒濕面二三日。宜淡粥補胃尤佳。一方無葶藶,有澤瀉、青皮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