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八 (12)

1. 治食積咳嗽方

瓜蔞丸,治食痰壅滯喘咳。

瓜蔞仁,半夏,山楂,神麯(炒,各等分)

上為末,瓜蔞穰水為丸,竹瀝薑湯下。

一方,治食積痰作嗽發熱者。

半夏,南星,瓜蔞仁,蘿蔔子,青黛,石鹼

上為末,丸服,隨證加減。

又方,治食積痰嗽。

杏仁,蘿蔔子(各二兩)

上為末,粥丸服。

青金丸,治食積火鬱嗽,劫藥。

貝母,知母(各半兩),巴豆(去油膜,五分)

上為末,姜泥丸,辰砂為衣,每五丸食後白湯下。一云青黛為衣。

溫脾湯,治食飽則咳。

甘草(四兩),大棗(二十枚)

上㕮咀,用水五升煮二升,溫服,分三服。若咽中痛而聲鳴者,加乾薑一兩。

白話文:

[治療飲食過多引發的咳嗽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瓜蔞丸,用於治療因飲食過剩導致的痰多、氣喘和咳嗽。

成分:瓜蔞仁、半夏、山楂、神曲(炒過,各取等量)

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再用瓜蔞穰水製成丸狀,服用時配以竹瀝薑湯。

另一處方,適用於因飲食過多,痰多並伴有發熱的咳嗽。

成分:半夏、南星、瓜蔞仁、蘿蔔子、青黛、石鹼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製成丸狀服用,可根據病情適當增減劑量。

再一個處方,針對飲食過多引發的痰多咳嗽。

成分:杏仁、蘿蔔子(各取二兩)

同樣地,將成分研磨成粉,用粥調和製成丸狀服用。

青金丸,專門治療飲食過多導致的火氣鬱結咳嗽,是一種強效藥物。

成分:貝母、知母(各半兩)、巴豆(去掉油膜,取五分)

將成分研磨成粉,用薑泥調和製成丸狀,外層以辰砂或青黛包覆,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白湯送服。

溫脾湯,用於治療飯後咳嗽。

成分:甘草(四兩)、大棗(二十枚)

將成分切碎,用五升水煮至剩二升,溫熱後服用,分三次喝完。如果咽喉疼痛且有聲音嘶啞,可以加入乾薑一兩。

2. 治酒積咳嗽方

瓜連丸,治傷酒痰嗽喘急。

瓜蔞仁,杏仁,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竹瀝韭汁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紫蘇煎湯下。

蜂姜丸,治酒痰嗽,積久如膠,及牙宣腫痛。

茜根,殭蠶(炒),海粉,瓜蔞仁,杏仁,蜂房,神麯(炒,各等分)

上為末,薑汁、竹瀝為丸,含化。

白龍丸,治酒積有痰咳嗽。

半夏,滑石,茯苓,白礬(枯,各等分)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

一方,治酒嗽。

青黛,瓜蔞

上為末,用蜜、姜丸,含化,散肺毒也。

甘膽丸,治吃醋搶喉,因成咳嗽不止,諸藥無效。

用甘草二兩去赤皮,作二寸段,中劈開,用豬膽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乾,為細末,煉蜜九,每服四十丸,茶清吞下,神效。曾有人患此,諸藥不效,用此方一服愈。

白話文:

【治療酒後引起的咳嗽處方】

  1. 瓜連丸:適用於因飲酒過量導致的痰多咳嗽及呼吸困難。

成分:瓜蔞仁、杏仁、黃連(份量相同)

製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加入竹瀝和韭菜汁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35粒,用紫蘇煎成的湯送服。

  1. 蜂姜丸:適用於長期酒後痰多咳嗽,痰質如膠,以及牙齦腫痛。

成分:茜根、炒殭蠶、海粉、瓜蔞仁、杏仁、蜂房、炒神麯(份量相同)

製法: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加入薑汁和竹瀝混合製成丸狀,可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1. 白龍丸:適用於酒後痰多咳嗽。

成分:半夏、滑石、茯苓、枯白礬(份量相同)

製法: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再以神麯糊製成丸狀。

  1. 一方:適用於酒後咳嗽。

成分:青黛、瓜蔞

製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和薑製成丸狀,可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有助於清除肺部毒素。

  1. 甘膽丸:適用於因食醋引起喉嚨不適,進而發展成不停咳嗽,且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

製法:取甘草二兩,去除紅色表皮,切成二寸長的段,從中劈開,浸泡在五個豬膽汁中三天。取出後,在火上烤乾,研磨成細粉末,與煉製的蜂蜜混合製成丸狀。每次服用40粒,以清澈的茶水吞服,效果極佳。曾有一人患有此症,各種藥物都無效,使用此方後一劑即見效。

3. 治肺氣咳嗽方

瀉白散,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

桔梗,地骨皮,桑白皮,半夏,杏仁(去皮尖),瓜蔞仁,升麻,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溫服。

加減瀉白散,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喘促。

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七錢),甘草,陳皮(去皮),青皮,五味子,人參(各五錢),白茯苓(三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粳米,水煎,食前溫服。

青龍散,治咳嗽上氣不得臥。

人參,陳皮(去白),五味子,紫蘇(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溫服。

加減三奇湯,治咳嗽上氣,痰涎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半夏,陳,皮(去白),青皮(去白),甘草(各半兩),人參,桑白皮,蘇葉(各五錢),五味子(四錢),杏仁(三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紫蘇半夏湯,治喘嗽痰涎,寒熱往來。

紫蘇,半夏,紫菀茸,陳皮(去白),五味子(各五錢),杏仁(去皮尖,炒,一兩),桑白皮(二兩半)

上銼,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日進三服。

紫蘇飲子,治脾肺虛寒,涎痰咳嗽。

紫蘇葉,桑白皮,青皮,陳皮,半夏,麻黃,杏仁,五味子,人參,甘草(炙,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鍾、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大降氣湯,治上盛下虛,膈壅痰實,喘嗽,咽乾不利。

紫蘇子(微炒),川芎,細辛,前胡,當歸(洗,焙),厚朴(薑製),白茯苓,半夏,陳皮(去白),桔梗,甘草(炙),肉桂(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五片、紫蘇五葉水煎,溫服。

平肺湯,治肺氣上壅,喘嗽痰實,寒熱往來,咽乾口燥。

陳皮(一錢半),半夏,桔梗,薄荷,紫蘇,烏梅,紫菀,知母,杏仁,桑白皮,五味子,罌粟殼(去蒂隔),甘草(炙,各一錢)

上㕮咀,用水二鍾、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

人參潤肺散,治咳嗽氣急,痰壅鼻塞。

人參(二錢),麻黃(去根節),杏仁,貝母(去心,各一錢半),阿膠(蛤粉炒),桔梗,甘草(炙,各一錢),橘紅(三分)

上㕮咀,加紫蘇三五葉,水煎,食後服。

人參散,治咳嗽痰壅通用。

人參,細辛,枳殼(炒),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加生薑五片、烏梅半個,水煎服。痰嗽,加紫菀、甘草。

團參散,治肺氣不利喘嗽。

紫團參,款冬花,紫菀茸(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枚同煎七分,食後溫服。

蠟煎散,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紫蘇葉,杏仁,桔梗,桑白皮(炒,各一兩),款冬花,茶花,甘草(炙,各七錢半),五味子(五錢)

白話文:

治肺氣咳嗽方

瀉白散:治療肺部氣滯實證,症見心胸憋悶,咳嗽氣喘,大便不通。藥物組成:桔梗、地骨皮、桑白皮、半夏、杏仁(去皮尖)、瓜蔞仁、升麻、炙甘草,各等量。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前溫服。

加減瀉白散:治療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引起的咳嗽、嘔吐、氣喘等症狀。藥物組成: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七錢,甘草、去皮陳皮、青皮、五味子、人參各五錢,白茯苓三錢。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加粳米,水煎,飯前溫服。

青龍散:治療咳嗽劇烈,氣逆上衝,無法平臥的症狀。藥物組成:人參、去白陳皮、五味子、紫蘇各一兩。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後溫服。

加減三奇湯:治療咳嗽氣逆,痰多氣喘,胸膈痞滿的症狀。藥物組成:桔梗、半夏、去白陳皮、去白青皮、炙甘草各半兩,人參、桑白皮、蘇葉各五錢,五味子四錢,杏仁三錢。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服用。

紫蘇半夏湯:治療咳嗽氣喘,痰多,寒熱交替的症狀。藥物組成:紫蘇、半夏、紫菀茸、去白陳皮、五味子各五錢,炒杏仁(去皮尖)一兩,桑白皮二兩半。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一日三次。

紫蘇飲子:治療脾肺虛寒,痰涎咳嗽的症狀。藥物組成:紫蘇葉、桑白皮、青皮、陳皮、半夏、麻黃、杏仁、五味子、人參、炙甘草各五錢。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七分,溫服。

大降氣湯:治療上焦實熱,下焦虛寒,膈脹痰多,咳嗽氣喘,咽喉乾燥的症狀。藥物組成:微炒紫蘇子、川芎、細辛、前胡、洗淨焙乾的當歸、薑製厚朴、白茯苓、半夏、去白陳皮、桔梗、炙甘草、肉桂各等量。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五片、紫蘇葉五片,水煎,溫服。

平肺湯:治療肺氣上逆,咳嗽氣喘,痰多,寒熱交替,咽喉乾燥的症狀。藥物組成:陳皮一錢半,半夏、桔梗、薄荷、紫蘇、烏梅、紫菀、知母、杏仁、桑白皮、五味子、去蒂隔罌粟殼、炙甘草各一錢。用法:加水二鍾、生薑五片,水煎,飯後服用。

人參潤肺散:治療咳嗽氣急,痰多鼻塞的症狀。藥物組成:人參二錢,去根節麻黃、杏仁、去心貝母各一錢半,蛤粉炒阿膠、桔梗、炙甘草各一錢,橘紅三分。用法:加紫蘇三到五葉,水煎,飯後服用。

人參散:治療咳嗽痰多,通用方。藥物組成:人參、細辛、炒枳殼、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用法:加生薑五片、烏梅半個,水煎服用。如痰嗽較重,可加紫菀、甘草。

團參散:治療肺氣不利引起的咳嗽氣喘。藥物組成:紫團參、款冬花、紫菀茸各等量。用法: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烏梅一枚,同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蠟煎散:順利肺氣,潤利咽喉,止咳化痰。藥物組成:紫蘇葉、杏仁、桔梗、炒桑白皮各一兩,款冬花、茶花、炙甘草各七錢半,五味子五錢。

備註: 以上劑量單位均為中藥傳統計量單位,現代應用需根據醫生囑咐調整。 此處僅提供翻譯,並非醫療建議,如有任何疾病,請諮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