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零一·下 (1)
卷一百零一·下 (1)
1. 原機啟微
一曰淫熱反克之病,夫膏粱之變,滋味過也;氣血俱盛,稟受厚也;亢陽上炎,陰不濟也;邪入經絡,內無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熱,熱為火,火性炎上,足厥陰肝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勝,禍發反克,而肝開竅於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矂緊澀,赤脈貫睛。臟腑秘結者為重,重者芍藥清肝散,通氣利中丸主之;臟腑不秘結者為輕,輕者芍藥清肝散減大黃、芒硝及黃連天花粉丸主之;少盛,服通氣利中丸;目眶爛者,內服上藥,外以黃連爐甘石散收其爛處,兼以點眼春雪膏、龍腦黃連膏、嗅鼻碧雲散攻其淫熱,此治淫熱反克之法也。非膏粱之變,非氣血俱盛,非亢陽上炎,非邪入經絡,毋用此也,用此則寒涼傷胃,生意不上升,反為所害。病豈不治而已也,宜審諸。
白話文:
飲食過於油膩,導致氣血旺盛,陽氣上亢,陰氣不足,邪氣入侵經絡,身體無法抵抗。因此產生熱症,熱性向上,肝屬木,木生火,肝被過盛的火氣所克制,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也受到影響,出現眼屎多、眼皮腫脹、眼球緊澀、眼白佈滿血絲等症狀。若臟腑氣機阻塞,則為重症,可用芍藥清肝散、通氣利中丸治療;若臟腑氣機不阻塞,則為輕症,可用減去大黃、芒硝的芍藥清肝散及黃連天花粉丸治療;氣血較旺盛者,可服用通氣利中丸;眼眶潰爛者,內服上述藥物,外用黃連爐甘石散收斂潰爛處,並點眼春雪膏、龍腦黃連膏,鼻嗅碧雲散,以清除淫熱。此乃治療淫熱反克之法,若非因飲食過於油膩、氣血旺盛、陽氣上亢、邪氣入侵經絡所致,則不可使用此法,以免寒涼傷胃,影響陽氣上升,反而造成傷害。疾病治療應審慎評估,不可盲目用藥。
一曰風熱不制之病,夫風動物而生於熱,譬之烈火,焰而必吹,此物類感召,不能違間者也。因熱而召,是為外來;久熱不散,感而自生,是為內發。內外為邪,惟病則一。淫熱之禍,條已如前,益以風邪,害豈纖止。風加頭痛,加鼻塞,加腫脹,加涕淚,加腦巔沉重,加眉骨痠疼,有一於此,羌活盛風湯主之。風加癢,則以杏仁、龍膽草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數證,或不敷藥,或誤服藥,翳必隨之而生,翳如雲霧、如絲縷、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點或三四點而致數十點。翳如螺蓋者,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極而致也。為服寒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意不能上升,漸而致也。然必要明經絡,庶能應手。翳凡自內眥而出,為手太陽、足太陽受邪,治在小腸膀胱經,羌活勝風湯加蔓荊子、蒼朮主之。自銳眥客主人而入者,為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受邪,治在膽與三焦,羌活勝風湯加龍膽草、藁本、少加人參主之。自目系而下者,為足厥陰、手少陰受邪,治在肝經心經,羌活勝風湯加黃連、倍加柴胡主之;自抵過而上者,為手太陽受邪,治在小腸經,羌活勝風湯加木通、五味子主之。熱甚者兼用治淫熱之藥,嗅鼻碧雲散俱治。以上之證,大抵如開鍋蓋法,嗅之隨效,然力少而銳,宜不時用之,以聚其力。雖然始者易,而久者難。漸復而復,漸復而又復,可也,急於復者則不治。今世醫用磨翳藥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猶瘡也,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無益,增害猶甚,愚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嘆也哉。故治風熱不制之病治法。
白話文:
風熱不制,是指風與熱結合所導致的病症。風性善動,而熱則可助長風勢,就像烈火燃燒,必然伴隨火焰升騰一樣。因此,風熱病是由於外邪侵襲或內熱積聚所引起。外來風熱是因感受外界的熱邪而導致,而久熱不散則會導致體內熱邪積聚,引發內生風熱。無論是外邪還是內邪,最終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風熱病的危害甚大,不僅會造成頭痛、鼻塞、腫脹、流涕流淚、頭昏沉重、眉骨痠痛等症狀,更可能導致眼翳的出現。眼翳就像雲霧、絲縷或秤星一樣,嚴重者甚至會像螺蓋一樣覆蓋整個眼球。眼翳的形成,可能是因為風熱未消或脾胃受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治療風熱病需要根據眼翳出現的位置,判斷受邪的經絡,並選擇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自內眥而出的眼翳,需要治疗手太陽、足太陽經,可以使用羌活勝風湯加蔓荊子、蒼朮等药物。自銳眥客主人而入的眼翳,则需要治疗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經,可以使用羌活勝風湯加龍膽草、藁本等药物。自目系而下的眼翳,則需要治疗足厥陰、手少陰經,可以使用羌活勝風湯加黃連、柴胡等药物。自抵過而上的眼翳,則需要治疗手太陽經,可以使用羌活勝風湯加木通、五味子等药物。若熱邪較重,还可以同时使用治疗淫熱的药物。在治疗過程中,可以使用嗅鼻碧雲散等药物,以加速療效。需要注意的是,治疗風熱病需要耐心,不宜急功近利,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一些民間流傳的磨翳藥或手法揭翳等方法,不仅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治疗風熱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方法,不可轻信偏方。
一曰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陰陽應象大論曰:天有四時,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五者,發而皆不宜時,則萬物俱死。故曰:生於四時,死於四時。又曰: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五者,發而皆中節,則九竅俱生,發而皆不宜節,則九竅俱死。故曰:生於五臟,死於五臟。目,竅之一也,光明視見,至於鑑無窮為有窮,而有窮又不能為窮,反而聚之,則乍張乍斂,乍動乍靜,為一泓一點之微者,豈力為強致而能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七情內傷,五賊外擾,飢飽不節,勞役異常。足腸明胃之脈,足太陰脾之脈,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賊,總傷二脈,飢飽傷胃,勞役傷脾,戊己既病,則生生自然之體,不能為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其病紅赤,睛珠痛,痛如刺刺,故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久視則痠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如點,或如鏤,或如錐,或如鑿,證有印此者,柴胡復生湯、黃連羊肝丸主之。睛痛甚者,當歸養榮湯、助陽和血湯、加減地黃丸、決明益陰丸加當歸、黃連、羊肝丸、龍腦黃連膏主之。以上數方,皆群隊升發陽氣之藥,其中有用黃連、黃芩之類者,去五臟熱也。嗅鼻碧雲散亦可間用,最忌大黃、芒硝、牽牛、石膏、梔子之劑,犯所忌則病愈振。
白話文:
一曰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
,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間有四季變化,以生長收藏。寒暑燥濕風五種氣候,若出現於非應當的季節,萬物就會死亡。因此說:生於四時,死於四時。
同樣的道理,人體有五臟,化為五氣來維持生命,喜怒憂悲恐五種情緒,若發於合宜的時機,則九竅(眼、耳、鼻、口、肛門、尿道、陰道、乳房及心)就會正常運作,若發於不合宜的時機,則九竅就會失去功能。因此說:生於五臟,死於五臟。
眼睛是九竅之一,具有光明視見的功能,從無窮盡的事物中辨別有限的事物,而有限的事物又不能被無限所困住,反而是被聚集起來。因此,眼睛會時而睜開、時而閉合,時而動、時而靜,呈現出一種微小的狀態。這豈是僅靠力量就能達成的嗎?
這些都是生命自然運行的道理。然而,有時會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傷,五賊(風寒暑濕燥)外擾,飲食不節,勞役過度,就會影響到足腸明胃之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之脈(足太陰脾經),這兩條經脈是戊己二土(脾土和胃土)生生之源。七情五賊傷及二脈,飢飽傷胃,勞役傷脾,戊己二土一旦生病,則生命自然運行的本體,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因此導致疾病。
此病症表現為眼睛紅赤,眼球疼痛,疼痛如針刺般,故應太陽眼睫無力,經常想要閉眼,不敢長時間看東西,長時間看東西就會痠痛,產生翳膜,並逐漸下陷。下陷的形狀,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如點狀,或如鏤空,或如錐子,或如鑿子。
對於此病症,可參考下列處方:
- 柴胡復生湯、黃連羊肝丸 主治印痕。
- 當歸養榮湯、助陽和血湯、加減地黃丸、決明益陰丸 加當歸、黃連、羊肝丸、龍腦黃連膏 主治眼痛嚴重。
以上各方,都是升發陽氣的藥物,其中使用了黃連、黃芩 等藥物,是為了去除五臟之熱。嗅鼻碧雲散也可以間隔使用。最忌使用大黃、芒硝、牽牛、石膏、梔子 等藥物,若犯忌則病情會加重。
一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夫血陰物,類地之水泉,性本靜,行其勢也,行為陽,是陰中之陽,乃坎中有火之象,陰外陽內,故行也,純陰故不行也,不行則凝,凝則經絡不通。經云: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手太陽小腸之脈斜絡於目眥;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二經皆多血少氣,血病不行,血多易凝。「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則傷胃,胃傷血病,是為五味之邪,從本生也。又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則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風則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焉,是謂風寒之邪,從本生也。凡是邪盛血病,不行漸滯,滯則易凝,凝則病始外見,以其斜絡目眥耶,以其起於內眥耶,故病環目青黯,如被物傷狀者。白睛亦黯,輕者或成斑點,然不痛不養,無淚眵眊矂羞澀之證。是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起之時,大抵與傷風證相似,一二日則顯此病也,川芎行經散、消凝大丸子主之。睛痛者更以當歸養榮湯主之。如此則凝復不滯,滯復能行,不行復行,邪消病除,血復如故,無所不食也。一曰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之病。夫氣陽物,類天之雲霧,性本靜,聚其體也。聚為陰,是陽中之陰,乃離中有水之象,陽外陰內,故聚也。純陽,故不聚也。不聚則散,散則經絡不收。經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七情內傷,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氣亦病焉。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母,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則氣不散,傷肝則神水散。何則,神水亦氣,散也其病無,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云霧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遂為廢疾,蓋其神水漸散而又散,終而盡散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鎮墜藥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羨補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此病最難治,餌服上藥,必要積以歲月,必要無飢飽勞役,必要驅七情五賊,必要德性純粹,庶幾易效。不然必廢,廢則終不復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復治。一證因為暴怒,神水隨散,光遂不收,都無初漸之次,此一得永不復治之證也。又一證為物所擊,神水散。如暴怒之證,亦不復治,俗名為青盲者是也。病者多不為審,概曰目昏無傷,始不經意,及成,世醫亦不識,直曰熱致,竟以涼藥投之,殊不知涼藥傷胃,況涼為秋為金,肝為春為木,涼藥又傷肝,往往致廢而後已,此誰之罪乎。(黯音暗,青黑也)
白話文:
血為邪氣所勝,凝結在經絡中無法流動,就稱為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血屬陰性物質,就像地上的泉水,本性靜止,流動則屬陽性,是陰中之陽,就像坎卦中含有火一樣,外為陰內為陽,所以可以流動。純陰則無法流動,不流動就會凝結,凝結就會導致經絡不通。
《內經》記載:「足陽明胃經常多氣多血。」又說:「足陽明胃經常生氣生血。」而手太陽小腸經斜絡於目眥,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這兩條經絡都多血少氣,血病不流動,血液容易凝結。
《靈蘭秘典論》說:「脾胃是人體的倉庫,五味從這裡進入身體。」五味過度就會傷胃,胃傷就會導致血病,這就是五味之邪從根本上產生的。
又說:「小腸是人體的消化器官,吸收食物精華排出糟粕,遇到寒氣就會阻礙其消化。」
又說:「膀胱是人體的貯藏器官,儲藏津液,遇到風寒就會散失其中的津液。」
阻礙消化和散失津液,都會導致血病,這就是風寒之邪從根本上產生的。
凡是邪氣盛行導致的血病,血液不流動,逐漸停滯,停滯就會容易凝結,凝結就會使病症顯露出來。因為血脈斜絡於目眥,或起於內眥,所以病症表現為眼周青黑,就像被東西撞傷一樣。眼白也黯淡無光,輕者會出現斑點,但沒有疼痛、癢痛、流淚、眼屎、羞澀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這種病剛開始時,與傷風感冒症狀類似,一兩天後就會明顯地呈現出這種病的症狀。可以用川芎行經散和消凝大丸子治療。如果眼睛疼痛,可以加用當歸養榮湯治療。這樣一來,凝結的血液就不會停滯,停滯的血液就會流動,不流動的血液就會流動起來,邪氣消散,疾病消除,血液恢復正常,就可以正常飲食了。
氣為怒氣所傷,散而不聚,就稱為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之病。
氣屬陽性物質,就像天上的雲霧,本性靜止,聚合則屬陰性,是陽中之陰,就像離卦中含有水一樣,外為陽內為陰,所以可以聚合。純陽則無法聚合,不聚合就會散開,散開就會導致經絡不收斂。
《內經》記載:「足陽明胃經常多氣多血。」又說:「足陽明胃經常生氣生血。」七情內傷,首先會傷脾胃,怒是七情之一,胃病脾病,氣也會生病。
《陰陽應象大論》說:「足厥陰肝經主母,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則氣不散,傷肝則神水散。」為什麼呢?因為神水也屬氣,散開就是疾病,沒有眼屎、流淚、疼痛、癢痛、羞明、緊澀等症狀。
剛開始時,就像在雲霧中行走,逐漸地就會看到空中有黑點,再逐漸地就會看到物體變成兩個,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視力減退,最終變成廢疾,這是因為神水逐漸散開,最後全部散開的緣故。
病症初期,可以使用千金磁朱丸治療,它是鎮墜藥。可以用石斛夜光丸治療,它是補益藥。可以益陰,可以用腎氣丸治療,它是壯水藥。如果有熱症,可以用滋陰地黃丸治療。
這種病最難治療,服用藥物需要積累很長時間,需要沒有飢餓、飽脹、勞累,需要驅除七情五賊,需要品德高尚,才能有所效果。否則就會變成廢疾,廢疾就永遠治不好。
久病導致視力減退,也無法治癒。
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暴怒導致神水散開,視力就減退,沒有病症初期的漸進過程,這種情況就永遠無法治癒。
還有一種情況是,被東西撞擊導致神水散開,就像暴怒一樣,也無法治癒,俗稱青盲。
病人往往不以為意,認為眼睛昏花不嚴重,一開始不重視,等到病情加重,醫生也認不出來,只認為是熱症,就用清熱藥治療,殊不知清熱藥會傷胃,況且清熱屬金,金克木,清熱藥還會傷肝,往往會導致視力減退之後才停止治療,這是誰的過錯呢?(黯音暗,青黑也)
一曰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夫輕清圓健者為天,故首象天。重濁方厚者為地,故足象地。飄騰往來者為云,故氣象云。過流循環者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騰水流,各宜其性,故萬物生。生而無窮,陰平陽秘,氣行血隨,各得其調,故百骸理。而有餘反此,則不宜其性,不得其調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難經》曰:血為榮,氣為衛。榮行脈中,氣行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雲騰水流之不相雜也。大抵血氣如此,不欲相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結則無所去還,故隱起於皮膚之中,遂為疣病。然各隨經絡而見。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陰心脈、足厥陰肝脈,血氣混結而成也。初起時,但如豆許,血氣衰者,遂止不復長,亦有久止而復長者,盛者則漸長,長而不已,如杯,如盞,如碗,如斗,皆自豆許致也。凡治在初,須擇人神不犯之日,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飢,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氣血得行,然後以左手持銅箸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轉,轉則疣肉已突,換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移動,復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處,更以兩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斷,宜更以眉刀尖斷之,以井水再洗,洗後則無恙。要在手疾為巧,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湯,數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則不能去,何則,為血氣初混時,藥自可及,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比結則藥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法畢,又以升發之藥散之,藥手皆至,庶幾了事。(疣音由,贅也,結肉也)
白話文:
一曰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
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天地、雲氣、水流,各自運作,維持著生生不息的狀態。頭部代表著天,輕清圓健;腳部代表著地,重濁方厚;氣息如同雲氣,飄騰往來;血液就像水流,流動循環。天地交合,雲氣升騰,水流奔湧,各司其職,萬物才能生長。
人體也一樣,陰陽平衡,氣血運行,各得其所,百骸才能協調運作。若有偏差,就會失去平衡,導致疾病。
《難經》說:「血為榮,氣為衛。榮行脈中,氣行脈外。」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氣息在血管外運行,這就是血氣分而不混,流暢無阻的道理,就像雲氣和水流不會互相混雜一樣。
然而,如果血氣不分,混雜在一起,就會造成阻塞,阻塞就會形成結塊,結塊就會無處可去,最終就會隱藏在皮膚表面,形成疣病。
疣病會隨著經絡分佈出現,例如從眼睫毛開始長出來的疣病,就是由於手少陰心脈和足厥陰肝脈的血氣混雜而形成。
初期時,疣病只像豆子般大小。血氣虛弱的人,疣病可能會停止生長,甚至消失,但也有久治不愈,又再次生長的情況。血氣旺盛的人,疣病則會逐漸長大,如杯、如盞、如碗、如鬥,都是從豆子大小開始的。
治療疣病,必須在初期抓緊時間,選擇人神不犯的日子,讓病人吃飽不餓,先用冷井水洗眼,就像用冰水洗眼一樣,避免氣血流通。然後用左手拿著銅箸按住眼睫毛,右手翻動眼皮,讓疣肉凸出。接著換用左手大拇指按住疣肉,不讓它移動,右手拿著小眉刀尖,輕輕割破病處,再用兩手大拇指指甲用力捻出疣肉。
捻出來的疣肉會像豆子般大小,呈黃色脂肪狀。為了防止根部沒有徹底去除,應該用眉刀尖將根部切斷,然後再用井水清洗。清洗後,疣病就會消失。
治療此病,關鍵在於手法要快,動作要靈活。治療完畢後,應該服用「防風散結湯」,服用幾次就會痊癒。
疣病如果不採取手法治療,就無法去除。因為,在血氣剛開始混雜的時候,藥物還可以治療,但病人並不知道這是血氣混雜引起的。當血氣混雜形成結塊後,藥物就無法到達了,所以必須使用手法治療。手法治療後,再用升發的藥物散結,藥物和手法雙管齊下,才能徹底治癒。
(疣音由,贅也,結肉也)
一曰熱積必潰之病,夫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則行,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淫熱之病也。深邪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浮,日漸月聚,熱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始病見,病見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比潰已深。何則,潰尤敗也,知敗者庶可以救,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矂,視微物昏,內眥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眥屬膀胱,此蓋一經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葉瀉經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瞎。
白話文:
一曰熱積必潰之病
,意思是說,凡是熱邪積聚在體內,必定會造成潰爛的病症。
夫積者,重疊不解之貌,
積聚的意思就是指熱邪不斷地堆積,無法消散。
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則行,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
熱性屬陽,陽氣平和則身體健康,若陽氣過盛而變成邪氣,就會在體內流動,容易引起病症,病症顯露出來就容易治療。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淫熱病。
深邪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浮,日漸月聚,熱不得不為積也,
如果邪氣深藏體內無法流動,就會潛伏下來,接著又慢慢浮出,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積聚,最終形成熱邪的積聚。
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始病見,病見則難治。
熱邪積聚久了,必然會造成潰爛,潰爛的病症出現了才讓人察覺,這時候就比較難治了。
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比潰已深。
難治不是說完全無法治療,只是因為邪氣積聚已久,潰爛也已經深入。
何則,潰尤敗也,知敗者庶可以救,
潰爛就是敗壞,知道它敗壞才能想辦法救治。
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矂,視微物昏,內眥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
病症表現為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看不清小的東西,眼角的內眥穴部位會開裂,孔洞像針眼一樣,按壓就會有膿液流出。
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
有的人兩隻眼睛都患病,有的人只有一隻眼睛患病。
目屬肝,內眥屬膀胱,此蓋一經積邪之所致也。
眼睛屬於肝經,眼角屬於膀胱經,這都是由於經絡積聚邪氣所致。
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
所以說熱邪積聚會造成潰爛的病症,這種病症也被稱為漏睛眼。
竹葉瀉經湯主之。
治療這種病症可以用竹葉瀉經湯。
大便不硬者,減大黃為用,蜜劑解毒丸主之,
如果患者大便不硬,可以減少大黃的使用量,可以用蜜劑解毒丸治療。
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瞎。
否則藥物使用不當,病程拖延,最終會導致眼睛失明。
一曰陽衰不能抗陰之病,或問曰:人有晝視通明,夜視罔見,雖有火光月色,終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陽衰不能抗陰之病,諺所謂雀盲者也。問曰:何以知之。答曰:黃帝「生氣通天論」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又曰:陰陽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已閉。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故知也。問曰:陽何物耶。答曰:凡人之氣,應之四時者春夏為陽也,應之一日者平旦至昏為陽也,應之五臟六腑(五臟為陰)也。問曰:陽何為而不能抗陰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為主也。「靈蘭秘典」曰:脾胃者,倉廩之官,在五行為土,土生萬物,故為陽氣之原。其性好生惡殺,遇春夏乃生長,遇秋冬則收藏,或有憂思恐怒勞役飢炮之類,過而不節,皆能傷動脾胃,脾胃受傷,則陽氣下陷,陽氣下陷,則於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陽氣皆衰。陽氣既衰,則於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陰氣獨盛。陰氣既盛,故陽不能抗也。問曰:何故夜視罔見。答曰:目為肝,肝為足厥陰也。神水為腎,腎為足少陰也。肝為木,腎為水,水生木,蓋亦相生而成也。況怒傷肝,腎受傷,亦不能生也。晝為陽,天之陽也。晝為陽,人亦應之也,雖受憂思恐怒、勞役飢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之陽盛陰衰之時,我之陽氣雖衰,不得不應之而升也,故猶能晝視通明。夜為陰,天之陰也。夜為陰,人亦應之也,既受憂思恐怒、勞役飢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陰盛陽衰之時,我之陽氣既衰,不得不應之而伏也,故夜視罔所見也。問曰:何以為治。答曰:鎮陰升陽之藥,決明夜靈散主之。
白話文:
有人问:白天视力正常,但晚上却什么也看不见,即使有火光或月光,也无法辨认物体,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阳气衰弱,无力抵抗阴气导致的疾病,俗话说就是“雀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帝在“生气通天论”中说:自古以来,生命之本源是通天的,而本源来自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贯穿九州,连接九窍、五脏和十二节,都与天之气相通。
又说:阴阳每天都主宰着外在环境。平旦之时,人体之气开始生成,日中之时,阳气最盛,日西之时,阳气已虚,气门关闭。
还说:阳气不能战胜阴气,就会导致五脏之气争斗,九窍不通。因此可以知道,白天视力正常,晚上却什么也看不见,就是因为阳气衰弱。
什么是阳气呢?人的气机应对着四季变化,春夏为阳;应对着一天的变化,平旦至昏为阳;应对着五脏六腑,五脏属阴,所以阳气也对应着六腑。
为什么阳气衰弱就不能抵抗阴气呢?因为人的生命是以脾胃中州为主。 “灵兰秘典”说:脾胃是仓廪之官,对应五行中的土,土生万物,所以是阳气之源。脾胃喜生恶杀,遇到春夏就生长,遇到秋冬就收藏。如果过度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不节制,都会损伤脾胃。脾胃受损,阳气就会下陷,阳气下陷,就会导致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中,阳气都衰弱。阳气衰弱,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中,阴气就会独盛。阴气盛极,阳气自然无力抵抗。
为什么晚上看不见呢?因为眼睛属于肝,肝为足厥阴;神水属于肾,肾为足少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两者相互滋生。况且,怒伤肝,肝受损,肾也无法滋生。
白天为阳,是天的阳气。白天为阳,人也会相应地阳气上升。即使受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的损伤,阳气下陷,但遇到天之阳盛阴衰之时,人的阳气虽然衰弱,但也会被迫上升,所以白天依然能看得清楚。
晚上为阴,是天的阴气。晚上为阴,人也会相应地阴气上升。既然受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的损伤,阳气下陷,遇到天阴盛阳衰之时,人的阳气已衰,不得不随着阴气下降,所以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如何治疗呢?可以用镇阴升阳的药物,例如“决明夜灵散”。
一曰陰弱不能配陽之病,夫五臟無偏勝,虛陽無補法;六腑有調候,弱陰有強理。心肝脾肺腎,各有所滋生,一臟或有餘,四臟俱不足,此五臟無偏勝也。或浮或為散,是曰陽無根益之欲令實,翻致不能禁,此虛陽無補法也。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調候也。衰弱不能濟,遂使陽無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術勝,此弱陰有強理也。解精微論曰:心者五臟之專精。目者其竅也,又為肝之竅。腎生骨,骨之精為神水。故肝木不平,內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上為內障。此五臟病也。勞役過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臟生成論」曰:諸脈皆屬於目,相火者,心包絡也,主百脈,上榮於目,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障,此虛陽故也。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於目,其精氣亦皆上注而為目之精,精之寞為眼。四腑一衰,則精氣盡敗,邪火乘之,上為內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於陰,白眼赤脈,皆法於陽,陰齊陽伴,故能為視。陰微不立,陽盛即淫。「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上為內障,此弱陰病也。其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色,可為沖和養胃湯、益氣聰明湯、千金磁朱丸、石斛夜光丸主之。有熱者瀉熱,黃連湯主之。久則不睹,神水純白,永為廢疾也。然廢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面如冰,氣血不得流行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轉動,次用右手持鴨舌針去黑睛如米許針之,但人白睛甚厚,欲入甚難,必要手准力完重針則破,然後斜回針首,以針刀刮之,障落則明。有落而復起者,起則重刮。刮之有至再三者,皆為洗不甚冷,氣血不凝故也。障落之後,以棉裹黑豆數粒,令如杏核樣,使病目垂閉,覆眼皮上,用軟棉纏之,睛珠不動移為度。如是五七日,才許開視。視勿勞也,亦須服上藥,庶幾無失。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臟之病,虛陽之病,六腑之病,弱陰之病,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也。噫,學者慎之。
白話文:
一曰陰弱不能配陽之病
概述
這段文字主要探討一種病症,即「陰弱不能配陽之病」,指的是因陰虛不足而導致陽氣失衡,進而影響身體機能的病理現象。
五臟無偏勝
文中首先指出五臟(心、肝、脾、肺、腎)相互協調,彼此平衡,不會出現單一臟腑過盛的狀況。即使某個臟腑功能較強,其他臟腑也會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保持整體平衡。
虛陽無補法
文中進一步闡述了「虛陽無補法」的道理。所謂虛陽,指的是陽氣虛弱,如果盲目補陽,反而會加重病情,因為虛陽缺乏根基,無法有效利用補陽之物,反而會導致陽氣更加亢奮,進而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六腑有調候
六腑(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具有調節氣血、維持平衡的功能。當六腑功能正常,就能有效地調節體內環境,保持身體健康。
弱陰有強理
文中指出陰虛弱是導致「陰弱不能配陽之病」的主要原因,陰虛不能滋養陽氣,導致陽氣失衡。因此,治療此病症,需要採取「強理」的方法,也就是補益陰氣,使陰陽平衡。
案例:目障
文中以目障為例,詳細說明瞭「陰弱不能配陽之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
- 五臟病: 肝木不平,內挾心火,火炎不制,導致神水受傷,上為內障。
- 虛陽病: 心包絡(相火)主百脈,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障。
- 六腑病: 六腑功能衰弱,導致精氣不足,邪火乘虛而入,上為內障。
- 弱陰病: 陰虛不足,陽氣失衡,導致目障。
治療方法
針對不同病因,文中提出不同的治療方法:
- 初期: 可用沖和養胃湯、益氣聰明湯、千金磁朱丸、石斛夜光丸等方劑治療。
- 有熱者: 可用黃連湯瀉熱。
- 久病不治: 可採用針灸療法,刮除目障,並配合藥物治療。
總結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現象,主要由陰虛不足導致。治療此病症,需要針對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以補益陰氣,使陰陽平衡,恢復身體健康。
學者慎之
文中最後強調「學者慎之」,提醒人們重視「陰弱不能配陽之病」的危害,並認真研究其病因和治療方法,以更好地守護人們的健康。
一曰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夫天有六邪,風、暑、熱、濕、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也。七情內召,六邪外從,從而不休,隨召見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世病目赤為熱,人所共知者也,然不知其赤分數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純赤,如火熱氣炙人者,乃淫熱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熱反克之病。有白睛赤而腫脹,外睫虛浮者,乃風熱不制之病也,治如風熱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細脈深紅,縱橫錯貫者,乃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治如七情五賊,勞役飢飽之病。有白睛不腫不脹,忽如血實者,乃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白黑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已久,抑鬱不舒,或因目病誤服寒涼藥過多,或因目病時,內多房勞,皆能因傷元氣,元氣一虛,心火亢盛,故火能剋金。金乃手太陰肺,白睛屬肺。水乃足少陰腎,黑睛屬腎水。水剋火,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視物不明,昏如雲霧中。或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赤脈抱輪而紅也,口乾舌苦,眵多羞澀,稍有熱者,還陰救苦湯、黃連羊肝丸、川芎決明散主之。無口乾舌苦,眵多羞澀者,助陽和血湯、神驗錦鳩丸、萬應蟬花散主之。有熱無熱,俱服千金磁朱丸,鎮墜心火,滋益腎水,榮養元氣,自然獲愈也。(眼內白睛上起赤系謂之赤脈)
白話文:
天底下有六種邪氣,分別是風、暑、熱、濕、燥、火;人也有七種情志,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引發內在的病變,六邪則從外部侵襲,內外夾擊,不停地作祟,根據不同的誘因而出現不同的病症。這就是心火乘金,水衰反制疾病的根本原因。世人皆知眼白泛紅是熱證,但卻不知赤色的程度和表現形式不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如果眼白完全泛紅,如同火焰炙烤般,這就是淫熱反克的病症,應按照淫熱反克的病症治療。如果眼白泛紅並伴有腫脹,眼睫毛虛浮,這就是風熱不制之症,應按照風熱的病症治療。如果眼白泛紅但顏色較淡,且脈搏細小而深紅色,縱橫交錯,這就是七情五賊、勞役飢飽所致的病症,應按照七情五賊、勞役飢飽的病症治療。如果眼白不腫不脹,突然出現如同血塊凝固般的紅色,這就是血邪盛行,凝滯不通的病症,應按照血邪盛行,凝滯不通的病症治療。
如果眼白輕微變色呈青色,黑眼珠略帶白色,白黑之間有一圈紅色環狀,如同戴著紅色的輪子,這種情況稱為“抱輪紅”,就是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症。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眼疾久治不愈,鬱結不舒,也可能是因為眼疾誤服寒涼藥過多,還可能是因為眼疾期間過度房事,這些因素都會損傷元氣,元氣虛弱就會導致心火亢盛,而火克金。金屬手太陰肺經,眼白屬肺;水屬足少陰腎經,黑眼珠屬腎水。水克火,水衰不能克火,反而被火所制,所以視物模糊,如同身處迷霧之中。眼球可能高低不平,顏色如同死物,毫無光澤,赤脈環繞眼白,呈紅色。患者可能口乾舌苦、眼屎多、眼睛乾澀,略微感覺發熱,可服用還陰救苦湯、黃連羊肝丸、川芎決明散治療。如果沒有口乾舌苦、眼屎多、眼睛乾澀,可以服用助陽和血湯、神驗錦鳩丸、萬應蟬花散治療。無論有無發熱,都可以服用千金磁朱丸,以鎮壓心火,滋養腎水,培補元氣,自然就會痊癒。 (眼白上出現的紅色條紋稱為赤脈)
一曰內急外弛之病,夫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陰,寬縱屬陽,不解不收,皆為病也。手少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也,手太陽小腸為丙也,丙丁為火,故為表裡,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者,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翳,此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淚之證俱見。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外者,欲馳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原病也。治法當攀出內皮向外,速以三稜針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以黃耆防風飲子、無比蔓荊子湯、決明益陰丸、菊花決明散主之,嗅鼻碧靈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藥夾之治,忍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
白話文:
一曰內急外弛之病
夫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的陰陽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如果過度或不足,就會生病。
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陰,寬縱屬陽,不解不收,皆為病也。
「急」是指眼瞼緊縮,無法舒展。「弛」是指眼瞼鬆弛,無法收緊。緊縮屬於陰,鬆弛屬於陽,無法舒展和收緊都是病態。
手少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也,手太陽小腸為丙也,丙丁為火,故為表裡,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者,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
這段文字說明瞭幾個經絡與眼睛的關係:
- 手少陰肺經,屬金,主宰全身的皮毛,也包括眼睫毛的外側。
- 手少陰心經,屬火,與手太陽小腸經(也屬火)表裡相通,主宰眼睫毛的內側。
- 足厥陰肝經,屬木,經脈循行於上眼瞼內側,與心經相合。
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
當心、肝、小腸三經受到外邪侵襲時,陽火就會內盛,導致眼睫毛內側緊縮無法舒展。而肺金被火剋制,就會衰弱,陰氣外泄,導致眼睫毛外側鬆弛無法收緊。
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裏,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翳,此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淚之證俱見。
由於眼睫毛內緊外鬆,就會導致睫毛倒插,刺傷眼球,造成眼球充血、生翳膜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會導致視力下降,並伴隨羞明、眼乾澀、畏風、怕光、眼球潰爛、眼痛、眼癢、眼屎增多、流淚等各種眼疾。
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外者,欲馳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原病也。
有些人只用藥物夾在眼睫毛外側,企圖治療眼瞼的緊縮和鬆弛,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根治疾病。因為這種方法沒有辨證論治,沒有解決根本病因。
治法當攀出內皮向外,速以三稜針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以黃耆防風飲子、無比蔓荊子湯、決明益陰丸、菊花決明散主之,嗅鼻碧靈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
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將眼皮翻轉出來,用三棱針刺破眼皮,放血,然後用左手大拇指指甲迎着針尖。同時配合服用黃芪防風飲子、無比蔓荊子湯、決明益陰丸、菊花決明散等中藥,並用碧靈散嗅鼻。這樣可以使眼瞼緊縮的部位鬆弛,鬆弛的部位收緊,最終恢復平衡。
藥夾之治,忍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
最後,作者強調,不要只用藥夾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智者應該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總結:
這段中醫古文描述了眼瞼內緊外鬆的病症,並分析了病因是由於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導致陽火內盛,肺金被剋制而衰弱。文章最後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法,強調要辨證論治,去除病根,才能根治疾病。
一曰奇經客邪之病,夫人之有五臟者,猶天地之有五嶽也;六腑者,猶天地之有四瀆也;奇經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客邪,非十二經之治也。十二經之外,別有治奇經之法也。《繆刺論》曰: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啟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脈起於足,上行至頭,而屬目內眥,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也。《針經》曰:陰蹺脈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蹺而上行。故陽蹺受邪者,內眥即赤,生脈如鏤,鏤根生於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或兼眥銳而病者,以其合於太陽故也。銳眥者,手太陽小腸之脈也,銳眥之病必輕於內眥者。蓋枝蔓所傳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為攀睛,即其病也,還陰救苦湯、撥雲退翳丸、梔子勝奇散、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消翳復明膏、樸消蘆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藥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令用冷水洗,如針內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動移,略施小尖刀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淨,仍將前藥餌之,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故並置其經絡病始。
白話文:
一曰奇經客邪之病
人體擁有五臟,如同天地有五嶽;六腑如同天地有四瀆;奇經就像四瀆之外的江河。奇經受邪,不能用十二經的治療方法,而是要另有方法治療。
《繆刺論》說:邪氣侵入足陽蹺脈,會導致眼睛疼痛,從眼內眥(眼角)開始。啟玄子王冰注釋說:因為足陽蹺脈從足部起始,向上行至頭部,並連接到眼內眥,所以邪氣侵入會導致眼睛疼痛,從眼內眥開始。
《針經》說:陰蹺脈進入鼻樑,連接到眼內眥,並與太陽蹺脈相合向上行。因此,陽蹺脈受邪,就會導致眼內眥發紅,生出像刻痕一樣的脈絡,這些脈絡根植於瘀血,瘀血產生黃赤色的脂肪,脂肪橫向侵蝕黑眼球,逐漸侵蝕神水,這就是陽蹺脈發病的過程。
有些患者還伴有眼角銳利的症狀,這是因為足陽蹺脈與手太陽小腸經相合。眼角銳利的症狀,病症一定比眼內眥疼痛輕微,因為枝蔓傳播的邪氣較少,而正受邪氣的部位則較多。
民間稱之為「攀睛」,就是指這種病症。可以服用還陰救苦湯、撥雲退翳丸、梔子勝奇散、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消翳復明膏、樸消蘆甘石泡散等藥物治療。
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可以使用手法治療。首先用冷水清洗患處,如同針內障眼法,用左手按住眼睛,不要讓它移動,然後用小尖刀輕輕剔除脂肪組織,再用冷水清洗乾淨,並服用上述藥物。
這就是治療奇經客邪的方法,所以將其列入經絡病的起因部分。
一曰為物所傷之病,夫志於固者,則八風無以窺其隙。本於密者,則五臟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雖生弗召,莫能害也。「生氣通天論」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害安從來。今為物之所傷,則皮毛肉腠之間,為隙必甚。所傷之際,豈無七情內移,而為衛氣衰憊之原,二者俱召,風安不從,故傷於目之上下左右也,則目之上下左右俱病,當總作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中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交巔耳上角及腦者,病白內眥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朮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耳後、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頭角耳前後,及目銳眥背後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六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此蓋滋血養血復血之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治,故並識之於此。
白話文:
所謂為物所傷之病,指的是人因為外物撞擊而導致的疾病。如果一個人意志堅定,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就無法侵入他的身體。如果一個人體內氣血充盈,五臟六腑就無懼邪氣侵襲。所以說,生命的本源來自於天,而疾病的誘發則來自於人。即使天生體質強健,如果自己不注意保養,仍然會受到傷害。「生氣通天論」中說:風是百病的根源。如果保持心神寧靜,則肌膚毛孔就會緊閉,即使有再強烈的風邪也無法入侵。「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邪風來襲,如同疾風驟雨,所以善於治病的人會先從皮毛入手。如果肌膚毛孔緊閉,皮毛光澤,疾病又從何而來呢?
現在,由於外物撞擊,皮毛肌腠之間必然會出現空隙。受傷之處,必然會伴隨著七情內傷,導致衛氣衰弱,這就成為疾病的根源。二者相加,風邪自然就會趁虛而入。所以說,如果眼睛周圍受到傷害,眼睛周圍就會出現病症,應當服用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眉骨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睛往下蔓延,因為手少陰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黃連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額頭受到傷害,病症會從頭頂往下蔓延。如果耳朵內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角往內蔓延,因為手太陽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柴胡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額角、頭頂、耳上角以及腦部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角往外蔓延,因為足太陽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蒼朮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耳後、耳角、耳前受到傷害,病症會從受傷部位斜向下蔓延。如果面頰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角往內蔓延,因為手少陽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枳殼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頭角、耳朵前後以及眼睛眼角後方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角往內蔓延,因為足少陽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龍膽草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額角和頭頂受到傷害,病症會從眼睛往下蔓延,因為足厥陰經脈在此處有空隙,應當服用五味子除風益損湯治療。如果伴有發熱,應當加入黃芩,並同時服用加減地黃丸。如果傷勢嚴重,應當根據情況增加大黃的用量,以瀉去瘀血。《六節臟象論》中說:肝臟主藏血,並能主視。以上這些藥物都能滋養血液,補益氣血,這是治本之法。還有,如果因外物撞擊導致神氣散失,就難以治療,所以在此也要特別注意。
一曰傷寒愈後之病,夫傷寒病愈後,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而餘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腦骨痛,宜作群隊升發之劑餌之,數服斯愈。《傷寒論》曰: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今傷寒時病雖愈,濁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陰陽未復,故餘邪尚熾,故走上而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愈者,餘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餘邪在陽明。三日愈者,餘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陰。五日愈者,餘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在厥陰。七日而復,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當為助清陽出上竅則治,人參補陽湯、羌活勝風湯、加減地黃丸主之,嗅鼻碧雲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
白話文:
傷寒病好之後,有些人會眼睛出現問題,這是因為清陽之氣沒有上升,導致餘邪往上跑到眼睛的空竅。這種病症會讓眼睛模糊、紅腫、長翳膜、怕光、頭骨疼痛,需要用一些可以促進氣血上升的藥物治療,服用幾次就會痊癒。《傷寒論》說,冬天嚴寒,萬物深藏,人應該注意保暖,不要受寒,如果受寒了就會得傷寒。人如果受到四季氣候的影響,也可能生病。另外,《生氣通天論》中說,四季氣候的變化會傷害五臟,五臟六腑生病後,濁陰之氣無法下降,清陽之氣無法上升。現在傷寒病雖然好了,但是濁陰清陽之氣還沒有恢復,陰陽失調,餘邪依然存在,所以會跑到眼睛造成傷害。所以,如果傷寒病在一天內好轉,餘邪在太陽經;兩天內好轉,餘邪在陽明經;三天內好轉,餘邪在少陽經;四天內好轉,餘邪在太陰經;五天內好轉,餘邪在少陰經;六天內好轉,餘邪在厥陰經。七天內復發,都是因為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到頭部,所以再次受到餘邪的傷害。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清陽之氣上升到頭部,可以用人參補陽湯、羌活勝風湯、加減地黃丸等藥物,也可以用碧雲散來治療。忌用大黃、芒硝等苦寒通利之藥,用這些藥物一定治不好。
一曰強陽搏實陰之病,夫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充也。故有力者,強而欲搏,內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搏於身,上見於虛竅也。足少陰腎為水,腎之精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積漸之至,竟如菜子大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眊矂羞澀耳。是皆陽氣強盛而搏陰,陰氣堅實而有餘,雖受所搏,終止於邊鄙皮膚也,內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強耶故可抑,以其實耶故可緩而弗宜助,助之則反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入,故以酒為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嗅鼻碧雲散。然病世亦間見,醫者要當識之。
白話文:
簡而言之,這就是“強陽搏實陰之病”: 陽氣過盛,猛烈地衝擊著堅實的陰氣,造成陰氣收縮,從而引起病症。陽氣旺盛,像強壯的人想衝撞;陰氣充盈,像堅固的物體想收縮。陰陽都不能過於強盛或充盈,只有當其中一方過度時,才會導致疾病。
陽氣衝擊陰氣,在體內產生病變,會從體表或虛竅(如眼睛、鼻子等)顯露出來。腎主水,腎精是神水;心包絡主火,是相火。當相火過於旺盛,衝擊腎水時,腎水就會收縮,導致神水減少,甚至變得像菜籽一樣大小。還有一些情況是神水周圍出現像蟲蝕般的病變,雖然能看到東西,但不清楚,並伴有羞澀感。
這些病症都是由於陽氣過盛衝擊陰氣,但陰氣堅固,所以病症只停留在皮膚表面,並沒有深入內部造成傷害。
治療時,要抑制陽氣,緩解陰氣,而不是補助陰氣。因為陽氣過盛,可以用藥物抑制陽氣;陰氣堅實,可以用藥物緩解陰氣,而不能補助陰氣,否則會加重陽氣的衝擊,反而使病情惡化。
由於陽氣強盛,藥物不易進入體內,所以可以用酒來引導藥物,使藥物更容易進入體內。這種逆向治療的方法,可以使用還陰救苦湯。
治療相火旺盛的藥物,也可以使用嗅鼻碧雲散。
這種病症雖然罕見,但醫生們需要了解它。
一曰亡血過多之病,「六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氣厥論」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傳為衄蔑瞑目。「繆刺論」曰: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由此推之,目之為血所養者明矣。手少陰心生血,血榮於目,足厥陰肝開竅於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血過多者,皆能病焉。其為病睛珠痛,睛珠不能視,羞明隱澀,眼睫無力,眉骨太陽,因為痠疼,當歸芎歸補血湯、當歸養榮湯、除風益損湯、滋陰地黃丸主之。諸有熱者,加黃芩。婦人產漏者,加阿膠。脾胃不佳,噁心不進食者,加生薑。復其血,使其所養則愈,然要忌咸物。「五氣篇」又曰: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是忌。
白話文:
一、 失血過多的疾病
《六節臟象論》說:肝臟接受血液才能維持視覺功能。《宣明五氣篇》說:長時間用眼會傷血。《氣厥論》說:膽經的熱氣傳到腦部,會引起鼻出血、眼花和視力模糊。《繆刺論》說:冬天刺經脈會使血氣流失,導致視力減退。由此可見,眼睛的視力是由血液滋養而來的。
手少陰心經主生血,血氣滋養眼睛;足厥陰肝經開竅於目,肝臟也富含血液。因此,失血過多就會導致眼睛疾病。
男性鼻出血、便血,女性產後出血、崩漏失血過多,都會引起眼疾。
病症
眼球疼痛、視力模糊、畏光、眼澀、眼睫毛無力、眉骨太陽穴痠痛。
治療
當歸芎歸補血湯、當歸養榮湯、除風益損湯、滋陰地黃丸。
加減法
- 若伴有發熱,加黃芩。
- 若為產後出血,加阿膠。
- 若脾胃虛弱,噁心不想吃飯,加生薑。
忌食鹹物
《五氣篇》又說:鹹味入血,失血者不宜多食鹹。這是需要忌口的。
一曰斑疹親毒之病,李東垣曰:諸斑疹皆從寒水道流而作也。子之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而動作生焉。飢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胎之處,命宗所謂玄牝玄關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熱下溜,營氣不從,逆於內理,所僻服者,乃為所發。初則膀胱壬水,夾脊逆流,而克小腸丙火,故頸項已上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見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已下後見也。至此則五臟六腑皆病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二十一日而愈者,七日為大數故也。愈後,或有病疽病瘡者,是皆餘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末。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瘢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瘢者之藥也。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四時加減。
白話文:
斑疹是因寒毒入侵而發生的疾病。李東垣說,斑疹的出現,都是寒氣從水道逆流而上造成的。嬰兒在母親腹中時,母親吸氣他也吸氣,母親呼氣他也呼氣,呼吸屬陽氣,使他生長活動。嬰兒飢餓時吸收母血,口渴時也飲用母血,飲食屬陰氣,使他長出形體。陰陽俱足,十月後嬰兒出生,口中有惡血,啼哭後就會排出。之後,這股血氣便隱藏起來,並不一定會立刻發作。有時因為乳食內傷,有時因為濕熱下流,導致營氣不能順暢,逆於正常運作,原本隱藏的寒毒就會因此而發作。
起初,膀胱的壬水逆流至夾脊,克制小腸的丙火,所以斑疹先從頸項以上出現。之後,腎經的癸水又克制心火,所以斑疹接著出現在胸腹以上。最後,兩種火氣熾盛,反過來制伏寒水,斑疹就出現在胸腹以下。到了這個階段,五臟六腑都受到影響。斑疹病症一般會在七天內達到高峰,然後在七天內消退,二十一天後痊癒,這是因為七天是一個重要的周期。痊癒後,有些人會出現瘡疽,這是因為餘毒尚未完全消散。
現在這種斑疹病症也是一樣,與風熱不制引起的病症相似,但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可以用羚羊角散來治療。如果大便不硬,可以減少硝石和黃連末的用量。如果超過二十一天才發病,可以用消毒化瘢湯來治療。這個藥方不僅能治療眼睛,還能專門治療瘢痕。不論斑疹是剛出現還是已經形成,服用這個藥方都能促使它消散。如果斑疹較稀薄,就不會再出現。這個藥方可以根據四季變化來調整劑量。
一曰深疳為害之病,夫衛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內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耶,故深冬不為裳。父母以其惡風耶,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飢耶,故飼後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後更飲之。有愚戇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也,故寒而不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飢,而小兒幽之,銜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傷,因循積漸釀而成疳也。渴而易飢,能食而瘦,腹脹下利,作斯斯聲,日遠而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翳,睫閉不能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竟枯爾。何則,為陽氣下走也,為陰氣反上也。治法當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貫四肢,濁陰歸六腑。各還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當作升陽降陰之劑,茯苓澤瀉湯、升麻龍膽草飲子主之。此藥非專於目,並治以上數證,然勿後,後則危也,為父母者其審諸。
白話文:
一說深疳是種危害極大的疾病
,這是因為衛氣不足,寒氣趁虛而入,加上元氣虛弱,又因飲食不當而受損。外邪入侵,內傷累積,最終釀成此病。
父母認為孩子陽氣旺盛,所以冬天不給孩子穿衣;認為孩子不耐風寒,所以夏天也不讓孩子穿衣;認為孩子經常飢餓,所以吃飯後強迫孩子多吃;認為孩子容易口渴,所以餵奶後再給孩子喝水。有些愚蠢的父母,不瞭解孩子對寒暑飲食的承受能力,冬天不給孩子保暖,夏天不讓孩子涼快,喝水不等到孩子口渴才給,吃飯不等到孩子餓才給。孩子受寒受熱,飲食不當,無法言語表達,只能默默忍受,外邪入侵,內傷累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疳病。
深疳患者常有口渴易飢、能吃卻消瘦、腹脹瀉肚、發出嘶嘶聲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程拖延,就會導致眼疾。眼疾會出現翳膜、睫毛閉合難以睜開、眼屎像糊狀、久而久之會化膿流出,最後眼球乾枯。這是因為陽氣下降,陰氣上逆。
治療方法應遵從《陰陽應象大論》的理論:清陽之氣由上竅而出,濁陰之氣由下竅而出;清陽之氣發於腠理,濁陰之氣走入五臟;清陽之氣貫通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各歸其位,不反其常,這就是治療的原則。
應該使用升陽降陰的藥方,例如茯苓澤瀉湯、升麻龍膽草飲等。這些藥方不只專治眼疾,還能治療上述所有症狀。但切記不可延誤,否則病情危急。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審慎地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