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八 (7)
卷二十八 (7)
1. 治火咳嗽方
清金化痰湯,治積火炎上,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血絲,或出腥臭。
黃芩,山梔(各一錢半),桔梗(二錢),麥門冬(去心),貝母,知母,桑白皮,瓜蔞仁(炒),橘紅,茯苓(各一錢),甘草(四分)
上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如痰帶血絲,加天冬、阿膠。
加味瀉白散,治感熱嗽者,口乾煩熱,胸滿有痰。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知母,陳皮(各一錢二分),黃芩,青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上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溪方,治火嗽有痰,面赤,夏月嗽者尤宜。
黃芩,山梔,桑白皮,杏仁,天花粉,知母,貝母,桔梗,甘草
上咀片,水煎服。
二母寧嗽湯,治因傷酒食,胃火上炎,沖逼肺氣,痰嗽經旬不愈,一服即瘥。
貝母(去心),知母(各一錢半),梔子,黃芩(各一錢二分),石膏(一錢),桑白皮,茯苓,瓜蔞仁,陳皮(各一錢),枳實(七分),五味子(十粒),生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麥門冬湯,治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脅脹滿,五心煩熱。
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炒),生地黃(各一錢),半夏,紫菀,桔梗,麻黃,淡竹葉(各七分),五味子(杵),甘草(各五分)
上銼,薑、水煎服。
加減小柴胡湯,治咳嗽,寒熱往來。
柴胡,半夏,黃連(炒,各一錢),甘草(炒),乾薑(炮,各五分),五味子(炒,杵,三分)
上銼,水煎服。
清上噙化丸,清火化痰,止嗽定喘。
瓜蔞霜,天門冬(去心),橘紅,枯芩(去朽,酒炒),海石(煅),柿霜(各一兩),連翹,元參,青黛(各五錢),風化硝(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食遠噙化。
芩半丸,治上焦有熱,咳嗽生痰。
黃芩,半夏(各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後淡薑湯下。
青金丸,一名與點丸,與清化丸同用,瀉肺火,降膈上熱痰。
片子黃芩(炒)
上為末,糊丸或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清化丸,與青金丸同用,專治熱嗽及咽痛,故苦能燥熱濕,輕能治上。
燈籠草(炒)
上為末,蒸餅丸服。又用醋調,敷咽喉間痛。
白話文:
[治療火熱咳嗽的處方]
清金化痰湯:適用於因內火旺盛導致喉嚨乾痛、臉色泛紅、鼻息灼熱的情況,咳嗽時痰多且不易咳出,痰色黃稠,可能夾雜血絲或腥臭。 藥材包括:黃芩、山梔(各1.5錢)、桔梗(2錢)、麥門冬(去心)、貝母、知母、桑白皮、瓜蔞仁(炒過)、橘紅、茯苓(各1錢)、甘草(4分)。將這些藥材加兩杯水煮至剩八分水量,飯後服用。若痰中夾血,可額外添加天冬、阿膠。
加味瀉白散:適用於感受熱邪咳嗽,口乾舌燥、心煩身熱,胸悶有痰。 藥材包含: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知母、陳皮(各1.2錢)、黃芩、青皮(各1錢)、甘草(4分)。加兩杯水煮至剩八分水量,飯後溫服。
丹溪方:針對火熱咳嗽且痰多,臉色紅潤,尤其適合夏季咳嗽。 藥材有:黃芩、山梔、桑白皮、杏仁、天花粉、知母、貝母、桔梗、甘草。切片後水煎服用。
二母寧嗽湯:適用於飲食失節,胃火上升,影響肺氣,咳嗽持續不癒,服一帖即可見效。 藥材包括:貝母(去心)、知母(各1.5錢)、梔子、黃芩(各1.2錢)、石膏(1錢)、桑白皮、茯苓、瓜蔞仁、陳皮(各1錢)、枳實(7分)、五味子(10粒)、生甘草(2分)。將藥材研磨成粉,與薑同煮服用。
麥門冬湯:適用於肺部受熱,咳嗽帶血,胸部脹滿,手足心煩熱。 藥材有: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炒過)、生地黃(各1錢)、半夏、紫菀、桔梗、麻黃、淡竹葉(各7分)、五味子(搗碎)、甘草(各5分)。將藥材研磨,加薑、水煮服。
加減小柴胡湯:適用於咳嗽且伴隨寒熱交錯。 藥材包括:柴胡、半夏、黃連(炒過,各1錢)、甘草(炒過)、乾薑(炮製,各5分)、五味子(炒過,搗碎,3分)。將藥材研磨,水煎服用。
清上噙化丸:清火化痰,止咳平喘。 藥材有:瓜蔞霜、天門冬(去心)、橘紅、枯芩(去朽,酒炒)、海石(煅過)、柿霜(各1兩)、連翹、元參、青黛(各5錢)、風化硝(3錢)。將藥材磨成細末,加煉蜜揉成龍眼大小的丸,飯後含化。
芩半丸:適用於上焦有熱,咳嗽生痰。 藥材為:黃芩、半夏(各1兩)。將藥材研成粉末,用薑汁和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70粒,飯後用淡薑湯吞服。
青金丸:又名與點丸,與清化丸搭配使用,能清除肺火,降膈上熱痰。 藥材是:片子黃芩(炒過)。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糊狀或蒸餅丸,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粒,用白開水送服。
清化丸:與青金丸搭配使用,專治熱嗽及咽喉痛。 藥材為:燈籠草(炒過)。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揉成丸服用,也可用醋調和,塗抹於咽喉疼痛處。
2. 治痰咳嗽方
加味二陳湯,治嗽動有痰,痰出嗽止。
陳皮(去白),半夏,茯苓,甘草(炙),桔梗,桑白皮,瓜蔞仁,杏仁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如胸膈作悶,加枳殼、紫蘇;春加薄荷、荊芥,夏加黃芩、黃連;有火,亦加芩、連。
桔梗湯,除痰下氣,胸膈脹滿,痰逆噁心,飲食不進。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桔梗(炒,各一兩),枳實(麩炒,三錢)
上銼,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水煎服。
橘皮半夏湯,治痰嗽久不已者。
橘皮(去白,半兩),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
上為末,分二服,每服加生薑十片,水煎服。
橘甘散,治痰嗽,極有效驗。
橘皮(去白,四兩),甘草(炙,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洗肺散,治咳嗽痰盛,肺氣不利。
半夏(三錢),黃芩(二錢),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子(各一錢半),杏仁(去皮尖,七個),甘草(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
人參散,治咳嗽痰壅通用。
人參,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細辛,枳殼,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加生薑三片、烏梅半個,水煎,食後服。一方無杏仁,不用烏梅。痰嗽,加紫茸,添甘草。
人參飲,治痰嗽。
半夏,南星,寒水石,柴胡,款冬花,五味子,豬牙皂角,甘草(炙)
上㕮咀,每服八錢,生薑五片水煎服。熱,加黃芩。
人參飲子,治痰嗽寒熱壅盛。
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桔梗,五味子(各一兩),枳殼,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水煎,空心服。治寒壅者,加杏仁不去皮、紫蘇各半兩。
人參清肺散,治痰嗽咽乾,聲不出。
人參,陳皮,貝母(各一錢半),半夏,桔梗,茯苓,桑白皮,知母,枳殼,杏仁,黃連(各一錢),麥門冬,地骨皮,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一個),谷花(七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方,治咳嗽痰喘。
南星(炮),半夏(湯泡,各一兩),陳皮(去白,一兩半),杏仁(去皮尖,五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三錢),款冬花,人參(各二錢)
上銼,每服加生薑五片,水煎,臨臥溫服。忌生冷、油膩。
丹溪方,治喘嗽,去濕痰。
白朮,蒼朮,半夏,香附(各一兩),黃芩,貝母,杏仁(去皮尖,各半兩)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服。
丹溪方,治咳嗽有痰。
蒼朮(一錢),半夏(一錢半),茯苓(五分),陳皮(五分),桔梗,甘草(各二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煎服。
丹溪方,治肥人濕痰咳嗽。
白朮(二錢半),半夏,苦參(各一錢半),陳皮(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竹瀝與水共一盞煎,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
白話文:
治痰咳嗽方
加味二陳湯:治療咳嗽伴有痰,痰排出後咳嗽停止。藥材包括陳皮(去白)、半夏、茯苓、甘草(炙)、桔梗、桑白皮、瓜蔞仁、杏仁。將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水煎服。如果胸膈悶塞,加枳殼、紫蘇;春天加薄荷、荊芥;夏天加黃芩、黃連;如有火症,也加黃芩、黃連。
桔梗湯:清除痰濁,降氣,治療胸膈脹滿、痰逆噁心、飲食不進。藥材包括陳皮(去白)、半夏(薑製)、桔梗(炒,各一兩)、枳實(麩炒,三錢)。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橘皮半夏湯:治療久咳不止的痰嗽。藥材包括橘皮(去白,半兩)、半夏(湯泡七次,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分兩次服用,每次加生薑十片,水煎服。
橘甘散:治療痰嗽,療效顯著。藥材包括橘皮(去白,四兩)、甘草(炙,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服。
洗肺散:治療咳嗽痰多,肺氣不利的症狀。藥材包括半夏(三錢)、黃芩(二錢)、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子(各一錢半)、杏仁(去皮尖,七個)、甘草(五分)。將藥材咀嚼成藥末,加生薑五片,水煎,飯後服用。
人參散:治療咳嗽痰多壅塞的症狀。藥材包括人參、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細辛、枳殼、赤茯苓、杏仁(不去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將藥材咀嚼成藥末,加生薑三片、烏梅半個,水煎,飯後服用。有一個方子不含杏仁,也不用烏梅。若為痰嗽,加紫茸,並增加甘草用量。
人參飲:治療痰嗽。藥材包括半夏、南星、寒水石、柴胡、款冬花、五味子、豬牙皂角、甘草(炙)。將藥材咀嚼成藥末,每次服用八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如有發熱,加黃芩。
人參飲子:治療痰嗽寒熱壅盛。藥材包括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桔梗、五味子(各一兩)、枳殼、甘草(炙,各半兩)。將藥材咀嚼成藥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五片水煎,空腹服用。治療寒邪壅塞者,加杏仁(不去皮)和紫蘇各半兩。
人參清肺散:治療痰嗽咽喉乾燥,聲音嘶啞。藥材包括人參、陳皮、貝母(各一錢半)、半夏、桔梗、茯苓、桑白皮、知母、枳殼、杏仁、黃連(各一錢)、麥門冬、地骨皮、甘草(各五分)、五味子(一個)、谷花(七分)。將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一方:治療咳嗽痰喘。藥材包括南星(炮製)、半夏(湯泡,各一兩)、陳皮(去白,一兩半)、杏仁(去皮尖,五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三錢)、款冬花、人參(各二錢)。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加生薑五片,水煎,睡前溫服。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丹溪方(一):治療喘嗽,去除濕痰。藥材包括白朮、蒼朮、半夏、香附(各一兩)、黃芩、貝母、杏仁(去皮尖,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丸劑服用。
丹溪方(二):治療咳嗽帶痰。藥材包括蒼朮(一錢)、半夏(一錢半)、茯苓(五分)、陳皮(五分)、桔梗、甘草(各二分)。將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丹溪方(三):治療肥胖者因濕痰引起的咳嗽。藥材包括白朮(二錢半)、半夏、苦參(各一錢半)、陳皮(一錢)。將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與竹瀝一起用水煎,飯後服用三補丸十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