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八 (2)
卷二十八 (2)
1. 通治諸咳嗽方
二陳湯,丹溪云:治咳嗽去痰,伐病根之藥也,除陰虛血虛,火盛乾咳嗽者勿用。
半夏,陳皮(去白),白茯苓,甘草
上銼,加生薑,煎服。如血虛有痰者,本方合四物湯,加五味子、麥門冬、瓜蔞仁之類;如傷風邪咳嗽,加南星、枳殼、防風、荊芥、前胡、細辛、旋覆花之類;如傷寒邪咳嗽,加麻黃、杏仁、桔梗、乾薑、桂枝之類;如傷熱邪咳嗽,加黃芩、薄荷、知母、石膏、桔梗之類;如先傷風寒,鬱熱久嗽不已,欲成勞者,加知母、貝母、款冬花、紫菀、五味子、天麥二冬、馬兜、當歸、生地黃之類;如傷風寒喘嗽並作,加麻黃、杏仁、防風、荊芥、枳殼、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紫蘇之類;如咳嗽聲嘶,引兩脅痛不可忍者,加芎、歸、芍藥、青皮、柴胡、草龍膽、黃芩、竹茹之類;如久年喘嗽,遇風寒則發作者,加紫菀、款冬花、桑白皮、杏仁、五味子、知母、石膏之類。
不問風寒鬱熱,勞嗽久嗽,曾先服麻黃、杏仁、防風等藥,雖退減而病根未除者,加粟殼、烏梅、阿膠、五味子、瓜蔞仁之類,可一服而愈。
蔭按:凡諸嗽,須分氣虛氣實新久用藥。如新咳嗽挾虛者可用人參,風寒邪熱者萬不可用。如久嗽已鬱熱者,切不可用人參,反增喘滿嗽劇。如肺虛久嗽,加五味子、款冬花、紫菀茸、馬兜鈴之類以補之;若肺實而有火邪者,宜桑白皮、片黃芩、天花粉、杏仁、枳殼、桔梗之類以瀉之。
一方,治十六般咳嗽。
黃明膠(炙),馬兜鈴,半夏(薑汁浸三日),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一兩),人參(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七分,臨臥食後服,隨病有湯使為引。心嗽,面赤或汗流,加乾葛煎,早飯後服;肝嗽,眼淚出,加烏梅一枚、大米十四粒煎;脾嗽,不思飲食,或一二時噁心,入生薑二片煎;胃嗽,吐逆酸水,入蛤粉煎;膽嗽,令人不睡,加茯神五分,茶清調下;肺嗽,上喘氣急,入桑白皮煎;腎嗽,入黃耆、白飴糖同煎;膈咳,嗽出痰如員塊,生薑汁調藥嚥下;勞嗽,入秦艽末同煎;冷嗽,天曉嗽甚,加蔥白三寸同煎;血嗽,連頓不住,當歸末、棗子同煎;暴嗽,涕唾稠黏,入烏梅、生薑同煎;產嗽,背腫疼痛,加甘草三寸、黃蠟少許同煎;氣嗽、肚痛脹滿,入青皮去白同煎;熱嗽夜甚,入蜜一匙,蔥白同煎;哮嗽,喉如拽鋸,入半夏三枚同煎。上十六般嗽疾,依法煎服,無不效驗。
此方乃京都一家專治此疾,因中宮厚賂,方始得傳,屢試有效。
雞鳴丸,治男婦不問老少十八般咳嗽,吐血諸虛等證如神。
從來咳嗽十八般,只因邪氣入於肝。
胸膈咳嗽多加喘,胃嗽膈上有痰涎。
大腸咳嗽三焦熱,小腸咳嗽舌上干。
白話文:
通治諸咳嗽方
二陳湯,據丹溪先生所言,能治療咳嗽、祛痰,是治療咳嗽病根的藥方,但陰虛血虛、火盛而引起的乾咳則不宜使用。藥材包括:半夏、陳皮(去白)、白茯苓、甘草,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煎服。若為血虛痰多的情況,可將此方與四物湯合用,再加入五味子、麥門冬、瓜蔞仁等;若因受風寒而咳嗽,則需加入南星、枳殼、防風、荊芥、前胡、細辛、旋覆花等;若因傷寒而咳嗽,則需加入麻黃、杏仁、桔梗、乾薑、桂枝等;若因傷熱而咳嗽,則需加入黃芩、薄荷、知母、石膏、桔梗等;若先受風寒,又因鬱熱而久咳不止,將要成癆咳時,則需加入知母、貝母、款冬花、紫菀、五味子、天冬、麥冬、馬兜鈴、當歸、生地黃等;若因傷風寒而喘嗽同時出現,則需加入麻黃、杏仁、防風、荊芥、枳殼、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紫蘇等;若咳嗽聲音嘶啞,且兩脅疼痛難忍,則需加入川芎、當歸、芍藥、青皮、柴胡、龍膽草、黃芩、竹茹等;若為多年久咳,遇風寒即發者,則需加入紫菀、款冬花、桑白皮、杏仁、五味子、知母、石膏等。
不論是風寒、鬱熱、勞嗽或久咳,如果之前曾服用麻黃、杏仁、防風等藥物,即使症狀減輕,但病根未除,可加入粟殼、烏梅、阿膠、五味子、瓜蔞仁等,或許服用一次就能痊癒。
此外,各種咳嗽都應區分氣虛、氣實、新舊病症來用藥。例如,新發生的咳嗽兼有氣虛者可用人參,但風寒邪熱者則萬萬不可用人參。久咳已出現鬱熱者,更不可用人參,否則反而會加重喘滿和咳嗽。肺虛久咳者,需加入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馬兜鈴等補益;若肺實並伴有火邪,則宜用桑白皮、黃芩、天花粉、杏仁、枳殼、桔梗等瀉火。
另一方,據說能治療十六種咳嗽:
藥材包括:黃明膠(炙)、馬兜鈴、半夏(薑汁浸泡三日)、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一兩)、人參(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一盞水煎成七分,臨睡前飯後服用,可根據病情加入其他湯藥引導藥力。若是心嗽(心火引發的咳嗽),伴有面紅或出汗,則加乾葛煎服,早餐後服用;若是肝嗽(肝火引發的咳嗽),伴有流淚,則加烏梅一枚、大米十四粒煎服;若是脾嗽(脾虛引發的咳嗽),伴有不思飲食,或間歇性噁心,則加生薑二片煎服;若是胃嗽(胃火引發的咳嗽),伴有嘔吐酸水,則加蛤粉煎服;若是膽嗽(膽火引發的咳嗽),伴有失眠,則加茯神五分,用茶水送服;若是肺嗽(肺熱引發的咳嗽),伴有上喘氣急,則加桑白皮煎服;若是腎嗽(腎虛引發的咳嗽),則加黃耆、白飴糖同煎;若是膈咳(咳嗽咳出痰塊),則用生薑汁調藥服下;若是勞嗽(勞損引發的咳嗽),則加秦艽末同煎;若是冷嗽(清晨咳嗽加重),則加蔥白三寸同煎;若是血嗽(咳血不止),則加當歸末、大棗同煎;若是暴嗽(咳嗽突然發作,痰稠黏),則加烏梅、生薑同煎;若是產嗽(產後咳嗽),伴有背腫疼痛,則加甘草三寸、黃蠟少許同煎;若是氣嗽(氣滯引發的咳嗽),伴有腹痛脹滿,則加青皮(去白)同煎;若是熱嗽(夜晚咳嗽加重),則加蜂蜜一匙、蔥白同煎;若是哮嗽(咳嗽哮喘),喉嚨感覺像拉鋸一樣,則加半夏三枚同煎。上述十六種咳嗽,依法煎服,都應該有效。
此方據說是京都一家專門治療咳嗽的診所,因為得到宮廷的重金賞賜才流傳出來的,多次驗證有效。
雞鳴丸,據說能治療男女老少十八種咳嗽,以及吐血、虛弱等症狀,療效神奇。
文中還列舉了咳嗽的十八種症狀,並簡單描述了每種症狀的病因和特點,但因篇幅限制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