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肺脹者主收斂(動則喘滿氣急息重是也)。肺因火傷極,遂成郁遏,用訶子為主,佐以海粉、香附、青黛、杏仁之類。肺脹郁遏,不得眠者,難治。凡嗽,春是春升之氣,夏是火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束。

用藥發散之後,必以半夏等藥逐去其痰,庶不再來。早晨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午時火氣流入肺中,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貝母、石膏降之;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四物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黃昏嗽多者,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劑,以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嗽而脅痛,宜以青皮疏肝氣,後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一雲實者,白芥子之類。嗽而心煩,六一散加辰砂;嗽而失聲,潤肺散、訶子、五味子、五倍子、黃芩、甘草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嗽而無聲有痰,半夏、白朮、五味、防風、枳殼、甘草;有聲無痰,生薑、杏仁、升麻、五味、防風、桔梗、甘草;有聲有痰,白朮、半夏、五味、防風,久不愈者加枳殼、阿膠。

寒熱交作而咳嗽者,小柴胡湯加知母之類。一方加白芍藥、五味子、桑白皮。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喘促,瀉白散加青皮、五味、人參、茯苓、粳米。熱嗽胸滿,小陷胸湯。治嗽最要分肺虛實。若肺虛久嗽,宜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馬兜鈴之類補之;若肺實有火邪,宜黃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之類瀉之。治嗽必用五味子,東垣之法,然驟用之恐閉住其邪,先必發散之,或兼用之可也。

治嗽用訶子,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劑;杏仁散肺氣風熱,然肺實有熱因於寒者為宜;桑白皮瀉肺氣,然性不純良,用之多者當戒;或用馬兜鈴,以其去肺熱補肺也;多用生薑,以其辛能發散也;瓜蔞甘能補肺,潤肺降氣,胸中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

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但用先去病根,此乃收功後藥也,治痢亦同。咳逆,非蛤粉、青黛、瓜蔞、貝母不除。大概有痰者加痰藥。口燥咽乾而有痰者,不用半夏、南星,用瓜蔞、貝母。飲水者不用瓜蔞,恐泥膈不鬆快。

喘嗽,不拘老幼久近,上壅等疾,槐花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熟水或薑湯下。知母止嗽清肺,滋陰降火;杏仁瀉肺氣,氣虛久嗽者一二服即止。嗽而肺氣有餘者宜瀉之,桑白皮為主,半夏、茯苓佐之,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宜養血以流動乎氣,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之類。

血礙氣作嗽者,桃仁去皮尖,大黃酒炒,薑汁丸服。勞嗽即火鬱嗽,用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郁遏,脹滿不得眠,一邊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佐以海石童便浸、香附、瓜蔞、青黛、杏仁、半夏曲之類,薑、蜜調,噙化,必以補陰為主。脈郁痰嗽,睡不安,宜清化丸,貝母、杏仁為末,砂糖入薑汁,蒸餅丸,噙化。

白話文:

[論]

肺脹的病症,主要是需要收斂(表現為一動就喘不過氣,胸悶氣急,呼吸沉重)。肺部因為火熱損傷到了極點,導致氣機鬱結,此時可以使用訶子為主藥,搭配海蛤粉、香附、青黛、杏仁等藥物。肺脹鬱結而無法入睡的情況,比較難治療。

一般咳嗽來說,春天是生發之氣的表現,夏天是火氣向上炎最嚴重的時候,秋天是濕熱損傷肺部,冬天則是風寒束縛體表。

在用藥發散之後,必須要用半夏等藥物來驅除痰液,這樣才能避免再次發作。早上咳嗽比較嚴重,這是因為胃裡有食物積滯,到中午時火氣進入肺部,可以用知母、地骨皮來降低肺火;如果上半天咳嗽較多,是胃中有火,可以用貝母、石膏來降火;如果下午咳嗽較多,屬於陰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先降低火氣;如果是傍晚咳嗽較多,是火氣浮於肺部,不適合用寒涼的藥物,可以用五味子、五倍子來收斂降火。

咳嗽而且伴隨脅痛,適合用青皮來疏理肝氣,之後再用二陳湯加上南星、香附、青黛、薑汁。有人說的「實」指的就是白芥子之類的藥物。咳嗽且心煩意亂,可以用六一散加上辰砂;咳嗽導致聲音沙啞,可以用潤肺散、訶子、五味子、五倍子、黃芩、甘草等份研磨成粉末,做成蜜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咳嗽無聲但有痰,可以用半夏、白朮、五味子、防風、枳殼、甘草;咳嗽有聲但無痰,可以用生薑、杏仁、升麻、五味子、防風、桔梗、甘草;咳嗽有聲且有痰,可以用白朮、半夏、五味子、防風,如果久治不癒,可以加上枳殼、阿膠。

如果寒熱交替發作且伴隨咳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知母等藥物。另外一個方子可以加上白芍藥、五味子、桑白皮。如果陰氣在下而陽氣在上,出現咳嗽、嘔吐、氣喘,可以用瀉白散加上青皮、五味子、人參、茯苓、粳米。如果熱咳且胸悶,可以用小陷胸湯。治療咳嗽最重要的是分辨肺的虛實。如果肺虛久咳,適合用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馬兜鈴等藥物來補益肺氣;如果肺實且有火邪,適合用黃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等藥物來瀉肺火。治療咳嗽必須使用五味子,這是東垣的法則,但是如果驟然使用,恐怕會將邪氣閉住,所以最好先用發散的藥物,或者同時使用也可以。

治療咳嗽使用訶子,味道酸苦,有收斂和降低火氣的功效;五味子可以收斂肺氣,是治療火熱病症的常用藥;杏仁可以疏散肺氣中的風熱,但適合肺實且有熱,但又因為寒邪引起的咳嗽;桑白皮可以瀉肺氣,但藥性不純粹,不宜多用;或者可以使用馬兜鈴,因為它能去除肺熱並補益肺氣;多用生薑,是因為它性味辛散,可以發散邪氣;瓜蔞性甘,可以補肺,潤肺並降氣,胸中有痰是因為肺受火邪逼迫,失去了下降的功能,現在得到甘緩潤下的幫助,痰自然會下降,所以說它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

治療咳嗽大多會使用粟殼,不必懷疑,但要先去除病根,這屬於病好之後收尾的藥物,治療痢疾也是一樣。咳逆的症狀,非用蛤粉、青黛、瓜蔞、貝母不能去除。大致來說,有痰的咳嗽需要加上化痰的藥物。如果口乾咽燥且有痰,就不要用半夏、南星,要用瓜蔞、貝母。如果平時就喜歡喝水的人,就不要用瓜蔞,因為它會黏膩胸膈,無法使氣機順暢。

氣喘咳嗽,不論老人、小孩或病程長短,凡是氣機壅塞的疾病,都可以用槐花研磨成粉末,滴水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溫開水或薑湯送服。知母可以止咳清肺,滋養陰液,降低火氣;杏仁可以瀉肺氣,氣虛久咳的病人,服用一兩次就會止咳。咳嗽而且肺氣過盛,適合用瀉法,以桑白皮為主藥,半夏、茯苓作為輔助,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肺脹並且咳嗽,無論是左側或右側都無法入睡,這是因為痰挾瘀血阻礙氣機導致的疾病,應該養血以使氣機流暢,降低火氣,疏理肝氣以清除痰液,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之類的藥物。

如果瘀血阻礙氣機導致咳嗽,可以使用桃仁去掉皮和尖端,用大黃酒炒過,再用薑汁做成藥丸服用。勞累導致的咳嗽,其實就是火鬱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訶子,能治療肺氣因火傷到極點而導致的鬱結,胸悶脹滿無法入睡的症狀,可以一方面利用訶子酸苦味來收斂降火,輔以用童便浸泡過的海蛤粉、香附、瓜蔞、青黛、杏仁、半夏曲等藥物,用薑汁、蜂蜜調製,含在口中慢慢融化,並且一定要以滋養陰液為主。如果是脈象鬱結且有痰導致的咳嗽,睡不安穩,適合使用清化丸,用貝母、杏仁研磨成粉末,加入砂糖和薑汁,用蒸餅做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