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五 (1)
卷五 (1)
1. 卷二十八
2. 咳嗽
3. 論
袖珍論,曰: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從出,皮毛賴之而潤澤,腎水由茲而生養。腠理不密,外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幹,皆能令人咳嗽。傷風則脈浮,憎寒身熱,自汗煩躁,鼻引清涕,欲語未竟而咳;傷寒則脈緊,無汗惡寒,煩躁不渴,遇寒而咳;傷熱則脈數,煩渴引飲,咽膈乾燥,咳嗽稠黏;傷濕則脈細,咳則四肢重著,骨節煩疼。又有七情之氣傷於五臟六腑,克於肺經,亦能致咳。喜傷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腫狀,不已則小腸受之,咳狀與氣俱失;怒傷肝者,咳而兩脅下痛,不已則膽受之,嘔吐苦汁;思傷脾者,咳而右脅下痛,引至肩背,不已則胃受之,嘔吐痰沫;憂傷肺者,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唾血,不已則大腸受之,咳則遺屎;恐傷腎者,咳則腰背相引而痛,不已則膀胱受之,咳而遺溺;咳而不已,三焦受之,咳則腹滿不欲食。治療之法,當詳審其脈證。若外感風寒,止當發散,又須觀病者之虛實用藥。若內因七情而得者,又當隨其部經之證與氣脈相應。脈浮緊為虛寒,沉數為實熱,弦澀為少血,洪滑為多痰。咳嗽之脈,浮大者易治,沉微者難愈。大概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又有停飲而咳者,又須消化之。切不可驟用罌粟、訶子之劑止澀之。又有寒邪未除者,亦不可便用補藥。最忌憂思過度,房室勞傷,否則多成瘵疾,謹之。
集略,曰:《內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故傷肺居多。子和以肺傷分六氣,不拘於寒。咳者,氣動也,陽也;嗽者,兼血也,陰也。其本雖殊,其標則一。有因勞,因肺脹,因食積,因痰。若發熱致嗽或聲嘶者,此因血虛受熱。大抵人瘦者,腠理疏通而多汗泄,血液衰少而為燥熱,故多勞嗽。咳而無痰者,此係火鬱之證,用苦桔梗類以開之,補陰降火,實者宣法亦可施也。若秋傷於濕,積於脾,冬必咳嗽。夫咳嗽者,多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始關於肺,終則聚於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治法須分新久虛實,若外感風寒,則當發散,參蘇清肺飲之類。火熱則清之,濕熱則瀉之,多痰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有停飲者又須消化。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鬱則開鬱。滋之潤之,斂之降之,則治虛之法也。若口有腐氣,吐濁涎,脈數有力,名曰肺癰,當涼血,以桔梗湯闢燥。若胸中隱隱而痛,脈弱無力,名曰肺痿,宜養氣,用薏苡仁散。治嗽之要,切不可用烏梅、粟殼酸澀之藥,其寒邪未除,亦不可便用補藥。須慎調養,忌憂思,戒房室,薄滋味。若性躁及脫營之人,終覺難療。
成無己,云:咳者,謦咳之咳,俗謂之嗽者是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是冷嗽。甚者續續不已,連連不息,坐臥不安,言語不竟,動引百脈,聲聞四近矣。
白話文:
[論]
肺是五臟之華蓋,聲音的來源,皮膚毛髮的潤澤依靠它,腎水的滋養也來自它。皮膚組織疏鬆,受風寒暑濕之氣侵襲,都會導致咳嗽。傷風則脈浮,畏寒發熱,自汗煩躁,流清鼻涕,說話說到一半就咳嗽;傷寒則脈緊,無汗怕冷,煩躁不渴,遇冷就咳嗽;傷熱則脈數,煩渴多飲,咽喉乾燥,咳嗽痰稠;傷濕則脈細,咳嗽時四肢沉重,關節疼痛。此外,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損傷五臟六腑,影響肺經,也能導致咳嗽。喜傷心,咳嗽時喉嚨像腫脹一樣,持續下去小腸受影響,咳嗽和氣息都會紊亂;怒傷肝,咳嗽時兩肋下疼痛,持續下去膽受影響,會嘔吐苦水;思傷脾,咳嗽時右肋下疼痛,牽連到肩背,持續下去胃受影響,會嘔吐痰沫;憂傷肺,咳嗽時喘息有聲,嚴重時會吐血,持續下去大腸受影響,咳嗽時會遺屎;恐傷腎,咳嗽時腰背疼痛牽引,持續下去膀胱受影響,咳嗽時會尿失禁;咳嗽不止,三焦受影響,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治療方法,應仔細診察脈象和症狀。如果是外感風寒,就應該發散風寒,還要觀察病人的虛實情況用藥。如果是內因七情導致的,就應該根據其所屬經絡的症狀和氣脈相應的關係治療。脈浮緊為虛寒,脈沉數為實熱,脈弦澀為血少,脈洪滑為痰多。咳嗽的脈象,脈浮大者容易治癒,脈沉微者難以痊癒。總的來說,先順氣,其次是下痰。還有因飲水停滯而咳嗽的,還需消導。絕對不能急用罌粟、訶子等收澀的藥物。還有寒邪未除的,也不能馬上用補藥。最忌諱憂思過度,房事過度,否則很容易導致肺癆,務必謹慎。
《內經》說:五臟六腑都能導致咳嗽,不單單是肺。皮膚毛髮是肺的表裡關係,皮膚毛髮先受到邪氣侵襲,邪氣就從這個表裡關係侵犯肺,所以傷肺的比較多。有人把肺受損分為六種氣,不拘泥於寒邪。咳是氣的運動,屬陽;嗽是兼有血的症狀,屬陰。其本源雖不同,其表現卻一致。有因勞累,因肺脹,因飲食積滯,因痰引起的咳嗽。如果發熱導致咳嗽或聲音嘶啞,這是因為血虛受熱。總的來說,人瘦的人,皮膚組織疏鬆,多汗,血液不足而導致燥熱,所以容易勞嗽。咳嗽無痰,這是火鬱之證,用苦參、桔梗類藥物疏通,滋陰降火,實證也可以用宣法。如果秋天受濕邪侵襲,積聚在脾臟,冬天必然咳嗽。咳嗽大多是因為肺氣受損而導致脾濕的活動,開始涉及肺,最後積聚在胃,使人流很多鼻涕唾液,面部浮腫,是氣逆。治療方法需要區分新久虛實,如果是外感風寒,就應該發散風寒,用參蘇飲、清肺飲等藥物。熱證就清熱,濕熱就瀉濕,痰多就先順氣,然後再化痰,有飲水停滯的就需要消導。久病就屬虛屬鬱,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兼有鬱證的就疏通鬱結。滋養潤澤,斂陰降火,就是治療虛證的方法。如果口中出現腐敗的氣味,吐出濁痰,脈數有力,叫做肺癰,應該涼血,用桔梗湯去除燥熱。如果胸中隱隱作痛,脈弱無力,叫做肺痿,應該養氣,用薏苡仁散。治療咳嗽,最重要的是不能用烏梅、粟殼等酸澀的藥物,寒邪未除,也不能馬上用補藥。需要謹慎調養,忌諱憂思,戒除房事,飲食清淡。如果性情急躁或者氣血虧損的人,最終都很難治療。
咳嗽,就是咳嗽的咳嗽,俗稱嗽。肺主氣,受寒邪侵襲,使氣上升而不下降,逆而不收,衝擊膈肌和咽喉,使喉嚨裡癢癢的,像有東西梗阻一樣,這是冷嗽。嚴重者,咳嗽不止,連綿不斷,坐臥不安,說話說不完,牽連全身經脈,聲音傳遍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