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1)

1. 脈法

脈多沉伏。氣鬱則脈必沉而澀,濕鬱則脈必沉而緩,熱鬱則脈必沉而數,痰鬱脈必弦滑,血鬱脈必芤而結促,食鬱脈必滑而緊盛。郁在上則見於寸,郁在中則見於關,郁在下則見於尺,左右亦然。郁脈或促,或結,或代。

滑氏診家樞要,曰:氣血食積痰飲,一有留滯於其間,則脈必因之而止節矣。但當求其有神,何害之有。夫所謂有神者,即經所謂有中氣也。

白話文:

脈象大多呈現沉伏的狀態。如果氣鬱,脈象必定會顯得沉而澀;濕鬱,脈象就會沉而緩;熱鬱,脈象就會沉而數;痰鬱,脈象則會呈現弦滑;血鬱,脈象就會芤而結促;食鬱,脈象就會滑而緊盛。鬱結在上部,則在寸脈有所表現;鬱結在中部,則在關脈有所表現;鬱結在下部,則在尺脈有所表現,左右手的脈象也同樣如此。鬱結的脈象可能呈現促、結或代的情況。

根據《滑氏診家樞要》所言:一旦氣血、食物積滯或痰飲在體內有滯留,脈象就會因此出現停頓或節律不整的情況。然而,只要脈象有神,就無需過度擔心。所謂的有神,就是經典中所說的有中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