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一百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百 (2)

1. 治面熱面寒方

升麻黃連湯,治面熱。

升麻,葛根(各一錢半),白藍(一錢),白芍藥(煨,七分),黃連(八分),川芎,薄荷,生犀角,甘草(各五分),荊芥穗(四分),黃芩(三分)

上銼,作一劑,水煎,食後服。忌酒、濕面、五辛之物。

白話文:

升麻黃連湯用於治療面部發熱。藥方包括升麻、葛根各一錢半,白藍一錢,白芍藥(煨,七分),黃連八分,川芎、薄荷、生犀角、甘草各五分,荊芥穗四分,黃芩三分。將所有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忌酒、濕面、五辛等食物。

升麻附子湯,治面寒。

升麻,葛根(各一錢),白芷,黃芩(各一錢),人參,甘草(炙),草豆蔻(各八分),益智仁,附子(童便煮,炮,各五分)

上銼,一劑加連須蔥白二根,水煎,食遠溫服。

白話文:

升麻附子湯,治面寒

藥方:

  • 升麻、葛根(各一錢)
  • 白芷、黃芩(各一錢)
  • 人參、甘草(炙)、草豆蔻(各八分)
  • 益智仁、附子(童便煮,炮,各五分)

用法:

  • 將上述藥材切碎,一劑藥再加上兩根連鬚蔥白,用水煎煮。
  • 飯後溫服。

功效:

此方用於治療面寒。

2. 治面見五色方

升麻順氣湯,治憂思飲食失節,面色黧黑,心懸如飢,不飲食,氣短而促,此陽明經不足也

升麻(一錢半),葛根,防風,白芷,黃芩,人參(各一錢),白芍藥(六分),蒼朮,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加棗、姜,水煎服,宜早飯後午前,取天氣上升,使陽達於面也。

白話文:

升麻順氣湯用於治療因憂思、飲食不節導致面色晦暗、心神不安、食慾不振、氣短促的症狀,這屬於陽明經氣不足。藥方包括升麻、葛根、防風、白芷、黃芩、人參、白芍、蒼朮、甘草等藥材,煎服時需加入大棗和生薑,最好在早飯後午前服用,利用天氣上升的時間,讓藥效順著陽氣上達面部。

巴戟丸,治肺病面白不悅,則為脫氣脫血,脫津脫液,脫精神。

川巴戟(去心),五味子,肉蓯蓉(酒洗),菟絲子(炒),人參,白朮,熟地(砂仁炒),骨碎補(去毛),茴香,牡蠣,白龍骨,覆盆子,益智仁(各等分)

白話文:

巴戟丸適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導致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的症狀,主要針對氣血津液精氣不足的情況。藥方包含川巴戟、五味子、肉蓯蓉、菟絲子、人參、白朮、熟地、骨碎補、茴香、牡蠣、白龍骨、覆盆子、益智仁等藥材,各取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二三服。

東垣方,治面白善嚏,或面色惡,及脈緊者,皆寒也。

羌活,防風,甘草,藁本,附子

上銼,水煎服。面色惡,悲恐者,更加桂、附。

白話文:

方劑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

功效

此方出自東垣派醫書,用於治療面色蒼白、容易打噴嚏,或面色晦暗、脈搏緊弦等症狀,這些都是寒證。

藥材

羌活、防風、甘草、藁本、附子。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如果面色晦暗、情緒低落、容易恐懼,可再加入桂枝和附子。

3. 治面生瘡癤方

清上防風湯,清上焦火,治頭面生瘡癤,風熱毒。

防風(一錢),連翹,白芷,桔梗(各八分),黃芩(酒炒),川芎(各七分),荊芥,梔子,黃連,薄荷,枳殼,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清上防風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上焦(頭部、面部)的熱毒,例如頭面部生瘡癤,以及由風熱引起的各種皮膚病。

方劑中包括多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藥材,例如:

  • 防風: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白芷:解毒消腫、散風止痛。
  • 桔梗:宣肺利咽、散寒止咳。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
  • 荊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枳殼:理氣化痰、消食導滯。
  • 甘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

這些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用於治療頭面部瘡癤、風熱毒等病症。

注意事項

  • 藥物劑量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等特殊人羣使用本方劑需謹慎。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入竹瀝尤妙。

連翹散,治面生谷嘴瘡,俗名粉刺。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桑白皮,山梔子(炒),貝母,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臨臥服。

麥門冬膏,治面上肺風瘡。

麥門冬(去心,一斤),橘皮(去白,四兩)

上用水煎汁,熬成膏,入蜜二兩,再熬成,入水中一夜去火毒,每服五匙,滾水化開,夜用後春容散擦之。

白話文:

功效

治療面部生長穀嘴瘡,俗稱粉刺。

藥方

  • 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桑白皮、山梔子(炒)、貝母、甘草(各等份)

用法

  1. 將所有藥材切碎。
  2. 用水煎煮。
  3. 臨睡前服用。

功效

治療面部肺風瘡。

藥方

  • 麥門冬(去心,一斤)
  • 橘皮(去白,四兩)

用法

  1. 將麥門冬和橘皮用水煎煮取汁。
  2. 將藥汁熬成膏狀。
  3. 加入蜂蜜二兩,繼續熬製。
  4. 將熬好的膏狀藥物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去除火毒。
  5. 每次服用五匙,用滾水化開,於睡前服用。
  6. 服用後用春容散擦拭患處。

  • 方括號內為中藥名稱,括號內文字為藥材處理方法。
  • "上銼" 指的是將藥材切碎。
  • "入竹瀝尤妙" 指的是加入竹瀝效果更佳,但未在藥方中列出。

春容散

白附子(六錢),硫黃(五錢),枯礬,黑鉛(炒枯,各二錢),黃丹(飛過),輕粉(各一錢),密陀僧(二錢),麝香(二分)

上為末,先將冷水擦紅處洗後,以藥未擦之,不可擦破。忌酒色惱怒。

硫黃膏,治面部生瘡,或鼻赤,面生粉刺,妙不可言。

生硫黃,香白芷,瓜蔞根(各半錢),膩粉(一錢),芫青(七個,去翅足),全蠍(一個),蟬蛻(五個)

白話文:

春容散用白附子、硫黃、枯礬、黑鉛、黃丹、輕粉、密陀僧、麝香等藥材製成。將藥粉塗抹於患處前,先用冷水洗淨患處,塗藥時不可擦破。忌酒色和惱怒。硫黃膏則用生硫黃、香白芷、瓜蔞根、膩粉、芫青、全蠍、蟬蛻等藥材製成,可治療面部生瘡、鼻赤、面生粉刺,效果極佳。

上為末,用黃蠟、麻油和熔入前藥在內,臨臥時洗面淨,以少許塗之,數日間瘡腫自平,赤亦自消。如風刺、粉刺,一夕見效,仍塗藥,勿近眼。

白附子散治男婦熱瘡似癬,或黑瘢點。

白附子,密陀僧,白茯苓,白芷,官粉(各等分)

上為末,先用蘿蔔煎湯洗面,後用羊乳調成膏敷患處,早晨洗去。

一方,治面上粉刺。

枯礬(一兩),生硫黃,白附子(各二錢)

白話文:

將黃蠟、麻油融化後加入藥粉,睡前洗臉,塗抹少許藥膏在患處,幾天後瘡腫就會消退,紅腫也會消失。如果長了風刺或粉刺,一晚就能看到效果,持續塗抹藥膏,但要注意不要碰到眼睛。

白附子散可以治療男女因熱氣引起的類似癬的瘡,或黑色斑點。

將白附子、密陀僧、白茯苓、白芷、官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蘿蔔煎湯洗臉,再用羊乳調成膏狀塗抹患處,早上洗掉。

另一個方法可以治療臉上的粉刺:將枯礬、生硫黃、白附子研磨成粉末使用。

上共為末,唾津調擦,臨臥上藥,次早洗去。

一方,治面上酒齇,鼻紅紫腫。

硫黃,枯礬,半夏,白鹽(炒,各二錢)

上為末,水調敷患處,立消。

一方,治面上瘡,鼻酒刺。

雄黃,鉛粉(各一錢),硫黃(五分)

上為細末,乳汁調塗患處,晚上敷,次早溫水洗去,如此三上即已。

一方,治酒齇鼻。

輕粉,硫黃

上共為末,粗紙蘸擦之。

一方,治肺毒,面鼻赤皰。

密陀僧不拘多少,為末,臨臥乳汁調敷面上,次日洗去,不過三五次而已。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塗抹患處,睡前塗藥,隔天早上洗掉。

一種方法可以治療面部酒糟鼻,鼻部發紅腫脹。

將硫磺、枯礬、半夏、白鹽(炒過,各兩錢)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敷在患處,馬上就能消腫。

一種方法可以治療面部瘡瘍,鼻部酒刺。

將雄黃、鉛粉(各一錢)、硫磺(五分)研磨成細粉,用乳汁調和塗抹患處,晚上敷藥,隔天早上用溫水洗掉,如此重複三次即可。

一種方法可以治療酒糟鼻。

將輕粉、硫磺研磨成粉末,用粗紙蘸取塗抹患處。

一種方法可以治療肺毒,面部和鼻子出現紅色皰疹。

將密陀僧研磨成粉末,睡前用乳汁調和敷在面部,第二天洗掉,一般不超過三五次。

一方,治赤紅爛臉。

用水銀一錢、桕油蠟一兩,共搗塗之。

一方,治臉上熱瘡涎出。

用蒲黃敷上,瘥。

一方,治面瘡。

水調平胃散塗之。

一方治鼻瘡。

用杏仁去皮尖為末,以乳汁和之,擦患處。

一方,治抓破面皮。

用生薑自然汁調輕粉,擦患處,更無痕跡。

白話文:

第一方

治療臉部紅腫發炎。

將水銀一錢、桕油蠟一兩,混合在一起搗成糊狀,塗抹患處。

第二方

治療臉部熱瘡流膿。

用蒲黃敷在患處,直到痊癒。

第三方

治療面部瘡瘍。

用清水調和平胃散,塗抹在患處。

第四方

治療鼻子上長瘡。

將杏仁去皮尖研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擦拭患處。

第五方

治療抓破臉皮。

用生薑汁調和輕粉,擦拭患處,可以去除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