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回本書目錄

1. 卷九十七

2. 懸癰

3.

,曰:懸癰謂瘡生於玉莖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證。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漸如蓮子,日久如桃李,加以赤腫,若遲治而破,則大小便皆從此出,不可救也。輕則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即死。初起濕熱壅滯,未成膿而作痛,或小便澀滯,用龍膽瀉肝湯。腫焮痛甚,用仙方活命飲,並以制甘草佐之。久者,大補氣血為先。若不成膿不潰者,八珍湯補之。若膿已成者,急針之。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子湯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久成漏者,十全大補湯、蠟礬丸。此疾首尾常服國老膏,雖患亦輕,雖潰亦淺。若誤用寒涼消毒,則不可救矣。穀道中生瘡,用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次即愈。

千金方,云:夫五臟六腑者,內應骨髓,外合皮毛膚肉。若病從外生,則皮毛膚肉關格強急;若病從內發,則骨髓疼痛。然陰陽表裡,外皮內髓,其病源不可不詳之也。皮虛者寒,皮實者熱,凡皮虛實之應,主於肺大腸,其病發於皮毛,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蔭按:肛門之前,腎囊之後,此間若有腫脹出膿,名曰懸癰,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初起即宜速治,遲則無救矣。大抵皆由腎水不足,相火內爍庚金而致也。患者速宜保養真元,斷絕房欲,用藥扶持,如加減六味丸、國老丸之類,庶可延生,萬勿輕視是禱。若生於肛門之兩旁,則曰臟毒,較懸癰為輕耳。

又有未成膿之腸風臟毒,名雖不同,其治亦異。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所以其色清也;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所以其色濁也。治腸風,以散風行濕藥治之;治臟毒,以清熱涼血藥治之。亦須看其虛實新久之不同,新者實者宜降之瀉之,虛者久者宜升之補之。故治法有所異也,學者不可執一而論,宜仔細詳審焉。

白話文:

[討論],有人說:懸癰是指生在男性生殖器後方,肛門前方的瘡,這屬於足三陰經絡損耗的病症。初期發病時會非常癢,形狀像松子,然後慢慢變得像蓮子,時間久了就如桃子或李子般大,再加上紅腫,如果治療延遲到它破了,那麼大小便都會從這裡出來,這種情況是無法挽救的。病情輕微的話,可能會使身體的氣血瀉盡而死亡,嚴重的話,內部潰爛就會立即死亡。剛開始發病是由於濕熱阻滯,未形成膿但已經疼痛,或者小便困難,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如果腫脹疼痛非常厲害,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並且加上甘草一起服用。長期的病狀,首要的是大量補充氣血。如果沒有形成膿且不會潰爛,可以用八珍湯來補充。如果已經形成膿包,應該馬上進行針刺排膿。為了促進肌肉生長和收縮,腎虛的人可以用六味地黃丸,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和白朮,氣虛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和當歸,脾虛的人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長期形成的瘡口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和蠟礬丸。對於這種疾病,從頭到尾都應該服用國老膏,即使生病也會比較輕,即使潰爛也會比較淺。如果誤用了寒涼的解毒藥物,那就無法救治了。如果肛門中生瘡,可以用水中荇菜葉子,細細搗碎包裹在棉布中塞入下部,一天三次就可以治好。

根據《千金方》記載,五臟六腑在體內對應著骨髓,在體外對應著皮膚和肌肉。如果病從外面產生,皮膚和肌肉就會變得僵硬;如果病從體內產生,骨髓就會疼痛。然而,陰陽表裡,外部的皮膚和內部的骨髓,這些病源不能不詳細瞭解。皮膚虛弱的人怕冷,皮膚健康的人易熱,無論是皮膚虛弱還是健康,都主要由肺和大腸控制,病變通常發生在皮膚和毛髮上,熱症通常影響內臟,冷症通常影響腑臟。

進一步解釋:在肛門前面,睪丸後面,如果有腫脹並出現膿包,被稱為懸癰,也被稱為海底漏,這種病非常難以治癒,一旦發現應立即治療,否則將無法挽救。基本上都是由於腎臟功能不足,相火過旺導致金屬元素受損而引起的。患者應迅速保護自己的生命能量,避免性行為,使用藥物支持,如加減六味丸、國老丸等,這樣才能延續生命,千萬不要輕視這種病。如果瘡生在肛門的兩側,則被稱為臟毒,比懸癰要輕。

還有一種未形成膿包的腸風臟毒,雖然名字不同,但治療方法也不同。腸風是外來的邪氣侵入,隨著感受而立即出現,所以它的顏色是清澈的;臟毒是長期積累的毒素,時間久了才會出現,所以它的顏色是渾濁的。治療腸風,要用疏散風濕的藥物;治療臟毒,要用清熱涼血的藥物。但也要看病情的新舊和虛實,新的和實的應該降低和排出,虛的和舊的應該提升和補充。因此,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學習者不能固守一種方法,應該詳細地審查。

4. 治方

國老膏,治懸癰,始終用之。

用黃紋大甘草一兩,截長三寸許,取山澗東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不可急性,須用三時久,水盡為度,劈,視草中潤透,卻以無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溫服,半月消盡為度。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赤芍藥,當歸尾,沒藥,乳香,甘草,天花粉,貝母,皂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上銼作一服,用酒一碗煎數沸服。

將軍散

大黃(煨),貝母(去心),白芷,甘草節(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二錢,空心服。虛弱,加當歸一半。

加味托裡散,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法見前,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浸中滿減五分),當歸(酒浸),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爛),甘草(炒,各五分)

上銼一劑,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熱,加黃芩、柴胡;日晡熱,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

清心蓮子飲,治懸癰勢退,惟小便赤澀。

黃耆(蜜炙),人參,石蓮子(去心),赤茯苓(各七錢半),黃芩(五錢),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生甘草(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一兩,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國老膏,適用於治療懸癰,從頭到尾都可以使用此藥。

取一大塊有紋路的甘草約一兩重,切成約三寸長,然後用一碗山澗東側的流水,不要用井水或河水,將甘草沾濕後,在文武火上慢慢烤炙,不能急躁,必須烤炙三個時辰,直到水分完全蒸發。再切開甘草,確保內部已經充分吸收了水分,最後用兩碗無灰酒煮至一碗,溫服,連續服用直至半月後癰腫消失。

仙方活命飲,能治療所有類型的瘡瘍,對於未成膿的瘡瘍有助於內消,對於已成膿的瘡瘍能促使其潰破,是止痛和消炎的聖藥。

所需材料包括:穿山甲(用蛤粉炒至黃色)、白芷、防風、赤芍藥、當歸尾、沒藥、乳香、甘草、天花粉、貝母、皁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時,用一碗酒煎煮至沸騰即可服用。

將軍散

所需材料包括:大黃(煨)、貝母(去心)、白芷、甘草節(各等分)。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用酒調和二錢,空腹服用。若身體虛弱,可以添加一半的當歸。

加味託裡散,適用於治療無法消散或潰破的懸癰。

所需材料包括: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詳細方法請參照前面的描述,各一錢)。將以上材料做成一劑,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適用於治療潰爛但無法癒合的懸癰,或伴有發燒、食慾不佳的症狀。

所需材料包括: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浸,若感到飽脹可減少五分)、當歸(酒浸)、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爛)、甘草(炒,各五分)。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時,用水二鍾煎至一鍾,飯前服用。若莖部腫脹,可添加青皮;若感到熱,可添加黃芩、柴胡;若傍晚時發熱,可添加柴胡、地骨皮;若小便呈紅色,可添加酒製知母、黃柏;若小便困難,可添加車前子、山梔子,均需炒過。

清心蓮子飲,適用於治療懸癰病情好轉,但小便仍呈紅色且排尿困難的情況。

所需材料包括:黃耆(蜜炙)、人參、石蓮子(去心)、赤茯苓(各七錢半)、黃芩(五錢)、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制甘草(詳細方法請參照前面的描述)、生甘草(各二錢半)。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時,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