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七 (1)

1.

,曰:懸癰謂瘡生於玉莖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證。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漸如蓮子,日久如桃李,加以赤腫,若遲治而破,則大小便皆從此出,不可救也。輕則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即死。初起濕熱壅滯,未成膿而作痛,或小便澀滯,用龍膽瀉肝湯。腫焮痛甚,用仙方活命飲,並以制甘草佐之。久者,大補氣血為先。若不成膿不潰者,八珍湯補之。若膿已成者,急針之。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子湯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久成漏者,十全大補湯、蠟礬丸。此疾首尾常服國老膏,雖患亦輕,雖潰亦淺。若誤用寒涼消毒,則不可救矣。穀道中生瘡,用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次即愈。

白話文:

懸癰指的是生長在男性生殖器後方、肛門前方的瘡。這種瘡病屬於足三陰經氣虛損造成的。

初期,患者會感到十分癢,瘡口形狀像松子,逐漸變得像蓮子,時間長了會像桃子或李子,並伴隨發紅腫脹。如果延誤治療,瘡口破裂,大小便就會從破口處流出,無法挽救。輕者會耗盡氣血而亡,重者內部潰爛則直接死亡。

初期,濕熱停滯,尚未化膿就感到疼痛,或小便不暢,可用龍膽瀉肝湯治療。如果腫脹紅腫,疼痛加劇,可用仙方活命飲,並用製甘草輔助治療。久病者,首要任務是補氣血。如果沒有化膿潰爛,可用八珍湯滋補。如果已經化膿,就要立即針刺。

想要促進傷口癒合,腎虛者可用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可用四物湯,再加入人參、白朮;氣虛者可用四君子湯,再加入川芎、當歸;脾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久病形成漏瘡者,可用十全大補湯、蠟礬丸。

患上這種疾病,無論病程長短,都要經常服用國老膏,這樣即使患病,病況也較輕,即使潰爛,傷口也較淺。如果誤用寒涼消毒藥物,就會失去救治的機會。

如果肛門內長瘡,可用水中生長的荇葉,搗碎後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每天三次,即可痊癒。

千金方,云:夫五臟六腑者,內應骨髓,外合皮毛膚肉。若病從外生,則皮毛膚肉關格強急;若病從內發,則骨髓疼痛。然陰陽表裡,外皮內髓,其病源不可不詳之也。皮虛者寒,皮實者熱,凡皮虛實之應,主於肺大腸,其病發於皮毛,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蔭按:肛門之前,腎囊之後,此間若有腫脹出膿,名曰懸癰,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初起即宜速治,遲則無救矣。大抵皆由腎水不足,相火內爍庚金而致也。患者速宜保養真元,斷絕房欲,用藥扶持,如加減六味丸、國老丸之類,庶可延生,萬勿輕視是禱。若生於肛門之兩旁,則曰臟毒,較懸癰為輕耳。

白話文:

如果腫脹發生在肛門兩側,則稱為臟毒,比懸癰輕一些。

解釋:

  • 五臟六腑:指人體內部的臟器,包括心、肝、脾、肺、腎,以及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 陰陽表裡:指人體內部的陰陽對應關係,表裡是指外皮和內臟的相互關係。
  • 皮虛者寒,皮實者熱:指皮毛虛弱的人容易受寒,皮毛強健的人容易發熱。
  • 懸癰:指肛門前方、腎囊後方出現的腫脹化膿。
  • 海底漏:指懸癰的另一種稱呼。
  • 相火內爍庚金:指腎水不足,導致內火灼傷腎氣,而腎氣不足則會影響到其他臟器。
  • 加減六味丸、國老丸:指治療腎虛的常用中藥方劑。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中醫對疾病的理解,特別是強調了皮毛、骨髓、陰陽表裡的關係,以及懸癰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同時也提醒人們要重視疾病的早期治療,並強調保養腎氣的重要性。

又有未成膿之腸風臟毒,名雖不同,其治亦異。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所以其色清也;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所以其色濁也。治腸風,以散風行濕藥治之;治臟毒,以清熱涼血藥治之。亦須看其虛實新久之不同,新者實者宜降之瀉之,虛者久者宜升之補之。故治法有所異也,學者不可執一而論,宜仔細詳審焉。

白話文:

還有一些還沒化膿的腸風和臟毒,雖然名稱不同,但治療方法也不一樣。腸風是因為外邪入侵,馬上就發作,所以顏色清亮;臟毒則是毒氣積聚很久才出現,所以顏色濁暗。治療腸風,要用散風行濕的藥物;治療臟毒,要用清熱涼血的藥物。也要根據病情的虛實、新舊來區分,新發作的實證宜用瀉下藥來降氣,虛弱久病的則要補氣升陽。所以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學習者不能執著於一種方法,要仔細觀察病情,謹慎選擇治療方案。

2. 治方

國老膏,治懸癰,始終用之。

用黃紋大甘草一兩,截長三寸許,取山澗東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不可急性,須用三時久,水盡為度,劈,視草中潤透,卻以無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溫服,半月消盡為度。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赤芍藥,當歸尾,沒藥,乳香,甘草,天花粉,貝母,皂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白話文:

國老膏主治懸癰,可長期服用。用黃紋大甘草一兩,切成三寸長的段,取山澗的東流水一碗,不要用井水或河水,將甘草蘸水,文武火慢慢炙烤,不可急火,需用三個時辰,水干為度,劈開,觀察甘草是否潤透,再用無灰酒兩碗煮至一碗,溫熱服用,半月消盡為度。

仙方活命飲主治各種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則迅速潰爛,止痛消毒之聖藥也。配方包括穿山甲(用蛤粉炒至黃)、白芷、防風、赤芍、當歸尾、沒藥、乳香、甘草、天花粉、貝母、皂角刺(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上銼作一服,用酒一碗煎數沸服。

將軍散

大黃(煨),貝母(去心),白芷,甘草節(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二錢,空心服。虛弱,加當歸一半。

加味托裡散,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法見前,各一錢)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兩錢,用酒調和,空腹服用。體虛者,可加半錢當歸。此方名為加味托裡散,用於治療懸癰不消不潰。

上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浸中滿減五分),當歸(酒浸),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爛),甘草(炒,各五分)

上銼一劑,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熱,加黃芩、柴胡;日晡熱,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

白話文:

先將藥材磨成粉末,取一劑份量,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可用於治療潰瘍久不癒合,或發熱、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

配方: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浸中滿減五分)、當歸(酒浸)、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爛)、甘草(炒,各五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取一劑份量,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前服用。若有莖腫,可加入青皮;發熱,可加入黃芩、柴胡;日晡時分發熱,可加入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可加入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可加入車前子、山梔子,所有藥材需炒制。

清心蓮子飲,治懸癰勢退,惟小便赤澀。

黃耆(蜜炙),人參,石蓮子(去心),赤茯苓(各七錢半),黃芩(五錢),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生甘草(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一兩,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清心蓮子飲適用於懸癰病情消退,但小便赤澀的病症。用黃耆(蜜炙)、人參、石蓮子(去心)、赤茯苓(各七錢半)、黃芩(五錢)、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生甘草(各二錢半)這些藥材,將它們切碎,每次取一兩藥材,用兩杯水煎煮至八分,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