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五 (7)
卷二十五 (7)
1. 治五臟偏火方
以上諸方瀉肝膽之火。
大補丸,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及陰火氣從臍下起者。
黃柏(炒褐色)
上為末,水丸,溫湯下。如氣虛,補氣藥下;血虛,補血藥下。
滋腎丸,治膏梁過積,損傷北方真氣,以致陽氣不化,腎熱,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大,堅硬如石,壅塞之極,腿腳堅脹,裂出黃水,雙睛突出,晝夜煩躁不眠,雖不作渴,飲食不下,痛苦難當。服諸淡滲之藥,反致膀胱乾涸,久則火反逆上而為嘔噦,非膈上所生,乃關病也,宜治下焦,可愈。是以用知、柏苦寒滋陰瀉火,肉桂與火邪同體為引,服後前陰火熱溺出腫消。凡病居上焦氣分則渴,居下焦血分則不渴,血中有濕,故不渴也。
黃柏,知母(和酒拌,陰乾,二兩),肉桂(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沸湯下。
以上諸方瀉腎與膀胱之火。
白話文:
治五臟偏火方
以上幾種藥方都能瀉去肝膽之火。
大補丸能清除腎經的火氣,乾燥下焦濕熱,治療筋骨軟弱和陰火從小腹上升的症狀。藥方成分:黃柏(炒至褐色),研磨成粉,製成水丸,溫水送服。如果氣虛,需配合補氣藥物服用;如果血虛,需配合補血藥物服用。
滋腎丸用於治療飲食過於肥甘厚膩,損傷腎臟元氣,導致陽氣不能正常運化,出現腎熱、小便不通,進而腹部脹大堅硬如石,極度阻塞,腿腳腫脹堅硬,甚至滲出黃水,眼睛突出,晝夜煩躁不安,失眠,雖然不感到口渴,但飲食不振,痛苦不堪的症狀。服用一些利尿滲濕的藥物反而會導致膀胱乾燥,時間久了,火氣逆流向上,引起嘔吐,這不是胃部疾病,而是關元病變,應該治療下焦才能痊癒。因此,藥方使用知母、黃柏苦寒的特性滋陰瀉火,肉桂與火邪同體,起到引導藥力下行的作用,服用後可以排出陰部火熱,腫脹消退。一般來說,疾病在上焦氣分則口渴,在下焦血分則不口渴,因為血中有濕,所以不口渴。
藥方成分:黃柏,知母(用酒拌勻,陰乾,二兩),肉桂(二錢),研磨成粉,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沸水送服。
以上幾種藥方都能瀉去腎臟與膀胱的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