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五 (1)

1.

東垣,曰:《內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夫大腸,庚也,主津,本性燥,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以從足陽明旺,則生化萬物者也。足陽明為中州之土,若陽衰亦殞殺萬物,故曰: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者是也。以手陽明大腸,司其化焉,既在西方,本位為之害蜚司殺之府,因飽食行房忍泄,前陰之氣,歸於大腸,木乘火勢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閉,其疾甚者,當以苦寒瀉火,以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是其治也。以秦艽、當歸梢和血潤燥,以桃仁潤血,以皂角仁除風燥,以地榆破血,以枳實之苦寒補腎,以下泄胃實,以澤瀉之淡滲,使氣歸於前陰,以補清燥受胃之濕邪也,白朮之苦甘,以苦補燥氣之不足,其甘味以瀉火,而益元氣也。故曰:甘寒瀉火,乃假枳實之寒也。古人用藥,為下焦如瀆。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多為大便秘澀,以大黃推去之,其津液益不足,以當歸和血,及油潤之劑,大便自然軟利矣,宜作銼湯以與之,是下焦有熱,以急治之之法也。以地榆惡麥門冬而壞胃,故宿食消盡,空心作丸服之。

白話文:

東垣曰:

《內經》說:因為飽食,筋脈受損,腸道濕熱就會導致痔瘡。

大腸屬金,主導津液,本性乾燥,具有清肅殺伐之氣,其主要功能是收納,負責運化津液,依循足陽明經的旺盛之氣,來滋生萬物。足陽明經為中州之土,若陽氣衰微,也會導致萬物枯萎,所以說:「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就是這個道理。

手陽明大腸經負責化生,位於西方,其本位功能是驅散外邪,成為殺伐之府。因為飽食、房事過度或忍便,前陰之氣會積聚在大腸,木氣乘火勢而侵犯燥金,所以火氣就更容易燥熱,導致大便閉結。病情嚴重的,應當使用苦寒藥物瀉火,同時用辛溫藥物溫和血液,潤燥、疏風止痛,這就是治療方法。

使用秦艽、當歸梢和血潤燥,桃仁潤血,皂角仁除風燥,地榆破血,枳實的苦寒性補腎,向下泄瀉胃部積實,澤瀉的淡滲性,使氣歸於前陰,補充清燥之氣,並驅散胃部的濕邪。白朮的苦甘性,用苦味補燥氣之不足,甘味則瀉火,並益元氣。所以說:「甘寒瀉火,乃假枳實之寒也」。

古人用藥,將下焦比作水溝。又說,對於下焦積滯,要引導其排泄,如果大便過於乾澀,就用大黃推動排泄。如果津液不足,就用當歸和血,以及滑潤的藥物,大便自然就會軟化通暢。應該將藥物製成湯劑給患者服用,這是針對下焦有熱,快速治療的方法。

地榆與麥門冬相剋,會損傷胃氣,所以應該在宿食消盡後,空腹將藥丸服用。

虞氏,曰: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若夫飽食太過,則脾氣倦甚,不能運化精微,朝傷暮損,清濁混淆,故食積下流於大腸之間,而為病也。蓋脾胃一虛,肺氣亦乏,而大腸之氣,亦從而虛,其肝木得以乘虛下流,而為腸風病,則是金失所養,木寡於畏之所為耳。其為變見,名狀種種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雞心,曰雞冠,曰蓮花,曰翻花,曰蜂窠,曰穿腸,曰外痔,雖為狀不一,而其因則同焉。治法以苦寒瀉火,芩連梔子槐花之類。以辛溫和血,川歸、川芎、桃仁之類,風邪在下,以秦艽、防風、升麻之類提之,燥熱怫鬱,以大黃、枳殼、麻仁之類調之。遘此疾者,自宜慎口節欲依法調治,無有不安者也。

白話文:

虞氏說:經書上說,因為過度飽食,筋脈就會橫向鬆弛,腸道滑脫就會導致痔瘡。又說:脾胃是人體的倉庫,五味都從這裡出來。大腸是運輸的通道,變化都從這裡出來。如果過度飽食,脾氣就會疲倦,不能運化精微物質,早上受傷晚上就會損害,清濁混淆,因此食物積聚在腸道之間,就會生病。這是因為脾胃虛弱,肺氣也會不足,大腸的氣也跟著虛弱,肝木就會趁虛而下,導致腸風病,這就是金氣失養,木氣失去敬畏所造成的。這種病症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叫「牛奶」,有的叫鼠奶,有的叫雞心,有的叫雞冠,有的叫「蓮花」,有的叫翻花,有的叫蜂窠,有的叫穿腸,有的叫外痔,雖然表現不同,但病因都是一樣的。

治療方法可以用苦寒瀉火,例如黃芩、黃連、梔子、槐花等藥物。可以用辛溫和血,例如當歸、川芎、桃仁等藥物。如果風邪在下,可以用秦艽、防風、升麻等藥物提舉。如果燥熱鬱結,可以用大黃、枳殼、麻仁等藥物調解。患有這種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飲食,節制慾望,依照醫囑治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統旨,云:痔瘻其名有五,曰牝,曰氣,曰血,曰酒,又有腸風痔、脈痔、雌雄痔,皆五痔之別名也。其狀初生悉在肛旁,或如鼠乳,或結小核,癢痛注悶,甚者身熱惡寒。諸方論之,皆由房勞,飲酒過度,久嗜甘肥,不慎醉飽,以合陰陽,勞擾血脈,腸澼滲漏,沖注下部,肛旁生瘡,變為痔疾。治法:如覺痔發,便服秦艽白朮丸、槐角丸。實熱者,秦艽蒼朮湯,疏利臟腑,及洗浴重熨,以取內消,切忌酒面辛熱,房室肥膩,稍縱嗜欲,腐潰膿血,或逗留淫汁,歲月已深,旁穿竅穴,即變痔漏;即須用寸金錠子三五次,多服補氣之藥,又能味無味之味,事無事之事,其次靜養調節,謹慎合宜,未有不瘥者也。選要曰:夫痔漏者,肛門邊內外有瘡也。若成癗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久不止者,曰漏也。此疾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之。其狀有五,曰牡,曰牝,曰脈,曰血,曰腸痔是也。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螻蟪痔。古方分為二十四種,名狀不同,究其所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成也。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如雞冠、蓮花、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奶、雞心、櫻桃之形。或流膿水,或出鮮血,有妨行坐,久而不愈,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點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而解其毒,斯得治之要也。

白話文:

痔瘡的名字有很多,包括母痔、氣痔、血痔、酒痔等,還有腸風痔、脈痔和雌雄痔等等,這些都是痔瘡的不同名字。它們最初都出現在肛門旁邊,有的像老鼠奶頭一樣大小,有的結成了小疙瘩,癢疼難忍,嚴重的還會出現身體發熱怕冷的症狀。

各種治療方法都認爲這是由於過度性生活、飲酒過量、長期喜歡吃油膩食物以及不小心飲食過多導致的問題,這些都會影響陰陽平衡,乾擾血液流動,造成腸道問題,並且向下腹部沖刷,從而引發肛周潰瘍,變成痔瘡疾病。

治療的方法是在感覺到痔瘡發作時服用秦艽白朮丸或者槐角丸來緩解症狀。如果病情嚴重並且伴有熱症,則可以使用秦艽蒼朮湯進行調理臟器並清洗患處,同時保持內褲乾燥清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否則會導致腐敗潰爛膿血流出,甚至形成瘻管。如果病程已經很長了,周圍可能會穿透孔洞,這時就需要多次使用寸金錠子配合補氣血藥物一起服用,這樣能夠更好地調節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還要儘量減少無謂的事情,謹慎行事,這樣才能恢復健康。選擇要點說: 痔瘡是指肛門外側內部長出了瘡口的情況。如果不破裂就叫做痔瘡,一旦破裂就會流出黃褐色液體或者是膿血,長時間不斷的話就是所謂的“漏”了。這種疾病的產生都是因爲溼熱風氣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的形狀有很多種,比如公雞型、母雞型、血管型、出血型、腸痔等等。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類型,例如酒痔、氣痔、蟲痔、反花痔、螻蛄痔等等。根據古老的醫書分類方法,它被分爲24種不同的種類,但是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歸根到底還是因爲長期吃辣食、燒烤類食品、喝烈酒以及過度勞累憂愁積聚體內毒素等原因造成的。有些會隱藏在肛門裏面,有些則突出在外面。如果是積累了很多毒素的人,他們的痔瘡通常比較大,反之則是比較小的。大的就像雞冠、蓮花、核桃的樣子,小的就是類似牛乳、雞心、櫻桃這樣的形態。有時會有黃色分泌物流出來,有時候也會有鮮紅色的血液溢出,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活動,時間一長就會發展成爲“漏”。治療方法如下: 對於外部的痔瘡應該點塗藥膏來進行處理,而對於內部的痔瘡來說,最好是要去除體內的風溼因素,消除熱量並解除毒性,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丹溪,曰:痔漏因風熱燥,歸於大腸也。治血為主,大法用條芩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黃、槐角涼血生血,當歸和血,川芎、升麻、枳殼寬腸。漏瘡先須用補藥以生氣血,參、耆、歸、術為主,大劑服之,外以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則易之,再和再灸,如困且止,次日再灸,直至肉平為度,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貼之。痔頭向上,是大腸熱甚,收縮而上,用四物湯、解毒湯加枳殼、白朮、槐角、秦艽治之。

白話文:

丹溪認為,痔瘡和漏症是因為風熱燥邪侵入大腸所引起,治療主要應以調理血液為主。大體上,他會使用條芩來清涼大腸,用人參、黃連、生地黃、槐角來清涼血液並促進血液生成,當歸來調和血液,川芎、升麻、枳殼來擴張腸道。對於漏症,首先需要用補藥來滋養氣血,主要藥物為人參、耆、歸、術,大量服用。外部則以附子研磨成粉,與唾液混合成餅狀,厚度如同銅板,以艾灸的方式進行。對於大的漏孔,艾炷也要大;對於小的漏孔,艾炷則要小,灸至微熱即可,不能讓其疼痛。餅乾形狀的藥物更換後,再次灸療,如果感到疲倦就暫停,隔天再灸,直到肉面平復為止。或者可以繼續使用補益氣血的藥物製成膏狀貼敷。

對於痔頭向上的情況,這是因為大腸熱盛,導致肛門肌肉收縮上提,丹溪會使用四物湯、解毒湯加上枳殼、白朮、槐角、秦艽等藥物來治療。

蔭按:方氏曰:痔漏之源,由乎酒色過度,濕而生熱,充於臟腑,溢於經絡,墜乎穀道之左右,衝突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輕而漏重,痔實而漏虛。治痔之法,不過涼血清熱而已。至於治漏,初宜涼血,清熱燥濕,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源,何故而用溫澀?殊不知痔若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水,始是濕熱,終是濕寒,不用溫藥,何以去濕而散寒乎。

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熱而終寒者,如瀉痢,如嘔吐,初作則腸胃氣實為熱,久作則腸胃氣虛而為寒矣。丹溪下血條云,下血久不愈者,後用溫劑,正此義也。

李氏,曰:五痔皆因食色所傷。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蓋飽食則脾不能運,食積停聚大腸,脾土一虛,肺金失養,則肝木寡畏,風邪乘虛下流,輕則腸風下血,重則變為痔漏,或醉飽入房,精氣脫泄,熱毒乘虛下注;或淫極入房過甚,傷筋忍精停毒,甚則以男交男,致傷膀胱與腎肝筋脈。蓋膀胱筋脈,抵腰絡腎,貫臀走肝,環前後二陰,故痔乃筋脈病,發則面青,痛甚,肝苦急也。五痔:牡痔,肛邊如鼠乳。牝痔,肛邊一枚,生瘡陷入。腸痔,結核腸內,脫肛出血。血痔,大便清血,隨下如射箭。脈痔,腸口頻頻發痛,出血且痛且癢,五痔散主之。又有氣痔,肛門腫痛,便難強力,則肛出不收,橘皮湯。酒痔,飲酒則發,乾葛湯。蟲痔,浸淫濕爛,歲積月累,蝕腸穿穴,蝟皮丸、黑玉丹。凡毒深者大如雞冠、蓮花、核桃,毒淺者小如松子、牛乳、雞心、鼠乳、櫻桃,雖種種不同,皆三陰虛也。痔非外邪,乃臟內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蘊久流入大腸而成毒。有腸頭腫塊者濕也,肛腫後墜濕兼熱也。出膿血水者熱勝血也,痛極者火熱也,痛癢者風熱也,大便秘者燥熱也,小便澀者肝火濕熱也。又瘡頭向上或硬者熱多,向下或軟者濕多。痔以涼血為主,蓋熱則傷血,血滯則氣亦不運,而大腸下墜作痛,大要以槐花、槐角、生地黃涼血,芍、歸、桃仁和血生血,枳殼行氣寬腸,芩、連、山梔清熱,黃柏、防己、澤瀉行濕,麻仁、大黃潤燥,秦艽、荊芥疏風,風邪陷下久者,防風、升麻提之,氣弱者,人參、黃耆補之,氣不順者,木香、檳榔和之。古方熱痔,黃連阿膠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膽丹;濕熱,香殼丸或四物湯合敗毒散;風濕,秦艽湯;燥痔,四順清涼飲;下血者,芎歸丸、苦參丸;痛者,七聖丸;癢者,黑玉丹;腫硬者,豚胃丸。外法刀割線剔,損臟傷命,藥點藥敷,閉毒變漏。初起只宜蒜灸,已成者,防風、荊芥、槐花、木鱉、朴硝煎湯熏洗,滑脫加文蛤、蓮蓬,洗後用古熊膽膏、融松油塗之。內痔宜內生肌丸,忌擦藥。斷根鬚用滋補,忌用寒涼。體實屬肺與大腸。風熱者,加味槐角丸,加味地黃三神丸,斷根更易。體薄屬肝脾腎三經,陰精損者,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以滋化源,更節嗜欲,謹起居,方可斷根。又有兼下疳瘡者,有莖中出白津者,有兼瘦者,皆肝腎不足變出,勿專服寒涼瀉火。又曰:漏須知初與久,凡癰疽久,則宿膿腐肉,停蓄其間,穿孔必深,風冷外侵,涓涓穢膿流出,如缸甕之有漏孔。九漏:肝主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螻蟪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蠐螬漏,膽主蜉蛆漏,腎主螺癧漏,小腸主轉筋漏。原因氣血壅滯,染觸蠢動含靈之毒,而名其因,治則一也。在痔則有穿腸穿腎穿陰者,又有無痔,肛門左右,別生一竅,流出膿血,名為簞漏。竅在皮膚者,易愈;臟腑損者,難治。又有原有痔漏肛邊,別生一塊作膿,就在痔孔出,乃食積注下也,宜連魏散。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血,初是濕熱,久是濕寒。初起淡紅,微腫小核,宜涼血,清熱燥濕,牽牛酒、加味槐角丸、臟頭丸、古枳巴丸、連歸丸。久則內如稿白,外如黑腐,淫蟲惡臭,宜澀竅殺蟲溫補,黑玉丹、釣腸丸、芎歸丸、苦參丸、蠟礬丸。又有初起因風冷者,久則虛而挾濕熱者,大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黃耆六一湯主之。丹溪用參、朮、黃耆、芎、歸為君,佐以蝟皮、蛇退、牛角腮、蜂房之類服之,外用丹溪附子餅灸法,灸至肉平為度,更用雲母膏貼之。畏灸者,內生肌丸最妙。他如熏洗方、齒髮散、蜂房散,平肌塞竅,取膿取蟲諸方,粗實者酌用,清貴者慎之。

白話文:

古人認為痔漏是由於飲酒和性生活過度導致身體產生溼熱,這些溼熱會進入臟器和血管,最後形成痔瘡或者漏症。痔瘡較輕而漏症嚴重,痔瘡是實際存在的病症,而漏症則可能因為長期存在而變得更加嚴重。治療痔瘡的方法主要是降溫和清除血液中的熱量。對於治療漏症,初期應該降溫和清除溼氣,但長時間下來應使用一些能夠使器官緊縮並消炎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有人質疑為什麼要用暖性的藥物來治療痔漏,這是因為如果痔瘡出現出血的情況,那麼始終都是熱性的;但如果漏症出現膿液的話,開始可能是溼熱型的,但是到後來就可能會變成溼寒型的了。因此如果不使用暖性的藥物去除溼氣和寒冷,病情就不容易好轉。

除了痔漏之外,其他很多疾病也有從熱性疾病發展成為寒性疾病的可能性,例如腹瀉和嘔吐等。起初的時候,由於消化系統功能正常,所以會表現出熱性的症狀,但是如果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寒性疾病。丹溪指出,如果經常吃得太飽,就會造成腸道問題,進而出現痔瘡。此外,如果喝得太多酒,或者是性行為太過激烈,都可能會引起痔瘡。另外還有寄生蟲引起的痔瘡等等。痔瘡不是外部感染引發的,而是內部溼熱風燥等因素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毒素。有些情況下,患者的大腸部位會出現腫脷,這就是溼性的症狀;如果是肛門周圍出現疼痛感,那就是溼性和熱性的症狀;如果有大量出血,那表示熱性很強烈;如果非常疼,那就代表著火熱性很強;如果感到瘙癢,那是風熱性的症狀;如果排便困難,那就是燥熱性的症狀;如果尿液混濁,那就是肝火和溼熱同時作用所致。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槐花、槐角、生地黃等降溫和活血的草本植物,以及使用芍藥、當歸、桃仁等調理血液的草本植物,再配合使用枳殼、黃連、山梔等清熱的草本植物,以及黃柏、防己、澤瀉等消除溼氣的草本植物,還可以使用麻仁、大黃等緩解乾燥的草本植物,以及秦艽、荊芥等疏通風邪的草本植物。如果風邪已經深入骨髓,可以用防風、升麻等提升免疫力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使用人參、黃芪等增強免疫系統的草本植物,或是使用木香、檳榔等平衡身體內部環境的草本植物。對於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比如熱痔可用黃連阿膠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膽丹治療;溼熱可用香殼丸或四物湯合併敗毒散;風溼可用秦艽湯;燥痔可用四順清涼飲;出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