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五 (5)
卷二十五 (5)
1. 治五臟偏火方
瀉心湯(一名黃連湯),治心熱癲狂譫語,二府澀黃者。
黃連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調服,量病人大小與之,或煎服亦可。
黃連湯,治心火舌上生瘡,或舌腫燥裂,或舌尖出血,舌硬。
黃連,山梔,生地黃,麥冬(去心),當歸,芍藥(各一錢),薄荷,犀角,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頻服。
單黃連丸,治心火,一切血熱伏熱,酒毒及肝火嘔逆等證。
黃連(用姜汗炒,或酒炒)
上為末,粥丸,湯下。
千金地黃丸,治心熱。
黃連(四兩,為粗末),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渣並二味拌勻,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
麥冬丸,治心經有熱。
麥冬(去心,一兩),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食後熟水下三十丸。
清心丸,治心熱。
黃柏(生用,二兩),麥冬(去心),黃連(各一兩),龍腦(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臨臥麥冬酒下,或薄荷湯下亦可。
火府丹,瀉心小腸火。
黃芩,黃連(各一兩),生地黃(二兩),木通(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溫水下。
導赤散,瀉小腸火。
生地黃,木通,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入竹葉、麥冬,水煎服。
赤茯苓湯,治小腸實熱,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赤茯苓,木通,生地黃,赤芍藥,黃芩,麥冬(去心),檳榔,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入生薑五片,煎服。
以上諸方瀉心與小腸火。
黃芩一物湯,瀉肺火,目白睛赤,煩躁引飲。
黃芩(炒)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或為末,用天門冬煎膏丸,或粥丸,名清金丸。
清金丸(一名黃芩丸),治肺火,降痰。
黃芩(半枯者,炒黑)
上為末,用天門冬煎膏丸服,或粥丸亦可。或加川芎,能調心血,心平則血不妄行,而火自降。
瀉白散,治肺熱喘滿氣急。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入粳米百粒,同煎服,食後。
或云:清金丸瀉肺中血分之火,瀉白散瀉肺中氣分之火。
瀉肺湯,治肺經積熱,上喘咳嗽,胸脅服滿,痰多,大便澀滯。
黃芩,梔子,桑白皮(炒),杏仁(炒,去皮尖),桔梗,枳殼,薄荷,連翹,大黃,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後服。
黃芩湯,治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腫痛,乾燥生瘡,或鼻孔乾燥生瘡,或鼻腫痛。
黃芩,山梔,桑白皮,桔梗,芍藥,麥冬(去心),荊芥,薄荷,連翹(各一錢),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後服。
單苦參丸,治肺風及痰火,兼治狂邪大叫殺人,不避水火,及遍身生瘡,滿頭面風粟癢腫,血痢。
白話文:
治五臟偏火方
瀉心湯(一名黃連湯):治療心火導致的癲狂、胡言亂語,以及大便乾燥、小便黃赤等症狀。
藥方:黃連。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約0.3-0.6克),用水調服,劑量根據病人體質調整,也可以煎服。
黃連湯:治療心火引起的舌頭生瘡、舌頭腫脹乾燥裂開、舌尖出血、舌頭僵硬等症狀。
藥方:黃連、山梔子、生地黃、麥冬(去心)、當歸、白芍藥(各一錢,約0.3克)、薄荷、犀角、甘草(各五分,約0.15克)。將藥材切碎,煎服,飯後頻頻服用。
單黃連丸:治療心火、各種血熱、伏熱、酒毒以及肝火引起的嘔逆等症狀。
藥方:黃連(用薑汁炒,或酒炒)。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用湯藥送服。
千金地黃丸:治療心熱。
藥方:黃連(四兩,約120克,研成粗粉),生地黃(半斤,約150克,研取汁液,連渣和黃連拌勻,曬乾)。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麥冬湯送服。
麥冬丸:治療心經有熱。
藥方:麥冬(去心,一兩,約30克),黃連(半兩,約15克)。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溫開水送服三十丸。
清心丸:治療心熱。
藥方:黃柏(生用,二兩,約60克),麥冬(去心,一兩,約30克),黃連(一兩,約30克),龍腦(一錢,約0.3克)。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睡前用麥冬酒送服,或用薄荷湯送服。
火府丹:瀉去心和小腸的火熱。
藥方:黃芩、黃連(各一兩,約30克),生地黃(二兩,約60克),木通(三兩,約90克)。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睡前用溫水送服。
導赤散:瀉去小腸的火熱。
藥方:生地黃、木通、甘草(各等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加入竹葉、麥冬,用水煎服。
赤茯苓湯:治療小腸實熱,表現為面紅多汗、小便不利等症狀。
藥方:赤茯苓、木通、生地黃、赤芍藥、黃芩、麥冬(去心)、檳榔、炙甘草(各一兩,約30克)。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
以上諸方均用於瀉去心和小腸的火熱。
黃芩一物湯:瀉去肺火,症狀表現為眼白發紅、煩躁口渴。
藥方:黃芩(炒)。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約0.9克),用水煎服。或者研磨成粉末,用天門冬煎膏製成藥丸,或用粥做成藥丸,稱為清金丸。
清金丸(一名黃芩丸):治療肺火,降逆化痰。
藥方:黃芩(半枯者,炒黑)。研磨成粉末,用天門冬煎膏製成藥丸服用,或用粥做成藥丸。也可加入川芎,能調和心血,心神平和則血液運行正常,火熱自然下降。
瀉白散:治療肺熱引起的喘息、胸悶氣急。
藥方: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約30克),甘草(五錢,約1.5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約0.3-0.6克),用水一盞,加入粳米一百粒,一起煎服,飯後服用。
也有人說:清金丸瀉去肺部血液部分的火熱,瀉白散瀉去肺部氣息部分的火熱。
瀉肺湯:治療肺經積熱,表現為上氣喘咳嗽、胸脅脹滿、痰多、大便秘結等症狀。
藥方:黃芩、梔子、桑白皮(炒)、杏仁(炒,去皮尖)、桔梗、枳殼、薄荷、連翹、大黃、炙甘草(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約30克),用水煎服,飯後服用。
黃芩湯:治療肺火引起的咳嗽、吐血痰血、鼻出血、咽喉腫痛乾燥生瘡、鼻孔乾燥生瘡或鼻腫痛等症狀。
藥方:黃芩、山梔子、桑白皮、桔梗、白芍藥、麥冬(去心)、荊芥、薄荷、連翹(各一錢,約0.3克),甘草(二分,約0.06克)。將藥材切碎,煎服,飯後服用。
單苦參丸:治療肺風以及痰火,兼治狂躁、大喊大叫、傷人、不避水火、全身生瘡、頭面部風疹瘙癢腫痛、血痢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