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四 (3)
卷九十四 (3)
1. 治大便氣秘方
三和散,治七情之氣,結於五臟,不能流通,以致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秘澀。
羌活,紫蘇,宣木瓜,沉香(各一兩),木香,白朮,檳榔,陳皮,甘草(炙,各七錢半),川芎(三兩),大腹皮(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三和散
三和散用於治療因七情鬱結於五臟,氣血不通,導致脾胃不和、心腹脹悶、大便秘結等症狀。
方劑組成:
- 羌活、紫蘇、宣木瓜、沉香(各一兩)
- 木香、白朮、檳榔、陳皮、甘草(炙,各七錢半)
- 川芎(三兩)
- 大腹皮(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
每次取五錢藥粉,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
上用熱湯,磨細服之。
升陽瀉濕湯,治隔噎不通,逆氣裡急,大便不行。
青皮,槐子(各二分),生地(姜酒炒),熟地(砂仁炒),黃柏(各二分),當歸身,甘草梢(各四分),蒼朮(五分),升麻(七分),黃耆(一錢),桃仁(十個,去皮尖,另研)
白話文:
六磨湯用於治療氣滯腹脹、大便秘結。將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殼、大黃等藥材等量磨成細粉,用熱水沖服。
升陽瀉濕湯用於治療食積不化、氣逆腹痛、便秘。將青皮、槐子、生地(用薑汁炒)、熟地(用砂仁炒)、黃柏、當歸、甘草梢、蒼朮、升麻、黃耆等藥材分別取用不同分量,桃仁去皮尖另研磨,將所有藥材一起煎服。
上銼作一服,水煎,食前熱服。
木香三稜散,治腹中有蟲,面色痿黃,一切積滯。
黑牽牛(半生半炒,多用),大腹皮(多用),檳榔,木香,雷丸,錫灰(醋炒),三稜(煨),莪朮(煨),大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蜜水調下,或砂糖水亦可,須先將燒肉一片口中嚼之,吐出後服藥。
潤腸丸,治大腸風結氣澀。
南木香(二錢),青橘皮,檳榔,陳橘皮(各一兩),肥皂角(五片,醋煮焦去皮子五片,生用去皮子二兩共為末,五片水一升,煮取濃汁,濾干,慢火銀石器內熬成膏)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蜂蜜水或糖水調服。服藥前先將一片烤肉含在嘴裡嚼一下,吐掉後再服藥。
這個藥方叫做潤腸丸,用來治療大腸風、氣結和便秘。
藥方包含南木香、青橘皮、檳榔、陳橘皮和肥皂角。肥皂角要先用醋煮至焦黑,去皮後再取五片生用,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再用五片肥皂角和一升水煮沸,濾去渣滓,用銀器慢火熬製成膏狀。
上四味為末,以皂角膏搜和成劑,如硬,少入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下。
南木香丸,治大便秘結。
南木香(不見火),檳榔,麻仁,枳殼(各等分)
上先將枳殼去穰,每個切作四片,用不蛀皂角三寸、生薑五片、巴豆三粒略槌碎,不去殼,用水一盞將枳殼同煮和滾,濾去生薑、巴豆、皂角不用,只將枳殼銼細焙乾為末,入前藥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蜜湯下三十丸,不拘時。
搜風潤腸丸,治三焦不和,胸中痞悶,氣不升降,飲食遲化,腸胃燥澀,大便秘結。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皂角膏混合成藥劑,如果藥劑過硬,可以加入少許蜂蜜,製成像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水送服。
南木香丸主治大便秘結。
南木香(不要用火烤)、檳榔、麻仁、枳殼(各取等量)
首先將枳殼去除果核,每個切成四片,用沒有蟲蛀的皂角三寸、生薑五片、巴豆三粒稍微搗碎,不要去殼,用一碗水將枳殼與生薑、巴豆、皂角一起煮沸,然後濾去生薑、巴豆、皂角,只留下枳殼,切碎後焙乾磨成粉末,加入其他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像桐子般大小的丸藥,用蜜湯送服三十丸,不限時間服用。
搜風潤腸丸主治三焦不和,胸中痞悶,氣機升降失調,飲食消化緩慢,腸胃乾燥粗糙,大便秘結。
沉香,檳榔,木香,青皮,蘿蔔子(炒),陳皮(去白),枳殼(去穰,炒),三稜(煨),枳實(麩炒),木通(各五錢),郁李仁(去皮,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木瓜湯下,常服溫潤腸胃,導化風氣。一方有大黃,無木通,米飲下。
枳殼丸,治三焦結,大小便不通,穀氣不得下行。
枳殼(麩炒),陳皮(各二兩),檳榔(半兩),木香(一錢半),黑醜(四兩,半生半炒,杵頭末一兩半,余不用)
白話文:
沉香、檳榔、木香、青皮、蘿蔔子(炒)、陳皮(去白)、枳殼(去穰,炒)、三稜(煨)、枳實(麩炒)、木通(各五錢)、郁李仁(去皮,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木瓜湯送服。常服此藥,能溫潤腸胃,消除風氣。還有一種方子,去掉了木通,加入了大黃,用米湯送服。
枳殼丸用來治療三焦鬱結,大小便不通,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方子包含麩炒枳殼、陳皮(各二兩)、檳榔(半兩)、木香(一錢半)、黑醜(四兩,半生半炒,取頭部研磨成粉末一兩半,其餘不用)。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薑湯下。
橘杏丸,治老人虛弱人氣秘,大便不通。
橘紅(為末),杏仁(浸,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上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蘇麻仁粥,能順氣,滑大便。
紫蘇子,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薑湯送服。
橘杏丸,用於治療老人虛弱、氣虛便秘、大便不通。
將橘紅研磨成粉末,杏仁浸泡後去皮尖,再研磨成粉,兩種藥材各取等量。
將上述兩種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紫蘇麻仁粥,具有順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將紫蘇子與麻仁不拘多少,研磨成糊狀,用水過濾取汁,煮粥食用。
2. 治大便虛秘方
導滯通幽湯,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秘,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當歸身,升麻,桃仁泥(各一錢半),生地黃(薑汁酒炒),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紅花(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調檳榔細末二錢,稍溫服。一方有大黃,無甘草,治結燥腹痛。加麻仁、大黃,名當歸潤燥湯。
白話文:
「通幽湯」專治大便困難,幽門不通,食物上衝,噎塞難受,便秘乾燥,氣機下降受阻。治療著眼於幽門,用辛潤之法。
方劑使用當歸身、升麻、桃仁泥各一錢半,生地黃(薑汁酒炒)、熟地黃各一錢,甘草、紅花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製成一劑,水煎,飯前加入二錢檳榔細末,溫服。 另一方則無甘草,加有大黃,用於治療便秘乾燥腹痛。 另外,添加麻仁和大黃,則稱為「當歸潤燥湯」。
小麻仁丸,能潤血燥,大便不通。
麻子仁,當歸,桃仁,生地黃,枳殼(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潤腸丸,治血枯大便閉澀。
杏仁(去皮尖,炒),枳殼(麩炒),麻仁(另研),陳皮,阿膠(蛤粉炒),防風,當歸梢(酒洗),肉蓯蓉(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另研),生地黃(各一兩)
白話文:
小麻仁丸可以潤滑血液、消除燥熱,適用於大便不通暢的情況。
麻子仁、當歸、桃仁、生地黃、枳殼(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
潤腸丸用於治療血枯、大便閉澀的情況。
杏仁(去皮尖,炒)、枳殼(麩炒)、麻仁(另研)、陳皮、阿膠(蛤粉炒)、防風、當歸梢(酒洗)、肉蓯蓉(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另研)、生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方無蓯蓉以下四味。
滋腸五仁丸,治血液枯槁,大腸秘澀,傳道艱難。
桃仁,杏仁(各去皮尖,一兩),柏子仁(半兩),松子仁(一錢二分),郁李仁(炒,一錢),陳皮(四錢,另為末)
上將五仁別研為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蓯蓉潤腸丸,治發汗過多,耗散津液,大便秘結。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另研,一兩)
白話文:
將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五種仁藥分別研磨成膏狀,加入研磨好的陳皮粉,用蜂蜜煉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可以治療血液枯竭、大腸便秘、排便困難。另外,還有一種藥方,不含肉蓯蓉,只用沉香研磨成粉,同樣用蜂蜜煉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白湯送服。肉蓯蓉潤腸丸則是用酒浸泡焙乾的肉蓯蓉和研磨好的沉香煉成的丸藥,可以治療因過度出汗導致津液耗損、大便秘結。
上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治大便虛秘而熱。
白芍藥(一兩半),陳皮,生地黃,歸身(各一兩),條芩,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厚朴湯,治胃虛而閉,不能飲食,小便清利。
厚朴(薑汁炒,二錢六分),枳實(麩炒,一錢半),白朮(四錢),半夏(一錢八分),陳皮,甘草(炙,各二錢)
上銼作二劑,每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麻仁汁調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另一種藥方,用於治療大便虛秘且伴有熱症。
白芍藥(一兩半)、陳皮、生地黃、歸身(各一兩)、條芩、甘草(各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白湯送服。
厚朴湯,用於治療胃虛閉塞,無法進食,小便清利的情況。
厚朴(薑汁炒,二錢六分)、枳實(麩炒,一錢半)、白朮(四錢)、半夏(一錢八分)、陳皮、甘草(炙,各二錢)
將藥材切碎,分成兩劑,每次服用時加入生薑三片,水煎,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