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十四 (1)

1.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腎,開竅於二陰,藏精幹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燥結者。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復下復結極,以至引導於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白話文:

東垣曰:

《金匱真言論》說:北方屬黑色,入通腎臟,開竅於二陰,藏精氣,滋養腎臟。又說:腎臟主宰大便,大便困難者,應取足少陰經。

腎臟主宰五液,津液潤澤則大便如常。若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或食用辛辣厚味的食物,助長火邪,伏藏於血液之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而大便乾結。

然而乾結之病不盡相同,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也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乾結者。

治療方法是:腎臟厭惡乾燥,應急食辛辣以潤澤之。乾結者需散之。如少陰經不通暢而不得大便,以辛辣潤澤之;太陰經不通暢而不得大便,以苦寒泄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

仲景說:小便通暢而大便硬,不可攻下,應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鳴,不能大便者,以苦寒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

總之,治病必須探究其根源,不可一概而論地使用巴豆、牽牛等類峻下之藥,會損傷津液,乾結愈加嚴重,反复下瀉又乾結,最終導致藥力直達下焦而不能通暢,形成不可救治之勢。

唉,不可不慎哉!

丹溪,曰:秘結有虛者,有風者,有濕者,有火者,有津液不足者,有寒者,有氣結者,切不可一例用芒硝、大黃,利藥巴豆、牽牛尤不可用。久病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宜用潤腸丸微利之,不宜用峻利之藥。古方有脾約證,制脾約丸,謂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曰脾約,與此丸以下脾之結燥,腸潤結化,津液入胃而愈。然既曰脾約,必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竊母氣以自救,金耗則土受木傷,脾失轉輸,肺失傳送,宜大便秘而難,小便數而無藏蓄也。理宜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金行清化,脾土清健,津液入胃,脾潤而通矣。今此丸用之,熱甚而氣實,與西北方人稟壯實者,無不安,若用之東南方人,與熱雖盛,而氣血不實者,雖得暫通,將見脾愈弱,而腸愈燥矣。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主。一老人因內傷挾外感,自誤汗後,以補藥治愈,脈尚洪數。予謂洪當作大論,年高誤汗,後必有虛證,仍與參、耆、歸、朮、陳皮、甘草等。自言從病不曾更衣,今虛努迸痛不堪,欲用利藥。予謂非實秘,為氣困,因誤汗而虛,不得充腹,無力可努,仍用前藥,間以肉汁粥及鎖陽粥與之,濃煎蔥椒湯浸下體,下軟塊五六枚,脈大未斂,此血氣未復,又與前藥,二日小便不通,小腹滿悶,煩苦仰臥,則點滴而出。予曰:補藥未至。倍參、耆,服二日小便通,至半月而愈。

白話文:

丹溪說,便秘的原因很多,有虛寒、風寒、濕熱、火熱、津液不足、氣結等等,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味使用芒硝、大黃等瀉藥,巴豆、牽牛更不能使用。久病導致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可以用潤腸丸來緩解,不宜使用峻利之藥。古方中有脾約證,制脾約丸,認為胃強脾弱,約束津液,無法四處流通,只能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頻繁,大便困難。這就是所謂的脾約,用此丸可以化解脾臟的結燥,使腸道潤滑,津液進入胃中而痊癒。但是,既然稱為脾約,就必然是陰血枯竭,內火灼熱,熱傷元氣,導致肺部受火邪而津液枯竭,必然會竊取母氣來自救,金氣耗損,土氣就會受到木氣的傷害,脾臟失去轉輸功能,肺臟失去傳送功能,因此才會出現大便秘結,小便頻繁,無法儲存的情況。治療方法應該是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金氣清化,脾土清健,津液進入胃中,脾臟潤滑,大便暢通。現在用此丸,如果熱證嚴重,氣血充實,像西北地區的人,體質強壯,用此丸無妨。但如果用於東南地區的人,雖然熱證嚴重,但氣血不足,即使暫時通便,也會導致脾臟更加虛弱,腸道更加乾燥。必須知道,在西北地區,以通便為主,在東南地區,以潤燥為主。一位老人因內傷加上外感,誤以為是汗出過多,服用補藥後,脈象仍然洪數。我告訴他,洪脈應該理解為《傷寒論》中的洪脈,老年人誤汗,之後必然會有虛證,所以還是要給他服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陳皮、甘草等藥。他自稱從生病以後一直沒有換衣服,現在虛弱無力,腹痛難忍,想用瀉藥。我告訴他,這不是實秘,而是氣虛,由於誤汗導致虛弱,腹部沒有充實感,無力排便,還是要繼續服用以前的藥,並間隔著服用肉汁粥和鎖陽粥,用濃煎的蔥椒湯浸泡下體,排出了五六個軟塊,脈象仍然洪大未斂,說明氣血還沒有恢復,又繼續服用以前的藥,兩天後小便不通,小腹滿悶,煩躁痛苦,仰臥難受,只能滴滴答答地排尿。我說:補藥還沒有到位。就加倍人參、黃耆,服藥兩天后,小便通暢,半個月後痊癒。

葉氏,曰:秘結之證,多面黃,其候有風,有冷,有氣,有熱,有老人津液乾燥,婦人分產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作秘,不可一例用芒硝利藥,巴豆、牽牛尤不可用。風秘者,由風摶肺臟,傳於大腸,故傳化難,或其人素有風病者,亦多有秘,宜升麻、防風、羌活、荊芥煎湯,入竹瀝,吞脾約麻仁丸。冷秘由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道閉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冷,即仲景所謂陰結病也,宜理中湯加官桂、枳殼,吞半硫丸。氣秘由氣不升降,穀氣不行,其人多噫,宜蘇子降氣湯,或木香檳榔丸。有氣作痛,大便秘塞用通劑而便更不通,又有氣秘強通雖通復閉,或迫之使通,因時下血者,此當順氣,氣順則便自通,又當求溫暖之劑。熱秘面赤身熱,腸胃脹悶,時欲得冷,或口舌生瘡,此由大腸熱結,虛者潤腸丸,實者承氣湯。老人虛秘,及出汗利小便過多,產後亡血,一切病後,血氣未復而秘者,並宜潤腸丸,宿食留滯,結而不通,腹脹氣急,木香檳榔丸。熱藥多秘,惟硫黃暖潤而疏通;冷藥多泄,惟黃連肥腸而止泄。

白話文:

葉氏秘結論

葉氏說:便秘的病症,大多面色發黃,其病因有風、冷、氣、熱,也有老人津液乾燥、婦人生產後失血、以及發汗過度、小便過多、病後血氣未復等原因造成的,不可一概而論,用芒硝等瀉藥來治療。巴豆、牽牛更不可使用。

風秘者,因風邪侵入肺臟,傳導到腸道,導致傳化功能受阻,或者本身就有風病的人,也容易便秘,宜用升麻、防風、羌活、荊芥煎湯,加入竹瀝,並服用麻仁丸。

冷秘者,因寒氣阻滯腸胃,凝結陰寒,導致津液不通,胃道閉塞,患者腸內氣逆,喜熱惡冷,這正是仲景所說的陰結病,宜用理中湯加官桂、枳殼,並服用半硫丸。

氣秘者,因氣機升降失調,谷氣運行不暢,患者常有噫氣,宜用蘇子降氣湯,或服用木香檳榔丸。如果伴有氣痛,服用通便藥後反而更加不通,或者強行通便後又復閉,或因強行通便導致出血者,就應該順氣,氣順則便自通,並應使用溫暖的藥物。

熱秘者,面色紅赤,身體發熱,腸胃脹悶,時常想喝冷飲,或口舌生瘡,這是因大腸熱結所致,虛者用潤腸丸,實者用承氣湯。

老人虛秘、產後失血、以及發汗利小便過多、病後血氣未復導致的便秘,都宜用潤腸丸。宿食滯留腸道,結而不通,腹脹氣急者,用木香檳榔丸。

熱藥容易導致便秘,唯硫黃性溫潤而疏通;冷藥容易導致腹瀉,唯黃連能肥腸而止瀉。

李氏,曰:燥結兩字不同,燥有風燥、熱燥、火燥、氣血虛燥。結有能食,脈實數者,為陽結;不能食,脈弦微者,為陰結。亦有年高氣血虛結者。燥屬少陰,津液不足,辛以潤之,結屬太陰,有燥糞,苦以瀉之。凡結後,仍服潤血生津之劑,免其再結再通,愈傷元氣。燥結因肝木自旺,或肺風入大腸者,曰風燥,搜風順氣丸;因臟腑積熱,或久病鬱熱者,曰熱燥,四順清涼飲,當歸龍薈丸;因脾胃伏火便閉不食者,曰血燥,四物湯加大黃、桃仁,或為丸服。大便偏秘者,導滯通幽湯;小便偏秘者,導氣除濕湯。陰虛火燥者,補中益氣湯,通用四物湯,川芎為君,天麥門冬為臣,瓜蔞為佐,升麻、紅花、甘草為使。風加秦艽或牛膝,熱加黃芩,血虛倍生地黃,渴加天花粉、五味子,閉結加大黃、郁李仁、麻仁,氣虛量加參、耆,陰虛加知母、黃柏。大抵宜甘寒潤劑,忌辛香動火,及一切發汗之藥。經曰:燥者潤之,養血之謂也。濕熱怫鬱,心腹脹滿,有蟲積者,檳榔丸。凡燥結有時者為實,無時者為虛。有藥石毒者,大小便閉,氣脹如鼓者,三和散合三黃湯;飲食毒者,香連丸;胃火者,白虎湯;津少,因發汗利小便過多,及產後失血等證血液枯者,五仁丸、腎氣丸、大補陰丸,或導滯通幽湯加檳榔、條芩、陳皮;氣虛者,參仁丸、補中益氣湯;挾七情者,古蓯沉丸;臟寒則氣澀,臟冷則血枯,有痃癖冷氣結滯者,古半硫丸、古姜附湯、五積散,冰冷與之。其病雖宜服陽藥,若大便不通者,亦當暫與潤劑,微通大便,不令閉結。七情氣閉,後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湯;如脈浮,晝便難者,用陳皮、杏仁等分,蜜丸服;脈沉,夜便難者,換桃仁;痰滯不通者,二陳湯加枳殼、檳榔;宿食秘喘者,須審寒熱,傷熱物者二黃丸;傷寒物者,丁香脾積丸,通用備急大黃丸;有脾胃伏火者,潤腸丸。治秘結,須流行肺氣,蓋肺與大腸為表裡故也,枳梗湯加紫蘇或蘇子降氣湯,或蘇子麻仁煮粥。又如脾約證,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此脾約丸之由制也。但脾屬陰虛,火燔金耗,則肺失傳化,尤宜滋陰養血。在西北壯實者,以脾約丸開結可也;東南氣血虛者,潤燥為主,通用冷熱熨法、掩臍法、麻油導法。

白話文:

李氏論燥結

李氏說:「燥結二字意義不同。燥可分為風燥、熱燥、火燥、氣血虛燥。結則分為陽結和陰結。能吃東西,脈象實數者為陽結;不能吃東西,脈象弦微者為陰結。也有年老氣血虛弱導致的結實。」

「燥屬少陰,津液不足,可用辛味藥物潤之;結屬太陰,有燥糞,可用苦味藥物瀉之。凡是結實之後,還應服用潤血生津的藥物,避免再次結實,再通瀉,以免損傷元氣。」

「燥結是由於肝木自旺,或肺風入大腸所致,稱為風燥,可服用搜風順氣丸;因臟腑積熱,或久病鬱熱所致,稱為熱燥,可服用四順清涼飲、當歸龍薈丸;因脾胃伏火便閉不食所致,稱為血燥,可服用四物湯加大黃、桃仁,或製成丸劑服用。」

「大便偏秘者,可用導滯通幽湯;小便偏秘者,可用導氣除濕湯。」

「陰虛火燥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以及四物湯,以川芎為君,麥門冬為臣,瓜蔞為佐,升麻、紅花、甘草為使。風燥加秦艽或牛膝,熱燥加黃芩,血虛倍加生地黃,口渴加天花粉、五味子,閉結加大黃、郁李仁、麻仁,氣虛者加參、耆,陰虛者加知母、黃柏。」

「總之,燥結宜用甘寒潤劑,忌用辛香動火及一切發汗的藥物。經書說:燥者潤之,養血之謂也。」

「濕熱怫鬱,心腹脹滿,有蟲積者,可用檳榔丸。」

「凡是燥結有時發作的稱為實證,無時發作的稱為虛證。若因藥石中毒,大小便閉塞,氣脹如鼓,可用三和散合三黃湯;因飲食中毒,可用香連丸;因胃火所致,可用白虎湯;因津液不足,或發汗利小便過多,以及產後失血等導致血液枯竭,可用五仁丸、腎氣丸、大補陰丸,或導滯通幽湯加檳榔、條芩、陳皮;因氣虛所致,可用參仁丸、補中益氣湯;因七情所致,可用古蓯沉丸;臟腑寒則氣澀,臟腑冷則血枯,有痃癖冷氣結滯者,可用古半硫丸、古姜附湯、五積散,以及冰冷治療。雖然此病宜服用陽性藥物,但若大便不通,也要暫時服用潤劑,微通大便,避免閉結。」

「七情氣閉,後重窘迫者,可用三和散、六磨湯;若脈象浮,白天排便困難,可用陳皮、杏仁等分,製成蜜丸服用;若脈象沉,晚上排便困難,則可用桃仁代替杏仁;若痰滯不通,可用二陳湯加枳殼、檳榔;若宿食秘喘,須審察寒熱,若因傷熱物所致,可用二黃丸;若因傷寒物所致,可用丁香脾積丸,通用備急大黃丸;若有脾胃伏火,可用潤腸丸。」

「治療秘結,須要流通肺氣,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可用枳梗湯加紫蘇或蘇子,或蘇子麻仁煮粥。」

「又如脾約證,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能四布,只輸膀胱,故小便頻數而大便困難,這就是脾約丸的由來。但脾屬陰虛,火燔金耗,則肺失傳化,尤其宜滋陰養血。在西北壯實者,可用脾約丸開結;東南氣血虛弱者,以潤燥為主,可通用冷熱熨法、掩臍法、麻油導法。」

蔭按:夫燥結之證,有虛實二者之分,或因風寒,邪從外入,或因七情,火自內起,此是濕熱沸熱,燥結有時,乃為實也。實則宜盪滌腸胃,開結軟堅,如大黃、芒硝、枳實、厚朴,承氣湯之類是也。或因病久,飲食少進,或因年高,將息失宜,此是血液枯涸,燥結無時,乃為虛也。

虛則宜滋養陰血,潤燥散熱,如當歸、地黃、桃仁、條芩,潤燥湯之類是也。若不審虛實而輕用藥,死生如反掌之易矣,可不畏哉。

白話文:

陰按:

燥結的症狀,可以分為虛實兩種。

實證可能是因為風寒外邪入侵,或是七情所傷導致內火上炎,造成濕熱沸騰,燥結時有時無。這種情況需要盪滌腸胃,開結軟堅,可以使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等藥物,例如承氣湯之類。

虛證則可能是由於久病體虛,飲食減少,或是年老體衰,養生不當,導致血氣枯竭,燥結時常發生。這種情況需要滋養陰血,潤燥散熱,可以使用當歸、地黃、桃仁、條芩等藥物,例如潤燥湯之類。

如果不能辨別虛實就輕易用藥,結果將會生死攸關,如同翻手之間,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