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九十三 (1)
卷九十三 (1)
1. 論
原病式,曰: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而氣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液滲於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
戴氏,曰:小便多者,乃下元虛冷,腎不攝水,以致滲滯,宜生料鹿茸丸。睡著遺尿者,此亦下元虛冷,治如前法。有盛喜致小便日夜無度,乃喜極傷心,心與小腸為表裡,宜分清飲合四七湯煎服,再以辰砂妙香散,或小菟絲子丸間服。小便數者,頻頻欲去而溺不多,但不痛耳,此腎與膀胱俱虛,客熱乘之,虛則不能制水,宜補腎丸、六味地黃丸。熱又水道澀而不利,八正散、或五苓散加黃柏、知母、麥門冬、木通。大便硬,小便數者,是謂脾約病,脾約丸主之。
白話文:
原本的病症是,热气过度侵入肾脏,影响足厥阴经脉,导致廷孔阻塞严重,气血无法流通,因此出现痿痹症状,神志不清,导致膀胱渗漏,小便失禁。
戴氏认为,小便过多是因为下元虚寒,肾脏失摄水,导致水液渗漏,可以用生料鹿茸丸治疗。夜间遗尿也是下元虚寒所致,治疗方法同上。如果因为过度喜悦导致小便日夜不断,这是因为喜极伤神,心和小肠相表里,可以用分清饮合四七汤煎服,并服用辰砂妙香散或小菟丝子丸。小便次数频繁,每次排尿不多,但没有疼痛,这是肾脏和膀胱虚弱,外热乘虚而入,虚则不能制约水液,可以用补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如果热气导致水道涩滞不畅,可以用八正散或五苓散加黄柏、知母、麦门冬、木通治疗。大便干硬,小便次数多,被称为脾约病,可以用脾约丸治疗。
丹溪,曰:小便不禁者,屬熱屬虛。熱者,五苓散加解毒;虛者,五苓散加四物。
王節齋,曰: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安,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年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萸、五味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白話文:
丹溪說,小便失禁,要分屬熱還是屬虛。熱的,用五苓散加解毒藥;虛的,用五苓散加四物湯。
王節齋說,小便失禁或頻數,古方多認為是寒,而用溫熱收澀的藥,其實屬熱的比較多。因為膀胱有火邪妄動,水無法安穩,所以不能禁住而頻頻排出。年紀大的人容易頻尿,是因為膀胱血少,陽火偏旺。治療方法應該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輔以收澀藥物,比如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不能用溫熱藥。病根在於熱,所以要瀉火,因為水不足,所以火動而導致小便多,小便多,水更虛了,所以要補血。補血瀉火,治的是病根;收澀,治的是表面症狀。
東垣,云:小便遺失者,肺金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黃耆、人參之類補之。不愈當責有熱,加黃柏、生地黃。
樓氏,曰:下焦虛脫者澀之。經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則遺溺失便,其氣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又云:下焦不歸,則遺溲。世用桑螵蛸、雞肶胵之類是也。
李氏,曰:小便不禁,出而不覺,赤者有熱,白者氣虛。實熱乃膀胱火動,四苓散合三黃湯,加五味子、山茱萸少許。虛熱四苓散合四物湯,加山梔,升麻。虛乃腎與膀胱氣虛,十全大補湯加益智仁,或縮泉丸、大菟絲子丸、二苓丸。遇夜陰盛愈多,內虛自汗者,秘元丹。內虛濕熱者,腎氣丸、八味丸減澤瀉、附子,加五味子、杜仲、破故紙、倍山茱萸。內虛寒冷者,古桂附湯,大菟絲子丸加肉桂。頻數而少,輕於不禁,勞心者,妙香散、桑螵蛸散。勞役傷脾者,補中益氣湯。脾約證見傷寒。下虛內損,則膀胱不約,便溺自遺,或尿後餘瀝,皆火盛水不得安,治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不可用溫藥,古方補陰丸最妙。婦人產後傷胞,小兒胞冷,雞肶胵散主之。
白話文:
東垣、樓氏、李氏論小便遺失
東垣說:小便失禁的人,是肺金虛弱,應該安靜臥床,養護元氣,避免勞累,用黃耆、人參等藥物補益。若是不見效,則可能是存在著內熱,應該加用黃柏、生地黃。
樓氏說:下焦虛脫的人,應該收斂固澀。經書記載:「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仲景說:「下焦虛竭就會遺尿失禁,氣力不足以控制,不必治療,久之自愈。」又說:「下焦不歸,則遺溲。」世俗使用桑螵蛸、雞肶胵等藥物來治療。
李氏說:小便失禁,不自主地流出,小便發紅是因為有熱,發白是因為氣虛。實熱是膀胱火旺,用四苓散合三黃湯,再加入五味子、山茱萸少許。虛熱則用四苓散合四物湯,再加入山梔、升麻。氣虛是腎與膀胱氣虛,用十全大補湯加益智仁,或縮泉丸、大菟絲子丸、二苓丸。夜間陰氣盛而遺尿更多,內虛自汗的人,用秘元丹。內虛濕熱的人,用腎氣丸、八味丸,減少澤瀉、附子,增加五味子、杜仲、破故紙,山茱萸加倍。內虛寒冷的人,用古桂附湯、大菟絲子丸,再加入肉桂。小便頻數量少,輕微失禁,勞心的人,用妙香散、桑螵蛸散。勞役傷脾的人,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虛弱導致的寒症,則見於傷寒。
下焦虛損,膀胱失約,便溺失禁,或尿後餘瀝,都是火盛水不藏的表現,治療應以補益膀胱陰血,瀉火邪氣為主,同時輔以牡蠣、山茱萸、五味子等藥物,不可使用溫熱藥物,古方補陰丸最為有效。婦人產後傷胞,小兒胞冷,用雞肶胵散治療。
2. 治內熱小便不禁方
茯苓琥珀湯,治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小便頻數而短少,脈沉緩,時時帶數。
茯苓,豬苓,白朮,琥珀(各半兩),澤瀉(一兩),滑石(七錢),甘草(炙),桂(去皮,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水一盞,空心食前調下。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解毒四苓湯,治有熱小便不禁。
白話文:
茯苓琥珀湯
功效: 治療因過食肥甘厚味導致濕熱內積,無法正常代謝,膀胱氣化不利,出現小便頻數、量少、排尿困難,脈象沉緩,並伴隨小便帶血的情況。
藥方:
- 茯苓、豬苓、白朮、琥珀(各半兩)
- 澤瀉(一兩)
- 滑石(七錢)
- 甘草(炙,三錢)
- 桂枝(去皮,三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用法: 每次取五錢藥粉,用長流水煎成一盞藥汁,於空腹飯前服用。服用後稍待片刻,再食用可口的食物來壓服藥性。
解毒: 若出現發熱、小便失禁的情況,可服用四苓湯解毒。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黃連,黃柏,梔子,山茱萸(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上銼,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一道中藥方劑,用來治療某種疾病。配方包括了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黃連、黃柏、梔子、山茱萸和五味子等九味草本植物。
每種草本植物都使用了一兩重的份量,而五味子則用了十五顆。
這些草本植物被磨碎後,用水煮沸並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