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 卷二十四 (22)
卷二十四 (22)
1. 治氣痰方
清氣滌痰丸,健脾胃,化痰涎,寬胸膈,進飲食。
半夏曲(一斤),牛膽南星(十兩),橘紅,山楂肉,瓜蔞仁(去油),枳實,白朮,茯苓,蘿蔔子(炒),黃連(各八兩),香附(青鹽水浸炒),枯黃芩(微炒),紫蘇子,甘草(各六兩),白芥子(三兩),沉香(二兩)
上為細末,竹瀝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食遠或臨睡服。老痰,加天門冬去心四兩、青礞石二兩硝煅。若陰虛火盛,當滋陰降火為主,兼服前藥。
白話文:
治氣痰方:
清氣滌痰丸能健脾胃、化痰涎、舒緩胸膈不適,並增進食慾。
藥材組成:半夏曲一斤、牛膽南星十兩、橘紅、山楂肉、瓜蔞仁(去油)、枳實、白朮、茯苓、蘿蔔子(炒)、黃連各八兩、香附(用青鹽水浸泡後炒)、枯黃芩(微炒)、紫蘇子、甘草各六兩、白芥子三兩、沉香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竹瀝做黏合劑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錢五分,飯後或睡前服用。若是陳年積痰,可再加入天門冬(去心)四兩、青礞石(硝石煅燒)二兩。若為陰虛火旺體質,則應以滋陰降火為主要治療方法,同時輔以服用上述藥物。
2. 治郁痰老痰方
開鬱化痰湯
半夏(湯泡,一錢二分),枳實(麩炒,二錢),貝母(去心),香附(各一錢半),白茯苓,山楂(各一錢),陳皮(去白),黃連(炒,各八分),蒼朮(米泔浸),桔梗(各七分),甘草(二分)
上銼作一服,如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瓜蔞枳實湯,治痰結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轉側,或痰結胸膈滿悶,作寒熱氣急,並痰迷心竅,不能言語者,並皆治之。
瓜蔞仁,枳實(麩炒),桔梗,茯苓,貝母(去心),陳皮(去白),片芩,山梔子(各一錢),當歸(六分),砂仁,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入竹瀝、薑汁少許同服。痰迷心竅,不能言語,加石菖蒲去木香;氣喘,加桑白皮、蘇子,外用茶渣揉擦痛處。
王節齋化痰丸,治一切老痰鬱痰,結成黏塊,凝滯喉間,吐咯難出,亦治燥痰。
天門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另研),瓜蔞仁(另研),橘紅(去皮,各一兩),桔梗(去蘆),香附子(淡鹽水浸炒),連翹(各五錢),青黛(另研),芒硝(各三錢)
上為極細末,煉蜜入生薑汁少許,和藥末杵極勻,丸如小龍眼大,噙化一丸。或嚼爛,茶清化細嚥之。或丸為細丸如黍米大,淡鹽湯送下五六十丸。
蔭按:老痰大率飲酒之人多有之,酒氣上升為火,肺與胃脘皆受火邪,故鬱滯而成。此方用天門冬、黃芩瀉肺火也,海石、芒硝以軟堅也,瓜蔞仁潤肺降痰,香附米開鬱降氣,連翹開結降火,青黛解鬱火,皆不用辛燥之藥。
清膈化痰丸,治一切痰飲鬱結肺胃,吞吐不利。
海石(即浮石,一兩),人參(去蘆),半夏(薑製),木香,香附(炒),蒼朮(米泔浸炒),瓜蔞仁(各一兩),陳皮(二兩,去白),枳實(炒,一兩五錢),麥芽(炒),神麯(炒,各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用淡生薑湯送下。
海石祛痰丸,專治老痰頑痰。
五倍子(五錢),海石(一兩),南星(五錢),半夏(一兩)
先將星、半為末,水浸夏三日,冬七日,取出曬乾,連上四味為末,九月黃熟瓜蔞七個,瓤汁並蔞仁去殼,前藥未石臼搗勻,用黃蒿鋪厚二寸,將藥捏作餅子,置蒿上,更以黃蒿覆之,三七取出曬乾,名為瓜蔞曲,再搗為末,入後藥:
黃芩,黃連,香附,白朮(各四錢),枳實(麩炒),陳皮,甘草,茯苓(各三錢),晉礬(飛,一錢)
上通為細末,共前藥拌勻,淡薑湯和丸,每服三四十丸,臨臥白湯下。忌煎炒。飲酒之人七八十丸亦不妨。
香附瓜蔞青黛丸,治燥痰鬱痰,咳嗽呃逆。凡積痰非青黛、瓜蔞不除。
香附,瓜蔞仁,青黛(各等分)
白話文:
【治療鬱結老痰的處方】
-
開鬱化痰湯 使用半夏(用水泡過,1.2錢)、枳實(用麩炒過,2錢)、貝母(去心)、香附(各1.5錢)、白茯苓、山楂(各1錢)、陳皮(去白)、黃連(炒過,各0.8錢)、蒼朮(米泔水浸泡)、桔梗(各0.7錢)、甘草(0.2錢)。以上藥材磨碎成一服,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
瓜蔞枳實湯 適用於痰結咳不出,胸膈疼痛,無法翻身,或痰結在胸膈導致悶脹,寒熱交迫,呼吸困難,甚至痰阻心竅無法說話的症狀。使用瓜蔞仁、枳實(麩炒)、桔梗、茯苓、貝母(去心)、陳皮(去白)、片芩、山梔子(各1錢)、當歸(0.6錢)、砂仁、木香(各0.5錢)、甘草(0.3錢)。以上藥材磨碎成一劑,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加入少量竹瀝、薑汁一同服用。若痰阻心竅無法說話,可添加石菖蒲,去掉木香;若有氣喘,可添加桑白皮、蘇子,並用茶渣揉擦痛處。
-
王節齋化痰丸 適用於各種鬱結老痰,形成黏稠塊狀,凝滯在喉間,吐咳困難,也能治療燥痰。使用天門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另研)、瓜蔞仁(另研)、橘紅(去皮,各1兩)、桔梗(去蘆)、香附子(淡鹽水浸泡炒)、連翹(各0.5兩)、青黛(另研)、芒硝(各0.3兩)。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粉末,加入煉蜜及少量生薑汁,混合藥末搓揉至極均勻,做成小龍眼大小的丸子,含化一丸。或嚼碎後,用茶清溶解細細吞服。或做成黍米大小的小丸子,用淡鹽湯吞下50-60丸。
-
清膈化痰丸 適用於各種痰飲鬱結在肺胃,吞吐不順的狀況。使用海石(即浮石,1兩)、人參(去蘆)、半夏(薑製)、木香、香附(炒)、蒼朮(米泔水浸泡炒)、瓜蔞仁(各1兩)、陳皮(2兩,去白)、枳實(炒,1.5兩)、麥芽(炒)、神麯(炒,各0.5兩)。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湯浸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60-70丸,飯後用淡生薑湯吞下。
-
海石祛痰丸 專門用來治療老痰頑痰。使用五倍子(0.5兩)、海石(1兩)、南星(0.5兩)、半夏(1兩)。先將南星、半夏磨成粉末,用水浸泡半夏3天,冬天則浸泡7天,取出曬乾,連同上述四種藥材一起磨成粉末。取7個9月份成熟的瓜蔞,取出瓜蔞仁去殼,將藥末放入石臼中搗勻,用黃蒿鋪底厚2寸,將藥團成餅狀,放置在黃蒿上,再用黃蒿蓋住,經過21天後取出曬乾,稱為瓜蔞曲,再次磨成粉末,加入以下藥材: 黃芩、黃連、香附、白朮(各4錢)、枳實(麩炒)、陳皮、甘草、茯苓(各3錢)、晉礬(飛,1錢)。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與之前藥材混合均勻,用淡薑湯和丸,每次服用30-40丸,睡前用白湯吞下。避免煎炸食物。喝酒的人也可服用70-80丸。
-
香附瓜蔞青黛丸 適用於燥痰鬱痰,咳嗽呃逆。對於積痰,非青黛、瓜蔞不能清除。使用香附、瓜蔞仁、青黛(各等分)。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睡前含化,也可以去掉香附。
-
一種治療鬱痰的處方 使用白殭蠶、杏仁、瓜蔞仁、訶子、五倍子、貝母。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丸,用白湯吞下。
-
一種治療老痰的處方 使用海石、半夏、瓜蔞仁、香附子、五倍子。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做成丸子服用。若痰液濃稠粘稠,牢固在胸臆,附著在腸胃,可用此膏吐瀉,不會虛損元氣。對於癱瘓、勞累、脹滿、噎塞,在補虛藥中加入此方,去除痰積,可以獲得完全的效果。服用此方比清腸更穩定,但仍需注重調養。
-
八珍丸 適用於膈痰結實,胸膈不順,喘嗽嘔吐。使用丹砂(研,半兩)、犀角(鎊)、羚羊角(鎊)、茯神(去木)、牛黃(研)、龍腦(研,各2.5錢)、牛膽南星、硼砂(研,各1錢)。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均勻研磨,用煉蜜做成雞頭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用人參荊芥湯吞下。